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外來物種,常被誤認為玉米,從不長果實,卻被農民大量種植

2020-12-19 農看農

隨著夏季的來臨,溫度越來越高,每到傍晚下班的時候,很多商販都會在路邊擺一些路邊攤,販賣一些小吃,烤玉米,烤地瓜,還有各種各樣的烤串,這些路邊攤可能從衛生方面講不是那麼講究,但是吃起來卻別具一番風味,我每次路過這些路邊攤的時候一定要買烤玉米,因為我自小就愛吃玉米,特別是那種黏黏的玉米,吃起來又甜又糯,非常可口,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家裡面的菜園子裡面每年都會種上兩壟玉米,每當玉米成熟後,我們會放在大灶臺裡面的火上烤,那玉米杆子長得非常的高大,玉米杆子會割下來餵食牲畜,其實還有一種植物和玉米長得非常的相像,這種植物的名字叫做墨西哥玉米草,這外來物種,常被誤認為玉米,從不長果實,卻被農民大量種植。

墨西哥玉米草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它不是我們國內原油的東西,它們的原產地在墨西哥,後來流傳入我國,它們如果單單從外形上來看,和玉米植株是非常相似的,葉子都是那種非常長又寬的大葉子,如果不認識這種植物的人,可能很容易將它們當做為玉米,這也是這種植物流入我國後,被我國農民起名叫做墨西哥玉米草的原因,儘管墨西哥玉米草從外形上看,和我們所吃的玉米非常的相似,但是實際上,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

墨西哥玉米草和我們所吃的玉米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儘管它們在幼苗期很相像,但是等到成熟期之後,這兩種植物就會有非常明顯的不同了,墨西哥玉米草只長葉子,不長玉米包穀,這就是跟我們國內玉米最大的不同了,而墨西哥玉米草上可是從來不長果實的,這就是二者在外形及生長狀態中最大的不同。

可能有的朋友會好奇,這墨西哥玉米草既然不結玉米,為什麼還能在中國流傳種植呢?這是因為墨西哥玉米草儘管不結玉米,但是這種草可是有大用途的一種草,而且墨西哥玉米草還被我國農民大量種植,究竟是什麼樣的用途能讓墨西哥玉米草如此受農民喜愛並且被大量種植呢?墨西哥玉米草可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飼養草料,無論哪種牲畜都非常喜歡吃這種草料,墨西哥玉米草可是不愁銷量的,這也是墨西哥玉米草被農民大量種植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常見的它們也是外來物種!
    無意引入指人們在旅途中無意識地將外來物種攜帶進來;而有意引入的外來物種,通常具有一定經濟價值,像玉米、辣椒、番茄等,人們可能追求其經濟價值而有意地大量引入本地。玉米是世界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等,具有開發高營養、高生物學功能食品的巨大潛力。玉米原產於中南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在30°--50°的緯度之間。
  • 又一外來物種入侵中國,玉米、甘蔗紛紛受害,農民今年能豐收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農民種地其實是靠天吃飯,要想有個好收成,天時地利人和幾個因素同樣缺一不可,現階段正是玉米長勢迅速的時期,也是給莊稼打農藥的時間,不過要提醒各位農民朋友的是,今年在這項工作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因為目前有一類新物種入侵中國,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 一種滿身是刺的樹,果實似橘子還不能吃,農民卻大量種植80元一斤
    在我國農村裡有著許多的野生植物,要說那些野生植物為農民朋友所喜愛,筆者覺得自然是那些好吃的野菜和野果了,就像薺菜、馬齒莧、馬蘭頭、香椿、桑葚等,那可農民朋友每年必吃的野菜和野果,而在如今更是發展成為了特殊作物,不少農民朋友都會種植它們拿去賣錢。
  • 這外來物種,南方人從小吃到大,改名想打通北方市場,卻賣不動
    不少外來植物,人們在取名字的時候,都會帶上一些特色,讓人們一下子就知道它是外來物種,比如番茄,也叫西紅柿,一個番字就代表了它是外來的一個物種。再比如番荔枝,是為了和我國本地的荔枝之間進行區分。有一些植物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會進行一些改名,導致了不少物種的名字變得異常的紊亂,讓不熟悉它的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本想通過改名讓人們重新認識它,卻沒任何的效果。這外來物種,南方人從小吃到大,改名想打通北方市場,卻賣不動。這就是番石榴,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果實,因為它的外形和我國的石榴有點相似,人們為了區分它們,就把這種外來物種叫做番石榴。
  • 此外來物種在國外「泛濫」,在我國卻快「滅絕」,農民:不夠吃
    外來物種入侵很顯然,這便是我國境內的外來物種之一,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看上去似乎沒有那些外來生物更具威脅,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菊芋的恐怖之處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盛,可以在地下以根塊的形式生長,並且還能夠大量吸收地下的養分,可以說一旦某塊地種植了菊芋,那麼這塊土地就很難再種植其他農作物。因為菊芋生長周期短、繁殖能力強等特點,使得它們可以在不加以控制的情況下迅速爬滿山坡平原,並在某一個具體區域內不斷擴散。
  • ...入侵種 外來入侵物種 入侵生物 外來物種 入侵物種 蟛蜞菊 原...
    ,叫「本地種」,與之相對應的是「外來種」,即不是本地自然產生和進化,而是從其他地區傳播或移植過來的物種。  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玉米、馬鈴薯、甘薯、小菠菜、西紅柿、西瓜……其實它們開始都不是生活在我們這裡的,是被有心人引入進來,它們是「外來種」,但是到了新的環境下,它們給人類帶來許多益處,我們接納它,它便成了「合法移民」。  然而,在眾多的「外來種」中,大概有1%卻是「來者不善」。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幫助中國多次渡過難關,如今家家戶戶都種植
    提起外來物種入侵,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雖然美國是屬於世界上的強國,可面對各種外來入侵的物種竟然不知所措,還需要尋找中國幫助。其實並不單單美國受到了外來物種入侵,就連中國也遭受到很多外來物種的入侵。今天要說的是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幫助中國多次渡過難關,如今家家戶戶都種植,你知道是什麼嗎?它就是紅薯,曾經有位陳振龍的秀才,由於某些機緣巧合之下,把這種紅薯帶入福建。這個時間段剛好是宋朝,很多百姓的生活都苦不堪言。自從帶入紅薯開始種植之後,快速受到了很高的歡迎度,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種植,如今在中國各個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 果實似豆子,種子有毒,既是水果也是菜,如今大量種植致富
    最近農村地區陸續結束春耕了,農民對於今年自己所選擇的作物都十分有信心。村裡有人選擇繼續種植柚子,也有人改種蔬菜,也有少部分人選擇一些比較有前景的中藥材。原本單一的種植因多年來柚子行情不好,逐漸發展成多樣化種植。
  • 多力|造成了中國人口大爆炸的神奇物種—玉米
    .華亭縣物產》上面記錄道:「番麥,一曰西天麥」這一記錄也點明了玉米的外來身份玉米的一百多個曾用名「玉米」這個名字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是明朝萬曆年間徐光啟所撰寫的《農政全書》之中最終讓它成為這個物種的學名相對於其他物種「玉米」這個名字的脫穎而出還真的是相當不容易的因為據統計當時全中國對於玉米的稱呼
  • 重要的外來物種被稱為寶,現在已經被引入全國各地
    對於世界上的許多國家來說,外來物種只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外來物種帶來的生態危害,讓很多人在聽到外來物種的消息後,潛意識裡就認為是不好的。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帶你去了解不同的外星物種。要介紹的外來物種是中國中最重要的外來物種。
  • 農村一外來入侵物種,才是真正「人參果」,果實漂亮,價格還便宜
    農村地廣物博,尤其是野草野果什麼的最多最豐富,這些農村獨有的寶貝,味道鮮美,口感豐富,深受當地原住民的喜愛,尤其是小孩子,小編還記得以前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們放學後跑到山上去挖野菜,有些野菜是可以直接生吃的,甜甜的,水分多,是那時候農村娃最美味的零食,在農村眾多的野菜野果中,農村還有一外來入侵物種
  • 吉林現26800畝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植株果實均有毒
    7月26日,據媒體報導,近日吉林松原發現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面積達26800餘畝。據了解,黃花刺茄原產於北美洲,適應性強,耐瘠薄、乾旱,常生長於開闊的、受幹擾的生境,如田野、河岸、過度放牧的牧場、庭院、穀倉前、畜欄、路邊、垃圾場等地,即使在牲畜欄裡也能生長。該種適應性強,也能侵入農田、果園中。種子具有休眠機制,緻密而堅厚的種皮可使胚得到更好的保護。
  • 外來物種大花金雞菊成吸血鬼 逼死其它植物(圖)
    「這裡原來是爛石坑,荒山野嶺的種啥也不長,土層很薄,下面全是石頭。這兩年突然長出這麼多黃花來,可能是秋天風把花種吹過來長的。」在畢郭二號水庫旁邊,一位正在澆地的果農對記者說。    這裡的公路兩側數十米全是金燦燦的花,齊刷刷地隨風搖曳。
  • 合肥一小區驚現「外來物種」!足足有1米多長?
    「這是玉米錦蛇,是無毒蛇。」鄭從容告訴記者,這條蛇長約1.1米,按照年齡來推算,應該在2至3歲。「玉米錦蛇屬於外來物種,原產地為美國的東南部。」鄭從容說,這種蛇之所以被稱作「玉米錦蛇」,並不是因為它愛吃玉米,而是它的老家——美國是一個玉米種植大國,每年有大量新收玉米堆積於糧倉之內。
  • 曾經淘汰沒人要,如今市場一斤賣到40元,農民:比普通玉米貴多了
    現在雖說是7月份,但是過幾天這地裡的嫩玉米差不多就要收穫了,筆者最近經常去地裡瞅瞅看看,發現地裡的玉米已經長到半身還高了,而有些農民可能是種植的早玉米,已經結出了玉米穗,這樣的玉米主要是為了拿來煮玉米吃的,所以早玉米成熟期要來得早一些。
  • 和蠶豆只有一字之差,果實含有大量毒素,卻被農民大量栽種
    導讀:和蠶豆只有一字之差,果實含有大量毒素,卻被農民大量栽種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於蠶豆都很熟悉,這是一種被廣泛種植於大江南北的作物,好吃的蘭花豆就是由蠶豆製作而成。春暖花開,蠶豆的植株長得鬱鬱蔥蔥,等到四五月份,大量的蠶豆就開始成熟了。蠶豆的豆莢長得很飽滿,很好辨認,但在客家人生活的地區,有一種豆類和蠶豆長得很像,不小心就會認錯了。它的名字和蠶豆只有一字之差,叫做貓豆。別看它長得像蠶豆,它的豆莢和果實都含有大量毒素,如果處理不當食用的話,極易引起中毒。
  • 曾被農民譽為「植物保鏢」,價值廣泛,如今卻因這樣而少人種植
    摘要:曾被農民譽為「植物保鏢」,價值廣泛,如今卻因這樣而少人種植。 說到植物保鏢,過去小編可跟大家科普過不少,遠的不說,像上一篇文章就跟大家科普過一種,它的名稱叫石妹刺,也是一種價值很珍貴的野生植物,如果沒有見到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歡迎進入我的主頁去查看一下。
  • 農民種植長得像草莓的玉米,每個能賣10元,是騙局還是致富項目
    玉米大家都知道近年來的價格越來越低,很多農民種植玉米都是虧本的狀態,但是最近卻有人推廣一種新型的玉米,這種玉米長得很小,株高僅100CM,而且長得非常像草莓,稱之為草莓玉米,這種玉米是變異雜交而來的,不是外來品種,而且這種草莓玉米能生吃
  • 原來外來物種並不都那麼可怕,明朝引進的這些,就發揮了重大作用
    ◆玉米和地瓜是古時人們裹腹的重要食品。◆原來玉米也是外來物種。 玉米,也是明代開始在中國內地種植。根據有關記載。玉米大約於17世紀後期開始從海外傳人中國,很快在中國的大多山地得到普遍栽種。據《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玉米)陝、蜀、黔、湖皆曰包穀,山氓恃以為命」。玉米由於適應性強,產量高,又不需要很肥沃的土壤,能夠生長在很惡劣的環境,因而得到中國山區農民的喜愛。當災荒發生的時候,很多農民都依靠種植玉米度過難關。對於中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抵禦自然災害,玉米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 最成功的外來物種,中國人引進國內後,人口暴漲20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少物種開始了在全世界的旅程。這些外來物種大多在當地評價不高,因為沒有天敵克制,所以外來物種往往會泛濫成災,影響當地的生態平衡,比如水葫蘆,福壽螺,小龍蝦等。但是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這個外來物種,卻在中國獲得了非常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