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是連接胎兒和胎盤之間的條索狀組織,是母體與胎兒氣體交換、營養物質供應和代謝產物排出的重要通道。出生斷臍後,寶寶跟媽媽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而斷開的臍部的護理工作,也成為新生兒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但它卻極其地考驗父母:寶寶的肚臍怎麼還是有滲血?寶寶肚臍裡怎麼這麼多黃色的膿液?朋友家小孩比我們家的還小兩天,臍帶都已經掉了快一個星期了,怎麼我們家的還沒掉,肚臍什麼時候脫落才是正常的?寶寶一哭,肚臍就鼓出來,怎麼回事?
小小的肚臍,卻隱藏著大大的學問,現在就跟大家講講寶寶肚臍那些事兒。
新生寶寶的肚臍,為什麼要好好護理?
寶寶出生以後,剪斷的臍帶,殘留的一端會被結紮,在剛出生的前幾天,這個殘端一般都會是溼漉漉的,然後慢慢地才會變得乾燥、脫落。在這期間,如果護理得不好,輕者可致局部感染和出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出生嬰兒臍部護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護理內容。
臍帶一般多久脫落?
這是很多家長常問的一個問題,畢竟看到其他寶寶幾天臍帶就已經掉了,自家寶寶的臍帶還是牢牢地掛在上面,多少還是有些著急的。那麼,寶寶的臍帶多久會脫落呢?一般來說,大多數寶寶的臍帶會在1-3周的時間就可以脫落了。在等待寶寶肚臍脫落的這段時間,家長需要做的是保持寶寶臍部的乾燥和清潔,耐心等待其自然脫落,而不要嘗試強行去剝離它。
如何做好臍部的護理?
做好臍部的護理,最重要的是保持臍部的乾燥清潔,每次給寶寶洗完澡後,把寶寶的臍窩部充分暴露開來,然後用乾淨的棉籤輕輕擦淨臍殘端和臍輪,擦拭的時候注意先擦臍帶根部,再到臍帶,再到周圍的皮膚。平時給寶寶穿尿片時也要注意尿片不要包得太高,最好是低於臍帶處,以免臍部受到尿液、糞便的汙染。
另外,有些家長擔心衣服會摩擦到臍部,於是給孩子纏上了一層護臍帶。前面提到,臍部護理最重要的是保持乾燥清潔,纏上護臍帶後,其實反而不利於臍部的局部通風,不利於臍部自然乾燥。所以,並不需要給寶寶纏一層護臍帶,給他們選一件棉質、寬鬆的貼身衣物即可。
肚臍出現哪些異常,需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臍帶脫落前,爸爸媽媽每天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肚臍,看看臍輪有無紅腫、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出血,臍帶是否已脫落等。臍部殘端脫落後的最初幾天仍需繼續觀察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肉芽組織增生等異常情況。如果發現寶寶臍部分泌物為膿性的或散發出臭味,臍部周圍的皮膚紅紅的,一碰寶寶就哇哇大哭,則需提高警惕,儘快找醫生看看,以排除新生兒臍炎等可能。
臍疝要怎麼處理?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在肚臍眼處凸起一個1-2cm的「小包包」,哭鬧或腹脹的時候就更加明顯了。輕輕按壓時,可見到這個「小包包」縮小或還納回腹腔,摁的時候還可聽到有「咕咕」的腸鳴音,這個「小包包」,就是我們所說的臍疝。
其實,臍疝是由於肚臍兩側腹直肌及前後鞘發育尚未完成而出現一個薄弱的環,當哭鬧等使腹壓增高時,使得腹腔內小腸等腹腔臟器由臍環處向外突出而形成的,多發生在臍帶脫落後的數周內,是新生兒和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的發育缺陷。寶寶出現臍疝時,可以先給外科醫生評估下。
一般來說,如果直徑在1cm左右的臍疝,隨著腹壁肌肉發育的慢慢健全,多能在2歲以內自行痊癒。所以,2歲以內的小臍疝一般可以不做特殊處理,有些臍疝甚至在3-4歲時仍有指望能自愈。但如果臍疝直徑超過2cm,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癒,且有增大傾向,或有疝嵌頓風險時,則建議手術治療。
總之,小小的肚臍,卻隱藏著不少的學問,護理不當時也會帶來大大的麻煩,所以,當發現寶寶臍部出現異常時,建議儘快尋求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