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鼓勵和讚美是「常客」。大多數家長在誇孩子的時候總會說「真棒」或者「真厲害」,卻沒有發現這樣的話語空洞且沒有意義,孩子聽了也會覺得大人是在敷衍ta,時間久了不但不會對孩子起到鼓勵作用,還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陽陽今年五歲,聰明活潑,招人喜愛。他在家最喜歡的就是玩輪船模型,每天拿著模型跑來跑去,還經常讓爸爸給他準備一大盆水,他們一起把模型放在裡面模擬航行呢!小小的陽陽也總是跟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以後想當一名航海家!」媽媽聽了之後心裡很是高興。
可是一段時間過後,媽媽發現陽陽已經很久沒跟她說過他想成為航海家這句話了,也好長時間沒有拉爸爸跟他一起用輪船模型玩航海遊戲,都是自己一個人待在角落玩。媽媽問了問,陽陽說:「媽媽,你和爸爸一點都不了解我。」陽陽這是怎麼了呢?媽媽很疑惑。
某天,媽媽的好朋友錢阿姨來家裡玩兒,她是個親子教師。這時陽陽手中正拿著輪船模型開心地玩著,他看到親切的錢阿姨就叫個不停,親密極了。錢阿姨問:「陽陽你手裡拿的輪船真好看呀!」陽陽高興地問:「錢阿姨你也喜歡輪船嗎?」錢阿姨說:「當然了呀!陽陽這麼喜歡輪船是為什麼呀?長大了你想當航海船員嗎?」陽陽回答說:「才不是呢!我要做船長,整條船都歸我管!」錢阿姨又問了:「那你到海裡去幹什麼呢?」陽陽說:「大海很大,一眼看不到頭,有各種海洋動物,我喜歡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錢阿姨面露笑容地說:「希望陽陽你能早日成為船長!」陽陽也高興極了,充滿自信地說:「我一定會的,錢阿姨!」
媽媽見錢阿姨跟陽陽聊得十分愉快,感覺她「對付」小朋友有自己的一套,對錢阿姨大加讚揚。錢阿姨這時坐到陽陽媽媽身邊:「對於你之前的疑惑,我想問問,當陽陽告訴你他想成為一名航海家時,你是怎麼回應他的呢?」媽媽說:「我一般都會說『媽媽也希望你成為一名航海家呢』或者是『寶貝你的夢想真棒』這樣的話。」錢阿姨恍然大悟:「難怪了,你這樣的回答太籠統了,孩子在你這裡獲得不了『認同感』,時間久了自然也就不愛和你說了。」
看,敷衍籠統的回應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媽媽的每一句「我理解你的想法」或者「我支持你的夢想」,都是在漸漸地讓陽陽關閉向父母傾訴的大門。反觀錢阿姨,她「認同」陽陽的觀點,所以陽陽願意向她傾訴。
羽熹童書認為,要想獲得孩子的信任很簡單,那就是尊重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評價,讓他們知道父母對ta的感受和想法是「認可」的,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心靈的棲息地」。如果孩子想要對父母傾訴什麼,父母每一次的回答都是「我理解你的想法」或者是「我支持你的夢想」,反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他們這種話聽多了,會覺得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只是在「敷衍」,於是愈發疏遠父母,不願意傾訴,把自己封閉起來。如果孩子的感受長期得不到父母的認同,ta會感到焦慮、憤怒,甚至是深陷情緒困境難以自拔。因此,父母在語言上針對性地「認可」孩子的感受,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關注的,從而打開心扉。
正在看文章的你是否跟陽陽媽媽一樣,當孩子向自己「傾訴」時,只給了他們籠統的回答?
其實孩子只是孩子而已,他們大多時候的「訴說」,只是想找一個傾訴的對象,他們在乎的不是父母如何回應,而是父母回應的「態度」。請嘗試著接納孩子,認同他們的感受,以真誠絕不敷衍的態度回應ta!大家對羽熹童書的觀點有何感想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與我們互動討論。
歡迎搜索關注衛星號「羽熹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