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到了,相信每個人都對父愛有著不同的感受,今天要和小夥伴們分享的是一種別樣的父愛,父愛如山-相信這是我們聽過最多的父愛形容詞,那這次我要推薦的父愛是比鋼鐵還要堅硬--《鋼的琴》。
影片講述了一個中年下崗男人,與妻子離婚,甚至還要失去唯一的希望——女兒。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沉重的話題卻用輕鬆的基調一一帶過,滿目的辛酸淚都化作嬉笑怒罵。
上世紀90年代下崗潮是很多老一輩的夢魘。我看過很多文章敘述當年艱辛,一些下崗者失去收入來源,到菜場逡巡徘徊,收攤時偷拾菜葉。1999年黃宏在春晚喊了一句「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被輿論狂批。那個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後的黃金時代,大量國企改制,私營企業崛起。
故事的背景正是這個年代,下崗後的陳桂林(王千源飾)失去了經濟來源,組建了一個農村小樂隊,妻子小菊(張申英飾)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投入了假藥商的懷抱,小菊衣錦還鄉之後準備把他們唯一的女兒小元帶走撫養,故事就此展開……
陳桂林在小菊不在的日子裡悉心培養女兒,一心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一個鋼琴家,起初帶著女兒半夜去學校的鋼琴室裡練習,但是天公不作美,被學校的其他的老師發現後,練琴已經不被允許,好友也因此受牽連。
於是桂林開始第一次鋼琴大作戰,自己在家製作了一個木板的鋼琴鍵盤模型讓女兒在家練習。
富裕的小菊開始從中作梗,她找到小元用自己的財富來阻隔桂林和小元的親情,一心想要把女兒帶走。
於是堅硬的父愛情感與厚重的父輩友情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升華與展現,為了讓小元能夠更好的留在自己的身邊,陳桂林的第二次鋼琴大作戰開始了,他夥同以前鋼廠的好哥們去學校偷鋼琴,但是他們是不幸的,命運是不公的,他們的計劃失敗了,還進了警察局。無奈偷琴的計劃泡湯只能另尋它法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桂林得到了一本關於鋼琴製作書,於是他的第三次鋼琴大作戰開始了,他決定自己做一臺鋼琴。但是他的這個想法過於超前,起初沒有人願意加入,就連自己的女朋友淑嫻(秦海璐飾)也是很懷疑他的這個想法,但是義無反顧的支持了他,他又開始了在哥們之間的遊說,最後他們的哥們還是決定支持他的想法,和他一起開始了鋼琴製作之旅。
雖然中間歷經了很多的磨難,但最後他們的鋼琴還是完成了。
小人物大夢想,那個鋼琴對於父親有著更深層次的意義,是一個自我實現的過程。既然婚姻失敗、事業無成、養兒無望,那我們就一起來造一架鋼琴吧!
關於理想:造琴就像拍電影,鑄夢一般。關於男主:在女兒面前,他也像個酸酸的孩子。關於鋼琴、煙囪:如果成功,她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她就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不一樣的父愛,不一樣的友情,都在向我們詮釋著這個我們父輩們對一件事的堅持,對子女的熱愛,對友情的堅貞,這樣的情義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致敬。
致敬父愛,致敬那些父親們默默的為我們做的哪些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平淡無奇的小事。
公眾號回復「鋼的琴」觀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