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

2021-01-20 澎湃新聞
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聚焦◂

2021-01-15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他們在上海生活,

他們在上海從事藝術創作,

那麼他們眼中的海派文化是怎樣的呢?

01

秀雅 丁申陽

「海派文化受吳越文化的影響比較深,其精髓就是比較秀麗、典雅、故事性強,有人文性,好似江南水鄉,有一種緩緩流淌的感覺。」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從海派書法的傳承談起,講述了既能吸收江南文化精髓,又能容納各種書體、博採眾長的海派書法特徵。

02

腔調 李守白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守白把藝術創作的視角投向了最具上海特色的石庫門建築,他說:「剪紙藝術是東方的素描,出國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上海人,我有責任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講好上海故事,把海派文化推廣到海外。」

03

朝氣 黃豆豆

「在這座城市裡的人,我們用青春去奮鬥,慢慢的我們成熟了、成長了、穩定下來了,但這個城市卻是越發展,越有年輕的朝氣。」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主席黃豆豆結合自己12歲來到上海學舞以及為上海城市精神創作舞蹈作品的經歷,分享了他對海派文化的理解。

即日起,這些海上藝術家談海派文化的短視頻將陸續同大眾見面,成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的新窗口;

同時視頻將通過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在國際各大文化交流平臺播出,成為一張推廣上海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現 場 :

為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弘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聚焦海派藝術傳播與傳承,推動藝術融入生活、藝術走進大眾,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攜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亞振海派藝術館,共同推出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

1月15日,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的首期「海·尚」藝術沙龍在線下舉行,沙龍邀請到了丁申陽、李守白、黃豆豆,分享他們對藝術與生活的感悟和對海派文化的認識。

左二起:丁申陽、李守白、黃豆豆

書法家丁申陽以書法家寫春聯、寫婚書等為例,講述了海上書法家讓書法回歸日常生活的努力;

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從手工藝品變身文創產品的定位分析,暢談了他對藝術和生活融合的理解;

黃豆豆講述了自己觀察孩子學步汲取創作思路的故事,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藝術來源於生活」是藝術家的真切體會。

在座談之後,三位藝術家還以書法、剪紙、舞蹈與現場觀眾互動,豐富的環節設置,讓現場觀眾氣氛熱烈。

丁申陽為現場觀眾寫福字送福氣

李守白和女兒李詩憶表演海派剪紙

黃豆豆現場教學《閃閃的紅星》舞蹈

海派藝術傳播傳承系列活動通過邀請藝術家參與訪談的形式,展現不同藝術門類在海派文化中的映射和印記,探討海派文化的內涵和發展,並通過線上視頻、線下沙龍等傳播方式與大眾面對面。

二胡演奏家馬曉輝現場表演

據悉,本系列的短視頻目前確定製作第一季10集10位藝術家,之後將陸續推出,線下沙龍也將配合開展。更多滬上藝術家將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大眾面對面,讓更多的受眾群體加深對海派藝術魅力的印象。

- End -

文編 | 忻 穎

美編 | 音 雲

攝影 | 蔡 晴

動圖 | 金 捷

視頻 | 上海新文藝工作者聯合會提供

原標題:《海上藝術家眼中的海派文化是什麼樣的?他們各用一個詞來形容 ▸聚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用情」三十年,他用一個展述說對海派文化的「愛如潮水」 ▸...
    「用情」三十年,他用一個展述說對海派文化的「愛如潮水」 ▸福利◂ 2020-11-19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給你一個詞,你會用什麼形容西藏?
    主要用來修飾名詞的詞,表示事物的特徵。形容詞,它描繪了很多事物的表象或者本質。漂亮的人,美麗的風景,雄偉的山峰,可愛的娃娃。有了修飾,事物就變得與眾不同。那麼如果給你一個詞,你願意怎麼形容西藏這個地方呢?你會賦予它怎樣的描述呢?美麗,我首先賦予它這個大眾卻又出眾的詞語。過於華麗的詞語顯得太過張揚。它不張揚不媚俗,靜靜地在這片大地上綻放它的美麗。
  • 海上寫意花鳥畫再迎春天,新「海上花鳥四家」續寫海派傳奇
    從「清末海派四傑」到20世紀60年代的「海派花鳥畫四大名旦」,再到今天的新時代,海上寫意花鳥畫歷經「兩個甲子」,在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之下再次迎來春天。11月21日,作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大象復興——新時代『海上花鳥四家』作品展」在浦東新區碧雲美術館開幕。
  • 從「靡靡之音」到「懷舊金曲」,海派老歌的前世新聲 ▸現場◂
    百代小紅樓內景那時候在歐洲有很多指揮家不願意自己的樂隊錄唱片,因為他們覺得有了唱片就沒人來聽現場了。當時中國的一幫梨園老闆卻很有遠見卓識,他們反而覺得錄唱片可以擴大影響力。1950年代上音還組織過一批同學下鄉創作,再往後面走,主題基本上是相近的,內容也是相近的,演唱方式也很類似,所以當你失去「特徵」的時候,就沒有資本去談「海派」了。所謂「海派文化」,今天在民間講得通俗一點,就是「混搭文化」,單一的一定不是海派的,兩種或三種以上的文化混在一道,才可能是海派文化的代名詞。
  • 上陣「父女」兵,「大李」和「小李」的藝術創想 ▸人物◂
    在上海,有這樣一對致力於發揚海派文化的藝術家父女。60後的父親李守白,是海派剪紙大師、重彩畫家,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民協主席。90後的女兒李詩憶,海派剪紙傳承人、「守白藝術」CEO、憶想天開創始人,最近還入選了「上海青年文藝家培養計劃」。
  • 「風從海上來」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優秀作品展亮相柏林
    「風從海上來」上海美術學院教師優秀作品展由上海美術學院、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的「風從海上來—上海美術學院教師優秀作品展」,2019年3月15日至5月6日在柏林市克林霍夫大街21號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成功舉辦。
  • 從趙之謙到吳樸堂,16卷《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出版
    海上篆刻在中國印壇曾有「半壁江山」之稱。晚清民國,先後有近200位兼擅書法篆刻的藝術家在上海留下蹤跡。「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書畫出版社聯合策劃的16卷本《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日前出版,將於本月18日在上海書展首發。
  • V觀海油丨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們的「五一」,這個詞是……
    V觀海油丨如果用一個詞形容他們的「五一」,這個詞是…… 2020-05-06 2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蒙山,那麼我會用……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蒙山,那麼我會用…… 「如果只能用一個字來解讀 沂蒙山龜蒙景區 那我會從中華字典中選出這個字 「奇」 由它引申出的詞語可以把 蒙山的風景描述得生動、全面又細緻 」
  • 用一個詞語形容江南,他們這樣說
    你心中的江南是什麼樣?如果用一個詞來描繪江南,你會如何選擇?10月29日,這個話題在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活動現場掀起熱議,甚至成為當天論壇高端對話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程章燦在參與高端對話時說,現代快報記者的提問把他難住了。他可以想到好多的詞,但只能用一個詞。該用什麼呢?他最後的選擇是,「讀書」。
  •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用這個詞評價中國人,最合適不過了
    那麼你知道中國在英國人的眼中是什麼樣子的嗎?對此,英國人是這樣評價中國人的。是不是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了呢?快來深入了解下。其實在英國人眼中,中國是一個有著加分點的國家。英國人通過在英國生活的中國人了解到,他們一致認為用「努力」這個詞來評價中國人,最合適不過了。在他們眼中,中國人努力、有上進心、吃苦耐勞、更有商業頭腦、對人也非常友好。
  • 「風從海上來——上海美術學院教師優秀作品展」在柏林開幕
    德國觀眾在柏林文化中心觀展 (攝影/王娟)3月27日晚,由柏林中國文化中心和上海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風從海上來——上海美術學院教師優秀作品展」在文化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展覽共展出34位藝術家的37件當代藝術作品。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楊冪,我會想到「金剛芭比」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楊冪,你會想到什麼,小編想到的是「金剛芭比」。為什麼這麼說呢?不管是電視劇、電影中的角色還是現實生活中,她都沒有「苦情」過。很多演員常年演繹苦情戲,找到他們的角色也相差不大,你會把他們演過的角色和他們本人聯繫到一起。
  • 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美本生活——來自8位美本留學生的心聲
    我們採訪到了8位棕櫚留學生,讓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的美本生活,為有出國意向或是已經開始準備出國留學的你,描繪美本生活最真實的一面。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過去將近三年的美本生活的話,我給出的詞應該是充實吧。三年裡除了無止境地寫各種essay, paper寫到凌晨之外,我也走遍了美國和歐洲的大小城市,參加了大大小小各種攝影比賽與展覽,用相機記錄所有的美好。三年中,我沒有因為學業忙碌而放棄自己的熱情所在,反而因此而收穫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一路走來的感動和成長是我最大的財富。
  • 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2019?
    房建一級資質就位 兩個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工團組織屬地化 加速企業融入地方步伐 公司團委榮獲 2019年「杭州市五四紅旗團委」 ……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的
  • 《海上生民樂》亮聲澳門,海派民樂牽起「滬澳情」
    「海上生民樂」,天涯共此時。11月12日晚,上海民族樂團登臺澳門美高梅劇院,亮相滬澳經濟文化發展協會、澳門上海聯合會主辦的首屆「滬澳主題周」,以一臺《海上生民樂》,為澳門觀眾帶去別樣的海派民樂體驗,牽起了「滬澳情」。
  • 海派文化中心開幕 上海「海派文化圈」正式形成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而海派文化就是上海這座城市生機與活力的源泉。  提及海派文化中心的成立,中心負責人徐明說:「推動海派文化傳承和創新,我們需要一個集研究、展示、交流、傳播、創新應用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公共文化平臺,而海派文化中心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 海上文創:讓」非遺文化「擁有少年臉,年輕人也流連忘返
    除了新潮,年輕人對古老民俗也情有獨鍾捏個面人、剪個生肖、用花草寫個名字……海派非遺傳承人一邊展示綿延千年的手上功夫,一邊手把手教那些充滿好奇的年輕一代。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以文化促消費,用多樣的形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這些活動不僅將為消費者提供體驗式、個性化的產品,也能將傳統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體驗過程中,正是對』品質生活』的詮釋。」海上文創項目負責人夏敏瑋說。賣的是文創,傳播的是文化「海上文創」通過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帶動文創產品銷售。
  • 近距離體驗 印度青年用這些詞來形容中國
    印度青年代表團成員大多來自於印度高校,他們幾乎都是首次來華。在訪華之旅中,中國的熱情好客、整潔市容、多樣文化深深打動了他們。在返程之時,他們分別寫下了此行的感受,不少形容詞頻繁出現。讓我們來看看,在印度青年眼中,中國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