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首次突破4萬美元大關,不到一個月上漲一倍,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追蹤機構CoinGecko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提高了四倍,達到了這一裡程碑。
策略師列舉出的驅動因素包括投機性散戶交易者、追隨趨勢的量化基金、富人乃至機構投資者的旺盛需求。
根據彭博彙編的綜合報價,比特幣周四一度漲11%,觸及4.65萬美元高位,過去一年中漲了三倍多。CoinGecko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約佔加密貨幣市場總市值的三分之二,其次是以太幣佔了約13%。
在全球充斥著財政和貨幣刺激的背景下,數字貨幣可謂節節攀升,儘管一些評論人士擔心泡沫必不可免會破滅,另一些人則質疑加密貨幣市場的基本透明度。
比特幣的支持者認為,它為美元疲軟和通脹加劇風險提供了避險手段,有點像黃金,但批評者認為這兩種資產不具可比性。
「人們越是意識到自己的資產,尤其是諸如法定貨幣之類的流動資產的價值不斷縮減,他們就越會去尋找替代投資品,」Bitfarms總裁Geoffrey Morphy說。
根據研究機構Flipside Crypto的數據,活躍比特幣帳戶的數量已接近2017年末的歷史高位,這或許是一些持有人打算賣出的一個信號。
2%帳戶擁95%比特幣供應
不到2%的帳戶擁有95%的比特幣供應,因此少數幾筆大交易就能夠影響價格。上一次比特幣盛極而衰始於2017年底。
一些交易員指出,摩根大通對比特幣長線有望升至14.6萬美元的預測,可能給漲勢添了一把火;其他人則表示,美國法規更新後允許銀行使用一些波動性較小的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提振了市場人氣。
Social Capital執行長Chamath Palihapitiya認為,即使在大規模反彈之後,加密貨幣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特幣漲勢再起跟許多原因有關,包括更多大型機構投資者購買,像知名對衝基金經理人Paul Tudor Jones也一直在買加密貨幣。
許多比特幣多頭人士表示,加密貨幣類似於數字黃金,為潛在的避險資產,可以對衝通貨膨脹。
摩根大通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從長遠來看,比特幣可能會達到14.6萬美元,因為它是黃金的「替代貨幣」,雙方有競爭關係;該行策略師指出,若要達到該價位,比特幣的波動性必須大幅降低。
加密貨幣金融服務公司Babel Finance投資和交易執行總監Simons Chen認為,今年1月牛市狀況肯定會吸引資產管理者的注意力,使他們將更多資產分散到加密貨幣上,「許多散戶最近也加入競爭行列,因為他們擔心錯過輕鬆、迅速獲利的機會」。
另外,像PayPal和Fidelity等大型金融公司在加密貨幣的發展,同時也幫助比特幣的崛起。PayPal去年推出一項功能,允許用戶投資加密貨幣,也計劃年底時零售商網路也支援加密支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