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區工讀學校成立於1980年,是目前全市唯一矯治問題青少年的公辦專門學校。合川區檢察院與該校建立銜接機制,讓「迷途」的未成年人在這裡「歸航」。
8月6日上午,市檢察院、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合川區檢察院的7名「莎姐」檢察官來到合川區工讀學校,給「她」帶來一份特別的「禮物」。與「莎姐」一起到來的,還有合川區委政法委、區教委有關領導、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這份禮物,就是合川區委政法委、合川區檢察院、合川區教委聯合籤署的《檢察機關與專門學校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工作銜接機制》(以下簡稱《機制》)。
合川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楊洪廣介紹,建立銜接機制,旨在發揮檢察機關、教育部門的優勢和專門學校獨特的教育矯治作用,探索完善預防矯治體系,把對涉案罪錯未成年人的保護、教育、管束落到實處,讓他們在「愛」的沐浴下早日回歸。
《機制》規定,對已滿12周歲未滿18周歲的4類涉「案」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可將其轉送至工讀學校,並聯合制定個別化、差異化的方案,共同對其教育矯治。「4類」是指: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未成年人、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被相對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的未成年人。同時,《機制》對轉送的期限、程序、效果評估等問題作出規定。
根據《機制》,該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孫立宏擔任工讀學校法治副校長,每季度到學校開展法治教育;檢察官、工讀學校教職員工、學生組建「莎姐·法治導航員」團隊,在全區開展法治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各方協力對「問題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問題開展理論及實務研究。
在工讀學校,楊洪廣主持召開了「關注專門教育、加強檢校協作、點亮成長道路」座談會,聽取大家對貫徹落實《機制》、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的意見建議。
「感謝大家的真知灼見。」座談會上,楊洪廣表示,該區檢察院將與工讀學校共同提高站位,從呵護祖國下一代、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視角,充分認識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教育矯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共同落實機制,「一步一個腳印」推動具體銜接舉措落地;共同培塑品牌,充分發揮地域優勢,探索可供推廣的觀教幫護、臨界預防經驗做法。
滑動圖片查看更多
市檢察院檢察八部副主任方維認為,「與專門學校銜接,既是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的新模式,又是『莎姐』工作的新亮點和新思路,將為合川工讀校建成服務全市專門教育的示範基地、實踐基地、培訓基地貢獻檢察力量。」
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七部主任曹忠魯提出,銜接機制建立以後,要把教育矯治、信息共享等工作往細裡做、往實裡做、往深裡做,真正讓機制「開花結果 」。
「從一定程度上說,教育矯治『問題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責任。」合川區人大代表陸建華認為,檢察院和工讀學校在工作中,要善於藉助社區、高校、志願團體的資源,形成勁往一處使的合力。
合川區政協委員銀正勇認為,加強工讀學校的建設與管理是政協委員保持關注的問題,「希望檢察機關敢於嘗試、善於創新,以建立機制為契機,探索檢校銜接協作的經驗做法,在更大範圍內推廣。」
當天,合川區檢察院在工讀學校掛牌設立了未成年人觀護教育基地。該基地集涉案罪錯未成年人精準幫教、普法宣傳教育、心理健康輔導、預防違法犯罪等多功能於一體。
揭牌儀式上,工讀學校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校長何文龍表示,檢察智慧和「莎姐」情懷的「加盟」,一定能讓學校的教育矯治工作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