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李小龍被提問「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他的回答高情商

2020-12-15 週遊世界電影

李小龍,一個在華人心中現實版的傳奇英雄。他在影迷心中有著多重形象,首先他是一位成功的電影演員,其次他還是一名武術家,最後他還是一個精神符號。李小龍的成功有著多重因素,首先李小龍出生在一個演藝世家,他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粵劇名家,而李小龍自小便出生在美國,而他和美國的緣分,也最終讓他面臨著後面的機遇和困境。

雖然出生在美國,但是在19歲之前的大部分時間,李小龍一直在香港生活,讓很多李小龍的粉絲想不到的是,一代功夫傳奇李小龍自幼身體很弱。也正因為身體很弱,所以李小龍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讓他學習武術,以強健體魄,所以李小龍最初接觸武術,並不是為了格鬥或者成為功夫明星,當時李小龍愛好武術,僅僅是為了強身健體。這個階段,李小龍也得以拜在一代詠春宗師葉問的門下。

也因為受家庭的影響,李小龍在3個月大的時候便有幸登上大銀幕成為了一名電影童星,而自小的從影經歷,也使得李小龍在多年後進軍大銀幕。所以李小龍練習武術和他成為電影明星,本身並沒有設計好的聯繫,在李小龍的理解中,武術是李小龍的愛好,而電影除了是李小龍的愛好,還是一個謀生手段。在19歲那一年,李小龍因為經常街頭鬥毆,影響到了學業,所以家人安排李小龍前往美國學習。

到了美國之後,李小龍依然堅持自己的武術愛好,於此同時,他進入大學學習戲劇和哲學專業。後來當學業結束後,李小龍一面繼續堅持開設武館收徒,一面選擇到好萊塢發展,成為一名演員。但是在好萊塢發展時期,李小龍雖然表現出色,但是他卻遇到了一個尷尬的情況。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黃種人可以成為好萊塢電視劇或電影中的主角,即便是優秀如李小龍,他也很難改變這個現狀。所以雖然李小龍對功夫和電影都有著獨特的理解,但是他依然無法成為主要角色。

但是在好萊塢發展時期,李小龍對電影和武術有了更多的理解,他漸漸地認為武術除了是一種搏擊技術和運動項目,同時還是一種表達方式,這也是李小龍的電影極具觀賞性的原因。在李小龍看來,終極的武術家是可以通過功夫,恰到好處地表達自我,在李小龍看來,最好的武術是對自我的表達,而不是暴力的實施。

李小龍這種對功夫的解讀,讓他對功夫的研究,與電影的表演不謀而合。雖然在影片中,李小龍並不是在全面地表達自己的功夫哲學,但是他卻恰到好處地找到了功夫和電影相結合的技巧。所以雖然李小龍在好萊塢很難出演主角,但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好萊塢很快便建立起了自己的名聲。只是在這個階段,李小龍也深刻地體會到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在美國的不受重視的現狀。所以在這個階段,李小龍意識到了,重塑中國人在外國人面前形象的重要性。

因為在好萊塢長時間無法得到重用的角色,也因為香港影壇急需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巨星,所以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時候,李小龍試圖返回香港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李小龍首先和當時邵氏影業的老闆邵逸夫接觸,但是在談片酬時,邵逸夫為了整個邵氏影業的薪酬體系不被破壞,他回絕了李小龍的薪酬要求,也因此邵氏影業錯過了繼續傳奇的機會。

在這段時間,邵氏的高管鄒文懷因為發展理念不同,而離開了邵氏影業,創立了嘉禾影業。電影公司成立之初,鄒文懷很快便遇到了發展瓶頸,為了能夠儘快打開市場,以求在邵氏影業的高壓之下生存下來,鄒文懷不得不鋌而走險,找到了曾經在邵氏影業便比較欣賞的李小龍,並且很快便談定了李小龍需要的薪酬待遇。而李小龍到香港之後,很快便完成了他的首部功夫片《唐山大兄》的製作,這部功夫類型片因為和以往的武俠片的打鬥風格不同,那種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的動作設計,讓當時香港的觀眾大為驚嘆,以至於《唐山大兄》這部影片打破了當時香港電影史的票房紀錄。

因為《唐山大兄》取得了好的票房成績,李小龍一下便成為了超級巨星,這部影片的成功是李小龍始料未及的。隨著這部影片的成功,李小龍不僅僅在香港建立了巨大的名聲,而且在好萊塢他也變得越來越有號召力。《唐山大兄》的成功,不僅改變了李小龍的職業生涯,也讓他成為了大銀幕上的功夫傳奇。

其實在《唐山大兄》之前,李小龍已經參演了多部好萊塢製作的電視劇,雖然沒有擔任主角,但是李小龍在電視中的功夫形象,卻也深入美國觀眾的內心,只是即便是這樣,李小龍依然沒有被選定為主角。而且不僅如此,李小龍一度對好萊塢塑造的中國人形象非常的不滿,在李小龍之前,許多的中國人角色,都不是正面,都是些不僅在形象上,甚至在角色內在,都是一些非常奇形怪狀的角色,所以李小龍就非常想改變這種現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中國人在世界的形象。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小龍做了雙重努力,一方面他通過功夫在好萊塢開館收徒,所以當時許多電影明星,都是李小龍的學生。一方面李小龍通過自己的銀幕形象,重塑中國人的形象。所以我們看李小龍的電影會發現,雖然在三年不到的時間裡,李小龍主演了四部半的電影,但是這四個角色的形象卻一直發生著變化。

李小龍在《唐山大兄》、《猛龍過江》兩部影片中的形象,相對是有點老土的形象,雖然當時李小龍已經在美國生活多年,但是為了適應華人觀眾的口味,李小龍將自己的角色塑造得更加的本土化。但是到了《精武門》和《龍爭虎鬥》中,李小龍的形象開始變得除了僅僅是一名武術奇才外,還是一個具有民族情結的英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所展現給世界的包容程度不同。在《精武門》中,李小龍飾演的陳真打碎了「東亞病夫」的牌匾,這個形象很好地詮釋了李小龍在大銀幕上,對於民族情結的訴求。

但是很快李小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個人境遇,他如果一味地通過銀幕上的形象討好華人觀眾,那麼他勢必也會引起外國觀眾的反感,所以後來李小龍在第四部影片《龍爭虎鬥》中,他的英雄形象開始變得更具有包容性。而《龍爭虎鬥》這部影片,也有好萊塢投資的成分。

在李小龍成名後,他有一次接受美國記者的採訪,在被問到「你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李小龍沒有直接給出答案,他的回覆的大意是:「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任何人都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所以沒必要分出彼此」。在當時的環境中,在美國接受採訪,李小龍的回覆「高情商」的讓他揚眉吐氣了一把,要知道當時中國人在美國,特別是在電影中,並不被美國人認可,他人從骨子裡是瞧不起中國人的。但是李小龍的大意是,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在你們面前,不高傲,也不卑微。但是李小龍希望在好萊塢演主角的願望,卻一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實現,只是因為他的努力,好萊塢意識到了功夫電影的商業號召力,所以在多年後,成龍繼承了李小龍的衣缽,並且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相關焦點

  • 主持人問李小龍你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李小龍的回答簡直絕了
    提起「中國功夫」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起「李小龍」,不得不說,李小龍對中國功夫電影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是第一個將華語功夫片打入國際市場的巨星,也讓很多外國人瘋狂迷戀上了中國功夫,讓那時候一提起中國的時候,外國人除了想起「陶瓷」以外,第二個詞就是「中國功夫」!
  • 李小龍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聽他的回答你就明白了
    李小龍是全球功夫巨星,被美國《黑帶雜誌》評選為世界十大武術家之一,又被譽為20世紀的十大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著名籃球巨星科比,賈巴爾,詹姆斯都是他的粉絲,搏擊界的泰森,帕奎奧,阿里也非常崇拜他。
  • 李小龍在UFC如神一般,都說他是美國人,他算是中國功夫嗎
    張安邦在UFC新聞發布會現場2017年底,UFC中國首秀,我也受邀,在新聞發布會現場,最後一個提問的機會給了張安邦,我很幸運,我問包括喬安娜、大牛頭人、菲多等在內的UFC名人堂成員,他們對李小龍的看法,他們竟然長篇大論的背起了李小龍的名言名句,不是一句兩句,是有篇幅的感覺,這就說明他們對李小龍的了解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明星或武術明星,而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畢竟看過李小龍電影的人很多,但是讀過李小龍原著的人並不是特別多,這些人的回答讓我很意外。
  • 李小龍女兒李香凝,49歲重拍《李小龍傳記》
    李小龍可以說是中國武術界的傳奇人物,李小龍可以說是將中國功夫真正推向全世界,讓外國人對中國感到敬畏。有個採訪中曾提到一位美國人對中國的評價就是「中國人很可怕,因為他們會功夫」,可見中國功夫在國外也是很有地位的。
  • 美國記者刁難馬雲:中國超過美國怎麼辦?馬雲高情商回答太精彩了
    1.溝通對於我們為人處世而言是很重要的在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會忽視溝通的重要性,可是對於高情商的人而言,好口才是必須的。馬雲曾經被一位美國記者給刁難,憑藉自己的高情商和好口才,馬雲簡單的回答就讓大家嘖嘖稱讚。有一位美國記者向馬雲提出了一個非常挑釁的問題,這位記者提問馬雲中國超過美國該怎麼辦?
  • 截拳道大師呼籲全中國紀念李小龍!網絡噴子:李小龍是美國人
    近日,中國武術名家、南京原本截拳道館長張安邦向大眾發出了正能量倡議,他呼籲將7月20日定為「中國李小龍日」。作為當代截拳道的代表人物之一,張安邦始終心繫著中國功夫的發展與傳承,他不僅是大陸地區與李小龍高徒一同合練時長的武者,還是李小龍的忠實粉絲,他的拳館裡還擺放著一尊李小龍的雕像,以表達對前輩的崇敬。為人謙遜儒雅的張安邦表示:「7-20中國李小龍日,感恩大家支持張安邦提議將每年7月20日定為「中國李小龍日」。」
  • 李小龍不是中華民族代言人 他恨的是邪惡的人
    我們津津樂道的多數人還是認為李小龍為中國人爭了口氣,顯示了中國功夫乃至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而他身上的西方文化背景總是被淡化,對於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也是沒人在意。重陽客跨過偶像崇拜的浮橋,重新審視煙消雲散了30年的李小龍,我發現,一個個荒謬的符號淹沒了這位巨星,一句句溢美之詞更加反襯了現代人的空洞。
  • 27年前,那個對李小龍兒子開出致命一槍的美國人,如今現狀如何?
    黃莽在《懷念李小龍》中寫道:梨園子弟詠青春,跨海猶平拳道真。一掃病夫龍骨傲,唱他萬遍警來人。 對於李小龍的優秀之處,相信也不用過多的贅述,作為一名巨星,他在國內外都擁有著極高的知名度,並且他還將中國武術通過了自己的方式發揚光大,讓全世界的人們都重新的審視中國這個東方大國!
  • 李小龍被暴揍飛踹遭侮辱...美國人的電影真不要臉!
    李小龍被暴揍飛踹遭侮辱....美國人的電影真不要臉! 是他讓中國功夫寫進了英國詞典 他的回答有著深刻清晰的思維 英語也相當純正 武術動作更是專業犀利
  • 日本天皇曾被美國人提問,翻譯都不好意思了,他淡定回答了4個字
    日本天皇曾被美國人提問,翻譯都不好意思了,他淡定回答了4個字1945年,是中國人不能忘記的一年,因為就在這一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了。那個時候,美國的麥克阿瑟被派到了日本,去處理一些戰後問題。有一次,日本的裕仁天皇來到了麥克阿瑟所在的大使館,向他噓寒問暖,詢問他在日本生活是否習慣。但是麥克阿瑟卻沒有顧忌天皇的臉面,當場就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你們日本人不是都很有氣節的嗎?動不動就切腹,既然這一次作戰,你們失敗了,那麼作為元首的你,為什麼不為你們的國家切腹謝罪呢?」這個問題確實是挺尖銳的,當時翻譯官聽完,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覺得無地自容。
  • 任嘉倫被提問為什麼這麼帥氣?他的回答你想不到,粉絲感到很暖心
    回答很暖心,任嘉倫:因為有你們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明星的高情商是隨處可見的,他們在說話的藝術方面值得大家去學習,說話的藝術有可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機會,也可能讓他們贏得更多人的好感,任嘉倫是高清殺了一個人,他在回答問題時能夠運用自己機智的高情商去應對。在一次出席活動的時候,他被提問為什麼你這麼帥氣,而他的回答暖了不少粉絲的心。
  • 李香凝接受採訪時說父親是美國人,其實李小龍是世界的!
    狹義上來說李小龍生在美國,國籍是美國,原名叫李振蕃(振興美國舊金山),是一個標準的美國人。但是一個美籍華人在美國人的眼中,永遠都是一個中國人。1966年-1967年李小龍初入好萊塢,所能接到的戲都是大辮子的辱華角色,李小龍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有辱中國人的影視劇角色一律不接,這也是李小龍回香港發展的原因之一。李小龍生於美國長於香港,雖然是美國籍,但李小龍自始至終都以華人自居,以弘揚中國功夫為己任,他的一生都在為國人爭光。在李小龍的影響下,更多的歪果仁知道了中國功夫,而他們都認為李小龍是中國人。
  • 中國有冰箱嗎?「美國知乎」現奇葩提問
    【PConline 資訊】在美國有一個類似於知乎的神奇網站「Quora」,這個網站的中國版塊裡經常有很多刷新三觀的神提問。前段時間上了微博熱搜的「中國有公路嗎?」就是出自這裡。最近又一個可愛的美國網友在Quora上問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中國有冰箱嗎?」
  •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英年早逝原來早有預言,但為何他還是難逃宿命
    >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等很難想像33歲就不幸去世的他,在如此短暫的生命中,又將人生延展得如此漫長美國將《死亡之塔》上映的日期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二十周年紀念鈔
  • 李小龍女兒李香凝 授權李小龍Brucelee品牌進入中國
    記者從北京強盟體育方面了解到,雖然李小龍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功夫巨 星,但了解李小龍健身品牌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銷售該品牌產品的廠家和店鋪更是寥寥無幾。但是北京強盟體育在深入調研後發現,國內還是有很多李小龍的鐵桿粉 絲為其健身、拳擊產品的短缺感到苦惱。
  • 李小龍的口頭禪:我是中國人,美國出生的他到底有沒有中國籍?
    李小龍作為截拳道的創始人,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並且也可以說他是中國的驕傲,他曾經拍過很多有名的武打電影,如今世界聞名的成龍,曾經在他的電影中打下手,因為他在美國傳播中國的武術,所以很多美國出名的人物都曾與他相識,可惜李小龍年紀輕輕,便因病去世,這讓很多以他為偶像看過他的電影的人,非常傷心
  • 27年前,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也像父親一樣死於非命,到底誰是兇手
    27年前,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也像父親一樣死於非命,到底誰是兇手要說誰是最成功的功夫巨星,那冠軍的寶座非李小龍莫屬。雖然作品不多,但是李小龍卻在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已經去世多年的李小龍,直到今天還常常被人提及,還是很多人的偶像。這其中甚至不乏許多社會名流,各界明星。效力於美國NBA的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就曾直言李小龍是自己的偶像。李小龍除了在電影界取得了成功,更是一名武術大師。他自創的流派「截拳道」仍然有眾多門徒,備受推崇,而且李小龍還是流行於世界的綜合格鬥項目MMA的發起人。香港出生的李小龍,從小就酷愛武術。
  • 美國高官問馬雲:中國超過美國怎麼辦?馬雲的回答讓人佩服!牛
    無論是家庭、校園還是職場,我們絕大多數的糾結和困惑,憤怒和失落,根源都來自於我們如何跟他人對話、協商、爭論、說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視溝通表達的複雜程度和重要程度。美國高官問馬雲:中國超過美國怎麼辦?
  • 千萬別回答「還好」,高情商的人都這麼說
    你是還好,但提問的一方頓時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現在社會大家都很忙,一個人能夠抽出精力關心你,需要的可不是你那冷冰冰的敷衍。就像一人掏出熱情似火的心,另一個隨手就砸到地上,一臉無所謂,長此以往,朋友們都不愛再理他了。連朋友都尚且如此,領導就更不用說了!
  • 新書讓你「再認識李小龍」 原來他還是個詩人
    恰如這句話總結的那樣,本書藉由對李小龍研究專家約翰·裡特和著名導演徐浩峰的採訪,並通過綜合整理收集自香港文化博物館、順德李小龍紀念館、李小龍基金會及美國舊金山市國立檔案館等的大量資料,詳細介紹了李小龍從出生到闖蕩影壇、揚名立萬直至突然去世的人生軌跡,其中披露了不少這位功夫巨星鮮為人知的事情。尤其出人意料的是,他原來還是一位細膩而善感的詩人。  為何喜歡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