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年水獺「重現」深圳,「打卡」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

2020-12-20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通訊員 楊凱婷

發亮的皮毛、圓圓的眼睛……憨態可掬的水獺日前趁著夜色「打卡」市中心區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這是繼2010年國際自然觀察網站iNaturalist在深圳記錄了水獺影像後,時隔10年後「重現」。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圖片(圖片來源於紅樹林基金會)

10月29日,紅樹林基金會「守護深圳灣」項目官員戎燦中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10月25日凌晨4時,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紅外相機拍攝到疑似水獺的圖片及視頻,後經專家影像分析和現場痕跡採集,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的歐亞水獺。

水獺排洩物證明「夥食」不錯

當時,公園的紅外相機拍攝到了一段10秒視頻和一張清晰度有限的照片,植物掩映間一隻小動物在混凝土臺上不斷搜索,一雙小眼睛閃閃發光。這已讓紅樹林基金會工作群炸開了鍋,一位專家從小動物的腦袋推斷這是一隻水獺。「一看尾形、二看後足、三看大小。你們最好再去現場搜尋一下腳印,若後足有拖跟印,一定是!」一位資深老研究員也興奮不已。

同時間,視頻和照片通過網際網路廣泛傳播,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消息一份份地匯入工作群,這些專家通過體態、體型等各種特徵,不約而同地認為這是一隻水獺。

儘管現有的各種資料和專家判斷,都能證明紅外相機所拍到的是水獺。但戎燦中決定還是「眼見為實」,一定要到現場一趟,搜索這隻小動物可能留下的一點點痕跡。

「案發現場」在公園南區、一根橫在棧道下的支撐梁,表面歷經雨打風吹和潮水漫浸而變得粗糙,有些許青苔附著,周圍的紅樹隨風輕輕晃動,欲語還休。

水獺的排洩物(圖片來源於紅樹林基金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戎燦中在支撐梁上發現了7坨小動物的排洩物。他掏出生態監測尺放在邊上作為參照,拍下視頻和照片,然後小心翼翼地用鑷子將7坨排洩物全部裝進樣品袋。「聞起來有股新鮮的魚腥味,非常健康。這下穩了!」戎燦中表示,這代表了這裡「夥食」不錯。

水獺身影再現是水體治理成果的體現

據了解,水獺是食肉目鼬科水獺亞科動物的統稱,全球現存共7屬13種。在中國有3種水獺,分別是歐亞水獺、亞洲小爪水獺以及江獺,其中分布最廣泛的是歐亞水獺。此次出現的正是歐亞水獺。

年保玉則拍攝到的水獺幼崽 / 圖源自《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

由於水獺擁有光滑緊緻的皮毛,讓它在上世紀被大量捕殺,據記載,僅上世紀50年代,廣東水獺皮張收購量佔據了全國三分之一。進入21世紀後,植被破壞、水體汙染、過度捕撈等造成棲息地喪失,成為影響水獺生存的又一重大因素,最終導致水獺種群急劇萎縮。

來自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編輯組 / 2019年12月 / 中國北京

2019年發表的《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指出,2000年後整個珠江口,只有珠海,澳門和香港有水獺記錄。深圳早前的記錄要追溯到1997至1998年在內伶仃島上的獸類調查,以及2010年在國際自然觀察網站iNaturalist上記錄的水獺影像。深圳水獺的身影至少「消失」了10年。

戎燦中表示,這是2017年和2020年相繼記錄到豹貓、小靈貓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又一次重要的哺乳類物種信息記錄。水獺是淡水生態系統的頂級捕食者,被認為是淡水生態系統的指示物種,也是區域河流和溼地等水生環境的旗艦物種。水獺的存在通常意味著這是一個完整而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體現了該區域重要的生態地位和價值。「此次在福田區中心區記錄到水獺,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圳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特別是水體治理工作的成果。」

相關焦點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再次記錄到水獺出沒
    原標題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再次記錄到水獺出沒「野生獸類三巨頭」聚首書寫新紀錄10月28日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紅外相機記錄的水獺活動視頻截圖。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5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11月13日晚間,深圳紅樹林基金會(MCF)對外發布,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簡稱生態公園)南區紅外相機於10月28日再次記錄到歐亞水獺。44秒的視頻記錄了當天20時21分至23分之間,水獺在紅樹林溼地生境中排洩及做標記的行為。
  • 獨家|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再次記錄到水獺,「野生獸類三巨頭」打破...
    11 月 13 日晚間,深圳紅樹林基金會(MCF)正式對外發布,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南區紅外相機於 10 月 28 日再次記錄到歐亞水獺。44 秒的視頻記錄了當天 20 點 21 分至 23 分,水獺在紅樹林溼地生境中排洩及做標記的行為。
  • 紅樹林溼地上演的精彩故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講給你聽!
    你是否還記得10月末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由紅外相機記錄下水獺出沒的新聞?實際上,這裡多次拍攝到珍貴的獸類出沒——它們分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靈貓、歐亞水獺以及國家「三有」動物豹貓在城市中心同時發現並記錄到這三種野生獸類在深圳生態保護歷史上還是首次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生態環境科普的國家版圖上,有了深圳元素!日前,生態環境部會同科學技術部公布了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名單。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達到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水平,正式進入名錄,這是廣東省第四個,同時更是深圳市第一個國家級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助力深圳自然教育事業發展 致力打造深圳生態...
    昆蟲進行交配需要「獻禮」……11月24日,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舉行了一場昆蟲知識講座。講座結束後,參與市民仍與授課老師互動不斷。為市民帶來新鮮、有趣、專業的生態科普硬貨張小姐從事園林設計相關工作,當天到場聽課,一方面想通過講座親近自然,了解動植物的習性和構造;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閒餘時間為自然獻一份力。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然教育(綜合類)
    廣東省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2015年12月開園以來,逐步探索出「 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的自然教育和自然保育模式,以自然場域為基礎,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傳播環保理念,構建完整的志願者管理體系,打造生態公園科普教育樣板。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蟲患受關注
    深圳晚報訊(記者 佟豔婷) 日前,一則「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蟲患嚴重 遊人被叮咬受傷」的消息引起深圳市民的關注。福田區環水局表示,由於生態公園的特殊性,不能使用大面積的化學消殺。福田將邀請昆蟲學、病蟲害治理、公園管理專家對生態公園蠓蟲孳生的環境進行調研,研究蚊蟲防治的合理辦法。同時,園區也將準備防蚊噴霧等,及時幫助有需要的市民。
  • 推薦一遛娃好去處——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遛娃好去處——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值得一說的是,生態公園與紅樹林公園還是有區別的,紅樹林是海濱公園,紅樹林生態公園就是一個公園,它勝在環境優美靜謐,而且去的人相對較少,適合附近的寶媽帶孩子去玩。
  • 中國自然保護國際論壇上,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因為這些獲點讚
    國土空間有限的深圳如何做好自然環境保護的「綠色命題」?被稱為「義工之城」的深圳是如何發動公眾參與形成的自然保護「閉環」?全國首個由政府委託給NGO管理生態公園——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和華僑城國家溼地公園也將上述有關自然環境保護的「深圳經驗」帶到了現場。 這是我國政府機構改革後召開的第一次以自然保護為主題的國際論壇。
  • 這才是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你確定你真的去過?
    在深圳如果說到紅樹林公園相信是無人不知的紅樹林公園一度是遊客來深圳旅遊的必去之地也是深圳最具特色的公園之一而對於大部分遊客來說可能印象中的紅樹林公園就是指福田與南山交界處的紅樹林海濱生態公園這裡是深圳灣公園的一部分與深圳灣綠道相連近可觀候鳥夕陽下飛舞
  • 深圳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開館啦!門票免費!暑期首選!
    為你省錢↓↓↓深圳精選推薦 為你省錢↓↓↓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FUTIANHONGSHULINSHENGTAIGONGYUANKEPUZHAN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地處環境優美的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經過近兩年的精心打造,用數字多媒體藝術展示手段 ,以紅樹林溼地、鳥類家園以及沙嘴村口述史為主題的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讓人們深入了解身邊的溼地。
  • 家門口的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成了國家級生態環境科普基地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虹辰福田區的媽媽們有福了!2021年1月6日,記者從福田區生態生態環境局獲悉,福田新添了深圳市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這裡將成為向公眾普及生態環境科技知識、宣傳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提高全民生態與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
  • 國際植物學大會紀念園在深圳福田紅樹林開園,開啟一場為期百年的...
    2017年,深圳召開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國際植物學發展史上留下了難忘的「深圳印跡」。時隔三年,這顆在深圳埋下的「綠色」種子,早已破土而出:如今,去福田紅樹林生態園除了可以欣賞紅樹林的美景,還能近距離感受自然與植物的魅力。
  • 福田紅樹林及內伶仃島確權:全民所有
    來源: 深圳新聞網-深圳晚報深圳晚報訊(記者 徐婭) 日前,深圳發布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所有權首次登記的公告,確定所有權人為全民。那麼,此次確權依據是什麼?未來該片區將如何規劃?深晚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
  • 深圳八大溼地公園之一: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
    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位於福田區廣深高速公路以南,東臨新洲河,南面為深圳灣,西部與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連,北挨沙嘴村,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僅300米,佔地面積約38公頃,是深圳灣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科普教育、海濱文化、自然景觀、休閒遊覽」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公園。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項目定位為溼地生態修復,主要通過治理外來紅樹植物,以降低其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內鄉土紅樹的影響,減緩外來紅樹在深圳灣擴散,限制其對深圳灣灘涂的持續侵佔,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委託管理入圍行動者聯盟2020公益盛典年度公益...
    以下公示內容,引自專家推薦提報的材料:一、關注的公益領域:生態保護 自然科普二、項目簡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東側,南面為深圳灣,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隔河相望,面積約38公頃,是深圳灣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 紅樹林公園入選國家生態科普基地
    日前,第七批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對外公布,其中,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正式入選。據悉,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以下簡稱生態公園)是我國內地第一個由政府投資建設、社會公益組織運營管理的城市生態公園。在福田區人民政府和福田區水務局的指導下,公園業已成長為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深圳市環境教育基地。2019 年 11 月,生態公園迎來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現場評議專家組的考察。在綜合評議階段,專家們對公園的工作表示了認可,同時對公園的戶外科普展示、教育課程設計、非人解說導覽、專業科普宣傳、基地交流和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福田紅樹林。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此次入選的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溼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52.7公頃,與香港米埔紅樹林溼地一水相隔,共同組成了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
  • 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赴紅樹林濱海生態公園開展調研...
    2020年7月28日下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福田管理局席天海局長率隊赴紅樹林濱海生態公園就紅樹林保護及海洋保護等有關工作開展調研,李思慧二級調研員、生態地環科(林業科、海洋漁業科)工作人員、相關專家參與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