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18位美國數學家寫的童書,我迫不及待入了,還想送你們一起讀

2020-12-10 慢成長mcz

我曾經寫過《開箱|這幾年給孩子入的適合數學啟蒙的好書(練習書)》,以及《適合孩子數學啟蒙的那些好書(繪本篇)》,分享了許多好書。

在「繪本篇」中,我介紹了10套,能讓孩子在故事中啟蒙數學思維的好書,尤其最後一套Young Math Books系列,非常有名,知識縱深能從學齡前跨越到初中(5~14)。

當時篇幅有限,沒能詳細介紹。今年果果五歲多的果果知識儲備差不多了,終於能開始講了。所以今天和大家好好聊聊,我帶果果看這套書的感受,以及怎麼給孩子講比較好。

在童書中,Young Math Books系列的歷史算悠久了。算起來,它誕生於美國和前蘇聯冷戰時期。

當時蘇聯先於美國成功發射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Sputnik 1)。美國失敗了兩次,如芒在背。為了提高太空人才儲備,培育最優秀的新一代工程師,美國在教育上開始了新數學(New Mathematics)運動。

教育界專門邀請18位數學家,從各自最擅長的數學領域,聯合凱迪克大獎得主等插畫家,創作出一套針對兒童的數學圖畫書,這就是Young Math Books系列。

作者裡有熟悉的 Franklyn M. Branley,David A. Adler……繪者有Byron Barton,Tomie dePaola,Aliki,Donald Crews,Ed Emberley……都是大家。

那這套書的特色是什麼呢?

看過這套書的家長,經常會感慨:「原來數學竟是可以這麼教的!」

新數學時期是美國數學教育歷史上,一個巨大變化的時期。

和傳統兒童數學讀物不同,這套書前所未有地在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引入數學的歷史背景和抽象概念,包括集合論、不同進位等;這種方法強調了數學知識整體的結構,大大提高了孩子的數感,為未來接受更深的內容做好鋪墊。

而事實證明,強調數感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影響了美國數學基礎教育的進程,造就了後來科技引領全球的浪潮。

具體的37本書的書目:

說回家裡這套書。今年我聽說,蒲公英童書館從美國直接引進版權,立刻入了最新版全套,中譯名是《蒲公英數學圖畫書》

全套一共有37冊,適讀年齡5~14歲。也就是說,這是一套可以讓孩子從幼兒園,一直用到初中的數學圖畫書。

大家可能會好奇:真的會有一套書,可以給孩子讀上近十年嗎?

是的,給大家看看內容就明白了。這套書每冊一個主題,涉及不同的數學領域,涵蓋小學各階段及一小部分初中階段常見的數學概念,特別全面和豐富;

從內容上,這套書包含了「數與運算」、「測量」、「圖形與幾何」、「邏輯與規律」、「統計與可能性」、「代數」六大數學領域——

不僅包含了奇數、偶數、負數、乘法、除法、長度、面積、體積等基礎知識,還涉及了二進位、五進位、函數、概率、拓撲、集合等高階知識▽

收到書,是滿滿的一大盒子,真是特別有分量:

與iPhone 8P的對比

而讀好這套書,也是需要一定「門檻」的:

第一個是孩子開始學時,需要有一些基礎數學知識。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這套書絕對必入;而對學齡前孩子來說,並不一定必須先會加減法的運算,但要認識數字、理解數的大小、序列等。

然後就是我們大人,要聰明地利用這套書,給孩子講好。可以說,這是一套理念先進、製作精美、超越時代的經典之作。

剛拿到這麼龐大、自成體系的一套書,大家可能都有些懵。英語的分級讀物也是一大套的,但只要按照標註的級別挨本講就行了。數學可怎麼辦?

1、將37冊書分類,明確數學結構。

我按照不同類別和不同學齡階段分好了類,大家在使用的時候,就可以更清楚了。分類有以下這幾種方法。

按照不同類別的劃分:▽「數與運算」

▽「測量」

▽「圖形與幾何」

▽「邏輯與規律」

▽「統計與可能性」

▽「代數」

按照不同學齡階段的劃分:比如二年級適讀的是1-7冊,包含了「數與運算」、「測量」和「圖形與幾何」這三大概念;其他年級適讀範圍也是一樣的道理:

學齡前互動強的選擇:我還特別挑選了一些適合學齡前孩子、互動性比較強的幾冊,供大家參考:

通過以上的分類,大家在使用這套書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或者感興趣的主題去進行閱讀,這樣一看,就清楚多了。

那麼說說這套書的內容特點,和怎麼講吧。

1. 不要盲目購入,推薦5歲以上。

首先,我覺得這套書還是有一定年齡線的,最好是5歲以上使用。

因為雖然是圖畫書,但文字量還是不少的,需要一定理解力。果果現在已經認識一些字,能自己讀一部分,時不時還是需要我的幫助。

內容上需要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至少認識數字、數序列,對「數學」有個大概的概念。

△《誰大?誰小?》

「大」和「小」也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

當孩子對數字背後的規則規律感到好奇,我們就可以適時引入這套書,幫助孩子建立和形成數學思維。

△《零不止是沒有》

零,不僅表示沒有,也可以是很多測量的起點

△《統計》

統計是一種衡量世界的方式,是以計數為基礎的

一開始最好從我前面挑出來的,適合學齡前的幾本讀起:《奇數和偶數》,為什麼數要分類?都可以分成哪幾類?具體怎麼分?

《畫圓圈,學集合》,我之前經常和大家分享過的「文氏圖」:

《看圖學算術》不同的圖案、物品都可以用來表示不同的數。

《奇數和偶數》《誰大?誰小?》《長短、高矮和寬窄》等,都是很好理解的內容,果果都已經讀了。

2.這套書不適合想讓孩子「超車」的父母。

我特別理解爸媽們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心情,這套書內容跨度很大,又著重於數學概念,看上去很高大上,好像能讓孩子「超前學習」。

但其實,這套書做得特別好的地方,就是互動性特別強,舉例也很生活化,很多生硬的數學概念都是以遊戲或互動的形式呈現。

它特別強調讓孩子在日常場景中領悟數學,提倡的恰恰是父母放慢閱讀速度,陪孩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使用,扎紮實實打下數學基礎

比如《概率》這本書,聽上去是不是個比較抽象、難懂的概念?

究竟什麼叫做概率呢?書中先從孩子經常會聽到、看到的天氣預報說起——「明天有40%的概率會下雨」。

這樣利用每天可見的生活場景來引入,讓距離遙遠的數學概念一下就日常化了。孩子不僅好理解,而且還會覺得數學很有用。

那這個可能下雨的概率,是怎麼取得的呢?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了詳細的講解,小學階段完全可以讀明白

《地圖、鐵軌和哥尼斯堡的橋》,從我們最常用的地圖講起:

《還有什麼比零小》,是從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講起的:

而《平均數》呢?話題真是意想不到!是用孩子們吃的早餐、愛讀的書、喜歡的顏色和各種情緒……來講解的:

如果孩子在學齡前,還是擔心講不明白的話,我教大家一個方法:

可以打破整套書的順序,只講某一本書中的某一個環節,和孩子一起做一個小遊戲,讓孩子在真實的體驗中,發現數學的奇妙和樂趣。

而對於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等孩子學習到相關部分的時候,再用相應的那本書去做配套,加深孩子的理解,也能更好的答疑解惑,這種輔助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

3.充分利用書中的生活場景和遊戲

這套書還有很大一個特色,就是生活場景豐富、動手的地方特別多。讀完一本書,都是可以跟著做手工的,真正把數學玩兒起來。

例如《概率》這本書,最後就教孩子,可以通過一些實驗,來模仿科學家,體驗概率是如何使用的:

還可以自己做骰子,來預測事件概率。

自己做立方八面體,給了平面模型:

《什麼是對稱?》,教孩子把一張紙對摺再對摺,戳一個洞,展開紙後會出現幾個洞,分別在哪裡?

《從周一到周日》,自己動手做一個簡易時鐘,孩子可以嘗試對應數字和日期,也可以知道周期的概念。

《是,否停,走》,兩座吊橋的開合一共有幾種組合方式?這本書融入了最基本的編程理念。

《質量與平衡》的最後,教孩子在家利用手邊的東西,做簡易天平:

我算了下,整套書中共有100多種精彩豐富的實驗和遊戲,好玩又有趣。但前提一定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引導式互動。

△《長短、高矮和寬窄》

動手試著去測量你的床大概是幾隻鞋的長度

因為每個小遊戲的設計都很有意思,所以陪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一點也不會感到無聊;

相反,當我們和孩子一起,觀察、探索、驗證、動手實踐,孩子慢慢就會在遊戲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並享受這種樂趣帶來的成就感。

△《單人、雙人玩的數學遊戲》

這本書包含6個單人或雙人玩的小遊戲,遊戲中會用到特別的思維方式

這套《蒲公英數學圖畫書》讀下來,我覺得最大特色是:用圖畫呈現數學,用故事講述數學,用遊戲感受數學

看上去它很像一套課外讀物,和孩子在學校課本裡的「硬知識」並不是緊緊匹配的關係。但只要堅持讀下來,對孩子的影響就特別大——

會幫助孩子在腦海中建立數學整個的宏觀概念,立體式圖景,以及為未來高階數學做鋪墊的縱深

其實大家不用太擔心「講不好」,除了我這篇文章,每本書都給家長做了專家導讀,有相應音頻,掃書上的二維碼就能聽了。

因為真心喜歡這套書,所以除了給果果買的,我還單獨準備了一套,想送給咱們慢成長的寶寶們體驗。

一套37本,我打算拆開,分別送給37位幸運讀者。這樣能讓儘可能多的人體驗一下這套書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看過再考慮未來剁手。

大家識別下面的二維碼,回復關鍵詞即可參加抽獎,免費拿美國經典數學書。

關注微信公眾號「花時間說」

回復關鍵詞」蒲公英"

即可參與贈書

—End—

作者:花時間。微信公眾號「慢成長」創始人,國際新聞碩士,四語媽媽,童書譯作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美國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美國加州PAU心理學研究生。創立公眾號慢成長,分享具有國際視野的早教發育、兒童心理、親子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三寶媽6000字長文:這麼多好童書,孩子為什麼對這10本情有獨鍾?
    買童書也是,每次入手的都必須保證三個娃都有份,不然就會有人歪瓜「咋沒有我的書呢?媽媽?」6.18入的近30多本童書看得差不多了,加上之前的一些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圖書,我挑出孩子們近期最愛看的10本新書,按照適讀年齡段(從小到大)和孩子的喜愛程度來依次扒一扒,去繁從簡,把最值得寶爸、寶媽關注的童書分享給大家!
  • 讓我們一起讀童書
    讓我們一起讀童書 2010-03-22 15:12 作者:陳賽 2010年第11期
  • 直播預告|「我最喜愛的童書」《神秘的失蹤案》給小學生的「入門級...
    感謝廣大熱心市民密切關注最新案件進展,歡迎關注「2020我最喜愛的童書「我愛·雲共讀」。 吧 觀看直播福利 直播結束後還將隨機抽取10位幸運小讀者 送出《閱歷》——「我最喜愛的童書」定製筆記本一本
  • 童書薦讀——《我長大了》
    隨著鮑小珍第二屆名師工作室的開張,童書薦讀欄目以嶄新面目回歸啦!此次我們力求「閱讀+五育並舉」,改變了原有的薦讀結構,以三個全新的板塊重新出發。此次薦讀,我們基於生活內容、生長過程和生命目標這三個主題展開,一月一主題,一周一主推。        本月,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基於成長過程的內容閱讀系列童書: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我長大了》,感謝您的關注!
  • 書單 | 涵涵最近讀的書,以及我雙11將要入的書
    從聽音頻到現在自己讀故事,依然熱情不減,而且遇到啥事還喜歡一步步推理。我昨天給她做了橙色的貝殼面,她問我為啥這個面是橙色的,因為涵涵不喜歡吃胡蘿蔔我就沒告訴她。她說,我知道了,是胡蘿蔔,第一,常見蔬菜中只有胡蘿蔔是這個顏色的;第二,她說的啥我忘了;第三,我放學進門後看到桌子上有個保鮮盒,裡面只剩下了一根胡蘿蔔。這是一套集偵探推理與自然科學於一體的學習型漫畫科普書。
  • 我買過的口碑童書之十九
    我買過的口碑童書(19)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各種童書推薦,還有打著各種名校名號的推薦書單,甚至按年齡、年級、階段有各種分類,但我買過一些以後發現,多數書孩子都不愛看,而且很多書內容也一般,所以才萌生了這個想法,就是把自己買過、自己家小朋友愛看的書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有人看到後,把自己買過的好童書在回覆中進行推薦,大家共同發現口碑好書,讓小朋友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
  • 童書薦讀伴成長 ——2020年江漢區幼兒園第八屆童書童夢嘉年華
    ——童書薦讀伴成長」主題活動。本屆的「童書童夢嘉年華」和以往不同,在學前教育科的引領下,我們向全區幼兒園發起了「童書薦讀」活動,去尋找、發現一批優質童書,挖掘、薦讀優秀童書背後的教育思想。全區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一同參與並感受「童書童夢」的魔法時刻,同時也期望將「童書童夢」的視角和情懷不斷推向縱深。本次為大家薦讀童書的嘉賓來自不同的群體,他們都攜有一顆永不泯滅的兒童之心,透過不同的閱讀視角,為我們講述童書中的美好與力量。
  • 2020美國童書暢銷榜單來啦!美國孩子最喜歡的書原來長這樣
    好書的搬運工小E又給大家帶來好東西啦,知道粑粑麻麻挑各種進口原版書都快挑花了眼,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哪些原版書才是真正的美國本土暢銷書?小E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美國著名教育大數據公司Renaissance公布的《2020年孩子們都在讀什麼》中的「頂流」書單。如果你還不知道給孩子選什麼原版書,從這份書單裡面選擇,不容易踩坑。
  • 無論來不來童書媽媽的寫作營,我都想把這個秘密告訴你!
    無論你參不參與童書媽媽的寫作營,我都想把這個關於寫作的秘密告訴你:你知道嗎?誰掌握了寫作這個鑰匙,誰就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 我買過的口碑童書之二十四
    我買過的口碑童書(24)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各種童書推薦,還有打著各種名校名號的推薦書單,甚至按年齡、年級、階段有各種分類,但我買過一些以後發現,多數書孩子都不愛看,而且很多書內容也一般,所以才萌生了這個想法,就是把自己買過、自己家小朋友愛看的書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有人看到後,把自己買過的好童書在回覆中進行推薦,大家共同發現口碑好書,讓小朋友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快樂。
  • 未小讀0-14歲分齡書單​,自然、藝術、人文,通通都想帶回家
    選童書,除了看五花八門和榜單推薦,就是看品牌。因為一個成熟而獲得廣泛認可的童書品牌,所出的書,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道門檻,篩選而來。而他們在書籍出版的標準和原則上,會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和定律。比如,未小讀。一個脫胎於未讀的童書品牌。
  • 國內童書沒創意?沒想像力?全是說教?是時候打破你們的偏見了
    因為以前我給他買的書都是國外童書,至於國內本土的故事書,我連考慮都沒有考慮過。後來我發現,其實我對國內童書的偏見太深了。在我的刻板印象裡,國內的童書大多缺乏創新,且說教意味濃厚。而直接買國外經典童書,基本上不會踩坑,那些故事不止情節有趣又幽默,並且道理也全藏在故事裡,而非採用平鋪直敘的說教口吻。
  • 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除了習慣養成,你還需要這本童年必備童書
    自打準備懷孕開始,我就一直給自己各種充電,除了看一些母嬰相關的書籍,比如兒科醫生西爾斯的《親密育兒》、心理醫生畢淑敏的《教養的關係花園》等等,我還會看一些暢銷版的童書,希望先給孩子把把關,讓孩子將來能夠愛上閱讀,我們也能一起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看了很多套不同的書籍,我收穫滿滿,充分感受到了什麼是知識的力量。
  • 歐巴馬送女兒的書被引入國內,這些好玩的童書該怎麼讀?
    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克裡斯·裡德爾於2006年開始創作《胡椒罐大樓的小偵探》,直到2016年9月份才完成系列終篇,跨越了整整十年,期間收攬了各大童書獎項,包括英國雀巢童書獎金獎、紅房子童書獎,入圍了卡內基兒童文學獎,凱特·格林納威獎。近日,這套書由心喜閱童書引入國內。
  • 這套英國皇家科學獎的最佳童書,專治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能在重視教育的英國獲得最佳圖畫書獎,這套繪本的質量可見一斑。為什麼會推薦這套書?知識點層層遞進,信息系統完整在《翠鳥博士科普信箱》中,每冊書由18封信件構成,六大主題涵蓋了108封信件,N多個知識點,內容上從微觀到宏觀,從表象到實際,步步推進,方便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
  • 抗疫童書互譯共讀:一份倡議 全球響應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是一場世代接力的馬拉松,當我們要將奔跑的下一棒交給孩子時,我們還需要同時交給他們什麼?是愛和希望。教會孩子愛,就是給未來最大的希望。」中國版協少讀工委主任、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孫柱說,目前,我國共出版了100多本抗疫童書,已成功向多國輸出版權。
  • 芽芽故事引進美國暢銷童書「好厲害的車」系列
    美國超級暢銷童書「好厲害的車」系列,曾連續4年穩居《紐約時報》暢銷榜,全美暢銷超過300萬冊,獲「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等諸多獎項。中文版引進以來同樣深受好評,成為無數家庭必備的童書。近日,國內知名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旗下兒童早教繪本APP芽芽故事上線了「好厲害的車」全套童書的有聲繪本版本。
  • 《哇,高樓》—想怎麼玩就怎麼玩,想怎麼讀就怎麼讀的百搭玩具書
    要想知道一本「書」何以有如此魅力,完美地解決了很多家長呼喚的「專注力」問題,得先介紹一下這本「書」。嚴格意義來講,《哇,高樓》不能算一本書,也不算是一本遊戲書,它是一個桌遊盒子,但是為什麼要把它歸類入「童書」呢,這個答案,當你進入了這個桌遊的遊戲世界之後,其義自見。留個尾巴,先講解一下玩法。
  • 鄭淵潔:「殭屍暢銷童書」阻礙年輕童書作家出現
    2019年上半年,少兒類圖書碼洋佔比27.38%,比重持續上升。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9月5日《南方周末》)「在正常的情況下,市場會有一隻無形的手推動很多年輕人為孩子寫作,那為什麼我們這些六十多歲的人的作品還在這裡、賴著不走呢?」「一本好的童書肯定有一個能吸引孩子的故事。
  • 《哎呀呀》:一本我念得停不下來的童書
    最近入手了一本非常好的童書,叫做《哎呀呀》。在第一天和橙子一起讀的時候,我們就一起讀了不下五遍。以前橙子要求重複讀的書,在講了幾次之後,我都會要求停下來,過幾天再讀,因為老母親實在沒辦法對著一本書翻來覆去地講四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