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一條熱搜標題震撼:
「90後985女高材生成毒梟:當陪酒小姐住處裝監控 過著狗一樣的日子」
標題中,充斥著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字眼「90後」「985女高材生」「毒梟」「陪酒小姐」。
一代天之嬌女,為什麼會有著如此天差地別的人生經歷呢?
以下為報導原文:楊某是個地地道道的重慶90後娃,父母經商,從小家境優越,後來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一所重慶市985重點大學,成為大家眼中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可是一個家境優越,年輕貌美,勤奮上進的女大學生,是如何與毒品扯上關係的呢?原來楊某表面上生活富足,氣質優雅,課餘生活看似豐富多彩,其實她內心是十分孤獨的。大二上半年,楊某家庭突發變故,生意虧損好幾百萬,父母在不斷爭吵中離異,後又各自組織了家庭。脫離了父母的嚴格管束,寂寞空虛的楊某經常出入夜店尋求放縱。有一次在夜店寂寞買醉的時候遇上一個搭訕的暖男,結果在這個「暖男」的哄騙之下,楊某吸食了第一口冰毒。
故事看到這裡,已經很明顯,楊某染上了毒癮,在毒癮的影響下,花光了積蓄,為了吸毒,只能當起了陪酒小姐,甚至開始了「以販養吸」的「生意」。
一代驕子淪為「毒梟」,著實讓人唏噓不已。
然而一切悲劇的開始,卻是因為父母的離異,和一個素不相識的「暖男」。
在現在信息發達的社會,在國家的大力普及下,毒品的危害性早已是家喻戶曉,作為一個已經大二的學生,想必對這些危害早就耳熟能詳。
為什麼父母20多年的養育之恩,老師10多年的諄諄教誨,竟然比不過素昧相識的陌生人的幾句哄騙?
對,沒錯,就是因為依附感的缺失。
什麼是「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指嬰兒在成長過程中,對主要照顧者所產生的依戀情感。
自孩子出生起,受到父母的照顧,天生對父母存在依賴的感覺,這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礎。
有數據顯示,依附感得到滿足的孩子反而能夠更快的培養獨立精神。
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家「依戀理論之父」約翰·鮑爾比指出,依附關係攸關孩子是否能獲得足夠安全感,對孩子人格塑造也有極大影響。依附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幼童因為社會與情感需求,至少需要與一名主要照顧者發展出親近關係。
這句話代表,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都必然會有一個依附者的存在,如果不是照顧自己的人,就會是其他別的什麼人或事。
不論我們是否願意看到,孩子的依附感始終存在,只是有時會遭到壓制。
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不得不與主要照顧自己的人分離時,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對這個分離作出一個強烈的抗議,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抗議這樣的情形。
但是當他無論如何抗議都無法帶回照顧者,漸漸的兒童會陷入到一種絕望的狀態,最後就會變得完全的抽離,這個時候兒童就顯現出對周圍世界的不關心,然後陷入在自己的內在幻想世界裡面。
舉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有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會撕心裂肺的哭鬧,但是當父母消失在孩子的視線中的時候,孩子很快會變得平靜。這個時候,孩子的依附感就是被壓制住了。
而當放學的時候,父母重新出現在孩子的視線中時,這時候的孩子會明白自己可以放鬆下來了,他會急於渴望休整,哀怨、無助和放肆就會一股腦的展現出來。這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依附感也會重新得到建立。
而那些經歷過早年的分離創傷的孩子,依附感長期得不到修復,他們往往會有很強烈的渴望要去依賴一個人,因為他們早年的那些想要去得到依賴的部分,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當孩子無法在親自照顧他的人身上找到依附感時,他會轉向同伴尋求慰藉,同時沉溺於小遊戲,如網路遊戲,把自己的依附需求藏匿起來。
萌萌也曾經在尋求外界依附感的時候喪命。
萌萌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異了。媽媽再婚後不久,繼父意外重病臥床,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
萌萌在學校受到校園霸凌時,卻無處訴說;媽媽為生活所迫愈發急躁和易怒,對萌萌言語犀利、囉嗦,幾乎否定她的一切。
網路遊戲成了萌萌所有的寄託。
「學校裡的老師都是這樣的,你不要抱有希望」
「你媽媽不給你養狗都是藉口,他們就是比較喜歡你姐姐」
……
在遊戲QQ群裡,萌萌第一次發現,有一個陌生的「朋友」總是那麼耐心地聽她吐槽,每一句「安慰」聽上去是那樣順耳。
「朋友」開始約她在網下見面,帶她去遊樂場,甚至,還給她買了小狗,價格不菲。
萌萌幾乎對這個特別理解她的「朋友」言聽計從。
「朋友」叫她去跟媽媽說,藝校要交學費,她就幾次三番去跟媽媽討要;「朋友」對她說,此生無望,不如早日結束生命,重新選擇一次人生,她又想照辦。
為了實現這一終極目標,她幾乎像是被遙控一樣,紋身、服藥、和家人決裂……
母女間日益嚴重的隔閡,如同一道高牆,讓萌萌得以躲在牆角,完成她的計劃。
如果不是快遞出了「岔子」,萌萌或許已經「如願」成為了這場暗黑遊戲的犧牲品。
看著手裡的藥瓶,慌亂中,萌萌媽媽做了正確的選擇:報警。
當以為並不愛自己的媽媽驚慌失措地整日守著她,當「朋友」得知她並沒有服用安眠藥,又不依不饒說讓她換一種死法,萌萌模糊地意識到,似乎,自己並沒有那麼期待死亡。
一項來自上海市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調查發現:網絡,正在成為不法分子物色對象的「快捷」犯罪媒介。《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1% 。未成年網民中,在網上遭遇過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各類違法和不良信息的佔46% 。
父母想要幫助孩子戒掉網癮的最好方式,不是沒收孩子的手機,掐斷家裡的網線,而是幫助孩子建立與現實世界的聯繫。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將來有著毋庸置疑的影響力,其中「依附關係」除了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外,也與孩子人格培養、社會價值觀、安全感等息息相關。
用愛澆灌出來的花蕾更鮮豔。
在鮑爾比及其後繼者的理論體系下,如果要滿足孩子依戀的願望,要求父母及時、適當的回應嬰兒的需求,並且對自己的經歷有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