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眾平臺的登錄界面上,一直掛著這句標語。
作為目前國內影響力最大的輿論平臺,微信公眾號決定了大多數中國人每天能夠讀到什麼故事、了解到什麼觀點,以及最近該吵什麼架。幾乎所有社會輿論都會在這裡產生、發酵,因此微信公眾號的每一次更新都能引起廣泛的關注。
日前,微信公眾號又在內測一個新功能——「問答」,目前,該功能還在灰度測試階段,只有部分公眾號作者收到了測試邀請。據微信方面透露,此舉是為了提高公眾號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互動體驗,讓優質的互動內容碰撞沉澱。
「問答」——我來問,你來答
做公眾號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在2018年以前,每個公眾號都是有留言功能的,但自從2018年3月份之後,新註冊的公眾號就不再有留言功能了。
但是,當讀者看到一篇公眾號內容並產生強烈共鳴時,往往非常想產生互動,留個言,問個問題等等之類,沒了留言功能,帳號只能通過帳號遷移或者留言小程序來實現,以帳號遷移來講,操作過程較為麻煩。
如今,隨著「問答」功能開啟內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來看,這個類似留言的功能可以在文章中添加。
編輯圖文時,點擊編輯欄的「問答」按鈕即可在圖文內容的任意位置插入想要提問用戶的問題(問題的字數不得超過40個字),並可設置回答權限(包括:所有人均可回答、僅關注後可回答、僅關注3天及以上才可回答)。
每篇文章可以添加一個問答,但同一個問答可重複插入至不同的圖文中,達到多次豐富討論的效果。
每個回答的字數限制在600字以內,作者可通過篩選答案來展示精選回答。在用戶回答後,作者還可以繼續與之互動。
插件底部有「餘下 X 個回答」按鈕,點擊後會彈出問答窗口,可以觀看所有回答,所以其實這個功能還是非常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的。
公眾號內容生態更加完善
在解釋微信的屬性時,「去中心化」是張小龍常常提到的概念。他曾表示,讓有價值的東西自己浮現出來、被用戶找到,而不是由微信去左右用戶的選擇,這是尊重用戶的體現。
公眾號留言一直都是不少運營者想要使用的功能,此次內測問答功能,展現了微信不斷增加對公眾號運營者的重視程度,也是在增強用戶黏性方面,騰訊微信團隊所做的重要而有益的嘗試。
此前有作者經常會利用留言功能做活動,比如:「留言點讚前幾名有獎品、留言抽獎」等,此次「問答」功能的上線,可進一步將活動留言和對文章本身看法的留言區別開來。
回顧此前公眾號的一系列變化,無論是關注公眾號時,提示的「好友共同關注」,還是看一看裡的「朋友都在看」,微信一直致力於提升產品的社交屬性,這次的內測問答功能,極大幅度地增強公眾號的社交屬性,提高了趣味性,公眾號的互動性也得到了增強。
其實微信本就是個社交軟體,公眾號作為微信的子功能,它不斷地進行社交化的拓展也是必然。一成不變的內容必將會被淘汰,從長期來看,問答功能的出現,無論是對於平臺的內容沉澱,還是用戶的社交體驗,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