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首次,假肢也有觸感!意念可控,比傳統假手操作更精細

2020-12-11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近期發表一項突破性技術的臨床應用報告,通過大腦控制的手臂假肢,殘疾患者首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假手」帶來的觸感。這項技術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人機接口之一,已經伴隨4位患者生活了3-7年不等,而觸感是其中最新的功能。

截圖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研究由瑞典查爾默斯理工大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x Ortiz Catalan教授領導,並於多家科學和醫學機構合作,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

▲該假肢技術能為患者帶來觸感,這對於模仿生物手的功能至關重要。(圖片來源:查爾默斯理工大學,Credit: Johan Bodell)

來自「假手」的觸感是人造肢體中的新概念,假肢可與使用者的神經、肌肉和骨骼相連。這項技術通過刺激曾經與生物手相連的神經來實現觸感。假肢拇指上的傳感器可在患者抓握時測量施加到物體上的接觸和壓力,觸感、力度等相關信息傳遞到患者的神經、通向大腦。

Max Ortiz Catalan教授解釋:「目前,傳感器並不是恢復觸覺的障礙。戰在於創建可以無縫傳輸信息的神經接口,從而讓用戶可以自然而輕鬆地體驗到觸覺。

這款假肢是「多功能」的,前還沒有其他假肢技術同時具備這些功能

它與人的神經、肌肉和骨骼直接相連

它受患者的意念控制,並向用戶傳遞觸感

獨立運作:所需的所有電子設備都包含在假肢中,患者無需攜帶其他設備或電池

長期安全、穩定:該技術在患者的日常活動中得到了使用,無需正式培訓或日常監督,沒有環境限制。

▲假肢與人的神經、肌肉和骨骼直接相連(圖片來源:查爾默斯理工大學,Credit: Sara Manca)

Max Ortiz Catalan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表明,附著在骨骼上、由植入神經和肌肉的電極控制的假手,可以比傳統的假手更精確地操作。我們通過整合患者使用時的觸覺反饋,比如抓取、擠壓物體的難度,來不斷調節、改善假肢,隨著不斷迭代,患者的觸覺感受越來越精準。」

「這是多年工作的結果,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展示第一款通過植入電極可靠控制、且能向用戶傳遞觸覺的仿生手臂。無論神經接口多麼複雜,只有連接患者,才能為患者帶來真正的益處。

研究團隊介紹,目前瑞典的患者正在參與這項全新假肢修復技術的臨床驗證,預計該系統將在幾年之內在更多地區得到應用;此外,團隊在腿部假肢方面的相似技術也正在取得客觀進展,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將其植入至第一位患者。

全球有超過一百萬人面臨肢體喪失的痛苦,研究團隊的最終目標是,開發一種適用於儘可能廣泛人群的可用產品。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Max Ortiz-Catalan, et al., (2020). Self-Contained Neuromusculoskeletal Arm Prostheses.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1917537

[2] Mind-controlled arm prostheses that can 'feel'. Retrieved May 7, 2020,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4-mind-controlled-arm-prostheses.html

註: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wuxi_media@wuxiapptec.com

相關焦點

  • 用意念操控的機械手臂也能感受到真實觸覺,看這項黑科技大顯「伸手」
    IDG君寫在前面:據統計,全球有超過一百萬的人肢體缺失(Limb Loss),肢體殘缺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損失,同時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極大的損傷。然而,當一個截肢人士安裝的機械手臂能用意念控制、並還有觸感,不再是冰冷的機械時...這一隻在科幻作品中出現過的場景,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
  • 殘疾人期待什麼樣假肢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德國工匠的手底下,已經製作出了美輪美奐的藝術假肢,裝飾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成千上萬人截肢,英國成為假肢設計維護中心,僅1918年就有幾百項假肢相關專利的申請。二戰後,西方世界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隨著材料學、工程學、電子學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神經科學和運動醫學的進步,假肢也得到了質的改進。大多數下肢假肢都會裝有關節及相應的運動輔助裝置(液壓、氣壓、彈簧),甚至有電子動力回饋系統等。
  • 手臂截肢患者首次用大腦控制仿生假肢感受真實「觸覺」
    手臂截肢患者首次用大腦控制仿生假肢感受真實「觸覺」  Emma Chou • 2020-04-30 12:02:24 來源:前瞻網
  • 意念控制術?讓殘疾人重生
    意念控制其實就是腦機接口的一項技術,藉助於晶片與人工智慧技術來解讀大腦意念,從而實現對依附於身上的智能設備進行控制。而最近,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報告稱,有史以來最先進的仿生假肢之一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與成功。該系統被整合到病人的神經中,讓他們只需想一想就能控制假肢,就像使用自然肢體一樣。更值得一提的是,它能將觸覺反饋到大腦中。
  • 世界上第一個用意念打碟的斷臂DJ,後人類時代真的快來了!
    我自己有70%的機會搭乘火箭前往火星,將來還可能死在紅色星球上。」無論馬斯克的言論是否瘋狂,至少這些年看過的科幻電影背後也都在傳達同樣的訊息——未來人工智慧替代人類是早晚的事。美劇《西部世界》已經播到第三季,還記得片頭裡經典的仿生人和3D列印嗎?女主多蘿西的崛起你怕不怕?星戰系列電影裡同樣展現了諸多高科技,「天行者盧克」那隻靈活有觸覺的假肢讓無數人嚮往。
  • 上肢假肢的懸吊裝置和控制系統
    控制系統主要指在自身力源假肢中,利用控制索系統,或者在體外力源假肢中利用殘肢肌電信號、微動開關或聲音控制上肢假肢動作的系統。在索控式假肢中很難將懸吊裝置和控制系統分開,例如背帶(hame)就是用於懸吊上肢假肢穿戴於肩部、胸廓等處並將上肢區域及軀幹的動作轉換為繩索牽引力以控制假手動作的專用帶狀裝置。
  • 意念控制機械手,居然沒打開我的頭蓋骨
    通過意念與外部設備互聯互動,這種科幻電影裡的黑科技就是腦機接口技術,目前有兩大流派—— 全球10大最受關注的腦機接口公司中,有3家是侵入式的,包括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腦機要通過手術和人腦相連,走的是《黑客帝國》風; 另7家是非侵入式,走的是《阿凡達》路線,就像是人類通過意念來控制克隆納威人的身體一樣
  • 宜昌市假肢修配站開展困難殘疾人免費裝配肌電手項目
    9月15日,宜昌市假肢修配站正式啟動困難殘疾人免費裝配肌電手項目,計劃為8名困難殘疾人免費安裝肌電前臂假肢,進一步推廣肌電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探索上肢缺失殘疾人康復新途徑。目前,上肢缺失殘疾人裝配假肢手的比例非常低,因手部功能缺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平時穿衣、吃飯等都是極大挑戰。在假肢適配方面,傳統的上肢假肢只能起到外觀裝飾及平衡肢體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殘肢功能,而新型肌電手的應用,正好彌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 仿生假肢「踢進」世界盃(科技大觀)
    球迷們最近驚喜地獲知,在開幕式上開球的,將是一名裝著仿生假肢的殘疾少年。   讓一名失去雙腿的殘疾人踢球,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讓天方夜譚變成現實的,是巴西一項「重新行走」研究項目組的科學家們。他們研製的仿生假肢可以通過意念控制「機械骨骼套裝」,進而準確地完成一系列動作。   仿生學的應用歷史悠久,飛機的問世即可謂經典案例。
  • MIT出品 意念控制+個性化定製的機器人假肢,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
    它是第一個可以根據個人用戶和任務進行個性化設置的機器人假肢;佩戴者還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TF8,從而使機器人假肢像生物腳一樣無縫移動。巧妙的機械設計實現不同患者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商用腿部假肢幾乎都用相同的設計應對所有的患者。而TF8通過其精妙的機械設計實現了為不同的人「量身定製」。
  • 行研|上肢型假肢,酷酷的漫威冬兵離我們有多遠?「產品篇」
    冷峻的外表,敏捷的身手,搭配超強的手臂,冬兵吸粉無數,而這一角色的設定從某些角度上正是表達了人類一直以來的願望,那就是使用假肢代替人本身肢體功能。假肢是為截肢者或肢體不全者彌補肢體殘損和代償其功能而設計、製造和裝配的人工假體。佩戴假肢能夠大大改善肢體缺失患者的外觀,恢復肢體功能,尤其是對心理調整、心理恢復有極大好處。患者戴假肢以後能夠有更強的自理能力,可以更好地完成社會生活以及工作。
  • 動覺振動讓假手感覺更真實—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ALAMY STOCK PHOTO 當你去抓一個飛盤時,並不需要盯著你的手直到飛盤接觸到它。對於胳膊在哪兒以及它將伸向哪裡,你會有一種直覺感受。這種對身體位置的感知被稱為動覺。事實證明,要想把它造進假肢手臂,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如今,研究人員通過將精細調試的振動發送進上臂和肩膀的皮膚中,為6名手臂截肢者重建了動覺。該方法改善了截肢者在執行緊握、捏東西等動作時感覺和控制假肢的能力。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了這一成果。
  • 空間站電機使機器人假肢更舒適,延長電池壽命
    新的機器人假肢原型提供了更自然的步態,同時也比其它設計更安靜、更節能。 關鍵是使用新的小型和強大的電機,最初設計用於國際空間站上的機械臂。流線型設計提供自由擺動的膝蓋和再生制動,當腳撞到地面時,電池會消耗能量。此功能使腿部每天一次充電,使典型假肢用戶的行走需求增加一倍以上。
  • 現實版「怪治病」 3D列印假手成本低於3000元人民幣
    2018年3月30日,南極熊獲悉,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一群學生設計了一種低成本的3D印表機器人手。 這種3D印表機器人手成本只需307英鎊(2700人民幣),並且具有一系列的功能。△曼徹斯特大學生設計的3D印表機器人手南極熊曾經報導過不少3D列印假手的新聞,比如創客為貧困殘疾兒童3D列印假手,閃鑄科技發起「展翼計劃」,將為「失翼天使」免費提供3D列印假肢等。但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團隊創新設計了一款低成本3D印表機器人手,與市場上的許多3D列印假肢設計不同,該3D列印假肢每個手指都可以單獨活動。
  • 用意念控制的黑科技來了
    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晶片「腦語者」研發團隊領導者、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明東介紹:「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但有極為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還有千變萬化的動態信息。每說一句話,大腦裡都可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在不斷發放電脈衝。一臺高速運轉的電腦正在將大腦的信號接收下來、解讀出來。
  • 起底BrainCo:腦機頭環之外的「意念」控制野心
    而BrainCo品牌除了頭環這款產品之外,還擁有用「意念」控制的智能假肢產品。相關產品以及背後的控制技術,也引發社會熱議。 不過,業內專家表示,實際上目前腦科學技術本身,還處在「被動採集」階段,即通過人的腦電波強弱以及類型採集信息,離「主動幹預」階段還為時尚早。
  • 外媒盤點五角大樓實驗室成果:人造血液、有觸覺的假肢
    人們所熟悉的機器人基本上都具備能夠在可控環境下承擔特定任務的自動裝置。但是,救援機器人必須能適應各種突發狀況和不安全的環境。因此,在今年春季舉辦的新一屆機器人挑戰賽上,新添了很多挑戰項目,比如在彎曲線路上駕駛高爾夫車、轉動閥門、爬升、移走瓦礫堆和爬梯子等。從參賽的23支隊伍的比賽情況看,機器人的技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他用意念喝可樂!
    所謂腦機接口,就是在大腦和假肢等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一條直接傳輸大腦指令的通道,實現在脊髓及運動神經通路損壞但大腦皮層功能尚健全的情況下,腦部的信號也能通過計算機解讀,直接控制外部設備。與前兩次相比,現在這項最新成果,有什麼不同呢?求是高等研究院教授王躍明說,2014年的臨床應用是在患者大腦皮層表面「蓋」上一塊電極片(皮層腦電電極),電極本身並未插入大腦皮層內部,屬於開顱但不插入皮層的半植入式操作,不能檢測到單個神經元的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