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微信朋友圈有表情包功能的消息傳來,廣大網友反應不一。今天,微信朋友圈評論表情包功能就不能用了。
微信官方的回應是,目前,該功能已暫停。
大概微信自己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功能引來的,無異於一次網友們的一次吐槽大會。
你看那些個每天用著微信的用戶們,各式各樣的評論,簡直要亮瞎了你的眼。
「該增加的不增加,不該增加的亂增加。」
「現在好玩了,表情包可以無數次地發,煩死他。」
「什麼時候可以增加互刪功能呀?別像現在這樣,已經把我刪除了,屍體還在我的好友裡。」
「就不能增加個欠帳提醒嗎?朋友借了我的錢,微信增加個強提醒,到日子就讓他趕緊還錢。」
「什麼時候能髮長視頻呀?抖音都能髮長視頻了,微信還不行!」
「應該增加朋友圈的內容二次編輯功能,別像現在這樣,發現哪裡不合適,就得整個兒複製再粘貼,太麻煩了。」
「QQ就可以互刪,微信怎麼就不行?你們自己家的產品還要厚此薄彼呀?」
「遲遲不改善朋友互刪功能,是不是憋著將來也微信搞個VIP好收費呀」
等等的吧,相信微信聽了這些要求,一定會露出這樣的神情:臣妾做不到啊!
表情包的屬性是啥?
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人們的交流不再僅限於文字、語音、圖片,先是簡單的一些符號,接著是emoji表情,再後來到表情包,漸漸演變為多元化的表情文化。或自製,或改裝,各種類型的表情包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從花鳥魚蟲到各種風景,從明星大腕兒到普通小百姓,都可以成為表情包的主角。
既然是表情包,發出來就帶有一種輕鬆調性。
表情包多數都構圖誇張、搞怪,多數都搞笑風趣。不論在聊天對話裡,還是在微信群裡,發個表情包可以活躍氣氛錦上添花,也可以打破尷尬一笑而過,有時候也是一種情緒的傳遞,和硬生生的文字相比,可以緩和氣氛。
朋友圈的屬性是啥?
朋友圈的本意,是微信裡的好友,把自己的日常發到朋友圈。可以是看了一本書,一部電影;可以是參加了一個活動;可以是結識了新朋友;可以是某些時候的心情記錄;可以是美文共賞;可以是資訊共享等等的吧,後來就不一樣了,微商不停地發紙巾、洗髮液、手紙、保健品,包括拼多多家的這樣那樣的活動,還有的在朋友圈開撕。
基於此,朋友圈的評論裡,如果用到表情包,大多數也是搞笑輕鬆的;不過,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在評論裡發表情包;僅適合發微信自帶的表情。
現在,發朋友圈的人有多少?
你發現沒有?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了。
點開一個好友的朋友圈,你會看到最新的一條是至少兩年前的;或者,你點開一個好友的朋友圈,經常看不到什麼內容,一行小字告訴你,該朋友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也就是說,人家發了朋友圈,你沒有去看,三天後再去看,啥也木有了。
人們越來越多地把自己包起來,嚴嚴實實的,生怕自己的現狀,心思,不經意間,被人知道。
過了那陣兒有個什麼破事兒都恨不得讓朋友圈的人都知道的新鮮勁兒,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發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讓人看他們的朋友圈。
莫說朋友圈裡評論可以發表情包,就算朋友圈裡天天發福利,也得是每天關注朋友圈的人才感興趣。不關注朋友圈,不發朋友圈,甚至很少用微信的人,表情包,有沒有都無所謂,他自己都懶得發朋友圈,又有多少心思去整那花裡胡哨的表情包?
微信不過是個社交工具,你究竟需要它做些啥?
竊以為,大家最希望看到的,是微信好友的互刪。
現實中,朋友之間不對付了,不聯繫,彼此都知道;微信上不一樣,多久不聯繫的人,你需要先去看看他的朋友圈,如果人家顯示「非朋友只能看十張圖片」,不用問,人家早把你刪了。這就是那句「你刪了我還要在我的好友列表裡詐屍」。
除此之外,估計啊,大家還想看到微信可以髮長視頻,每次不到半分鐘,時間太短了。
還要朋友圈內容的二次編輯功能,估計也是大家關心的。
我想,微信是不是還可以在防詐騙功能上下些功夫呢?你看,支付寶都可以做到攔截、提醒,受騙後能先行賠付,微信上,如果被騙了,你聯繫微信客服,簡直比淘集集的還費勁,全是機器人,即使聯繫到活著的客服,她也多半會告訴你沒辦法。
算了吧,不過是個聊天工具,隨著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玩微信的也開始減少了。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那是說的古代。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要去看個朋友,就算有馬車,也得好長時間,所以才格外開心。
現在交通方便了,通訊發達了,早就實現了「坐地日行八萬裡」,人們可以一天中在多個地方穿梭;可是,你還能找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感覺麼?
沒有火車時候,沒有飛機時候,迢迢千裡綿綿萬裡,也擋不住去看相知相念的朋友的一顆真心。
有了火車,有了高鐵,有了飛機,有了私家車,一切都有了,有幾個是你想著念著想去見的人呢?
上次去一家餐廳吃飯,店裡牆上畫著一個笑臉:「親,我們店沒有WIFI,請跟身邊的人多說說話吧。」
是啊,多跟身邊的,活生生的人交談交流,畢竟,人,是有感情,有情緒,有思想的呀。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