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出了很多有名的將軍,他們有才華,有謀略也一身本領,只可惜在這群英薈萃的時期下,很多人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最終碌碌無為。當然也不乏很多猛將在戰鬥中慘烈犧牲,其中有四位死得非常可惜。
在讀過三國之後,最惋惜的肯定就是關羽了,張飛之死其實是意料之內的,他的性格原因註定了會有這樣的結局。但是關羽就不一樣了,他不僅有著滿身的本領,對待自己親近的人更是十分忠厚。只要是他認定的就絕對不會放手,這樣有才華,有本領而又重情義的人被世人所稱道。關羽在早年間就遇上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張飛和劉備,三人有著同樣的抱負和雄偉的野心。在一個良辰吉日,三人桃園結義,成為了生死兄弟,並效忠於劉備。後來劉備佔領了荊州之後,將這一個重要的地方交給了關羽守衛。
說到這荊州可謂重中之重,是劉備大業的根本,若是失去了荊州,整個大局都將被扭轉,辛辛苦苦經營的一切都可能失去。所以劉備找了一個身邊最信任的並且有能力守候它的人,他就是關羽。關羽在任職期間,盡心盡力親自操持,打點著一切,以確保萬無一失。與此同時,還為劉備著想,訓練一隊精英部下,以備不時之需,在危難之中提供幫助。後來劉備終於建成大業,稱漢中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此時關羽已經擁有數萬精英部隊。他希望能幫劉備分擔一些,便率兵向曹仁發起進攻。這本應該是一場平常的戰鬥,畢竟關羽準備充足,可誰能料到剛開始的確大獲全勝,順順利利,不料敵方排兵布陣,埋下陷阱,最終關羽著了套全軍覆沒,無一生還,慘死於這場戰鬥之中。
另一位值得可惜的大將軍魏延,他的死不僅沒有任何的價值,而且整個家族都受到了牽連,導致滅門。魏延有著一身的本領,在戰場上宛如一隻雄獅,經常將敵人打的措手不及,毫無招架之力。但世人一直對他有一個誤解,因為魏延的性格使他們認為,他一直想要謀權篡位。實則不然,根據歷史史實記載,魏延當時對守軍發起進攻並非是為了謀反,他只不過是想要報復楊義,僅此而已。雖然他本意沒有如此,可是這種做法還是略顯偏激,讓世人誤會,也讓朝廷擔憂。不過他對於蜀漢而言的確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軍,立下諸多功勞,為保衛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在守衛漢中將近十年的時間從未有過失職,做事勤勤懇懇,大事小事都處理得很妥當,而且在北伐期間,也立下很多功勞。只可惜這樣一個大將軍,最後還是不能夠被理解,誤會越來越多,最後還是被賜死。
姜維也被世人所熟悉,他是諸葛亮親自指定的軍事傳人,由此可見他的本領也是相當的高。擅用奇謀,對於兵法布陣有著獨到的見解,經常能做出驚乎常人的決定,將難關各個擊破。他也是在諸葛去世之後,才被大家所知道,此人頗有才華,在參與的戰爭之中也立下奇功,屢屢獲勝。司馬昭更是將他懷恨在心,當作自己的大仇人,希望能有機會將他剷除。最終也是因為實力差距太大,蜀兵根本沒有還手的能力,姜維被迫投降。但胸有抱負的人又豈能甘心淪落至此,後來他策反鍾會,不料被人發現,最終還是丟掉了性命。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便是鄧艾之死,他是曹魏的一名出名的大將軍,當然跟姜維也是對立狀態,二者是敵人。直白地來講,正是此人讓蜀軍對姜維有所嫌棄,由此可見此人的功夫相當到家。鮮為人知的是,鄧艾其實是一名口吃患者,說話結結巴巴,因為很難表達清楚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被人嫌棄。很多人都不願意讓他擔任重要的職務,這種先天殘疾對於他的事業造成了很大的阻礙。不過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後來給姜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在一次北伐之後,鄧艾徹底將姜維的蜀軍打敗,對蜀國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就是這一戰讓鄧艾將當時的局勢扭轉,由防守轉為進攻,節節壓制敵人。只可惜這樣一個人才卻被司馬昭所猜忌,最終也被自家人所殺害,實在是非常可惜。如果鄧艾當初能夠活下去,想必三國的統一時間都可以減少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