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侵城,口罩幾乎成了出行必備品。可是到底哪種口罩防霾效果更好呢?華商報記者和西安交大的老師一起通過實驗告訴你。
>>實驗準備
■實驗時間:1月3日下午2時至6時
■環境狀況:重度汙染(經塵埃粒子計數器檢測,PM2.5數值為2933.5個/升;PM5數值為474個/升;PM10數值為101個/升)
■實驗地點: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微納中心
■指導老師:微納中心張朋誠老師
■實驗人員:西安交通大學2013級「錢學森實驗班」學生蔡亞輝
■實驗原理:
在一個10升容積的密封保鮮盒內放置小型氣泵,並在保鮮盒前後兩端開口。模擬人體呼吸過程:進氣口外用膠帶密封粘貼口罩,氣泵的氣管從保鮮盒另一端出氣口接出,加速密封保鮮盒內空氣流動,使保鮮盒內空氣由口罩進入再由氣泵排出。
先用塵埃粒子計數器放置在戶外靜置30秒,測試霧霾天氣平均汙染物顆粒數,然後再將此計數器放置在保鮮盒中,打開氣泵換氣,蓋好保鮮盒蓋子,將其置於戶外霧霾環境中,測試通過口罩過濾後進入「模擬人體呼吸箱」的汙染物顆粒數。
15分鐘後,得出每個實驗口罩對各種粒徑的微粒汙染物的過濾效率。同時對每種口罩進行透氣阻力測試。
此次共檢測8種口罩,均標稱為防霾口罩,其中5款為棉質口罩,3款為一次性無紡布口罩,價格在4.5元到49元不等。選購地點為藥店和大超市。實驗結果顯示,棉質口罩對PM2.5的過濾性沒有一次性無紡布的效果好。
>>結論分析
最貴的口罩透氣性卻差
通過對比實驗可以看出,棉質口罩帶濾芯的過濾效果在85%左右,無紡布的在90%以上,總體來說無紡布口罩的過濾性能好於棉布帶濾芯口罩。這是因為,無紡布的過濾效果是整體的,而棉質口罩加濾芯的,只是局部的過濾,濾芯周邊的部分是棉質的,對PM2.5的過濾效果非常有限。
省纖維紡織品監督檢驗局有關工作人員說,棉布是經紗和緯紗編織而成的,相比有防霾效果的無紡布,縫隙要大一些。現在很多一次性防霾口罩使用的是N95型口罩,過濾效率能達到95%,可用於職業性呼吸防護。
蔡亞輝說,有的帶濾芯的棉質口罩,說明書的注意事項也提醒,「濾片」使用時長建議不超過3天。此外,因為防霾口罩對PM2.5有阻隔性,透氣性就不如普通純棉口罩,因此,有說明書提醒「3歲以下孩子肺活量低,不建議佩戴防霾口罩。」
在此次檢測的口罩中,有一款49元的棉質帶呼吸閥不帶濾芯的口罩,說明採用「雙微濾技術濾材」,但口罩貼合面部的材質像是一層塑料布,為了測試其透氣性,測試人員在口罩裡層的「塑料布」上滴了幾滴水,15分鐘后里布是溼的,而外層棉布一直都是幹的。可見其透氣性較差。
貼合度咋樣 可通過「眼鏡哈氣」檢驗
此外,口罩和面部的貼合度,也決定了防護效果,從實際佩戴效果來看,市面上售賣的一次性立體防霾口罩,和面部貼合度更好,避免未經過濾的空氣從縫隙進入。而棉布因為透氣性好,不容易和臉部貼合得很緊。
檢測人員說,其實檢驗口罩的貼合度,可以同時戴上口罩和眼鏡,如果眼鏡很快被哈氣蒙住,說明口罩和面部貼合得不緊。這也是很多戴眼鏡的人不願意戴口罩的原因。如果口罩選購和佩戴得當,是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 華商報記者 張莉 攝影 張杰
重汙染天對室內影響多大
重汙染天氣條件下,更多人的會選擇待在室內躲避霧霾,可室內霧霾有多大?進入室內的霧霾多久才會擴散?西安交大老師進行了測試。
■實驗地點: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微納中心
■指導老師:微納中心張朋誠老師
■實驗人員: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學生柴鵬濤
測試房間的長度為7.2m米,寬5.4米
實驗一:
開窗後室內空氣會否汙染
■測試條件:2016年12月9日9:45,重度汙染
■開窗面積:0.35m
開窗後,霧霾濃度直線上升,在15分鐘內,就達到室外霧霾濃度的50%~70%。
提示:
實驗結果顯示,重霧霾天氣條件下儘量少開窗戶或不開窗戶。
實驗二:
入室霧霾會不會擴散?
■測試條件:1月4日進行室內霧霾沉降測試
開窗一小時後關窗,測試三小時內霧霾濃度變化。實驗監測數據顯示,較大顆粒在3小時後方可沉降到室內初始水平,而小顆粒仍然處於室外50%左右,難以自由沉降。證明小顆粒的易擴散、難沉降的特性。 華商報記者 張莉
相關熱詞搜索:自由沉降微濾霧霾實驗原理濾芯實驗班塑料布濾片保鮮盒微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