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臺灣的旅行就是一場山與海的巡禮,那麼臺東就是你飽覽山海盛宴的必選之地。
山與海的奇妙組合,讓人不得不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這片土地上人們為它增添的色彩,又譜寫出了一章更華美的讚歌。那麼,臺東遊覽海岸線應該去哪呢?
1:首先入住臺東地區最舒適的酒店
在這裡介紹下娜露灣酒店內部的各類客房以及設施。娜路灣作為各大網站首推的臺東酒店,當然也有許多原因,這就帶你們一探究竟。
臺東娜路彎大酒店本身即為一藝術作品,薈萃了現代時尚與原住民文化。酒店正門的「四大石柱」各高九公尺,使用來自中國大陸山西省砂巖為材料,分別以浮雕手法雕出了魯凱族、達悟族、卑南族及阿美族的先民生活風貌及人物故事,在這奇特絕妙的四度空間中,石柱無聲地述說出流傳久遠的歷史。
臺東是日昇之鄉,充沛又耀眼的陽光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故本館於設計興建之初,即決定採「斜背式建築」,佐以大面積的透明玻璃將最大量的陽光及周遭的山光海色引入室內,其特殊的三角型外觀,亦成了臺東的新地標!
娜路彎無處不展現精緻的原住民藝術特色,以幾何圖形表達原住民圖騰風格,透過現代建築石材工法中表達原住民文化原味,去蕪存菁保留原住民文化藝術精華。例如:小花巖垃圾桶、電話亭、客房床罩巾、窗簾…在在表達精緻品味。
館內公共區域及客房內所見到的油畫,均為旅法青年藝術家林怡年之真跡原作,「大年」作品以抽象手法表達臺灣原住民的藝術文化,呈現東臺灣原住民藝術另一前衛另類風貌。館內典藏木雕作品是由阿美族原創藝術家E-Dai所做,十足展現了原住民的藝術天份。亦為 林董事長鍾愛之雕刻精品,每一座作品,皆有其歷史典故,可由說明牌上一一瞭解。
來臺東最頂級的饗宴即是肆無忌憚的享受晴空、微風的自然洗禮,為滿足您的期待與想像,臺東唯一五星級觀光休閒旅館-娜路彎大酒店特推出「星空天浴」房型,於視野最佳的豪華套房內的八坪大露臺上,以不同的石材打造各式的露天浴池,給您情趣各異的浪漫氛圍。讓情侶或夫妻在露天浴池中、享受百分百的度假樂趣與更饒富緋色情趣的兩人世界。
可以泡溫泉看星空的客房適合二人世界,而帶小孩的朋友可以體驗下這個烏龍院套房了。
與著名漫畫《烏龍院》合作推出漫畫主題房,讓歡樂氛圍滿分的烏龍院經典四格漫畫陪您入眠。
2:小野柳
出門的時候天陰陰的,完全沒有昨天那樣的好天氣,然而避免了在海邊的大太陽下暴曬,即使沒有陽光的照射,海面沒有有人的藍色,小野柳的奇巖怪石更顯滄桑了。首先我們在遊客中心觀看了臺東地貌的形成過程,由於歐亞板塊以及菲律賓板塊撞擊形成的海岸山脈讓臺東海岸的不遠處就是連綿的高山,一面雲霧掛山間,一面遼闊無垠的大海,在山海之間暢遊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事情。在這樣悄然無聲的地質運動下,臺灣仍然在以每年幾公分的速度在上升,而小野柳的海礁在浪潮的雕琢下又開始了風化節理作用,變成了各種奇異的形狀。
出門的時候天陰陰的,完全沒有昨天那樣的好天氣,然而避免了在海邊的大太陽下暴曬,即使沒有陽光的照射,海面沒有有人的藍色,小野柳的奇巖怪石更顯滄桑了。首先我們在遊客中心觀看了臺東地貌的形成過程,由於歐亞板塊以及菲律賓板塊撞擊形成的海岸山脈讓臺東海岸的不遠處就是連綿的高山,一面雲霧掛山間,一面遼闊無垠的大海,在山海之間暢遊是一種多麼美好的事情。
雖然下著小雨,但是賴師傅給我們介紹著植物,讓整個行程也更加有趣了,海岸邊的植物也十分有意思,不少都用做園林觀賞植物了,大概是因為他們長在礁石上受著海風吹,已經可以完美適應各種環境了。
在這樣悄然無聲的地質運動下,臺灣仍然在以每年幾公分的速度在上升,而小野柳的海礁在浪潮的雕琢下又開始了風化節理作用,變成了各種奇異的形狀。
3:阿美族文化中心
阿美族民俗中心位於東管處都歷處本部旁,佔地約2公頃,首先看到的是石頭堆砌的戶外表演場,有種古羅馬鬥獸場遺蹟的感覺,好像已經存在了許久,與環境融為一體,可供2千人觀賞的戶外看臺,是體驗阿美族傳統文化的好去處。
中心於1995年11月興建完成,主要建築之祭屋及家屋,是依據日本民族學家千千巖助太郎在1943年於花蓮縣光復鄉調查的手繪圖,仿花蓮縣太巴塱社的祭司住家搭建,走訪這裡,可看出阿美族特有的居住文化。草屋看起來有些黑暗,但是如果加上竹條做底變顯得乾淨許多。
你來這裡會驚奇地發現表演者都是很小的原住民,最小的表演者只有八歲。阿美族分布於立霧溪以南的花東縱谷和東海岸地區,人口約有14萬人,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一族。阿美族仍保留豐富的傳統文化,其中豐年祭是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祭典,在每年夏季舉行,歡慶小米豐收、祭祀祖先和神靈,儀式充滿祈福感恩氛圍,並強調慎終追遠、團結和諧的倫理觀念。
除了特色建築外,民俗中心還有部落文物展、手工藝品、特產展售、美食服務,及傳統歌舞表演等。他們用鼻子吹笛子,這樣的演奏方式卻也有美妙的音樂,配上當地特有的竹鼓十分的有節奏感,現場大家都手舞足蹈起來。
猶如古羅馬鬥獸場一般的坐席
4:三仙臺
離開魚港,我們前往海線最漂亮的一個點,三仙臺,網絡上找到的照片大多數是拍攝那個別致的拱橋,似乎橋對面連結的是一個蓬萊仙島。而當你真的走進這片沙灘,你會驚異於圓滾滾的鵝卵石,撫摸上去十分光滑圓潤,腳底下鋪滿了一層又一層的卵石,因為縫隙比較大,石頭碰撞還有清脆的聲響。
這些礫石經過衝積風化後,渾圓均勻,是天然的按摩步道。三仙臺留存豐富的植物景觀,如白水木、濱刀豆、林投、臺灣海棗等,這片植物被列為自然保護區,為避免遊客破壞,建造了架高的棧道式環島步道,除此之外島上幾乎沒有人工建築,很好地保留了原始風貌。附近海域魚類豐富,是漁場亦是有名的磯釣場所。
躺著這一粒粒大石頭上感覺真是舒服。也染不上什麼塵,好像自帶按摩功效,真想在上面打滾。因為石頭太好看所有人想帶回去吧,請注意這些石頭是不能過海關的,而且要是每人拿一點,就不會有這麼舒服的海灘了
三仙臺的美不僅是海那一邊的小島,因為橋正在維修,我們沒有機會到那邊去,然而卻發現了一片很好看的礁石,在這礁石灘上還有很多小水泊,每一個靠近來看都像是一個大世界。這樣一片能出大片的地方人還不多,漆黑的巖石把自然的蠻荒都展現出來了
一次次暴雨把山中的枯木衝到了海邊,這無疑又是大自然的一種饋贈,木頭在水波的衝擊下,退去了樹皮,露出漂亮的紋路,所以很多比較大的木頭都用作雕刻了,而一些小的還可用於生火燒柴,真是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