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一凡
2020屆高三(38)班(文科創新班)
2020年高考633分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重而道遠。這其中不僅需要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更需要端正的態度和平穩的心態。在此,我想給大家分享以下幾點經驗:
其一,正確對待自己所選科目。作為一名文科生,我想重點說一說我對文科的理解。「文科無用論」這一偏見存在已久,「文科難就業」等論調也不絕於耳。但世上沒有無用的學科,所謂無用,不過是學藝不精的藉口。此外,很多同學棄理學文,是認為文科簡單,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了,因此即使學了文,主觀上依然抱著一種輕視、不情願的態度。這種態度就已經決定了你很難把文科學好。學習文科,不是因為你理科不好迫不得以,也不是因為老師家長的逼迫,而是為了掌握人文科學的知識和思維方式,培養社會能力,以文科的方式為社會貢獻力量。因此,想要學好一門科目,最起碼的是你要對它有應有的理解和尊重。
其二,上課一定要聽課。這聽起來已是老生常談了,但的確十分重要。老師在課上講的內容一定是他認為值得講的內容,即使你認為很無聊也要堅持聽下去。一堂課的內容很難做到百分百理解,但只要集中精力聽課,理解七八成應該不是問題。這對於課後的做題和複習都有極大的幫助。至於上課睡覺、說小話、寫別的科目的作業,都不是明智之舉:不僅有被懲罰的風險,還會陷入「越不懂越不想學,越不想學越不懂」的惡性循環,效率低下,信心大受打擊。總之,上課聽好聽懂,是後面一切做題、考試的前提。
其三,文綜學習重在平時。高中文綜的難度和初中不可同日而語,高一高二時尚可在考前兩天把考試範圍強行背完,但到了高三後期,文綜沒了範圍,如果平時不背,恐怕到考試前一天還是面對著五六本文綜不知從何看起。我認為,從高一起就應當堅持學完一課背一課,把當天的課程對照教材、筆記、和相關資料的解析過一遍,並及時完成課後練習。剛開始會覺得很吃力,很難堅持下去,但只要能堅持住,到高三一輪、二輪複習時會輕鬆很多。因為這種長期的記憶比考前強記的短期記憶要牢固的多,即使有所遺忘,高三複習時老師稍一點播很快就能回憶起來,而不用像別人一樣當新課從頭再學,還能省出時間多寫點題。另外,高三後期你會發現有些同學好像也不怎麼背書,但文綜就是能考好,這種能力一般稱之為「學科素養」。學科素養不是指運氣好,蒙題水平高,而是來自於平時的積累和練習。培養文綜的學科素養,最重要的還是從高一起就多背多練,打好基礎。
其四,放穩心態,堅定意志。所謂放穩心態,是指既不能太緊張,也不能太鬆懈。高一高二時,大多數人對考試是害怕恐懼的,這時候與其一味緊張,不如化壓力為動力,好好複習,適度放寬心態。這一時期的考試一般來說只要正常發揮都不會太差。但到了高三中後期,經歷了無數次考試之後,很多同學已經考到麻木了,明知考試臨近也不想學習,厭考情緒嚴重。這時候就要適度緊張起來,激起鬥志。而堅定意志,是指挺過低谷期,以堅韌迎來蛻變。高三時總有一段時間會出現各科疲軟,青黃不接的情況,這段時間失落和懷疑總會有,能否熬過去關鍵看你自己的意志,熬不過去,就會從此一蹶不振;熬得過去,就能在低谷後迎來爆發式的突飛猛進。這一時期,不要放棄學習聽天由命,但也不要每次都想著我下次一定要進步到多少多少名,我的建議是最好制定一個階段性的計劃,把自己每一科的弱點和每一星期的目標計劃列清楚,這樣利於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頭腦發熱卻躺在谷底不想動彈。
學習,借鑑他人經驗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希望我的經驗能有所幫助,也希望每個高中學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在學習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奮鬥前行。人生,有幸拼搏,則亦不負少年之時。
淮南二中2020屆38班,文科創新班。2020年高考全班630分以上4人,620分以上7人,600分以上15人,一本達線46人。戴一凡633分,朱旭偉632分,卜婧631分,進入全省文科前200名;王融秋630分,徐俊622分,王大為621分,李嘉一620分,以上7名同學均進入全省文科前500名。
非常之年的一份優質「高考答卷」
淮南二中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高考備考,非常之年取得非凡成績:
600分以上315人,650分以上65人。經清華北大招生組確認淮南二中達清華北大線8人。
全省文理科前300名佔11人,前500名佔23人,穩居全省前列。
首屆錢學森班取得優異成績,前20名平均675分,有近10個平行班一本超過30人,最多的平行班一本達到41人,600分以上達到10人。孫玉文提前被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錄取,王建新、桂潤泉、楊博涵3位同學考取中科大少年班。
一本達線1152人,二本達線1947人。
從今年高考數據看,淮南二中尖子生、高分段均有大幅度提升,在疫情防控非常之年,交了一份難能可貴的優質「高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