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初開始,各地高校新生陸續報導。從新聞上看到正值芳華的莘莘學子們走入象牙塔,那種興奮與期待難以言表。作為一名九零後(電影《人在囧途》中徐崢雲「我是九零後上大學的」),也情不自禁地想起當年徜徉復旦園的情景。時光荏苒,不勝唏噓,我已經從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成為負債纍纍的窮老子。
話說老衲在上世紀90年代初到上海讀書時,去復旦的燕園,裡面一座假山,其中一塊石頭上寫著「一九二〇年李登輝校長遷建復旦大學校舍於江灣今址之奠基石」,落款是一九八五年時任校長謝希德題。
當時在閱報欄看參考消息,「李登輝」這個名字經常見到,與之聯繫到一起的是「臺灣總統」。心裡先是自豪,因為校友裡出了這麼大的官,頓時像魯迅筆下的阿Q「趙四老爺家的狗看了我一眼」。可是,接著又對時間上疑惑不解。因為看參考消息上所配照片,海峽對岸的李登輝看著也就六十多歲。而1920年當復旦校長,怎麼也要30多歲吧,到90年代初就一百歲了,還能當總統?即便是也與照片不符啊?要知道當年可沒有PS技術。
那個年代沒有度娘,沒有網絡,只能從圖書館裡找資料。於是找到了截然不同的另一個李登輝。這也是擔任復旦校長時間最長的,二十三年,他在掌舵復旦期間,把一個跟私塾差不多的復旦公學辦成了現代化和國際化的一流大學。
且聽聽我說李校長登輝先生的二三事。
不會說中文的印尼華裔李登輝
李校長登輝先生,字騰飛,1872年4月18日生於荷屬東印度爪哇島(現印度尼西亞)巴達維亞郊外的紅巴村,祖籍福建同安,其先祖在明朝時就下南洋了,到他這裡已經第八代。
登輝於1887年赴新加坡在美以美會(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主辦的英華書院就讀,在那裡開始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兩年後,他19歲時赴美國俄亥俄州威斯雷陽大學讀預科,後考入耶魯大學的校本部耶魯學院。1899年,李登輝從耶魯大學畢業,1900年回到英華書院任英文部主任,同年6月,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華人自行車運動會上發表題為《中國的改革》的演講,認為中國的危機在於盲目保守,官府無道無能,女子不能接受教育,墨守祖先陳規等。
1901年,李登輝回到爪哇巴達維亞,創辦了當地第一所初級華人英文學校——耶魯學校,直至1903年,先生辭去校長職務,於1904年首次踏上祖國大地,他加入基督教青年會,並積極籌組「寰球中國學生會」,當了會長超過10年。
1906年,34歲的登輝出任復旦公學的教務長,兼授英、法和德文等科目。其實在這個時候,他一句中文也不會說,特地找了一位中文老師,一位美國牧師的女兒——海倫·湯佩琳,比登輝小15歲,畢業於上海清心女子學堂。1907年,兩人在上海完婚。
中年喪妻終生不再娶
登輝與湯佩琳婚後,育有三子一女,但很不幸,陸續在瘟疫期間都夭折,1931年1月,湯佩琳也不幸染疫去世,時年43歲。
在夫人去世後,李登輝一直未娶,因為難忘亡妻,他曾對別人說,夫人雖然走了,但他覺得她還在身邊陪伴。「每當用餐,李登輝必定叫僕人準備兩副刀叉餐具,餐桌上一應成對成雙。這是25年婚姻持續期間他與夫人面對面共餐的習慣。」(錢益民《李登輝傳》)一位學生記得,湯佩琳師母去世後,有人「每晨去替這位傷心人整理床鋪,在枕下搜出來的幾條手帕,總是斑斑淚痕,說明他思念亡妻獨自夜泣」。學生們回憶,湯佩琳的生前遺物,一衣一巾,都保存得好好的,如她仍在人世。每年夏天太陽好時,他一定把妻子的皮衣一件件取出來曬,睹物思人,必會又傷心一場。
要知道民國時代一些公知,成功男士三妻四妾又經常宿柳眠花多如過江之鯽,比如樹人同志玩師生戀,當時就跟女學生在上海同居,而原配朱安在北京伺候他娘;獨秀同志則經常拿著共產國際的錢出入八大胡同……
而登輝先生則從夫人去世後,堅拒續弦,且男女之見盡絕,專心投入把復旦做大做強的偉大事業中去。
把教會學校辦成國際一流
復旦大學創立於1905年,第一任校長是馬相伯。俺們第一任校長真是牛人!他鴉片戰爭那一年生於江蘇丹陽,11歲到上海進入教會學校,學習英法德希臘等七種外語,同時修神學、哲學、天文等多個學科,1870年獲神學博士。1876年向直隸總督(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領導)李鴻章毛遂自薦,成為其翻譯和助理。隨著一個個賣國條約的籤訂,李鴻章成為賣國賊,他也被殃及池魚。以至於1901年馬相伯的母親去世時,其家人都不肯見他一面!
隨後,馬相伯離開官場,漂泊於上海。1903年在耶穌會支持下創辦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兩年後由於跟金主耶穌會的辦學理念有別,馬相伯帶領部分師生出走,利用廢棄的吳淞提督衙門創立了復旦公學,這就是貧僧母校——復旦大學的前身。
1906年,慧眼識英才的馬相伯力邀登輝出任復旦公學的教務長,並教英語、法語和德語課程。1913年,在復旦公學校董孫中山的推薦下,登輝出任復旦公學校長,開啟了為期23年的校長生涯。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勵精圖治,把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復旦公學辦成了具有現代化和國際化理念的雙一流大學。
1917年,在登輝校長主持下,復旦公學改為復旦大學,在原有的文理兩科基礎上,新增商科(即商學院),而世界聞名的哈佛商學院設於1908年,復旦設立商學院,僅晚哈佛九年而已。1920年,美國哈佛、耶魯兩校開辦教育系,李登輝同時在復旦試設教育科,可謂絲毫不落後於世界最先進的教育潮流。可見登輝校長目光之長遠,思想之先進。
至今在復旦校區本部院內還立著一座相輝堂,就是為了紀念登輝校長和復旦的創建者馬相伯。
1912年,因復旦公學的吳淞校址毀於戰火,遂遷入上海徐家匯的李公祠(李鴻章後人所建)。李登輝當校長後,李鴻章的後人再也不看馬相伯的面子了,屢興詞訟,想把復旦逐出李公祠,為此李登輝以復旦大學校長的身份赴南洋各地向華僑募捐。時南洋僑胞景慕李先生盛名,紛紛遣子弟入學,很快在南洋募得巨資,回國後就開始在江灣購地,以另闢校址。到1920年,購得土地七十餘畝,並奠基開工建設,到1922年建成教室、辦公室和宿舍各一幢,於是復旦大學正式遷往江灣(就是現在的校址)。
《復旦百年志》也紀錄了在1919年8月20日,為在江灣購地建築新校園,復旦總共籌得32萬元。其中南洋華僑總共捐了總數的三分之二。
受朱熹等人鼓吹女子無才便是德影響,歷史上我國女性很難接受教育。然而,登輝擔任校長期間,復旦首開風氣之先河,於1927年開始招收女生,成為我國第一所公開招收女生的私立大學。1928年,印尼商人陳性初捐了白銀二萬兩,興建復旦女生宿舍,但後來在戰爭中被日本人轟炸而全部毀掉。
登輝先後為復旦差不多做了近四十年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歸國後,一生旨在復旦,一生只當復旦的教授,一生只做復旦的校長。」當有學生提出要為他立傳時,他擺擺手道:「Man much abler than I have left no record,why should I leave any?」(比我的牛的人都未留下傳記,為啥我要留呢?)
二十六位弟子成為知名校長
登輝校長平生最得意之快事,就是有眾多學生循著他的足跡,孜孜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建功立業,其中有二十六位弟子先後出任民國時期知名高校的校長,他們是:
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
大同大學校長胡敦復
清華大學及(國民政府)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
安徽大學及浙江大學及四川大學校長程天放
持志大學校長何世楨
清華大學及復旦大學及英士大學校長吳南軒
四川大學校長黃季陸
國立南寧師範學院院長黃華表
大同大學校長曹惠群
國立勞動大學及江南大學校長章淵若
復旦大學校長章益
浙江大學校長郭任遠
國立上海商學院院長裴復恆
安徽大學及臺灣東吳大學校長端木愷
北洋大學及青島工學院及武漢測繪學院院長金通尹
燕京大學副校長郭雲觀(正校長由美國人擔任)
嶺南大學及暨南大學及中山大學正副校長陳序經
西北農學院院長周伯敏
河南大學校長許心武
廣西大學校長陳劍翛
英士大學校長許紹棣
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
北京農業大學校長俞大紱
第五軍醫大學校長蔡翹
陝西師範大學校長陳立人
上海城市建設學院院長巢慶臨
【藏地風採】告訴你天葬的來龍去脈
跟我去拉薩海拔最高的寺廟——米瓊日寺
【追憶騰衝】「抗日縣長」張問德的著名檄文
這樣的七一也需要銘記
優惠酬賓與貪心作祟——漫談文明深處的劣根性
細數讓滿清王朝散夥的幾根稻草
婚戀浮世繪(79)當了十天的千萬富婆
坐上火車去羅剎——西伯利亞大鐵路遊記
度盡劫波真愛在——俄羅斯經典愛情片《戰火劫難》
野人山深處的人鬼對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