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瀘州4名愛滋病患者講述自己的感染經歷

2020-12-25 騰訊網

習慣在12.1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走近這樣一個群體。

每年約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故事。

又一次走近他們,我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降低信息的壁壘,打破固步自封的無知的牢籠,去了解他們,擁抱他們。

故事一:「板板茶」喝出一生悔恨

講述者:老餘

年齡:70歲

經歷:喝「板板茶」感染愛滋病

下午四點過,醫院轉角的診斷室。

剛坐下,老餘就問:「談得到好長時間?會不會錯過飯點?」

話音落,風中飄來一股濃烈的燒酒味。老餘笑笑,又說:「我有點緊張,來之前喝了二兩酒,壯壯膽。」

他說,活了70年,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沒幾個人知道我這點爛事。但我又希望像我這樣的光棍,不要得這病。」

臉微微泛紅,老餘的聲音有些顫抖,內心的掙扎蔓延到嘴角。

老餘至今沒有家,現在的住所是政府安排的。包吃包住,偶爾幹點力所能及的活,一次能有幾十塊錢的收入。他說,很珍惜當下的生活,儘量不給政府添麻煩。

兄弟姊妹幾人,唯獨老餘一輩子沒結婚,窮是一個原因。年輕時走南闖北、居無定所,「沒有遇到可以共度一生的女人」。

老餘不迴避生理需求的話題。年齡大,手頭緊,會喝「板板茶」。

四年前,身體不適,老餘到當地醫院檢查,結果是尖銳溼疣。醫生詢問病史,他遮遮掩掩。他聽說過愛滋病,但沒有把其與自己聯繫起來。

後來,抽血、複查,確診。遵照醫囑吃藥、定期隨訪檢查,老餘都一一照辦。

老餘曾去過的「板板茶」茶館裡,有個40多歲的女子也感染了愛滋病。得知情況後,他一聲嘆息,暗自傷神:「可能還有其他人遭了(被感染了)。」在這樣的場合碰面,大家不打招呼,形同陌路。

「又不是光彩的事,哪個都不想說。早知道這麼容易被傳染,就不該圖一時快樂……」懊悔、自責和羞恥感無時無刻不伴隨著。

逢年過節,老餘會回農村走走,很少談及身體的事。他努力讓自己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心中的小秘密,就像躲在紙窗戶下,生怕被人輕輕就捅破,見了光。

老餘周圍,有和他一樣感染愛滋病的老人。他們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延長了壽命,也加重了心理問題,容易生病不說,還承受著沒有人陪伴的孤獨和無助。

睜眼愛滋病,閉眼愛滋病。老餘和大多數老年愛滋病患者一樣,親情、愛情似乎在空中飄著,註定了要孤老終身。

老餘說,現在政策這麼好,想再多活幾年。

故事二:看著孩子長大,是此生最大的心願

講述者:凌陽(化名)

年齡:38歲

經歷:被丈夫傳染愛滋病,又母嬰傳播給了孩子

約了好幾次凌陽,都未成行。後來引薦者給了個手機號碼,打過去,也未接。

直到一個周三的下午5點半,凌陽打來電話:「今天稍微空點兒,我們聊聊吧。但一定要遵守此前的約定,不要透露我和孩子的信息。」

見面後,她開口第一句說:「說來你可能不相信,我只有30多歲。找工作時,好多人都說我40多歲了,覺得我是吃不得苦的人。」

這個從大山走出來的女子,骨子儘是不服輸:丈夫去世,她要獨自撐起一個家,養大年幼生病的孩子。

在廣東打工時,凌陽和第二任丈夫相識,半年後懷孕,兩人便回到瀘州。預產期過了幾天,孩子遲遲沒出生,凌陽就到醫院待產,並收到一個噩耗。醫生告訴她,她可能是愛滋病攜帶者,說不定孩子會母嬰傳播,要做好心理準備。

凌陽不敢相信醫生的話:懷孕七個多月,每次檢查都是好好的,怎麼現在就感染愛滋病了呢?

她提醒丈夫也查查,但丈夫堅決不去。「老公的反應,讓我很是意外。他一點都不吃驚,也不生氣,反而對我特別有耐心。除了讓他去檢查這事,其餘的全都答應我。」但在當時,在凌陽眼裡,丈夫英俊瀟灑,朋友多,見過世面。她覺得天快塌下來了,他卻沒有責備、沒有埋怨。

孩子一出生,被診斷為愛滋病感染者,典型的母嬰傳播。凌陽心存的僥倖,破滅了。

不能母乳餵養,丈夫就努力掙錢,買進口奶粉……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

愛滋病管理醫生多次聯繫凌陽,定期檢查、用藥治療。她的丈夫卻說,這個病沒有什麼可怕的,吃藥有副作用,對大人和孩子都不好。一說到吃藥的事,兩人就會吵得不可開交。後來,一看到醫生打來的電話,丈夫就直接掛斷。

去年冬天,凌陽的丈夫因腸梗阻住院,她這才知道,丈夫也是愛滋病人。

「我們結婚前,他說過生活豐富多彩。有了孩子後,他像變了一個人,應酬少了,陪家人的時間多了,對孩子更關心。但他從來沒有給我說過愛滋病。現在想來,他掩飾得越多,內心越痛苦。」

今年上半年,凌陽的丈夫去世了。

「他生命最後時刻反覆說,要我好好活下去,把孩子養大。而為什麼會感染愛滋病,他對我和孩子一句解釋也沒有。這些年來,我想要的答案,他還是帶進了墳墓。」

凌陽很後悔,後悔一味遷就丈夫,放棄檢查、放棄吃藥,「如果當初執意讓他檢查,一家三口一起治療,他不會走得這麼快」。

處理完丈夫的後事,凌陽主動找到愛滋病管理醫生,她深深明白了,她和孩子需要立即吃藥。

時光一晃半年,目前,凌陽和孩子的各項指標正常。但她仍很忐忑:「我不知道吃藥生命能延長多久,但生下了無辜的孩子,我不能也不敢太早離開……」

凌陽說,趁身體還行,努力工作,看著孩子長大,是此生最大的心願。

故事三:從地獄爬到天堂,她用了整整8年

講述者:小果(化名)

年齡:40歲

經歷:被前夫傳染愛滋病

從地獄爬到天堂,她用了整整8年。

小果來自瀘州農村,生活與多數女孩子一樣,長大、結婚、生子。

婦產科例行檢查,小果查出感染了愛滋病,差點癱倒在過道上。

「在醫院的走廊裡,醫生毫不避諱地和我談愛滋病。異樣眼光,就像一把鋒利的尖刀,刺入我的心臟。心死不見鮮血。」住院的日子,小果不敢直視醫生,就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唯一的安慰是孩子很健康,不是愛滋病攜帶者。

小果再三追問,丈夫才承認,愛滋病是他帶回家的。坐完月子,小果帶著孩子離開了曾經溫暖的家。與丈夫決裂。

一聽到「愛滋病」三個字,就全身瑟瑟發抖。很長一段時間,小果閉門不出,關閉網絡,切斷和朋友的聯繫,像人間蒸發一樣,「感覺無數雙眼睛都在看著我,他們從心底罵我生活不檢點,看不起我,歧視我。」

一次,小果在家門口被車撞到,腿受傷。她爬起來想悄悄離開現場,司機說帶她去醫院檢查。她咬緊牙說:「不嚴重不嚴重。」

她不敢去醫院。回到家,看到青一塊紫一塊的腿,哭了兩個小時。而這次受傷,半年多才痊癒。

去年,小果真菌感染重病臥床不起。家人把她送到當地醫院,醫生下病危通知書,讓他們立即轉院。到了大醫院,小果的病情仍然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控制。有醫生建議小果的父親,治療效果不好,回去好好照顧她吧,讓她走得舒心一些。

隨病危通知書和醫生的建議而來的,還有熟人、陌生人的歧視。小果說,愛滋病意味著死亡,「以前覺得它很遙遠,自己遭遇了,是無助、絕望、放棄。」

「醫生,我女兒現在吃藥還有救沒有?幫幫她吧。」小果的父親找到當地愛滋病防治醫生。此前,醫生多次勸小果吃藥,被拒絕。

醫生告訴小果父親,現在吃藥,還有一次機會,如果吃滿一個月,有可能活下去,如果堅持吃三個月,有可能看到下半輩子……簡單幾句話讓小果重燃對生命的渴望,「一塊石頭落了地」。

小果從死亡邊緣被挽救回來。只能喝稀飯素菜不能有油的小果住進醫院。服藥第12天不拉肚子,可以吃一塊白肉,服藥第19天可以吃7塊白肉。一個多月後,小果出院回家。此後,抗愛滋病毒的藥,她從未中斷過。

從生到死再重生的經歷,小果感慨萬千:自己的無知,不知道保護自己,對愛滋病認識不夠,盲目恐懼;自我封閉和拒絕治療,延誤了病情……從地獄到天堂,她荒廢了8年的時間。

故事四:因「艾」輟學 無緣大學成為他最大遺憾

講述者:小可(化名)

年齡:21歲

經歷:男男同性感染愛滋病 服藥兩年多

電話小可約見面的時間,小可說,他剛離開瀘州。「每年都會回來兩次,看看親人,也去拜訪給予我親人般關愛的李醫生。」

小可不迴避自己是男同,「剛進入青春期,我發現自己的性取向和別人不同。夥伴們偷偷看看小電影,聊男女之事,我一點也不感興趣。同性對我更有吸引力。」小可確認自己是男同,是在初三那年。他結識了理髮店的一位學徒,兩人交往了兩年多分手了。

小可把理髮店的小夥子當成他的初戀。分手後,他開始沉迷於男同交友軟體。一天酒後,他和一名30來歲、身體消瘦的男子見面。

酒精的作用下,兩人有了一夜情。分開即分離,兩人再也沒有相遇。這是小可的第一次一夜情,也是僅有的一次。

一個暑假,小可接到外地圈內的朋友電話,邀他去旅遊。

「我想帶你去做個檢查,你不介意吧?對我們都好。」見面第二天,朋友突然提出。小可一下明白,朋友是謹慎的。兩人一同到當地疾控中心自願諮詢檢測。

「愛滋病感染者!」小可拿到報告半小時後沒說一句話。朋友安慰他,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但小可恐慌、絕望、無助……

「我是一個要強的人,得知感染愛滋病我沒有哭,但輟學讓我徹底崩潰了。」小可的成績不錯,他有實力考上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

但轉瞬間,理想、目標化為烏有,美麗的大學校園成了他遙不可及的夢。

離開學校的第二天,小可離開了瀘州,輾轉多個城市打工。他不舍的,是年邁的爺爺奶奶。

「我很怕死亡,我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他們還健在,我怎麼能死?好好活下去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小可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大學文憑。

小可想告訴跟他一樣的同齡人,每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一定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懂得對自己負責,否則一切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

記者手記

我們聊性傳播、母嬰和血液,這是愛滋病傳播有且只有的三種渠道。我們也會聊孩子,聊情感,聊婚姻,聊心理生理需求。他們平時不知道如何說,甚至不知道對誰說的話,我是他們忠實的傾聽者。

愛滋病真沒那麼可怕。握手、聊天、擁抱、一起吃飯等日常接觸,不會被傳染。談「艾」色變,很多時候是因為信息未到達他那裡,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慌。

活著,不光是為了吃藥,還有精神層面的撫慰。

愛滋病本身早已成為一種普通的慢性疾病。隨著科研的進步和有效的治療,愛滋病已經逐步成為像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疾病,可以通過藥物來進行控制,並沒有想像得那樣可怕。

但是,愛滋病帶給人的羞恥感,卻依然存在。愛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狀況非常艱難,他們經受著多重的社會歧視和壓力。他們努力積極地生活在陽光下,經過有效治療的愛滋病人可以像健康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

外界的歧視與自身的羞恥,讓愛滋病患者的生活與治療舉步維艱。有那麼多的疾病,感冒、高血壓、糖尿病,很多疾病的致死率遠遠高於愛滋病,然而,沒有哪一種能像愛滋病這般背負著道德枷鎖。

真正有效抗擊愛滋病,還需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平視他們,接納他們,包容他們,理解他們。

這,看起來陳腔濫調,但,我還會堅持。

稿件來源:川江都市報—川江號 記者 周麗

相關焦點

  • 真實故事!瀘州愛滋病患者自述經歷:我是這樣得上愛滋病的!
    2019年12月1日 是第32個世界愛滋病日 近日, 記者走進瀘州愛滋病患者群體, 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
  • 牙醫違規操作 致使600名患者感染愛滋病!
    核心提示: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消息,由於這名牙醫在提供牙醫服務時反覆使用他自己的醫療器械,而不是一次性的消毒設備,導致592人可能被感染乙型和C型肝炎病毒甚至愛滋病病毒。
  • 英國牙科診所消毒不當 600名患者或感染愛滋病
    來源:環球網(《每日鏡報》報導截圖)【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侯佳欣】去診所看牙,卻可能被染上愛滋病?英國《每日鏡報》19日報導了一則聳人聽聞的消息:倫敦一家牙科診所由於對醫療器材消毒不當,近600名患者可能面臨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等各類傳染疾病的危險。據報導,近三個月內,這家名為「Dentality Hoddesdon」的牙科診所已經向近600名患者發出信件。信中,他們解釋了醫療器具消毒不當等問題,並且告知患者,他們需要進行愛滋病等檢測。
  • 無償獻血≠會感染「愛滋病」!
    大家別擔心, 無償獻血≠會感染「愛滋病」!!!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後,愛滋病病毒又經歷了哪些層層把控呢? 成分血獻血所需要的器材有針頭、針管、血液分離機及血袋,很多人對成分獻血的採集過程有所誤會,害怕自己的血液從機器中分離血小板和血漿後流回的紅細胞血液會「不乾淨」了,捐獻者的血液只在經嚴格消毒的密閉管道套材中循環和分離,血液和機器不會發生直接接觸,每位獻血者每次使用的也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絕對不會發生交叉汙染導致感染愛滋病病毒。
  • 生命故事:我懷疑自己得了愛滋病
    恐懼的對象很明確——他害怕自己被感染了愛滋病。恐懼的緣由則並不明確——無論如何求證,他的每一張化驗單上都明明白白地寫著「陰性」。阿關是一個典型的「恐艾症」患者,即「愛滋病恐懼症」患者。這是一個龐大且痛苦的群體。虛幻的恐懼意念像真實存在的病毒一樣折磨著他們,令他們惶惶不可終日。萬一我就是那 1%呢?
  • 湖北感染愛滋病685例 四名高中男生確診感染
    昨日,小博再次拿到未感染的檢查結論,心裡的石頭終於搬開了。  趙敏提醒,網絡交友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切不可心存僥倖,最終讓自己陷入困境。  另據武漢晚報  男同高危!4名湖北高中男生確診愛滋  2016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
  • 愛滋病患者如何做第三代試管嬰兒避免孩子被感染?
    大家都應該知道愛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HIV主要存在於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極大的危害。一旦感染上,那可以說不單單是一個個體的不幸,也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不幸。而對於愛滋病患者來說,儘管同樣享有為人父母的權利,但是很多時候又會造成後代感染病毒。
  • 鍾南山;8成疑似陰性愛滋病患者感染已知病毒
    據介紹,在鍾南山院士的指導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廣醫一院成立了由感染科、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室組成的專題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在廣醫一院皮膚科、心理科、風溼科、婦科、眼科、泌尿外科等臨床科室及專家的配合下,於2011年3月31日至5月3日期間共對60名自述疑似愛滋病毒感染人員進行了系統的臨床觀察及病原體檢測。
  • 愛滋病如何預防?愛滋病的症狀?
    今年27歲的林通(化名)是安徽省1萬多名愛滋病感染者中的一員,在記者表明意圖後,林通坦然地跟記者講述自己的「故事」。林通告訴記者,他是2013年查出自己感染愛滋病的。今年27歲的林通(化名)是安徽省1萬多名愛滋病感染者中的一員,在記者表明意圖後,林通坦然地跟記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 比愛滋病還可怕?160萬恐艾症患者的掙扎:我到底有無被感染?
    愛滋病在臨床上也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在患者感染了愛滋病毒並發展為愛滋病後,病毒就會不斷攻擊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全面受損甚至是喪失免疫能力,繼而讓患者各種疾病伺機攻擊的對象,甚至是多種癌症都會找上患者!
  • 冷峻醫生韓寧:為愛滋病感染者築起守護宮牆
    無數次將感染者的生命從死神手中奪回,也一次又一次送走已經相識很久的患者,工作上的經歷讓韓寧看到太多生死,也磨平了他個性中的稜角。在第30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前夕,健康界走進地壇醫院,聽這位頗為冷峻的醫生娓娓道來與愛滋病有關的那些事。在採訪當日,總共有67名愛滋病感染者在接受住院治療。在感染科工作源於初心還是「誤上賊船」?
  • 這位醫生和愛滋病患者做朋友,被叫做「大俠」,卻也有怕的時候
    患者憂心忡忡地找到了孫麗君,講述了自己的種種遭遇。孫麗君拍案而起,「這可不行!」她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患者說:「把你們領導電話給我,我和他談談。」孫麗君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語氣堅定。電話裡,她和患者的領導談了一個多小時。說起當時的場景,孫麗君笑了:「我當時也給患者的領導講了很多愛滋病的防控知識,告訴他日常生活、平常工作不會傳染愛滋病。
  • 愛滋病病毒感染早期有什麼症狀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多長時間發病
    愛滋病病毒感染早期有什麼症狀部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初期(2~4周)可能會出現 類似感冒的一過性症狀,如低熱、原因不明的喉炎、體重突然下降、頭痛、噁心、肌肉和關節痛、夜間盜汗、持續腹瀉、淋巴結腫大、皮疹等。因症狀輕微且很快恢復,常被忽視。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感染者在整個潛伏期內沒有明顯症狀。
  • 當愛滋病病毒遇上結核桿菌……雙重感染患者如何治?
    根據《2020年全球結核病報告》和《2020年全球愛滋病報告》推算,在我國與趙楠「同病相憐」的患者約1.4萬人。「結核分枝桿菌(TB)感染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機體後最常見、最先發生的機會性感染,並且也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
  • 作為醫生,他差一點感染了愛滋病,經歷說出來令人後怕
    但是有一群人,他們可能隔三差五就不得不接觸愛滋病患者的血液和體液,既無從拒絕,又無法逃避。所以,他們也是愛滋病的高危人群,不少人差一點就染上愛滋病。每一次死裡逃生的經歷,說起來都讓人驚出一身冷汗。你可能猜出來了,這群人就是醫生。 「幹醫生這行時間長了,誰都難免會有被誤傷的經歷,這叫職業暴露。」
  • 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感染愛滋病的大學生在增多
    「璞子說,CD4是人體免疫力,感染初期下降得比較快,而病載量又比較高,未感染的人的CD4在在600-1300左右。小A需要每日堅持按時服藥,病載才有可能下降。 小A曾這樣告訴璞子:「我以後幾十年都要每天吃藥,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幾十年。」每一次聽像像小A這樣的患者說同樣的話,璞子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
  • 愛滋病患者會經歷五個心理階段,易產生不良情緒 不幸染艾 治病更需...
    小楊說,希望用自己的故事給大家提個醒,不要因為年少無知,更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把自己推向深淵。不要以為愛滋病離我們很遠,無論任何時候,都應該注意保護自己。  規範治療愛滋病患者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趙清霞介紹,小楊擔心的問題,在愛滋病患者中常遇到。
  • 分享一對HIV感染患者夫妻赴泰國洗精試管成功的真實經歷
    2018年11月23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公布會,截止2018年底,我國愛滋病存活感染人數約莫在125萬,預計新發感染者每一年8萬例左右。「生育是每個人的權益,也是個人對社會的一種價值,假如感染了愛滋病毒還能生小孩嗎?生的小孩身體是健康的嗎?」
  • 愛滋病病患真實寫照
    愛滋病晚期病人。 小夏(化名)的父母感染愛滋病先後去世。 父母感染愛滋病去世,兩個孩子在嚴冬睡在鋪著乾草的屋子裡,相互依偎著取暖。
  • 引導愛滋病患者去標籤與貼標籤
    1992年出生的史君潔是北京地壇醫院的一名愛滋病個案管理師,入職六年來,小史已經從一個不知道如何安慰患者的膽怯女孩,蛻變成為一個與患者共同成長的專職社工。她希望幫助患者接納自己感染愛滋病的事實,淡化HIV的標籤,燃起對生活的希望,更希望人們摘掉有色眼鏡,攜起手來為他們注入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