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先進分子助力中共建立:浙籍黨員創造建黨歷程多個第一

2020-12-16 浙江新聞

【摘要】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當時全國有50多名黨員。其中,浙江籍黨員就有7名,不僅所佔比例大,而且在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各個階段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並且創造了多個建黨歷程中的「第一」。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

  浙江在線記者 李鵬 首席編輯 趙潔 6月30日 發自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當時全國有50多名黨員。其中,浙江籍黨員就有7名。他們分別是陳望道(浙江義烏人)、沈玄廬(浙江蕭山人)、俞秀松(浙江諸暨人)、施存統( 浙江金華人)、沈雁冰(浙江桐鄉人)、邵力子(浙江紹興人)和沈澤民(浙江桐鄉人)。

  浙江在線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浙江籍黨員不僅所佔比例大,而且在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各個階段都作出了巨大貢獻,還創造了多個建黨歷程中的「第一」。其中,有數位浙籍黨員本有機會參加一大會議,卻因為各種原因與歷史抱憾擦肩。

  中共早期組織有58名成員

  其中浙江人有7位

  1921年元旦,一起事件在上海灘石破天驚。

  當天,十多位年輕人分成幾撥,向路人散發了賀年片。這個賀年片跟以往的有些不一樣,卡片的正面印著的是「恭賀新禧」,可背面卻印著共產黨的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第二天,上海人到處都在講「不得了了,共產黨來了,共產主義來了」。

  復旦大學教授丁淦林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群年輕人就是陳獨秀建立的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骨幹,他們採用這種方式向民眾宣傳馬克思主義。此時,距離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還有半年時間。這群年輕人選擇在新年的第一天,用這句振奮人心的口號,給黑暗中奮鬥的人們以鼓舞。

  浙江在線記者在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所著《浙江先進分子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一書裡找到了關於這個研究會的介紹。

  1920年2月,五四運動後,陳獨秀秘密從北京遷移上海,李大釗在護送他到天津的途中,兩人商討了在中國建黨的問題,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從此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開始了建黨活動。

  陳獨秀在上海建黨的第一步就是發起組織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員都是在五四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分子。先後參加這個研究會的一共有20多人,其中,浙江籍人士佔了一半以上。

  實際上,這個組織對外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而對內就叫「共產黨」,研究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醞釀建黨。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遣全權代表維經斯基等人來華醞釀建黨,浙江諸暨人俞秀松就成了陳獨秀與維經斯基的主要聯絡人和助手。

  兩個月後,在上海環龍路老漁陽裡2號陳獨秀的寓所裡,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上海共產黨組織成立了。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曾林平表示,在一大召開以前,上海共產黨組織有黨員15人,其中浙籍知識分子就有陳望道、邵力子、俞秀松、施存統、沈雁冰、沈澤民、沈玄廬等7人,在各省市中人數名列第一。另據最新的黨史研究成果,在一大召開前,全國各地共有黨員58名,從籍貫來看,浙江有7人,僅次於湖南和湖北。

  上海共產黨組織成立後,這些浙籍黨員繼續忙於建立全國性黨組織的工作,並為中共一大的舉行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共早期組織有58名成員中浙江人有7位

  俞秀松「一個人承擔了上海黨組織的全部工作」

  施存統和陳望道與中共一大「抱憾擦肩」

  在嘉興南湖革命歷史紀念館二層的展廳中,有一張俞秀松的照片,照片上的他文質彬彬。這位出生於諸暨的年輕人,不僅是陳獨秀的得力助手,還是當時上海共產黨組織的最年輕成員。

  據《中國共產黨浙江歷史》一書記載,上海黨組織成立後,陳獨秀不久就被委派負責除上海以外的全國4個大城市的建黨工作,其他的成員也都分赴外地和海外建黨,因此俞秀松「作為上海黨的領導成員之一」,在一段時間內「實際上一個人承擔了上海黨組織的全部工作」。

  此外,金華人施存統在1920年6月乘船赴日本後,陳獨秀又指定施存統為旅日共產黨組織的負責人。蕭山人沈玄廬還參與了廣州共產黨組織的建黨工作。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在即。各地黨組織在接到上海方面的開會通知後,都推選了出席會議的代表,後來出席會議的代表一共有13人。

  那麼,為什麼浙江籍先進知識分子為建黨做出了重要貢獻,卻沒有人參加一大呢?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曾林平曾撰文專門分析。當時,在一大召開前,先後參加上海、廣州、旅日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浙江先進分子共7人: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邵力子、沈玄廬、沈雁冰、沈澤民。

  這7人中,俞秀松正在蘇俄出席青年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沈玄廬正在蕭山發動農民運動;沈雁冰和沈澤民在1921年上半年才加入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邵力子加入黨組織後,由於特殊身份,本來就很少參加黨組織活動,加上工作繁忙,沒能參加一大。

  除了上述5人外,施存統和陳望道本來是有機會參加中共一大的。施存統作為旅日黨組織負責人,完全有資格出席一大,但由於他當時正忙於考試,另一方面周佛海已多年沒有回國,他就把出席中共一大的機會讓給了周佛海。也有一種說法是,施存統是因為與日本社會主義者接觸,被日本警方嚴密監視,導致無法脫身,只能派周佛海出席一大。

  陳望道是上海黨組織的負責人之一,也曾被推選為上海黨組織的一大代表,但因為對陳獨秀的個性和作風不太認同,而最終沒有出席。

1920年9月版的《共產黨宣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藏一級文物)

  浙籍黨員創造建黨歷程中多個「第一」

  他們的貢獻不能被忘記

  在整個建黨歷程中,浙江籍黨員先進分子還創造了多個「第一」。

  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藏國家一級文物中,記者看到一本1920年9月版的《共產黨宣言》,這是國內第一個中文譯本,它的翻譯者就是義烏人陳望道。在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裡,還專門展出了他在義烏分水塘村一間破舊柴草棚中艱苦翻譯的情景。

  蕭山衙前鎮是中共早期黨組織成員沈玄廬的家鄉,現在有一座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發生在1921年4月的衙前農民運動開創了中國現代史上農民運動的先河,這也是中共領導的第一次農民運動,它的發動者就是沈玄廬。

  在上海共產黨組織建立後,作為組織最年輕成員的俞秀松,被委派負責組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並擔任書記,他也是中國第一個團組織(臨時團中央)的書記。

  此外,據嘉興市檔案局的資料,桐鄉烏鎮人沈雁冰和沈澤民還是中共黨內最早的兄弟黨員。在黨的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兄弟黨員,比如毛澤東、毛澤民和毛澤覃,陳延年和陳喬年,但沈雁冰和沈澤民是最早的兄弟黨員,他們的入黨時間分別是1920年10月和1921年初。

  最後,金華人施存統還是旅日中共發起組的創立者,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正式開幕,施存統當選為團中央第一任書記。

  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在《浙江先進分子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一書序論中表示,浙江先進分子對創建中國共產黨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愛國運動,從馬克思主義傳播到發動工農運動,從創建黨的早期組織到中共一大召開,幾乎在每一個重要的階段和時刻,浙江先進分子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們為創建中國共產黨所做的貢獻,是浙江人民的光榮與驕傲,也是中國共產黨創建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他們的貢獻更不能被忘記。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候選百傑大數據:浙江籍上榜最多,80人是中共黨員
    此外,能夠入選百人名單的人選也是創造了各領域多個第一的人物,涵蓋科學、軍事、社會、經濟等多個範疇。百人籍貫分布:15名浙江人上榜據記者統計,不計入名單中未列明籍貫的上榜人選4人,其餘96人中,浙江籍的上榜者達到15位,位列所有省市最多。其次是江蘇籍,達到12位。前5名中,除去浙江和江蘇外,廣東、山東、四川同樣人才輩出,分別有7位、7位、6位入選。
  • ...奮鬥歷程,李強同全市黨員代表瞻仰中共一大、二大會址和四大...
    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來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令上海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倍感振奮、備受鼓舞。
  • 黎城第一個中共黨員康森奇
    原標題:黎城第一個中共黨員康森奇 1926年春節期間,中共太原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周玉麟和特派員陳立志來到晉東南進行建黨工作,首先發展孫新(原名孫思孝,省立第四中學學生)入黨。孫新回校後,成立了共產主義研究小組,從中物色對象,陸續發展袁致和、侯充之、王魁生和康森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7月,成立了長治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潞安支部。為了保密起見,孫新要求每人起一個化名,康森奇即化名為康振夫。
  • 第六屆浙江書展開展 2700種浙版好書亮相浙版館
    以「書」為窗,全品種展示浙江出版新成果現場,浙版館設有主題精品圖書、重點獲獎圖書、「走出去」圖書和2020年浙版好書四大展臺,集中展示2700餘種浙版精品力作,匯集浙江12家出版單位,展區面積共計700平方米。主題精品圖書記錄時代進程。
  • 艱辛的歷程 輝煌的成就(一)
    中共武義縣委黨史研究室  從1926年8月建立中共武義黨小組開始,到1927年6月建立中共武義臨時縣委,11月改建為中共武義縣委,武義的黨組織逐步成長壯大,至今,中共武義縣委領導全縣人民已走過了90年的風雨歷程。
  • ...新徵程砥礪前行——中國共產黨建黨日四平市圖書館紅色經典書籍...
    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99年的偉大徵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一次次書寫波瀾壯闊的奮鬥史詩,為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新中國,不斷摸索,不懈努力。把7月1日作為建黨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1941年中共中央正式將慶祝日期定為每年的7月1日。每年7月1日前後,中共各級黨組織都會開展黨員教育和紀念活動。在部分如70周年、80周年、90周年這樣的特殊年份,中共中央會在7月1日前後召開紀念大會,並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發表講話,其講話精神會成為黨員教育的學習內容。
  • 石仲泉:論思想建黨
    從黨自身來說,最根本的是屢屢強調的思想建黨沒能落到實處;從那些貪腐的黨員個人來說,思想蛻化變質了,經不起權錢色等的誘惑。犯錯誤變質的雖然是少數人,但嚴重傷害整個黨和國家的形象。怎麼解決?就治本而言,還是要抓思想建黨、制度治黨,從根本上祛邪扶正。 一、思想建黨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先進政黨的偉大創造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
  • 思想建黨:我黨是如何解決與生俱來難題的
    據《中國共產黨成立史》論述:當時以張國燾為首的多數人主張組織一個面向工人階級的政黨,並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為直接目標;而以李漢俊為首的少數人則主張建立一個先進知識分子的不定型的合法組織,從事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工作。  這種劃分方法是否客觀、公允,姑且不論,但兩派的態度卻是鮮明的。在少數派看來,中國無產階級太幼稚,不懂馬克思主義,需要進行長期的宣傳和教育。
  • 【「四史」學習教育】為什麼說中共四大是黨的群眾觀形成的歷史起點?
    一、建黨早期與群眾觀的形成1917年11月,俄國工人、農民和士兵群眾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廣泛發動。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維埃政權的建立給予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以新的革命道路的啟示,推動他們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走入工人群眾。
  • 雲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黨支部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原標題:回首紅色徵程 鍛造理想信念——研究生院黨支部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MBA中國網訊】 4月19日,為提升支部成員黨性修養,雲南民族大學研究生院黨支部組織參觀了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 ...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學習考察培訓班赴滬浙紅色革命舊址參觀...
    中共一大會址、南湖紅船、周公館、周恩來祖居、陳雲故居、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這些紅色革命舊址和紀念館,銘記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積澱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 《絕密使命》《紅旗渠》等一系列獻禮建黨100周年電視劇將亮相!
    10月16日,建黨一百周年獻禮項目電視劇《牡丹花正開》項目啟動儀式暨專家論證會在濟南舉行。 近期,《我們的新時代》之《因為有家》單元和《幸福的處方》單元分別在浙江麗水和貴州丹寨開機。我們整理了部分慶祝建黨100周年電視劇劇目信息。
  • 建黨95周年 溫州這些紅色旅遊景點你值得一去
    7月1日,在永嘉縣巖頭鎮五尺村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軍部舊址,國網永嘉縣供電公司60餘名黨員在收看《紀念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實況直播。連隊先後湧現出汪月霞、陳玉蘭、王翠香等一批先進典型,連隊的先進事跡被寫成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並改拍成電影《海霞》,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紀念館位於洞頭區北岙海霞村。目前,館內存有大量的實物圖片,全方位,多層次地反映了女子連先鋒模範作用的實質內容,生動地再現了女子連創建過程及時代背景和走過的光輝歷程。
  • 【活動】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紅色文創《黨員紀念冊》首發
    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為了迎接「建黨百年」,充分用好館藏資源,讓文物「活起來」,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推出紅色文創《黨員紀念冊》,並聯合東方網開啟「點亮中國夢,把『館藏文物』帶回家」線上推廣活動。
  • 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醫院、浙人醫 浙江「四大天團」昨日在...
    在昨天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浙江衛生健康系統共有27人被列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表彰對象;8個集體被列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表彰對象;5人被列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表彰對象;2個組織被列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表彰對象。 來,一起看看在杭醫療機構中獲得全國先進的一些抗疫英雄集體和個人。
  •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四位浙江籍官員履新
    四位浙江籍官員履新其中一位當過杭州海關副關長  上述被任命的官員中,有四位是浙江籍人士,他們分別是:  崔天凱,男,1952年10月生於上海,籍貫浙江人,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碩士。曾任外交部國際司處長、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外交部亞洲司司長,2006年1月任外交部部長助理,2007年9月任中國駐日本特命全權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