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來鄂作本科招生宣講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11月10日至14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一行到湖北省作本科招生宣講。2015年國科大將新增湖北作為本科招生省份,擬通過統考方式在第一批次招收30名本科生,其中包括5個專門面向農村貧困地區考生的「奮飛計劃」名額。國科大將對這批學生進行4年「精英式培養」,希望他們成為未來的科學家。

  為了與湖北省教育管理部門、中學基礎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考生充分交流國科大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模式,丁仲禮校長親自到湖北調研和宣講,一是會見了省、市相關領導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通報國科大2015年在鄂招生信息,二是召開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媒體通氣會」,向參會的17家中央、省、市媒體介紹國科大及其本科招生情況,三是與武漢地區12所省屬重點中學的校長面對面,就拔尖人才的選拔與早期培養進行座談,聽取他們對拔尖人才培養的見解,四是深入武漢華師一附中、湖北省實驗中學,以及襄陽、荊州、宜昌等地四所中學與師生交流,向他們宣傳國科大,鼓勵有志於科研的學生積極報考國科大。陪同丁校長來鄂作招生宣講的有國科大副校長王穎,學校宣傳部部長王秀全,以及湖北招生工作組的部分成員。

  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在此次招生宣講活動中,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配合國科大招生部門的工作,積極做好與地方政府、相關學校和媒體的溝通協調工作。分院院長袁志明,黨組書記、副院長陳平平,黨組副書記、紀檢組組長尚納新均參與了丁校長在鄂期間的宣講活動。

 

  丁仲禮與武漢部分高中校長座談

 

  丁仲禮接受媒體採訪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在玉泉路校區召開大會,宣布了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任命。
  • 南都專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
    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頭髮花白,鄉音難改。這是很多人見到丁仲禮的第一印象。  丁仲禮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大學生。1977年參加高考,報了文科,體檢沒過。1978年再考,喜歡文學的他讀了作家徐遲寫的《哥德巴赫猜想》,改報理科,上了浙江大學地質系。1982年考取中國科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是著名黃土專家劉東生。
  • 李樹深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卸任
    2018年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在玉泉路校區禮堂報告廳召開。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院士,副院長丁仲禮院士,副院長兼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士,副院長李樹深院士,以及國科大校領導班子成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學院(系、中心)黨政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丁仲禮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5日電(崔小粟)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消息,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4月14日召開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任命宣布大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詹文龍代表中科院黨組宣讀任免決定:丁仲禮兼任國科大校長(法定代表人),吳嶽良、席南華、高鴻鈞、郭正堂
  • 丁仲禮校長當選民盟中央主席
    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中國民主同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10日在京閉幕,丁仲禮當選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1957年生,浙江嵊州人。1996年加入民盟。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副國級丁仲禮,卸任中科院副院長
    2005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丁仲禮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任職長達12年,期間還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原中科院研究生院)校長4年。2017年,他出任民盟中央主席,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丁仲禮(朱興鑫 攝)  丁仲禮,1957年生,浙江人。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第四紀地質與古氣候專業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新當選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秘書長集體進行憲法宣誓  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回顧,丁仲禮作為大學校長,曾在不同場合對青年學子寄予的厚望。
  • 國科大易帥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任校長
    原標題:國科大易帥 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任校長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獲悉,該校4月14日召開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任命宣布大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教育委員會主任丁仲禮當天正式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不再兼任該校校長。
  • 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國科大沒進「雙一流」,這不是太合理
    丁仲禮 中國科學院大學微信公眾號 圖4月11日,微信公號「中國科學院大學」刊發了學校校長丁仲禮院士接受鳳凰衛視《問答神州》吳小莉專訪的文字版本。這次採訪發生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2014年,身為國科大校長的丁仲禮,開啟了國科大本科生的招生、致力於培養中國科技領軍人才的新徵程。不過,在2017年,國科大接連遭遇了嚴重低於預期的18.5%的保研率、未入選中國42所「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等意外情況,這些在校內校外引發了一些波瀾。
  • 丁仲禮來寧調研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許琴) 11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來寧調研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以及中科院南京麒麟區域創新高地建設發展情況。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省政協副主席周健民陪同調研。   南京是中科院科技創新資源分布較為集中的城市,長期以來雙方緊密合作、融合發展基礎良好。
  • 【國科大】科教融合 不設「圍牆」——丁仲禮要辦世界一流大學
    「國科大既然是大學了,教師就不能以各研究所來的科學家為主,如果老師的第一身份還是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多多少少會把自己當作客人,講什麼課、做什麼事,都是聽大學的安排,其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出來。」丁仲禮告訴筆者,他希望「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灶臺上吃飯的人逐漸多起來」。
  • 李書深任國科大校長 丁仲禮不再兼任
    原標題:李書深任國科大校長 丁仲禮不再兼任新京報快訊(記者王俊)今天,據國科大官網,國科大迎來新校長。中科院副院長李樹深任國科大校長(兼),丁仲禮不再兼任。據官網,李樹深,1963年生,河北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曾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
  • 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圈定「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弊大於利
    國科大校長丁仲禮:圈定「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名單弊大於利 人民網 2015-11-23 23:21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招收本科生300名 專業及學費(全文)
    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經教育部批准,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年將在北京、陝西等10個省市招收本科生300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教育委員會主任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國科大黨委書記鄧勇出席會議。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主持會議。
  • 中國科學院大學「掌門」換人了 繼任者還是「老熟人」
    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更換了「掌門人」。現任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仲禮不再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職務。中國科學院院士、副院長李樹深接棒,兼任國科大校長、法定代表人。
  • 李樹深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9日電   (記者姚茜)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領導班子個別調整宣布會議召開。會上宣讀了中國科學院黨組的決定:李樹深同志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兼,法定代表人),丁仲禮同志不再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職務。 李樹深同志簡歷
  • 國科大校長回應落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
    「國科大既然是大學了,教師就不能以各研究所來的科學家為主,如果老師的第一身份還是研究所的研究員,他們多多少少會把自己當作客人,講什麼課、做什麼事,都是聽大學的安排,其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出來。」丁仲禮告訴筆者,他希望「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灶臺上吃飯的人逐漸多起來」。
  • 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招生諮詢問答
    答:國科大的全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其前身為成立於1978年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隸屬於中國科學院,長期以來主要是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校在201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是什麼性質的大學?答:中國科學院大學屬於國家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將獲得國家統一的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                3.      國科大是「985」、「211」院校嗎?答:我國高校的「211」或「985」稱謂,均是上個世紀末國家高校重點建設工程的相關簡稱。
  • 江綿恆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本科僅招200人
    去年9月獲批的上海科技大學近日正式啟動2014年本科招生,僅招200人。62歲的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江綿恆首次以上科大校長身份現身。江綿恆是原中科院副院長。相比南方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近年備受關注的新成立高校,上科大的陣容更為強大。上科大校委會主任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成員有央行行長周小川、上海副市長翁鐵慧、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等。
  • 中科院大學校長:當科學家就得純粹一點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今天上午在人民網訪談時作上述表示。 當然,丁仲禮也表示,研究型的人才並非只是埋頭苦讀、埋頭鑽研,也並非不需要實踐,不需要見世面。他說,中國科學院大學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開闊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