記住,你永遠有的選!軒轅書評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2020-12-13 軒轅書評
軒轅書評思維導圖

每天一本書,強壯中國人。

Hello,大家好,這裡是軒轅書評。

我是你的專屬評論員,「每年讀300本書、讀書不挑食」的軒轅。

今天我們要評論的書,又是一本原版英文書。

目前,這本書還沒有簡體中文版。

書名叫做——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你也許該跟人聊聊》)

作者是美國的Lori Gottlieb,一名非常出名的心理治療師。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在治療別人的過程當中,以及自己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當中,發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作者希望此書能夠幫我們揭示共同的人性,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真實的自己

整本書圍繞的主題,就是「我們如何改變」,而答案則是「與他人有關」。(這不是廢話麼~)

今天的書評,依然按照一問一答一觀點的方式進行。

問題

我們今天的問題,就是:

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生活?

答案

選擇你的態度。

觀點

生而為人,傷害在所難免

我們生而為人,其實是一定會被生活所傷害到的。

對內——

我們在一生當中,對自己說的話,要比對別人說的話多得多。

我們要說的話並不總是善意的、客觀的、有益的,甚至不是恭敬的。

我們對自己說的大多數話,可能永遠不會對我們愛的人,或者是關心我們的人說起,即便對方是我們的朋友,或者是家人。

我們對自己所說的那些話,其實也反映了我們對外部客觀事物的認識。

但這種認識不總是正確的,有時候甚至會和他人的認知產生嚴重的偏差。

這個時候,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自己內心的壓力。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很容易產生對於自我的不滿,可能造成情緒低落。

這就是我們在處理自己關係的時候,可能會產生的一些問題。

對外——

我們在處理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時,即使是在最好的關係當中,你也可能會受到傷害。

不管你有多愛一個人,有時你也會傷害那個人,不是因為你在本意上想傷害別人,而是因為你本來就是一個人,是人就會犯錯。

你不可避免的會傷害到你的伴侶、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最親密的朋友,而他們也很可能會傷害到你。

就像《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的:

受傷,是親密關係的協議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

深愛的代價,往往是深切的感受。

只要我們活著,就一定會有這種感受。

你需要懂點心理治療知識

心理疾病與普通的生病最為不同的一點,就在於它可能不會像普通的生病那樣,有明顯的症狀。

當我們發現自己的心理出現問題時,心理疾病往往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就如同上述所言,在處理自己與自己的、自己與他人關係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矛盾,造成壓力。

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但如果你不懂一點心理治療常識的話,這些壓力和矛盾往往會積累起來,對你造成更大的傷害。

所以,在面對這個越來越快、紛繁複雜的世界時,我們還是需要涉獵一些心理治療方面的知識的。

連結

河合隼雄《心理治療之路》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師的作用又是什麼?

這裡要為大家連結一本日本的河合隼雄寫的《心理治療之路》。

這本書告訴我們——

心理治療就是,接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對抱有心理煩惱、問題的來訪者,主要採用心理接近的方法,盡最大可能的照顧到來訪者的整體存在的狀況,幫助其發現性地走進自己人生的道路。

你可以直接忽略其中的專業詞彙,只需要關注其中的兩個關鍵詞

第1個是「整體存在」,第2個是「幫助發現」。

「整體存在」

整體存在是指,心理治療的目標,並不是簡單地去了解和解決一個點上的問題的,而是要儘可能全面地了解來訪者的整體情況。

比如說,一個孩子不肯去上學,可能孩子的家長,包括孩子本人,心底都很希望馬上就能正常去學校。

但對於心理治療師來說,不能簡單地把目標定在「儘快上學去」,而是要儘可能地看到孩子整體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

這樣,或許會看到孩子背負著整個家庭幾代傳下來的沉重包袱,孩子本人包括其父母可能長期都在迴避這個問題。

比起眼前孩子不願意上學的焦慮,如何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就變得更加緊要了。

「幫助發現」

而關於幫助發現,《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這本書當中就說——

治療師並不是勸導者」

他們無法勸服厭食者進食,也無法勸服一個酒鬼不喝酒,更無法勸說人們不要自我毀滅。

他們能做的,就是試著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自己。

然後,讓我們自己去說服自己

所以,心理諮詢就是——諮詢師儘量理解患者實際,由解決發病原因,變為引導病人回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面去——的過程。

治療師是那個發現你問題的人

比如,治療師會關注,「當事人是怎麼去認識現實的」,「這個人認識現實的方法對其本人有什麼意義,與周圍的人又有什麼樣的關係」。

治療師也是那個有勇氣告訴你「What is YOUR problem」的人。

當治療師坦誠地告訴你,你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你可能會感覺到既抗拒又寬慰。

因為,終於有人有勇氣告訴你,你的問題真正出在哪裡。

當然,河合隼雄也告訴我們,心理諮詢並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指望去看一下心理諮詢師,就能像超市買東西一樣,一交錢自己的病就好了

只有患者和治療師共同努力,治療才能夠奏效。

治療室是僅有的幾個能認真聊天的地方

總之,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的,會遭受到心理的創傷。

我們沒有必要藏著掖著,對心理諮詢或者是心理治療產生偏見或是抗拒。

畢竟,正如Lori所說,治療室似乎是僅存的那幾個,能夠讓兩個人在一個房間裡面連續坐上50分鐘的地方了。

所以,我們且治療且珍惜吧。

我們應該怎樣面對生活?

我們剛剛已經知道,治療師非常關注「當事人是如何認識現實」的。

通俗來講,就是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面對生活?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這本書就告訴我們——

生活可以從一個人那裡奪走幾乎所有的東西,但是有一樣東西除外——我們人類最後的自由——在任何特定環境下都選擇自己的態度。

這也是這期書評,想傳達給你的,最重要的觀點。

選擇你的態度。

這讓我想到了老子《道德經》當中有這麼一句話:

恆無欲也,以觀其眇——老子

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道德經》有很多版本,我們以馬王堆出土的目前為止最早的手抄本為準。

意思是:怎麼去看待這個世界?既可以用無欲的態度,來觀察這個世界的玄妙所在,也可以用有欲的態度,來觀察這個世界的條條框框、規則和邊界。

有欲無欲,取決於你。

就好比有一個人在被宣告得了癌症,知道自己死期臨近以後,看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植物非常的美,水靈靈的,非常有生命力。

但後來發現自己是被誤診了,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再看外面的景色,發現和平常沒什麼區別。

這就是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簡單來講,就是那6個字:選擇你的態度。

總結

好,那我們接下來做一個總結。

不管是自己和自己的關係,還是自己和別人的關係,都可能會導致矛盾的產生。

你和你所愛的人之間,籤署了「親密關係協議」,受傷是協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一定會被傷害。

因此,作為現代人,必須掌握一些心理治療方面的常識,也無需害怕進行心理治療。

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定要保留最後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特定環境下面選擇自己的態度。

好的,今天的軒轅書評就到這裡,咱們明天接著聊。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