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到這個拍照攝影的基礎知識當中,前面我們講到了關於器材的基本知識,其實主要目的是帶大家了解一下相機的整套的系統,還有給大家建立一個合理的正確的攝影的價值觀,這節課我們就講講這個相機應該怎麼用?我今天講到的這節課的內容應該說是非常的重要,因為這個曝光是咱們進行攝影和創作的基礎,如果這個曝光你沒有搞懂,後邊你的攝影的學習可能都會出現一些麻煩,那麼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影響曝光的三要素,還是按照我們之前的習慣,每節課程之前給大家分享一句話,
給大家分享的是來自中國上海的攝影師,陸遠敏,我對於藝術創作來講,技巧是沒有生命的,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句話,無論我們在這個攝影課程裡面講到了多少技巧,多少技術?你要知道所有的技巧都是為創作服務的,在學習相機的曝光之前呢,我們要知道一個物理原理,就是小孔成像。
關於小孔成像呢,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就已經被咱們中國的麼已經發現了這麼一個現象,他發現如果有一個發光的光源,透過一個小孔,在他的另一段會出現一個倒立的影像,這個是咱們人類第一次發現這個小孔成像的這個光學現象。但是當時並沒有應用到咱們的生活當中來,我真正人類開始運用小孔成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其實古代的這個遊牧民族,他們在住的帳篷上破了一個洞,他就可以觀察帳篷外的景象,
要真實記錄眼前的影像,要追溯到1839年,一個法國人,叫做達蓋爾,他宣布自己發明了,攝影術,當時還並不是真正發明的攝影機,而是他發明了一種感光乳劑,把這個感光乳劑塗在大鐵板上,那這個鐵板就可以來成像了。那時只是發明了一種感光材料。
大家看一下左邊這張照片,這可能是現在能找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張照片,這是一個法國人尼埃普斯在1827年拍攝的。從這個時候攝影就真正開始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張圖,我們要學習攝影,首先要了解曝光,那曝光是什麼呢?其實曝光就是讓咱們的感光材料,接受光線的照射,以前大家使用過膠片相機的朋友對曝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比如你把膠捲直接拿出來放在這個陽光底下,那這個膠捲就報廢了,對我們學習攝影來說,我們不光要學習,如何來進行曝光,最主要的是要學習,如何控制曝光
學習曝光並不難,因為影響曝光的因素只有三個,光圈,快門,ISO,如果你真正的把這三個因素搞清楚的話,那咱們這個攝影入門了就算過了,不管咱們現在的相機多麼複雜,他都離不開這三個因素,
那咱們首先從光圈說起,光圈他本身是在鏡頭的內部,而且光圈能開多大,還會直接影響這個鏡頭的售價,光圈的這個開合的方式很像咱們人眼的瞳孔,在特別暗的地方,人眼就睜大,如果我在一個比較亮的環境下,這個時候咱們人眼的瞳孔會縮小,這是因為這個光圈本身可以縮小和擴大的,如果暗的地方,咱們的光圈開大,那麼進入相機裡面的光線就會更多,比較亮的地方,光圈開小,進入相機裡面的光線就會更少,
說完了光圈,咱們接下來看一下快門。左邊這個就是快門的幕簾結構,那快門是什麼呢?快門呢,就像咱們的窗簾一樣,窗簾就是在光線太強的情況下來遮擋光線的,那快門的幕簾起到的作用跟窗簾的作用是一樣的,窗簾拉上就沒有光,你把窗簾拉開光線就進來了,每當咱們按下快門按鍵,這個時候快門的幕簾就會打開,快門和幕簾一樣還可以調整開合的時間長短,有的時候咱們曝光的時間短,就是快門幕簾從開到關的時間短,所以快門控制的是咱們曝光的時間長短
當你按下快門拍攝一張照片,他是要經過以下多個步驟,光線首先是透過鏡頭,然後到達光圈,這個時候光圈可以對光線的多少進行一次控制,然後透過鏡片到達快門,快門就像一扇門一樣對光線又可以進行一次控制,最後呢,光線才會到達感光元器件上面,形成照片,完成曝光。
我剛才前面我們講過了,光圈和快門可以控制進光量的多少,從而影響曝光,那究竟控制和影響曝光他影響的是什麼?其實就是照片的明和暗,我們經常拍攝的照片,非常的暗,其實就是曝光不足造成的,相反的拍攝的照片非常亮,其實就是曝光過度造成的,
曝光就像咱們在水龍頭下面接水。
如果水龍頭口開得比較大, 那水杯很容易就接滿,同樣的水杯,如果開口小,接滿一杯水就得更長時間,其實水龍頭控制的是出水量的大小,就像光圈一樣,控制的是進光量的大小,其實它兩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而快門指的是,接水的時間長短,同樣想接滿這杯水,如果開的口比較小,咱們可以通過更長的時間來接水,那這個控制時間長短的器件就是快門,快門可以通過調整快門速度來實現更多的進光量。
接下來,我們需要了解一下ISO感光度,感光度指的是感光材料對光線的敏感程度,相對咱們光圈,快門,都有實體的器件,但是ISO它沒有實體器件,但是ISO的變化可雙影響到感光材料對光線反應的快慢,這就是所謂的感光度
,
這個感光度就像咱們電腦裡面的CPU一樣,CPU比較快的話,它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完成更多的任務。速度越快。跟咱們的ISO一樣,感光度越高,相機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接收到更多的光線。
當我們理解完了光圈,快門,ISO以後,下節課我們再來介紹如果在操作相機的時候運用好這些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