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12月21日
這是 饅頭說 第 92 篇文章
上周三篇,都是有關日本的文章,被稱為「日本周」。
這周寫了月球和瑪雅文明,又有成為「科學周」的趨勢。
所以這周末,還是把頻道換回來。
不是我要盯著日本寫,而是今天,值得一寫。
【今日主打】
1948年12月23日
東條英機被處以絞刑
1
時間先回到1945年9月11日,下午3點左右。
在東京近郊的一棟兩層樓的房子外,圍著一大群早已守候多時的美國和日本記者——他們都在靜靜地等待一條大新聞的誕生。
就在這一天,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下達了對前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逮捕令。
那棟房子,就是東條英機的住宅。
下午4點左右,30多個執槍的美國憲兵,開始行動。
憲兵隊長保爾·克勞斯中校開始敲門,身後的憲兵都端起了槍。東條英機穿著短袖開襟襯衫,打開客廳窗戶問:
「你們有逮捕證明嗎?」
一個憲兵給他出示了文件證明。
東條英機看完後說:「馬上就給你們開門。」
憲兵們在門外等待。
房子裡傳出了一聲槍響。
一位日本記者對克勞斯中校說了一句:「長官,你的獵物好像自殺了……」
憲兵和記者迅速衝入了房間,他們看到東條英機坐在客廳沙發上,左手握著一把手槍,胸口血流如注。
「停止射擊!」克勞斯中校大喊。
屋外,憲兵和記者們都沒注意到,東條英機隔壁的鄰居家,一位戴著草帽假裝除草的女子開始合掌祈禱——她是東條英機的妻子東條勝子。此時的她,不是在祈禱丈夫平安無恙,而是在祈禱丈夫能像一名軍人那樣死去。
但是東條英機並沒有咽氣。
屋內,美國攝影師開始忙碌了起來。
「把東條的頭稍微往右移動一點,就這樣,很好。」
「您讓開一點好嗎?我想拍一張東條拿著手槍的樣子,幫我把手槍壓緊在他手裡好嗎?」
「蒼蠅又飛過來了,我一定要拍張蒼蠅停留在東條額頭的照片!」
閃光燈閃爍中,東條英機在痛苦地呻吟,而周圍的人都在等他死亡。
作為嚮導,《朝日新聞》的記者長谷川幸雄,是在屋內的唯一日本記者(就是他後來撰寫了回憶文章《東條自殺目睹記》)。
根據長谷川幸雄的回憶,東條英機在當時說的話是:
「但願一槍就死,可遺憾的是仍需要時間。」
「大東亞戰爭是正義的戰爭,對國民和大東亞民族卻是悲慘的。」
「我不想在法庭上站在勝利者面前接受審判,寧願等待歷史的正確批判。」
「天皇陛下萬歲。死後也要做個護國之鬼,以盡最後之忠誠。」
一些記者在電話前排起了長隊。為了搶新聞,有的記者已經給報社傳遞了「東條英機自殺身亡」的訊息。為了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有兩名記者甚至開始翻動東條英機的身體,希望能加速他的死亡。
東條英機開始大聲呻吟,咳血……
2
東條英機自殺身亡了嗎?
當然沒有,不然本文到第二個小標題,就要宣布結束了。
但別急,我們暫時先不說那一幕自殺的狗血事,掉過頭來,先說說東條英機這個人。
東條英機,1884年12月20日,出生於日本的一個軍人家庭。父親東條英教,日本陸軍大學第一期首席畢業生,參加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官拜中將。
沿著父親的軌跡,東條英機開始了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到日本陸軍大學的成長曆程。但是,東條英機在青年時期並不出類拔萃,考了三次才考進日本陸軍大學。等他畢業時,已經31歲。
1933年,49歲的東條英機,才剛剛當到了少將,眼看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即將過去。當時,他的學長,日本軍務局局長永田鐵山卻對東條英機的行動力大加讚賞,他說了一句話:「東條是將來肩負日本陸軍的人物。」
這是一句很高的評價。
但當時在日本的軍隊中,對東條英機不以為然的人,卻大有人在。
被稱為「日本第一軍事家」的石原莞爾(此人主張有限侵略,反對全面與中國開戰)認為,東條英機又無德又無能。他曾說過:「東條只能保管10挺機槍,超過10挺就無能為力了。」
當東條英機已經是陸軍中將的時候,石原卻當面稱他為「東條上等兵」。日本陸軍元老一級人物宇垣一成曾在日本戰敗投降後回憶:
「提起東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那一本正經的樣子,動不動就拿出筆記本不停地記這記那,根本就無法想像這樣一個人竟然也能當上一國的總理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即日本首相。筆者注)。」
1935年,幾經周折的東條英機,被安排了一個第12師團司令部的閒職——甚至沒有人關心他是否上班,連辦公桌都沒給他安排。
但是,1935年9月,當時的陸軍部人事局局長後宮淳(東條英機當年在陸軍幼學學校的同學),力薦東條英機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長官。
51歲的東條英機,鹹魚翻身,開始迎來了自己的「巔峰之路」。後來有人評論:
「被踢出東京到關東軍,對東條來說,就像一個人掉進陰溝而撿到一塊金表一樣。」
1938年5月,54歲的東條英機已經做到了日本陸軍次長,作為戰爭狂,他在一次軍部的會議上,公然宣稱日本要「對蘇、中兩國同時作戰,同時也準備同英、美、法開戰」。此言一出,連戰爭狂人云集的日本軍部也大吃一驚,日本國內更是引起巨大震動,東京股票市場一瀉千裡。
東條英機為此被迫辭去了陸軍次長的職位,但是他狂熱的戰爭立場,已經成功引起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注意。
1940年7月,已經全面侵華並準備徵服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日本,由近衛文麿再次出山組閣。作為強硬派軍國主義分子,東條英機被起用為陸相。
在東條英機的鼓動下,1941年7月,日本已經決定要向英國和美國開戰。這時,啟用東條英機的近衛文麿反而畏縮了,宣布內閣總辭職。自然而然,強硬派東條英機被天皇任命為大將,奉命組閣——那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機器,已經近乎失去控制地瘋狂轉動起來,需要一個願意不惜絞進其中的領頭者。
1940年10月,日本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正在向天皇行鞠躬禮
組閣後的東條英機,作為首相,還身兼陸相、內相,以後又兼任文部相、商工相、軍需相等職,後來還向天皇要來了「總參謀長」的職位,集各種大權於一身,成為明治憲法下權力最大的一個人,甚至被人稱為「幕府將軍東條」。
這也是東條英機和希特勒、墨索裡尼被人稱為二戰「法西斯三巨頭」的原因。
但無論是和希特勒還是和墨索裡尼比,東條英機都是不相稱的,看似擁有大權的他,只是一個打工的傀儡CEO而已。
3
東條英機上臺,註定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1944年,在中國大陸陷入泥沼的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開始被美國狠揍。在中國戰場,東條英機孤注一擲地命令在華日軍發動打通縱貫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中國稱為「豫湘桂戰役」)。8個月的絞殺,國民黨軍隊大敗,50多萬正規軍隊被擊潰,140多座城市失陷。但是,雖然交通線被打通,當時的日軍卻已經無力鞏固這條線路——這場戰役其實等於白打了。
在太平洋戰場,美軍在6月開始攻擊馬裡亞納群島,東條英機規定的「絕對國防圈」崩潰在即。在馬裡亞納海戰中,日本太平洋艦隊司令長官南雲忠一剖腹自殺。7月,塞班島失守,美國的B-29轟炸機已經可以直接空襲日本本土。
絕望的東條英機,甚至去秘密拜訪了已經退役的石原莞爾中將——那個一直嘲笑他的死對頭。
石原莞爾甚至懶得和東條英機廢話,直截了當地對他說:
「從一開始就知道你不具備指導戰爭的能力,這樣下去日本會亡國的,所以請儘早辭去內閣總理的位置」。
7月18日,已經失去天皇信任的的東條英機召開了最後一次內閣會議後,遞交了首相辭職書。之後,陸續辭去了所有職務。
但他欠下的帳,不是辭職就能一筆還清的。
4
從1944年塞班島失守開始,東條英機家就開始不停接到電話:請自殺謝罪吧!
但東條英機並沒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來東條英機家拜訪的客人,甚至都會直言不諱地說:「天皇都已經說投降了,您也差不多該選個日子吧?」東條家的電話每天都響起,響了一聲,不接,再響了一聲,東條的妻子才接。打電話的人倒也毫不客氣:「您丈夫打算拖到什麼時候?」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鄙夷東條英機。因為東條英機在擔任陸相時,曾頒布《戰陣訓》,要求日本軍人不能被俘,必須自殺。
擔任日本首相時的東條英機
也有很多日本人開始拿東條英機和日本明治時期的乃木希典相比。乃木希典也是當時的日本陸軍大將,指揮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雖然以日本的勝利告終,但旅順之戰,日本傷亡了6萬人。在戰爭結束後,乃木希典和他的太太靜子自殺謝罪。
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乃木勝典和乃木保典也在日俄戰爭中先後陣亡,所以日本人至今仍把乃木視為「戰神」(日本至今有專門祭奠他的神社)。而東條英機的三個兒子,沒有一個上戰場。有人質疑東條:
「我的兒子死了,為何你的三個兒子還活著?」
東條英機為戰死的日本士兵招魂
1945年9月初,在三菱公司擔任飛機工程師的東條英機次子東條輝雄回到了家裡,鼓足勇氣對父親說:「父親,就讓我們一起自殺吧!」東條英機嚴厲制止了他,表示讓他不要管這事,「日本的未來還要靠你們建設!」
不過,東條英機畢竟開始了自己的準備:他找到一名醫生,讓他用筆在自己胸口標記出了心臟的位置。每次洗澡後,東條英機還要求妻子把被洗掉的標記重新畫上。
這個圈圈被洗掉,重新塗上,洗掉,重新塗上,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但東條一直沒有自殺。
直到1945年9月11日,美國憲兵找上門來,東條英機終於下定決心,扣動了扳機。
但是,畫過圈的地方,東條英機居然還打偏了。
日本女學者崛江珠喜在2006年出版的《純愛心中》一書中寫到:
「東條英機作為近代軍人,整天帶著槍,即便不常使用,但射擊方法不至於忘記吧。如要自殺,手槍在口腔中發射,這是軍隊的常識!」
儘管東條後來做出的解釋是:不希望頭被打爛,希望能被人認出。但普通日本民眾還是認為,東條英機是貪生怕死。
至於為何心臟部位畫過圈也會射偏,東條給出的解釋是:「因為胸部皮膚下垂。」
自殺未遂的東條英機
5
好了,終於可以回到文章的第一段了。
在家中面對美國憲兵和記者的東條英機,出於無法解釋的原因,沒有射中自己心臟,呻吟,咳血。
兩位當時翻動東條身體的美國記者可能沒想到,他們這樣做非但沒有加速東條的死亡,還救了他的命——他們想加速東條的流血,但實際上是幫助他避免了肺部充血。
當意識到東條英機可能死不了的時候,克勞斯中校開始指揮憲兵將東條英機抬上軍車,隨後緊急送往橫濱的美軍第九十八醫院搶救。東條英機因為失血過多,需要輸血,一位B型血型的美國士兵挺身而出,兩次為他輸血。有記者問他為什麼這樣做,這名士兵回答:「我可不能讓他死了,我在紐幾內亞的戰俘營裡所受的罪還沒找他算!」
東條英機可能沒有想到,他處心積慮的手槍自殺,卻引來了各方面的嘲笑。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評論說: 這是東條英機留下戰爭罪犯形象的第一個事件, 是對戰爭罪犯的天罰; 是已經失去了信用, 被拋棄了的傢伙的最後恥辱。
許多日本老百姓認為,東條英機居然不敢剖腹自殺,是典型的膽小鬼。9月12日的《紐約時報》刊文諷刺:
「這個雜種連用刀自殺的膽量都沒有。」
美聯社在東條英機自殺當天發表的報導,名為《日本民眾痛恨他,因為他居然連自殺都失敗了》。
很快,日本社會以「那個笨蛋」來稱呼東條英機。
6
1945年10月初, 東條英機的槍傷已基本治癒。當月7日深夜, 他從醫院被秘密押送到大森戰俘收容所,開始與其他甲級戰犯關押在一起。
大森戰俘收容所, 在戰時是日本關押盟軍俘虜的地方, 盟軍戰俘曾在此飽受虐待。麥克阿瑟特別囑咐時任收容所所長的美軍上校塞爾維轉告東條英機,:你必須「享受」盟軍戰俘同樣的待遇, 過最低限度、最簡單的生活(麥克阿瑟曾試圖把東條英機變成「乙級戰犯」,這樣就可以接受美國的單獨審判)。
1945年11月,根據《生活》雜誌的報導,被關押在大森監獄裡的東條英機已經完全落單,因為沒有其他犯人願意和他一起散步、下圍棋、進餐甚至談話。《紐約時報》在12月報導,「沒用的東條」已經同「巧克力」、「香菸」、「吉普車」等詞一起進入日本人有限的英語詞彙中,成為日本社會最流行的英語用詞。
12月底,東條英機被轉移到巢鴨監獄,5個月後的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了對東條英機的漫長審判。
法庭上對日本甲級戰犯共有55條罪狀,其中東條英機佔了54條,每個戰犯都想與他保持距離,因此在法庭上和私下沒人和他說話。
受審時的東條英機
54條罪狀,東條英機全部否認,他做的是「無罪辯護」。1947年12月26日,東條英機被允許做自我辯護,這一天,記者雲集,舉世關注。《朝日新聞》東京審判記者團記錄到:
「不管怎樣, 這樣一個戰爭的最高責任者、罕見的獨裁者,用8000萬國民的命運在愚蠢的戰爭中進行賭博的大賭徒的自白, 舉世為之矚目, 也是正常的。」
東條英機的自我辯護長達20萬字,四易其稿,長達220頁,讀了整整兩天半。在辯護詞中,他還是那些陳詞濫調:日本沒有發動侵略,只是幫助亞洲人民重建秩序,和英美開戰是對方誘發的,日本是進行自衛戰爭。
當時的《朝日新聞》對他辯護的評價是:恬不知恥。
東條英機改完自己的辯護稿時,曾說過一句:「這下死而無憾了。」有沒有遺憾,除了他自己,並沒有人知道,但死的願望,倒是被滿足了。
1946年11月12日下午3點52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韋伯作了歷史性的宣判:
「東條英機, 65歲, 東京人, 歷任陸軍大將、陸相、內相、首相、參謀總長, 處絞首刑。」
東條英機從同聲傳譯耳機裡聽到「處絞首刑」時,咧嘴苦笑了一下, 隨即卸下耳機, 神色慘然地朝旁聽席上掃了一眼, 似是在找家屬。
這次審判, 除東條英機外, 還有6個戰犯被判處絞刑: 板垣徵四郎, 土肥原賢二, 廣田弘毅, 木村兵太郎, 武藤章, 以及南京大屠殺的主要戰犯松井石根。
當時被關押的甲級戰犯的集體籤名
死刑宣判後,東條英機等7個死囚被關押在巢鴨監獄的同一棟牢房裡,每人獨囚一室, 7個單間相連。不論白天黑夜, 囚室裡強烈的電燈一直長亮, 室外由一個軍官帶領著8名美國憲兵負責看守, 軍官每隔一刻鐘就會親自查看一次所有的犯人。此外, 衛生官還要定時為犯人測量呼吸、脈搏和血壓等, 防止他們生病或自殺。一旦發現他們有病, 就會立即治療, 確保他們被執行死刑。
12月21日晚,東條英機被通知:23日執行死刑。
隨後他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在最後一天要吃一頓日本料理,二是要與監獄的教誨師見一面。
22日,日本料理送來之後,東條英機只吃了兩口,就咽不下去去了。他寫了兩封遺書,一封給家裡,一封給世界。給世界的那封遺書,他依舊宣稱日本發動戰爭是出於自衛。
12月22日夜,預定執行前20分鐘, 東條英機及另外3個第一批處死的戰犯———武藤章、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 被帶往監牢裡特設的小佛堂聽送終經。
執行前5分鐘, 東條英機把一串念珠和玳瑁邊眼鏡交給教誨師花山, 託他轉交家屬。
隨後,在美國憲兵軍官的命令下, 東條英機和其他三名第一批戰犯一步一頓跨上了絞刑臺的十三級「死亡臺階」。上了臺階, 他被喝令向監刑官站定, 頭上立即罩上了黑色布套, 接著, 絞索套在了他的頸項上。
那時的東條英機,雙腿在瑟瑟發抖。
一聲號令,第一批四名戰犯腳下的踏板被抽去,東條英機的身體懸空,開始抽搐。1948年12月23日0點10分30秒,東條英機被法醫確認死亡。
早上8點半,被處決的戰犯屍體,被投入橫濱久保山火葬場的熊熊大火,頃刻間化為一縷黑煙。
【饅頭說】
東條英機有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按照東條英機留下的遺書,他對子女的要求就4個字:不語一切。
長子東條英隆,曾擔任偽滿洲國的警察,但和東條英機關係疏遠,甚至曾以姓「東條」為恥。東條英機被關押在巢鴨監獄期間,曾託人傳話要長子來見面,東條英隆的回答是:「還有什麼可迷戀的!」
次子東條輝雄,就是前面提到過請求父親一起自殺的那個兒子,後來擔任過三菱集團的副總裁和三菱汽車公司的總經理。每年,東條輝雄都要參拜靖國神社。1986年,板垣徵四郎的後人板垣正曾做過13名甲級戰犯後人的工作,提出是不是把先人牌位從靖國神社裡移出來「分祭」?當時的東條輝雄斷然拒絕。
不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輝雄似乎慢慢改變了主意:「這不是遺屬應該做出的判斷。如果決定分祭,我們也不會反對。」
東條英隆的女兒,也就是東條英機的孫女東條由布子,其實是東條英機後人中最激進的一個。東條英機被絞死時,由布子才9歲。長大後,東條由布子借環保之名,在世界各國收集二戰日軍的骸骨,並全盤繼承了祖父東條英機的觀點:日本發動戰爭是自衛,從沒有南京大屠殺等等,並且認為每個日本人都應該參拜陳列了他祖父靈位的靖國神社。
今年43歲的東條英利是東條英機的曾孫,他曾坦言小時候自己在學校被人稱為「惡魔的後代」。現在成為一名商人的他,主張日本應該放下歷史包袱,找出一個和周邊鄰居和解的方法。不過他也曾回憶過一個自己30多歲時的片段:
當時他去愛知縣「殉國七士廟」祭拜曾祖父東條英機,發現三根山的那個再平常不過的小村子裡,停著許多奔馳和街宣車。在登記處填寫名字時,對方一看他姓『東條』,就立即把他安排到了最前列,「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東條』這個姓氏的影響力。」
「饅頭說」這個段落,一般是表達我自己主觀觀點的,這可能是第一次基本都是引用客觀的敘述。
我只是想通過交代東條英機後人生活軌跡和觀點,讓大家從中自己體會:
日本如今對待那場戰爭的態度,為什麼會那樣曖昧和模糊。
感謝關注又回到中日題材的微信公眾號 饅頭說 mantoutalk,祝大家周末愉快,另外——
明天,關注本公號的諸多考研狗就要真正踏上戰場了!在這裡,衷心祝福你們答題勢如破竹,心願順利達成!兄弟姐妹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