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燈塔-家庭教育中的最大失敗:是孩子依附感的缺失

2020-12-20 睿智燈塔

昨天,被一條熱搜標題震撼:

「90後985女高材生成毒梟:當陪酒小姐住處裝監控 過著狗一樣的日子」

標題中,充斥著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字眼「90後」「985女高材生」「毒梟」「陪酒小姐」。

一代天之嬌女,為什麼會有著如此天差地別的人生經歷呢?

以下為報導原文:楊某是個地地道道的重慶90後娃,父母經商,從小家境優越,後來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慶市985重點大學,成為大家眼中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可是一個家境優越,年輕貌美,勤奮上進的女大學生,是如何與毒品扯上關係的呢?原來楊某表面上生活富足,氣質優雅,課餘生活看似豐富多彩,其實她內心是十分孤獨的。大二上半年,楊某家庭突發變故,生意虧損好幾百萬,父母在不斷爭吵中離異,後又各自組織了家庭。脫離了父母的嚴格管束,寂寞空虛的楊某經常出入夜店尋求放縱。有一次在夜店寂寞買醉的時候遇上一個搭訕的暖男,結果在這個「暖男」的哄騙之下,楊某吸食了第一口冰毒。

故事看到這裡,已經很明顯,楊某染上了毒癮,在毒癮的影響下,花光了積蓄,為了吸毒,只能當起了陪酒小姐,甚至開始了「以販養吸」的「生意」。

一代驕子淪為「毒梟」,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然而一切悲劇的開始,卻是因為父母的離異,和一個素不相識的「暖男」。

在現在信息發達的社會,在國家的大力普及下,毒品的危害性早已是家喻戶曉,作為一個已經大二的學生,想必對這些危害早就耳熟能詳。

為什麼父母20多年的養育之恩,老師10多年的諄諄教誨,竟然比不過素昧相識的陌生人的幾句哄騙?

對,沒錯,就是因為依附感的缺失。

什麼是「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指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對主要照顧者所產生的依戀情感。

自孩子出生起,受到父母的照顧,天生對父母存在依賴的感覺,這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礎。

有數據顯示,依附感得到滿足的孩子反而能夠更快的培養獨立精神。

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指出,依附關係攸關孩子是否能獲得足夠安全感,對孩子人格塑造也有極大影響。依附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幼童因為社會與情感需求,至少需要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

這句話代表,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必然會有一個依附者的存在,如果不是照顧自己的人,就會是其他別的什麼人或事。

不論我們是否願意看到,孩子的依附感始終存在,只是有時會遭到壓制。

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不得不與主要照顧自己的人分離時,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對這個分離作出一個強烈的抗議,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抗議這樣的情形。

但是當他無論如何抗議都無法帶回照顧者,漸漸的兒童會陷入到一種絕望的狀態,最後就會變得完全的抽離,這個時候兒童就顯現出對周圍世界的不關心,然後陷入在自己的內在幻想世界裡面。

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有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撕心裂肺的哭鬧,但是當父母消失在孩子的視線中的時候,孩子很快會變得平靜。這個時候,孩子的依附感就是被壓制住了。

而當放學的時候,父母重新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中時,這時候的孩子會明白自己可以放鬆下來了,他會急於渴望休整,哀怨、無助和放肆就會一股腦的展現出來。這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依附感也會重新得到建立。

而那些經歷過早年的分離創傷的孩子,依附感長期得不到修復,他們往往會有很強烈的渴望要去依賴一個人,因為他們早年的那些想要去得到依賴的部分,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當孩子無法在親自照顧他的人身上找到依附感時,他會轉向同伴尋求慰藉,同時沉溺於小遊戲,如網路遊戲,把自己的依附需求藏匿起來。

萌萌也曾經在尋求外界依附感的時候喪命。

萌萌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媽媽再婚後不久,繼父意外重病臥床,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

萌萌在學校受到校園霸凌時,卻無處訴說;媽媽為生活所迫愈發急躁和易怒,對萌萌言語犀利、囉嗦,幾乎否定她的一切。

網路遊戲成了萌萌所有的寄託。

「學校裡的老師都是這樣的,你不要抱有希望」

「你媽媽不給你養狗都是藉口,他們就是比較喜歡你姐姐」

……

在遊戲QQ群裡,萌萌第一次發現,有一個陌生的「朋友」總是那麼耐心地聽她吐槽,每一句「安慰」聽上去是那樣順耳。

「朋友」開始約她在網下見面,帶她去遊樂場,甚至,還給她買了小狗,價格不菲。

萌萌幾乎對這個特別理解她的「朋友」言聽計從。

「朋友」叫她去跟媽媽說,藝校要交學費,她就幾次三番去跟媽媽討要;「朋友」對她說,此生無望,不如早日結束生命,重新選擇一次人生,她又想照辦。

為了實現這一終極目標,她幾乎像是被遙控一樣,紋身、服藥、和家人決裂……

母女間日益嚴重的隔閡,如同一道高牆,讓萌萌得以躲在牆角,完成她的計劃。

如果不是快遞出了「岔子」,萌萌或許已經「如願」成為了這場暗黑遊戲的犧牲品。

看著手裡的藥瓶,慌亂中,萌萌媽媽做了正確的選擇:報警。

當以為並不愛自己的媽媽驚慌失措地整日守著她,當「朋友」得知她並沒有服用安眠藥,又不依不饒說讓她換一種死法,萌萌模糊地意識到,似乎,自己並沒有那麼期待死亡。

一項來自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調查發現:網絡,正在成為不法分子物色對象的「快捷」犯罪媒介。《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1% 。未成年網民中,在網上遭遇過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各類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佔46% 。

父母想要幫助孩子戒掉網癮的最好方式,不是沒收孩子的手機,掐斷家裡的網線,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毋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

用愛澆灌出來的花蕾更鮮豔。

在鮑爾比及其後繼者的理論體系下,如果要滿足孩子依戀的願望,要求父母及時、適當的回應嬰兒的需求,並且對自己的經歷有反思的能力。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在父母面前會哭鬧?睿智燈塔專家說:因為安全依附關係
    文章轉載於睿智燈塔公眾號,一個有溫度的分享者,給家長和朋友們帶來更多育兒方法,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並關注!當孩子離開父母的時候,陌生的環境會在孩子內心產生一個短暫而有壓力的分離和團聚的過程。對他來說,這個過程是陌生的。孩子會刻意壓制自己的依附感,以便在新環境中能夠獨立生活。你的出現會向他發出一系列信號,他明白自己可以放鬆下來,解除戒備。於是,他急切渴望休整,孩子的一面開始佔據上風,哀怨、無助和放肆一股腦兒展現出來。
  • 熱烈祝賀睿智燈塔家庭教育幸福研習會·周口站順利召開
    會議現場邀請睿智燈塔幸福學院院長毛富鋼,展開了為期兩天的系統家庭教育線下指導課。睿智燈塔·幸福學院 ·院長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一位踏實做教育十六年的老師,一位充滿正能量和智慧的領頭人,家庭教育心理學的終身推進者。
  • 睿智燈塔-孩子厭學逃學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孩子逃學厭學不僅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而且對他們的家庭也會產生負面影響。孩子厭學逃學怎麼辦?孩子為什麼會厭學:1、孩子厭學逃學的原因:學習方法出現問題有些孩子明明很努力,可是學習成績還是很差,一次一次的失敗,讓孩子常常會感到挫敗感,從而會自暴自棄,放棄學習,產生厭學心理。
  • 睿智燈塔親子教育篇——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睿智燈塔教育提醒各位家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孩子溝通。只有經過溝通,才能了解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內心真實的想法。但是還有一部分父母說,雖然每次都很想和孩子聊天,可是每次都不知道如何開口,更不知道說些什麼,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沒話了,顯得特別尷尬,於是導致親子關係也不是很好。那麼,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有哪些呢?
  • 睿智燈塔籤約谷豔豔-任睿智燈塔早教啟蒙導師
    早教啟蒙涵蓋了孩子啟蒙關鍵期智能發展的各個方面,旨在發展和提升孩子啟蒙關鍵期的多元智能,著重從數學能力、語言訓練、早期識字、智力啟蒙、好習慣養成等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是一套貼近家長和孩子的優秀早教課程。
  • 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睿智燈塔教你5個教育方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競爭日益激烈。人們要想生存、發展和適應社會,就必須培養競爭意識。因此,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已經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 孩子厭學怎麼辦?5招教你搞定孩子厭學情緒—睿智燈塔教育
    孩子厭學怎麼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厭學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厭學的孩子常常都會有這種表現,不想上學,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總是東張西望;寫作業拖拉磨蹭,常常敷衍了事,考試成績不理想;甚至還會有逃學的念頭。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說,當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後,他會把學習看成一種負擔。
  • 孩子安全很重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睿智燈塔教育App
    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安全是排在首位的,然而,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安全隱患,比如跌倒、燒傷、燙傷、溺水等意外,常常也會伴隨在孩子身邊。面對頻發的安全事故和生活中的安全隱患,家長對於孩子安全意識的培養,因此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可以降低孩子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還可以在關鍵時刻挽救他們的生命。
  • 孩子不聽話時如何教育?家長知道這些才能有效應對—睿智燈塔教育
    當孩子不聽話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呢?相信大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採用吼叫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之前與睿智燈塔的一位媽媽聊天,我曾問過她這個問題,她說,現在的孩子太難帶了,教育孩子時不對孩子吼兩句,根本就沒有作用,聲音一大才能有效果。可能對各位父母來說,在眾多的教育方法中,吼叫的確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在面對成功時的歡呼,會表現非常排斥,希望保持低調,害怕下次失敗受到別人的嘲笑。2、過於敏感多疑具有強烈自卑感強的孩子,往往伴隨著不安、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對別人的評論,尤其是批評非常敏感,甚至難以接受,會表現出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心理,對別人的批評反應過激,比如大哭大鬧,情緒低落等。
  •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如何教育愛發脾氣的孩子?睿智燈塔APP
    孩子脾氣暴躁怎麼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脾氣暴躁的狀況。遇見任何不滿意的事,就會不加控制地發脾氣、摔東西。對於這類孩子,你是選擇忍讓,任由孩子發洩,還是選擇和孩子爭吵,最後弄得兩敗俱傷。事實上,以上兩種處理方式都不是處理孩子問題的正確方法。沒有哪個孩子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也沒有哪個孩子在每件事上都發脾氣。
  •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睿智燈塔四個方法教您管教叛逆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叛逆期一直以來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也是家長們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這是每個人成長道路上必須經歷的階段,家長們不必驚慌。那麼,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呢?在這個特殊階段,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呢?各位家長不如看看以下一些方法,希望對各位教育孩子時有所幫助。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四點,非常重要—睿智燈塔教育
    此外,如果一個孩子總是缺乏安全感,那麼當他成年後,他的人際關係和性關係都會受到影響,很難建立一種親密和諧的關係,這將影響他一生的幸福。因此,孩子的安全感應該是從小就建立的。那麼,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睿智燈塔家庭教育指導老師的做法吧。
  • 家長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以下方法你做對了幾個?睿智燈塔教育
    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批評教育孩子?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能一味批評和指責,這樣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因為沒有人喜歡批評的感覺,更沒有人願意聽別人說教,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不光我們大人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孩子也是。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呢?
  • 睿智燈塔-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相信這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不,最近,在我們學習群裡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王媽媽向我們的導師問道,她說:「老師,我的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睿智燈塔-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
  • 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睿智燈塔教育
    因此,睿智燈塔建議各位家長應該先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呢?讓我們看看以下幾種做法吧。1、表揚與鼓勵能讓孩子更快學會時間管理對於每個孩子來說,當自己能夠很好的完成每件事之後,最想得到的是來自家長的表揚與鼓勵,如果連家長都不能認可,孩子又怎能繼續堅持做下去。
  • 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睿智燈塔三個小方法,幫助孩子戒掉手機
    以下是睿智燈塔導師的建議和方法: 1、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手機作為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不可能限制孩子使用,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控制好時間。平時可以與孩子一起協商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作為責罰手段。
  • 睿智燈塔-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法
    實際上,家長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有一大半時間都是在講一些有道理的廢話。而父母總覺得自己很正確,但這些在孩子聽起來都非常嘮叨,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緒。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有些家長在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總是在他們犯錯後說個沒完。
  • 睿智燈塔-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最近很多家長來睿智燈塔諮詢老師,說自己家的孩子上課無法專心聽講,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總是出現走神的情況,讓家長非常擔心。那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睿智燈塔教育提醒各位家長:其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我們生活中非常普遍,據調查顯示,中國75%的兒童存在著注意力問題;其中有42%的孩子上課時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60%的孩子不能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20%的孩子經常走神。
  • 睿智燈塔-孩子對金錢沒概念怎麼辦?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孩子對金錢沒概念怎麼辦?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接觸金錢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家長因此也常常抱怨自家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管不顧的,這讓許多家長非常頭疼。那麼,如何樹立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呢?對大多數家庭而言,其實很多父母並沒有培養孩子金錢觀的意識,他們認為孩子這麼小就接觸金錢,會給他們帶來不好的影響,但事實可能與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