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物理學家遭刺殺武器細節披露!衛星控制 使用人工智慧技術

2020-12-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新華網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司令、少將阿里·法達維6日說,刺殺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所使用的武器是一種由衛星控制、加入人工智慧技術的機槍。

法赫裡扎德乘坐的汽車11月27日下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行駛時遇襲,這名核物理學家送醫不治身亡。伊朗政府指認以色列關聯這起襲擊。美聯社報導,法赫裡扎德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員,受美國制裁。按美方說法,他領導伊朗防禦創新和研究組織。

伊朗半官方的邁赫爾通訊社6日援引法達維的話報導,事發時「沒有恐怖分子在現場」,機槍安置在一輛尼桑輕型客貨兩用客車、即「皮卡」上,經由衛星「在線控制」,運用一種「先進攝像頭和人工智慧技術」。法赫裡扎德所乘車輛行駛途中,機槍拉近鏡頭對準他的臉部,發射13發子彈。

按法達維的說法,機槍「只瞄準法赫裡扎德臉部,即便他妻子和他只有25釐米距離,卻沒有中彈」;隨行安保隊長挺身保護法赫裡扎德,身中4槍。

伊朗英語媒體「新聞電視臺」11月30日報導,刺殺法赫裡扎德所使用的武器印有以色列軍工產業標識和參數,系以色列製造。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先前告訴伊朗國家電視臺,敵人以往針對法赫裡扎德發動「一系列未遂(刺殺)行動」,「這一次,敵人用了全新、專業、複雜的手段」。

作為對法赫裡扎德遭刺殺的回應,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2日批准議會通過的一項法案,要求政府在兩個月內沒有發現對伊制裁「鬆動」的情況下,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伊核查並進一步突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限制。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領導的政府2018年5月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隨後對伊朗「極限施壓」,陸續重啟並新增一系列嚴厲制裁措施。作為回應,伊朗逐步減少對伊核協議的遵守,自2019年5月起分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

西方媒體分析,伊朗的新法案可能給美國下一屆政府重返伊核協議增加難度。美國當選總統約瑟夫·拜登競選時說將讓美國重回伊核協議,如果伊朗「嚴格遵守」協議,美國將取消制裁。(閆潔)

原標題:《伊朗官員詳述核物理學家遭刺殺武器》

相關焦點

  • 伊朗官員詳述核物理學家遭刺殺武器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司令、少將阿里·法達維6日說,刺殺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所使用的武器是一種由衛星控制、加入人工智慧技術的機槍。法赫裡扎德乘坐的汽車11月27日下午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行駛時遇襲,這名核物理學家送醫不治身亡。
  • 國際事件丨伊朗官員詳述核物理學家遭刺殺武器
    【編輯/作者 崑崙視野欄目 INU/不辣】 導語:近日,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在乘車途中遭到了刺殺,實施刺殺的是一挺由衛星遠程控制、人工智慧操控的遙控機槍。
  • 伊朗革命衛隊:核科學家系遭人工智慧鎖定、衛星遙控機槍暗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言人拉瑪贊·謝裡夫(Ramazan Sharif)周日表示,用於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的武器是由衛星遙控的。據美媒報導,美國官員聲稱以色列是暗殺伊朗核物理學家的幕後黑手。根據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報導,這名核科學家在150米外被安裝在日產汽車上的遙控武器擊斃。後來伊朗當局證實,除了法克裡扎德和他的警衛人員外,在暗殺地點沒有其他人。
  • 日本投巨資研究下一代武器:擊落中國飛彈很容易,打衛星也可以!
    該研究所將整合現有負責電磁相關技術的電子裝備研究所和負責調查和整合民間前沿技術的先進技術中心,從而組建編制為180人的全新部門,其中高性能雷達、人造衛星傳感器等將是重點研究課題。在人工智慧方面,日本是第二個提出"AI立國"戰略的國家。
  • 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遭暗殺身亡 中東局勢再升溫
    報導稱,整個暗殺行動持續了約三分鐘,暗殺現場沒有出現槍手,襲擊全部由遠程控制的武器完成。除法克裡扎德和保鏢外,無其他人員傷亡。有關汽車細節與此前伊朗國防部說法不一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公布的消息與此前伊朗官方和其他媒體披露的刺殺細節存在矛盾。伊朗國防部長哈塔米此前說,法克裡扎德乘坐的汽車先遭到槍擊,然後又有一輛裝滿炸藥的皮卡在附近發生爆炸,導致他最終遇難。
  • 伊朗披露科學家遇刺細節,全程衛星遙控現場無兇徒
    除了上述「62人暗殺團隊」的信息,隨著伊朗核科學家遇刺事件不斷發酵,伊朗官方逐漸披露了更多細節。據外媒報導,近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司令法達維公開表示,事發當天,共有11名保鏢隨法赫裡扎德出行,當車隊行駛到德黑蘭郊外一處街道交叉口的時候,遠處守候多時的裝在皮卡車上的機槍識別出了法赫裡扎德的面孔,隨後對其進行了13次射擊。
  • 航天五院502所總監劉磊:人工智慧技術賦能空間飛行器控制系統發展...
    比如說,在地面上的一顆衛星裝備,有著熱控層。而實際上,在實驗室裡,要模擬太空的光照條件,有些暗的地方可能亮了,有些地方有些亮的地方可能暗了。但是在衛星進行太空飛行的時候,實際上目標的某些關鍵特徵點是相機識別不到的。 所以,這些問題和困難也需要我們利用現有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和測量感知的敏感器結合,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分類識別星上的特徵點。
  • 伊朗核物理學家遭暗殺細節曝光!150米外,遙控自動機槍射擊!3發子彈當場擊中...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當地時間11月29日,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披露了伊朗重要核物理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的更多細節內容。報導稱,法克裡扎德是遭遠程自動機槍射擊身亡的。報導稱,法克裡扎德身邊的保鏢當時試圖通過肉盾的方式保護他,同樣遭子彈擊中。隨後,發動襲擊的汽車發生了爆炸。法克裡扎德在被送往醫院後因搶救無效死亡。
  • 伊朗軍方:人工智慧鎖定目標、衛星遙控機槍,暗殺了核科學家
    當地時間12月6日,有關伊朗頂級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遭暗殺身亡一事的更多細節被披露。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副指揮官表示,暗殺法赫裡扎德的武器使用了人工智慧,此前已有消息稱該武器「由衛星控制」。法達維指出,這把槍是通過衛星「在線控制」, 並使用「先進的攝像頭和人工智慧」來確定目標。 報導還援引法達維的話稱,法赫裡扎德的安全負責人在保護他時「挨了4槍」。而現場沒有兇手(「no terrorists at the scene」)。
  • 新書披露拉登死時細節:未攜帶武器 房間很整潔
    新書披露拉登死時細節:未攜帶武器 房間很整潔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曾參加擊斃賓·拉登行動的美國前海豹突擊隊員計劃9月4日出版新書《不平靜的一天》,披露當時行動的細節。
  • 與伊朗核科學家遭刺殺有關?摩薩德指揮官疑似遭槍殺
    俄媒報導截圖海外網12月6日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援引伊朗Press TV消息,當地時間3日晚間,一名45歲男子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遭槍擊身亡,其身份為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推特上流傳的現場視頻截圖根據Press TV的描述,該男子名為法米·希納維(Fahmi Hinavi),駕車等待紅燈時連遭15次槍擊,多名槍手事後迅速離開了現場。
  • 神奇的納米技術與納米武器
    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到集成電路,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微電子技術已發展到了頂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納米技術將取代微電子技術,引發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創造新的奇蹟。  納米技術應用於軍事將有何影響?  千奇百怪「微型武器」鬧沙場  納米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微機電系統的初步成功,為軍事科技工作者研製納米武器奠定了物質基礎。
  • 古有荊軻刺秦,今有無人機刺殺,刺客經歷了什麼發展變遷?
    後來的刺客,改用弓箭刺殺,這是遠距離武器。然後就出現了炸藥,炸彈刺殺。到現在,已經出現了無人機刺殺,無形之中殺人。下一步會出現的,恐怕是智慧機器人,AI殺手了。這些都是由塞拉耶佛刺殺事件引起的,所以這次刺殺的影響非常深遠。刺殺所用的武器,已經進化為手槍。
  • 2017人工智慧技術趨勢報告
    作為國內首家系統性關注人工智慧的科技媒體,機器之心在過去幾年的報導工作中見證了深度學習引領的又一次人工智慧浪潮以及大眾關注的熱情,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AI Effect」的存在,有很多人忽略了深度學習之外的其它人工智慧技術,對人工智慧各種技術分類及基礎概念、技術的歷史進程和發展方向都缺乏成體系化的了解,導致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整體發展趨勢及「可用性」缺少宏觀認識
  • 中東潘多拉魔盒被刺殺事件打開?
    暗殺細節曝光:黑暗3分鐘 伊朗媒體進一步披露細節稱,暗殺行動只持續了3分鐘,並且槍擊全部由遠程控制的自動武器完成。 隨著伊朗不斷公布暗殺細節,我們可以大致還原一下法赫裡扎德被暗殺的經過。 遭暗殺當天,法赫裡扎德和他的妻子在三臺保鏢車的護送下,從伊朗北部馬贊達蘭省出發,途經德黑蘭省的阿伯薩德地區。此時,一臺保鏢車輛離開車隊,去檢查目的地的安全性。
  • 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隨著人工智慧領域,語音交互、計算機視覺和認知計算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越發豐富,人工智慧技術也逐漸成為影響醫療行業發展,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因素。
  • 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人工智慧技術的三個層次,人工智慧製造業應用場景 數位化企業 發表於 2020-12-17 09:53:45 人工智慧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20世紀50年代,距今已六十餘年的時間
  • 麥肯錫: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五大障礙
    為此,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全面探討人工智慧技術目前面臨的障礙以及對應的解決方法。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在最近的研究報告(相關文章《麥肯錫在全球調研分析了160個案例,給出5個行業的34個AI應用場景》)中指出,行業中的領導企業往往更青睞於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投資和應用(如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