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理論、中外新聞史、新聞寫作、電視節目製作技術、攝影元素構成、電視傳播概論、電視採訪報導、電視寫作、電視新聞學、電視畫面編輯、現場直播理論與實務、傳播學概論、電視傳播研究方法、媒介倫理與法規等
廣播電視學(國際新聞傳播方向)專業的前身為英語(國際新聞方向)。本專業根據國際新聞傳播發展的現實需要和未來前景,側重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廣博的文化知識、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嫻熟的專業技能,適應對外宣傳及涉外新聞報導等多方面需要的國際傳播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學生不僅具有堅實的英語語言專業理論基礎,良好的中英文語言表達和寫作技能,同時具備採、寫、編、評、譯、制等國際新聞業務能力,能夠從事記者、編輯、翻譯、評論員及其他涉外管理工作等。
△14級國新大家庭
1.出鏡記者班:學生在完成兩年的學習後,通過自願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可進入出鏡記者班學習。該班精心設置了後續課程,強化現場報導實訓,聘請業界知名記者、主持人和專家學者指導學生,目標是為新聞傳媒機構和節目製作單位培養能夠勝任出鏡報導工作的專業記者和主持人。
2.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習。國際教授工作室會定期聘請國際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專家,講授國際傳播理念,探討業界前沿話題,並配合實踐操作,鍛鍊專業技能,目標是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傳媒創新人才和業界精英。
3.融合新聞工作坊: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融合新聞工作坊」進行學習和實踐。「融合新聞工作坊」 採用跨學科、聯合培養的模式,開設融合計算機和理工科知識的新聞課程,目標是通過大量的實際報導和製作訓練,讓學生在傳統的「採、寫、編、評」業務技能的基礎上,掌握現代新媒體環境下融合新聞生產的最前沿知識和技能。
4.多項獎學金:除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外,學院特設「國際新聞校友獎學金」、「北大未名獎助學金」、「86TV獎學金」、「小馬奔騰獎學金」、「優勝·展望獎學金」、「湛廬獎學金」等多項社會獎學金,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鼓勵專業創作。
△在中國記協組織下,與美國高級媒體團交流
新聞理論、傳播學概論、電視採訪報導、電視節目策劃、高級英語、英語翻譯、英語新聞採寫、國際新聞編譯、國際新聞與中國外交、媒介倫理與法規等。
廣播電視學(電視攝影方向)的前身為攝影(電視攝影方向)。本專業著眼於我國電視事業未來發展的需要,力求將本專業學生培養成為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電視傳播和影視藝術理論知識,具有創造性思維和藝術創造力,熟練掌握影視攝影技能和製作技巧,具有較強的新聞敏感和節目統籌能力,兼顧電視攝影創作和後期製作能力的高級攝影師和優秀攝影記者。該專業的前身攝影(電視攝影方向)是中國傳媒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2009年,攝影(電視攝影方向)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為培養攝影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本專業為學生創造集體外出拍攝、採風的機會,組織學生創作攝影作品並參加一年一度的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電視媒體、影視製作公司、廣告公司、音像出版社、電視研究機構、網絡視頻部門從事新聞攝影、紀錄片攝影、影視劇攝影、廣告攝影以及各類節目的攝影攝像以及編導工作。
△ 2014級影視攝影與製作(電視攝影方向) 劉洪宇作品 《留守兒童》組圖之一
1.英語實驗班: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英語實驗班」,學習英語專業類課程和新聞傳播類雙語課程,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和國際新聞傳播素養。
2.出鏡記者班:學生在完成兩年的學習後,通過自願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可進入出鏡記者班學習。該班精心設置了後續課程,強化現場報導實訓,聘請業界知名記者、主持人和專家學者指導學生,目標是為新聞傳媒機構和節目製作單位培養能夠勝任出鏡報導工作的專業記者和主持人。
3.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習。國際教授工作室會定期聘請國際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專家,講授國際傳播理念,探討業界前沿話題,並配合實踐操作,鍛鍊專業技能,目標是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傳媒創新人才和業界精英。
4.融合新聞工作坊: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融合新聞工作坊」進行學習和實踐。「融合新聞工作坊」 採用跨學科、聯合培養的模式,開設融合計算機和理工科知識的新聞課程,目標是通過大量的實際報導和製作訓練,讓學生在傳統的「採、寫、編、評」業務技能的基礎上,掌握現代新媒體環境下融合新聞生產的最前沿知識和技能。
5.多項獎學金:除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外,學院特設「國際新聞校友獎學金」、「北大未名獎助學金」、「86TV獎學金」、「小馬奔騰獎學金」、「優勝·展望獎學金」、「湛廬獎學金」等多項社會獎學金,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鼓勵專業創作。
△ 電視學院教師無人機團隊
電視傳播概論、攝影流派與發展史、攝影技術基礎、圖片攝影、攝影元素構成、電視攝影、新聞攝影、電視影像語言、非線性編輯技術、電視畫面編輯、電視編導、紀錄片創作、DV作品創作、媒介倫理與法規等課程
本專業順應新媒體發展與多媒介融合的趨勢,旨在培養具有廣闊的人文視野和創新理念的新媒體傳播人才;培養具有數字及網絡傳播專業知識、廣播電視及編輯出版學科能力、並掌握數字編輯和跨媒體項目策劃與管理技能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本專業畢業生能夠在數字出版、廣播電視、新媒體等領域,從事策劃、創作、編輯等工作。為培養新媒體傳播環境下的信息採制、多媒體編創能力,本專業為學生創造網頁設計與維護、音視頻製作等方面的實踐機會,在熟練運用新媒體技術的基礎上掌握藝術創作的規律與特點。
△14編版劉乃嘉、伍傑華、尹嘉輝在新媒體互動設計課上製作的《正大光明》app演示
1.英語實驗班: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英語實驗班」,學習英語專業類課程和新聞傳播類雙語課程,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和國際新聞傳播素養。
2.出鏡記者班:學生在完成兩年的學習後,通過自願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可進入出鏡記者班學習。該班精心設置了後續課程,強化現場報導實訓,聘請業界知名記者、主持人和專家學者指導學生,目標是為新聞傳媒機構和節目製作單位培養能夠勝任出鏡報導工作的專業記者和主持人。
3.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習。國際教授工作室會定期聘請國際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專家,講授國際傳播理念,探討業界前沿話題,並配合實踐操作,鍛鍊專業技能,目標是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傳媒創新人才和業界精英。
4.融合新聞工作坊: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融合新聞工作坊」進行學習和實踐。「融合新聞工作坊」 採用跨學科、聯合培養的模式,開設融合計算機和理工科知識的新聞課程,目標是通過大量的實際報導和製作訓練,讓學生在傳統的「採、寫、編、評」業務技能的基礎上,掌握現代新媒體環境下融合新聞生產的最前沿知識和技能。
5.多項獎學金:除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外,學院特設「86TV獎學金」、「小馬奔騰獎學金」、「優勝·展望獎學金」、「湛廬匯獎學金」等多項社會獎學金,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鼓勵專業創作。
△12編版郭旭崢的畢業設計多媒體作品《小廣告》由紙質手冊、app和一套字體設計組成
新聞理論、傳播學概論、報刊編輯、新媒體導論、新媒體編輯、數字出版概論、多媒體作品賞析、新媒體互動設計、非線性編輯技術、電視畫面編輯、媒介倫理與法規等
基於網際網路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資訊時代發展所需,滿足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側重培養具有紮實的新聞傳播學科知識,系統掌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擁有廣闊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通過系統的專業學習與實踐,畢業後可在各級報社、電視臺及其網絡平臺、大中型網絡媒體、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從事新媒體內容生產、傳播優化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
1.新媒體工作坊: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新媒體工作坊」進行專業學習和實踐。「新媒體工作坊」順應國家和社會對新媒體人才的需求,提供新媒體內容製作訓練的平臺,讓學生在傳統的「採、寫、編、評」業務技能的基礎上,掌握現代新媒體新聞生產的最前沿知識和技能。
2.英語實驗班: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英語實驗班」,學習英語專業類課程和新聞傳播類雙語課程,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和國際新聞傳播素養。
3.出鏡記者班:學生在完成兩年的學習後,通過自願報名、公開選拔的方式,可進入出鏡記者班學習。該班精心設置了後續課程,強化現場報導實訓,聘請業界知名記者、主持人和專家學者指導學生,目標是為新聞傳媒機構和節目製作單位培養能夠勝任出鏡報導工作的專業記者和主持人。
4.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生通過選拔可進入電視學院「國際教授工作室」學習。國際教授工作室會定期聘請國際知名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專家,講授新媒體理論知識,探討業界前沿話題,並配合實踐操作,鍛鍊專業技能,目標是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和業界精英。
5.多項獎學金:除國家級、校級獎學金外,學院特設「國際新聞校友獎學金」、「北大未名獎助學金」、「86TV獎學金」、「小馬奔騰獎學金」、「優勝·展望獎學金」、「湛廬獎學金」等多項社會獎學金,激發學生的實踐創新精神,鼓勵專業創作。
新媒體導論、新媒體編輯、網頁設計與製作、數據挖掘與可視化、新媒體作品賞析、新媒體作品編創、融合新聞學、新聞理論、傳播學概論、非線性編輯、新媒體運營與管理、媒介倫理與法規等
本專業方向名列我國新聞傳播學一流學科建設工程,旨在培養具有較高新聞職業素養、厚實新聞理論基礎、紮實新聞業務能力,同時具備較強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熟練運用計算機和網絡應用技能的高級新聞傳播複合型人才。學生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精確新聞的報導要求,成為廣播、電視、報刊、新興媒體、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據新聞報導、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信息傳播與信息處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生在專用教室上課
1.實習實踐:為了全面培養學生在數據新聞採集、編輯、呈現等各流程中的實戰技能,學院積極為學生搭建了數據新聞實驗室、蘋果訓練營、人民政協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網等多家教學實習基地和實踐項目平臺。2015年至今,數據新聞報導專業師生團隊每年均參加多家央媒的兩會報導,廣受肯定與好評。
2.學術交流:學院鼓勵學生「走出去」,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交換項目。同時,學院邀請業界和國外的相關專家定期舉辦各類數據新聞講座。2016年,學院舉辦「國際教授工作室」,首期即邀請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從事新興媒體、數據新聞研究的Lina Dencik博士為本專業開設了「數據倫理」課程,並以「媒體與全球公民社會」和「社交媒體與政治」為主題開設工作坊,促進學生對前沿知識的了解與汲取。
3.獲獎情況:我院學生在數據新聞領域屢獲佳績。2015年,在中美教育基金會(USCET)主辦的數據新聞報導大賽中憑藉作品《光環之下的大學》獲得冠軍;在中國數據新聞大賽、《中國日報》主辦的兩岸三地「校園學報新聞獎」評選、中國大數據行動創新大賽等項目中頻頻得獎。
普利茲新聞獎得主L.Price、國際傳播學會主席暨中傳長江學者F.Heinderyckx教授、卡迪夫大學數據新聞報導專家L.Dencik等國際知名學者前來新聞學院講學
新聞史、新聞理論、新聞採寫、新聞編評、新聞倫理與傳媒規制、傳播學概論、新媒體理論與實踐、全球新聞傳播實務、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數據新聞報導實務、網頁抓取與數據處理技術、輿情分析與社會計算、可視化軟體工具與應用、用戶體驗和互動設計
隨著數位化和網絡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高畫質電視、超高清視頻、網絡視頻、移動視頻、IPTV、OTT、視頻監控等視頻業務已經在廣電網、通信網、網際網路和行動網路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目前社會需要大量既懂數字視頻技術又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高科技人才。廣播電視工程專業特色為:數字視頻技術。培養目標為具有紮實的數理基礎,較高的外語水平,寬厚的電子信息工程學科基礎,掌握數位電視頻制播技術、視音頻處理技術、計算機網絡和軟體編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信息產業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系統設計、產品開發及應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
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資訊理論與編碼原理、通信原理、計算機網絡基礎、電視原理、數位電視技術、數據壓縮原理與應用、數位電視演播室技術、網絡制播技術、視頻測量技術、數字視頻處理、多媒體資料庫、數字視頻處理系統設計、音頻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