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易流黃老師在 「2020中國數位化年會物流數字論壇——科技創新賦能物流智能化升級分論壇」 線上直播分享《透明數字供應鏈的探索與實踐》內容的文字。此次直播吸引海內外3000多位供應鏈人士收看。
黃老師此次從三個方面來分享。第一個,供應鏈物流實踐中所面臨的問題。第二個,如何來理解供應鏈物流的透明數位化。第三個,供應鏈物流透明數位化的一些典型的應用。
第一部分:供應鏈物流實務中所面臨的問題
在過去14年,我和供應鏈物流行業的很多高層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我總結出了供應鏈物流實務中面臨了六個現實問題。第一個是供應鏈管理者的話語權是比較弱的;第二個是供應鏈上下遊的協同性差;第三個是供應鏈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價值重視不夠;第四個是供應鏈各個環節沉澱了大量的隱形利潤。第五個是缺乏從經營的角度來看供應鏈物流管理,很多把它當成一個成本中心,也就是說這個環節的價值創造做的不夠。第六個,整個數位化層次參差不齊。
在談數位化物流的時候,我要先談供應鏈實務中面臨的問題。我認為:數位技術本身,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應用一定要結合它的實際問題,是要來解決問題的,不能夠為了談數位技術而談數位技術,這個是沒有意義的。
我比較反對一個觀點——就是供應鏈企業要向科技化轉型!其實這些都是不對的,應該抓住根本,所有的一切的技術應用都需要來解決供應鏈物流現實中的一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存在,我們要用數位技術來解決它,數位技術的存在的目的是有助於來解決這些問題。
第一個:供應鏈管理者的話語權弱的問題。它實際上是經營理念的問題。因為供應鏈管理者的話語權弱,又導致了很多的事情發生。
第二個:供應鏈上下遊的協同性差。我們都在談的供應鏈鏈條,它是從上遊到下遊的一個整個的過程,它分割了不同的業務主體來完成供應鏈的物的流轉的過程。這個過程對彼此之間的協作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但是現實中協同性是比較差的,要提高協同性,怎麼辦?毫無疑問這個數位技術有非常大的幫助。
第三個:供應鏈對各個環節的時間價值重視不夠。為什麼對時間價值重視不夠?我們看著供應鏈過程都是錢,但是我們對他熟視無睹。我分析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你缺乏有效的數位技術手段的時候,你沒有辦法精準的來計量出你每個環節的時間價值,所以在這個時候來講,你對這個東西就麻木了,熟視無睹。
第四個:供應鏈環節沉澱大量的隱形利潤。也是因為缺乏這種有效的數位技術,無法對整個供應鏈做通盤的盤點,導致最後不知道利潤存在在什麼地方。
第五個:缺乏從經營角度來看供應鏈管理。整個供應鏈環節價值創造不夠。
第六個:數位化的層次,參差不齊。目前看來,在一些大型的製造類型的企業,比如說汽車製造,它的數位化程度會高一點,但是相當多的企業,因為它的投入不夠,因為它的利潤不夠,所以在這方面的數位化的投入和數位化的實現程度都是不不夠的,所以它整個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狀態,這是他們面臨的一個問題。
第二部分:如何來理解供應鏈物流透明數位化
什麼是數位化?我們都在談,但是真正對數位化的理解,其實很多人身在其中不自知,或者說大部分人的工作不需要做企業經營決策方面的事情,他只是被動的去用微信去交流,去掃個APP去買個東西,他們自身只是個數位化的數據的貢獻者,他自己不用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的規律。
但如果你作為一個企業經營者,你想帶領你的企業在數位化的時代有所發展,這時候你就不僅僅要知道用手機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你還要更深刻的去了解數位化的規律,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在你自己的經營實踐中有目的性的去把數位化的規律和你自己的企業經營實踐進行結合。
數位化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我們可以下一個概括性的科普概念來把握一些數位化。所謂數位化,就是通過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的範圍就很廣了,包括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等等,多種技術手段,將物理世界的實際運作過程轉變為數字和數據,再對這些數字和數據進行計算機處理和應用的過程,這就是數位化。
從企業經營的層面來看數位化
首先,我們一定要努力把企業經營的現實物理過程數位化。比方說我有個貨物的搬運過程,用卡車把它搬走,這就是實際的一個物理過程。那麼如果我對卡車的運行狀態,用的一些技術手段,把它的軌跡能拿到,把貨物的狀態,運轉過程的狀態,圖像的各種狀態能拿到的話,實際上我在電腦上就能夠追溯到物流的過程,那麼你會發現這就存在了一個與企業現實的物理操作過程對應的一個數字模擬過程。
其次,要用數位化的手段來開展經營活動。打個比方,我們以前要獲取一個客戶反饋的話,要人去登門拜訪,要讓他填表格,可能別人就不太耐煩;但現在用數位化手段,非常簡單,我們可以通過APP的形式,讓客戶參與到意見反饋中,這就是一個數位化的手段。支付也是,我們以前支付的時候我們要拿現金,現在我們可以用微信,可以用支付寶進行一種數位化的手段來解決支付等等,這都是用數位化的手段來開展經營活動。
第三,要把數據變為信息。我們如何從數字碼010101裡抽象出一些它特殊含義的東西,最後把信息轉化決策的依據。
第四,促進企業的經營,從依靠經驗管理轉變為依靠數據管理。以前是靠經驗,數字時代要靠數據,這個對中國人是個非常大的挑戰,比如我們中國人做中餐都是經驗性的,鹽少許。但是數位化了以後,你會發現它會精確到克,然後你的油的溫度,加工的時間,各方面都會用數據來表達。
供應鏈物流數位化的兩個基本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供應鏈物流業務的數位化階段,通俗的講就是要拿到供應鏈物流過程的各種數據。第二個階段是供應鏈物流數據的業務化階段,通俗的講就是要把第一階段所拿到的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分析,然後展現出這些數據的價值,來開展新的業務。
這兩個階段,沒有業務的數位化,就沒有數據。沒有數據,就談不上說圍繞這些數據來開展業務,這兩個階段說起來簡單,但現實意義重大。比如這兩年供應鏈金融很火,各種各樣的論壇都在談供應鏈金融,很多企業都說自己要做供應鏈金融,但是你會發現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就是缺乏足夠多的供應鏈過程的數據。
目前獲取數據的手段是不夠的。我們現在很多提到這種數位化BAT公司,但是你會發現這些公司的數位化來講都停留在人的一些消費行為信息上,這些信息因為智慧型手機,因為PC普及非常容易獲得,但是你會發現在廣大的各種各樣的工業門類裡,具體的生產過程的數據化,現在做的還很不夠。
比方說一個化工過程的數據化,它涉及到各種閥門的開度,各種傳感器,各種催化劑,這些東西數位化以後,它最後通過各種數字採集系統,伺服系統去自動控制它閥門的運轉,這裡實際上是個自動控制的問題。在獲取工業過程的數據的能力這方面客觀的講,現在是一個非常大的短板。因為這個短板的存在,使得我們現在很多數位化的應用的都只是停留在PPT上,沒有辦法去落地,因為缺乏這種有效的數據源。
實現供應鏈物流數位化的兩條途徑
一種途徑是供應鏈物流要素的IoT化。所謂的IoT就是物聯網化。簡單講,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採集數據的手段,數位技術手段,轉換數據的手段,各種各樣的轉換設備,把供應鏈物流過程中數據要拿過來。
這方面現在來講,我們最大的制約就是我們需要種類多、性能可靠、價格低廉,適應在不同應用場景去採集數據的設備。但現實是一個巨大的短板,比方說我們在冷鏈領域需要什麼?溫度傳感器的精度夠不夠?量程的範圍夠不夠穩定,價格夠不夠便宜,可靠性夠不夠高,只有這樣才能大規模的工業化。
以及我們工業上用的很多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件,包括我們用的工業級的這種設備,採集模數轉換的這種設備,這其實都是大量需要的,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整個數位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的東西。
但實事求是講,這方面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我們在整個數位化的數據的源頭上是不夠的,維度是不夠的,所以我在這裡特別呼籲一下,我們不僅要談應用,還要談一些基礎性的這種工作。我呼籲這種搞傳感器研究的,搞這種各種各樣採集數據設備的這些轉換的這種研究機構和公司投入精力,去把這種工業過程的各種場景下所用的這種數據採集,數據獲取設備認真去研究一下。
途徑二就是供應鏈物流業務的信息化。業務信息化實際上已經存在幾十年了,現在流行的TMS車輛管理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等等,這些都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怎麼把這些數據很好的利用起來,現在的困難在於,現實中大家都不願意開放自己的業務系統。
數位化會給供應鏈和物流將會帶來什麼?
它會存在一個物理的供應鏈物流世界和數字的供應鏈物流世界,而這兩個世界相互影響。以前沒有數位化的手段的時候,我們把業務做了,把貨物搬運了,這個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現在有了採集各個過程、各個場景的數據以後,一方面物流過程、供應鏈的物流過程在進行。
另一方面,在物理過程進行的同時也產生了數據。這些數據就形成了一個數字的供應鏈的世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可以先於實際的業務操作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在系統上、在計算機上,在雲上來虛擬的模擬一次業務的處理過程,看它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我們再來優化,最後我們再進行實際的供應鏈物流過程,這樣你會發現我們真的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一次性把一個貨物運到位,而不是把這個貨物搬來搬去,但是一直沒搬到他該搬的地方。
現實中我們有很多貨物的搬運過程,是沒有一次性搬到他該搬的地方,在這個過程中做了一層一層的無效的搬運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改變我國物流費用佔GDP比重高的問題。
因為我們一線乾物流的人已經非常辛苦,效率已經非常高,但是因為我們缺乏一種數位化的手段,從更大範圍來優化和調度,使得我們總體的效率表現不太好,我們往往把一個近在咫尺的貨物,搬到全國跑。
故事:一代方便麵的旅程
一個城市有一個方便麵工廠,他的隔壁有一個超市就在賣方便麵,往往我們理想中就是工廠的方便麵直接到超市去賣是最便捷的,就隔了一條馬路,但現實中的是如何操作的?
實際中是工廠的方便麵造出來以後,它不能夠直接到隔壁的馬路超市,它要先進到它的品牌製造商所在的區域倉庫,這個區域倉庫可能在另一個城市,也就是從他工廠倉庫運到另一個城市的區域倉庫,然後由它的區域倉庫再進到超市的集採中心的區域倉庫,由這個區域倉庫在發貨到他的某一個門店裡頭,這個過程實際上極其不合理。
但如果我們有數位化手段的化,我們可以先用數位技術清晰的把這些東西先展現出來,我們可以進行邏輯單據的拆分,然後再進行這種實際的物流業務的處理,基本上就可以杜絕無效過程。這在現實中威力是非常大的。
物流和供應鏈溯源和透明將成為常態。有了數位化技術以後,任何一個供應鏈物流過程都可以進行溯源,都可以把相關的業務信息給相關方進行開放,所以非常有意義。
數據信用體系廣泛建立。有了數位化以後,每一個供應鏈物流的業務過程都有數據留存起來,我們就可以構建出自己的數據信用體系,可以用數據來證明我們的服務質量,如果我們缺乏這樣的的數據積累,我們的數據信用體系就不太容易建立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螞蟻金服發展這麼快的原因。它能夠開展小額短貸,核心就是它通過阿里巴巴的平臺累積的大量的數據,構建起了一個數據的信用體系,可以使他放心的進行金融業務。
我們提出物流透明管理理論體系
物流透明管理對供應鏈物流的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物流透明管理是深圳市易流科技股公司原創的符合中國國情的一種管理理論。在過去的13年的時間裡,全國已經有4萬家的物流企業和3000家的貨主企業接收物流透明服務。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入的去研究物流透明理論體系,把它更體系化更豐富,然後在整個供應鏈物流、製造業、流通業中去傳播。
我希望中國的供應鏈物流企業都知道物流透明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我們經過這些年的高歌猛進的發展,我們從製造和流通這個角度來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次新冠疫情就表現得非常明顯,我們給全世界供應了口罩機,供應了防疫設備等。
大的經濟體背後都有理論支撐
美國在100年前它經濟開始崛起的時候,他有了福特的流水線,他有了戴明的全面質量管理,他的這些理論通過企業,通過他的研究機構、高校各種途徑向全世界進行傳播。因為他非常重視這種理論的提煉和傳播,往往在我們還沒有接觸到他的實際的產品的時候,我們已經被他的理論所影響、所引導。
即使今天,在管理領域,我們在高校所學到的很多的管理理論,基本上也都是歐美發展起來,包括日本也是這個樣子,我們沒有買到日本的豐田汽車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有個豐田模式,就要知道精益製造,零庫存等等。你會發現,你在不知不覺已經被這些理念性的東西所影響,覺得它很厲害。
我們需要有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
我想說的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的物流供應鏈體量這麼大,我們一年流轉的實物的貨物量這麼大,我們需要有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體系來支撐,而且我們應該把這種東西傳播出去,以來締造我們的軟性競爭優勢。我們現在真的應該有這種自信,我們不要一提到管理就是什麼各種各樣的競爭力模型,各種各樣的模式,各種各樣的都是老外的東西。
其實我認為,提煉管理理論沒有那麼複雜,你只要根植於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提煉出來一個符合規律性的東西,並能夠反過來指導實踐,我個人覺得就可以。所以我現在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致力於物流透明理論的研究和探索,同時我把我的一些研究的體會,實踐的體會,做傳播。
到底什麼是物流透明?
物流透明其實就是充分的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採集物流過程的各類相關數據,把這些數據處理以後,在後臺存儲、分析,並通過網際網路展示,任何一個和物流過程有關的機構個人,就可以通過授權,在網際網路上清楚的了解到物流的運行過程,而且物流的整個運作數據都可以被留存下來。
物流透明的結果就是把相關的信息向利益相關方進行開放。這裡我們開放的是業務信息而不是商務信息。你兩家合作,你要告訴他,你希望他把什麼事情做到什麼程度,什麼時間地點等等,這是業務信息。只要供應鏈物流過程存在著上下遊之間的協作,就一定會存在業務信息的流轉。
而究竟你從上家拿到什麼貨,拿到什麼業務,你的什麼價格,然後你自己吃了多少差價,這些商務信息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們不會涉及。我們就是要用信息技術,用數位技術的手段來提供一種更便捷的信息互通的方法,然後把這種信息給各個環節的人透明開放起來,來促進整個供應鏈物流的協同。
整個物流透明管理的探索,其實到現在已經13年了,我們一直在該領域裡不斷實踐,大量的企業來給我們提了很多現實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的牽引,我們去思考怎麼把技術跟這些問題結合起來,物流透明逐漸豐富起來。
司機難管怎麼辦?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司機難管,怎麼解決?司機為什麼難管?因為司機是大範圍移動,我們就用衛星定位,用電子地圖,用移動網際網路,用網際網路這些東西揉在一起,我們就能夠隨時隨地知道這個車的準確的狀況,行駛在什麼位置。這樣司機的行為相對於系統的管理者就透明和開放,那司機就沒有辦法隱藏自己的行為。所以這時候就強化了對車輛對司機對運輸過程的管理。
高價值貨物總是被偷盜怎麼辦?
供應鏈物流企業提出我的運輸過程安全受到了影響,我的貨老被偷老被調包,最後沒辦法查,或者是查的成本很高怎麼辦?我們就分析,還是因為運輸過程中,你沒有辦法控制到他,最後解決辦法也是把整個貨物運輸過程的信息透明起來。
我們通過衛星定位,通過移動通信,通過電子地圖,通過視頻拍照設備,拍到箱式貨車每一次的開門記錄,有時間,有位置,你會發現,我一開始把規則確定下來,你在行使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只有在預定約定的幾個卸貨點才可以產生開門的記錄,否則的話都不合適。這樣就把運輸過程中貨物丟失的現象遏制了。
如何有效做好冷鏈溫控?
冷鏈運輸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冷鏈要全程都是溫度可控的,但往往是裝貨的時候是冷的,交貨的時候冷的,中間可能就不冷了。為什麼?因為中間有人把製冷關掉以後,你沒有手段知道他冷機有沒有工作。
我們怎麼辦?也是用技術手段,溫度傳感器加移動通信加衛星定位裝置。獲取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每個時間、每個位置點的溫度數據,然後有了這個手段以後,我一開始就可以制定一個冷鏈運輸的規則出來。例如從a點到b點是零下18度,而且零下18度的溫度我需要實時的可以拿到。
然後我把這個規則確定起來,那對物流冷鏈物流企業來講,我能夠來證明我是全程處在一個溫度範圍,我就可以應該得到一個合理的運價,而不是現在在競標過程中,因為沒有這種有效的手段來獲得數據。貨主方最後劣幣驅逐良幣,誰的價格低誰來上,其實對整個行業都是一個傷害。
後來各種各樣的行業的物流工業都出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物流透明的認識,因為見的多,行業種類多,它各種各樣的的需求都出來以後,你會發現促使我們去思考,我們對這個事情的認識逐漸深入,逐漸體系化。
物流透明要分哪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叫1.0,實際上說白了就是現在的IoT化,現在我們都在談的網際網路化,就是要大量的採集數據,通過各種傳感器採集、物流過程、供應鏈過程,各種各樣的場景數據,這主要涉及到物流過程、供應鏈過程的人、車、貨、倉等等這種狀態數據,包括現在我們再把它擴展到供應鏈上的狀態,產業鏈上的狀態,有各種各樣的數據採集,設備的採集,這屬於採集信息。這種信息用來判斷整個物流供應鏈過程的一些狀態。
第二個層次就2.0,叫邏輯信息透明。在整個供應鏈物流的流轉過程中,業務處理過程肯定會涉及到不同的業務主體,不同的業務主體之間業務信息是怎麼流轉的,這時候會涉及大量的邏輯信息,我們把它叫邏輯信息的透明。
第三個層次3.0.我們現在提的一個供應鏈物流數位化的基礎設施生態圖譜,大家有興趣可以把去研究一下,它其實非常的符合供應鏈物流的實際。如下圖所示,它下面一層是行業和技術,根植於物流供應鏈這種行業場景,應用各種先進技術,實現對供應鏈物流過程的數位化。
具體的實施過程,就包括我們前面講的業務的數據化和數據的業務化這兩個層次,大家有興趣可以把這個圖仔細的研究一下,我認為我們抽象出來的這張圖非常清晰的描繪出了數字時代,供應鏈物流的數位化的規律。這是我講的第二個部分。
第三部分:供應鏈物流透明數位化的一些典型應用
在供應鏈物流透明數位化裡有很多非常典型的應用。例如可以通過累積的供應鏈物流數據,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比方說,我們有這樣一個應用,就疫情復工指數的應用,背景是今年我們趕上了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在春節左右的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究竟全國經濟復甦的程度怎麼樣?有沒有一種有效的手段來判斷經濟的復甦程度。
應用一:物流復工指數
所以當時我們和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就聯合依託我們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累計的160多萬輛的這種大型貨運車輛的運行數據進行分析,來對疫情期間經濟的復甦情況做了一個判斷。它背後的邏輯其實非常簡單,因為經濟要復甦,供應鏈物流一定要起來,一定要有物的流動,物的流動很繁忙,你一定是經濟狀態很好。
物的流動怎麼看呢?其實在中國來講,物的流動有幾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看鐵路運輸數據,一方面是看航空運輸數據,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看公路貨運數據,但大家都知道,在2月份的時候航空基本停下來,鐵路這個數據來講,它有國家的直報渠道,但是公路這部分,雖然運輸總量很大,但是缺乏一個有效的手段來獲取公路過程的數據。
恰恰我們易流有160多萬輛貨車,這時我們跟西安交大管院聯合做了一個數據分析。如果易流這個平臺上這160萬輛貨車和它歷史同期進行相比,歷史同期這160萬輛車每個月大概的活動數,每臺車活動公裡數,如果都處在一個相對匹配的一個狀態的話,根據波動範圍我們可以判斷經濟狀態。
這個邏輯我們覺得是符合現實實際的,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我易流平臺的車全是貨車,貨車就要拉貨的,因為工業的生產,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物資都需要這些貨車來運,這樣就產生軌跡數據了。我們對這種軌跡數據進行分析,判斷它的趨勢。
1月份的時候,整個這些車都是在趴窩狀態,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種復工指數,通過這些數據來判斷,春節的時候新冠疫情對公路物流的復工的影響,進而來判斷經濟的走勢。
當時我們連著每天出報告,報給一些相關部門,發現平臺上車輛,動起來的在增加,動起來的車的裡程數在增加。這就是非常一個典型的應用,就是通過數據的分析來判斷宏觀經濟走勢,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果將來我們數位化能夠做到對貨物的狀態進行追蹤的話,貨物的數據都能拿到,這種判斷就更精準。
應用二:物流金融服務,運單貸
第二個典型的應用就是我們根據我們平臺數據,提供一種金融服務叫運單貸,這個邏輯也非常簡單,就是在現實的供應鏈物流應用場景中,因為他沒有抵押物,所以它非常難以從傳統的金融機構得到金融服務。但它又需要金融,需要錢怎麼辦呢?
現實中一個物流企業的運行,他有了一套物流業務以後,他馬上面臨著什麼?面臨著司機的工資,車輛的過路過橋費,車輛的油費,這些馬上要支出。但它的運費,貨主方一般都會給他有三個月甚至更長的帳期,也就是說他這套業務幹完以後,可能三個月或更長的時間以後,他才能拿到這個貨物運費,那他怎麼周轉?所以這就催生了我們提供的一種服務,物流金融產品。
我們根據我們易流平臺上的一些企業的情況進行分析,我們發現他經營狀態很穩定,然後我們根據行情,它能夠支撐多大的一個信用,比方說企業跟我們易流合作了三年以上,他有50臺車在我們平臺上,他三年以內這個車數量沒有減少,這第一個證明他在正常運營。
第二個來講他50臺車,比方說跑的是長途幹線,北京到上海,每個月每臺車的公裡數基本都是穩定的,說明它的業務很穩定。而且他在跑長途運輸的時候,它的運費收入大概是一個範圍,不會太離譜。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認為它是一個正常經營的物流公司,它是有這種穩定的運費收益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給他提出一種數字信用評估,這個公司每個月可以有多大的授信額度,我們把這個結論給到跟我們合作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就可以在額度以內給他展開這種小額的短貸的金融服務。
我們做起來以後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因為對我們來講是個創新,我們通過數據積累,對積累的數據進行分析,來描繪物流公司的信用畫像,然後把信用畫像來跟金融機構合作,來進行金融服務,這條路可以走通。這背後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物流數據的業務化。你積累這些物流數據產生的新的業務,這是案例二。
應用三:配送線路的優化
配送線路優化也是典型的一個數字應用。我們的一個客戶,它在一些大型的一線城市,它有上千個門店要配,補貨,每天都在幹的事情。他如果沒有數字手段的支撐的話,靠人工去做就會很耗費人,就要很多人。
另外對司機來講,司機靠個人的記憶、個人的經驗去配的話,各方面情況,它能夠配送的點位都是有限的。而且這個司機如果離職了,你又得重新招司機,又得培養,又得重新走線路,這個成本其實挺高的。而且會影響你日常的運營。我們通過數位技術手段以後,就非常有效的提高了配送效率。
其實邏輯非常簡單,首先你各個點位的位置數據在地圖上可以標註出來,地圖上就有很多個點,有了這個點位以後,你就可以用系統來,再結合你配送計劃,你的配送的間窗,你的需求量,把這些約束條件搞在一起,通過數據系統的算法就匹配給他分配任務,這臺車你走哪些線路配哪些網點配什麼貨,什麼時間,配送計劃就做出來了。
這樣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在現實中,企業車輛油耗的投入和空載率都大幅度的降低,而且這個過程來講,脫離了對人的依賴,這就典型的一個配送項目,在通過數據技術的應用。
應用四:對冷鏈物流溫度的全程追溯
因為對於冷鏈運輸來講,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溫度的失控。因為溫度失控導致食物變質,食物變質以後,消費者在最終賣場買到變質的冷凍食品以後,消費者會埋怨誰呢?會說你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品牌不行,所以食品品牌企業來講,就吃了一個啞巴虧。我到河南去參觀,他其實在食品生產製造環節投入大量的物力財力來保證製造過程都是低溫環境。
低溫環境速凍完了以後,在城市通過冷鏈配送,如果全過程是達標的話,品質是不會出問題的。但恰恰在運輸環節容易出問題。溫度失控,東西就變質,品牌受影響怎麼辦?我們就通過這種數位技術實現冷鏈運輸的全程溫度實時可追溯。
實驗方法也非常簡單,把溫度傳感器裝在冷藏櫃的出風口和不同的溫區裡,然後實時的獲取它的溫度,同時把溫度通過移動通信的方式實時的拿回來,然後跟電子地圖結合,跟衛星定位裝置結合,車輛整個行駛過程,在什麼位置,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你的溫度狀態狀況是什麼樣子的,一清二楚,而這些數據都可以累積下來,累積下來的數據可以作為運輸過程業務是否合格的一個評判標準。
對於貨主方來講,可以作為自己選擇合格承運商的一個參考的數據,對於冷鏈物流企業來講,這是你幹了很多年的冷鏈物流運輸工作,你的服務品質好不好的一個最有效的資料。
目前國內40%以上的冷凍冷藏車輛用的是易流的設備,這一點我覺得還是蠻驕傲的,某一個大品牌的乳製品企業的物流總監,2012年的時候跟我交流,說現在咱們國家的乳製品品質比較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除了我們在生產源頭上控制以外,易流提供的乳製品的全程的透明監控也很重要。我聽到這句話還是蠻自豪的。我們做了一個對國計民生起到非常重大作用的事情。
最後的總結
其實應用非常多,我抽取了幾個,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從企業的實踐的角度來談了一下數位技術對供應鏈物流的一些價值。我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啟發的到你,回歸到最根本的一點,數字時代,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我們身處其中,我們要主動的去研究數字時代一些基本的規律,並且要主動的把這種規律跟自己的企業經營的實踐進行相結合,我們不能僅僅是當一個旁觀者,我希望我的簡單的分享能夠啟發到大家。我也歡迎大家就這個話題和我溝通交流。
我是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黃濱,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來跟我聯繫,我們共同推進數位技術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應用。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