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有一件事能把學渣生生逼成學霸,那就是懷個孕!
懷孕,說起來挺容易,但是大豬蹄子們根本不明白,懷個孕有多艱難,除了噁心和吐吐吐,各種生理上的不便,更主要的是還要不停學習啊
以前上學時候都是避著老師,萬萬沒想到懷孕後,竟然能變得好學又好問,天天拿著化驗單追問醫生老師!
接下來,小橄欖要講的就是孕早期寶媽最擔心,也是最多人議論的「保胎神藥」——黃體酮!
孕早期出血,這是許多孕媽都會出現的情況,一般都會出現超聲檢查後顯示患者正常,而抽血結果是「孕酮低」。而這個時候往往就會有兩種情況:
1、主治醫生建議孕媽吃保胎藥,打保胎針。通常這種時候孕媽為了寶寶著想,也會配合醫生的建議。
2、主治醫生建議她回家觀察,可她卻死活要保胎。保了,倒沒有什麼影響,只不過多花幾個錢;不保,要是以後出了什麼問題,反而可能惹上醫療糾紛……
曾有一位孕媽,多次複診都提示孕酮偏低,但有胎心胎芽,她強烈要求開黃體酮保胎,我們告訴她「胎兒沒問題,不用保胎」,她就往返於多個醫院尋求她心中的保胎神藥。
其實黃體酮保胎混亂的臨床局面由來已久,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危害,但是不免造成孕婦恐慌、過度醫療、不規範用藥的情況。孕媽們真的有必要了解一下黃體酮的廬山真面目。
孕期出血其實是一件相對常見的事情,黃體酮未必是靈丹妙藥!
我們需要知道,自然流產的病因是很複雜的,約50%是隨機發生的胎兒絨毛染色體的錯誤,也就是非整倍體。其它公認的病因,包括子宮畸形、抗心磷脂症候群、內分泌因素、易栓症等,有些流產的發生是偶然事件,如果連續發生兩次以上,就稱作復發性流產了。
其中似乎只有內分泌因素的病因才有可能涉及孕酮不足,成為黃體酮使用的依據。而這個比例只有5%左右。
在我所接觸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的早孕流產都是染色體原因導致,對於那些本身就有問題的胚胎來講,不管你用不用黃體酮,用哪種黃體酮,用多少劑量的黃體酮,即便泡在黃體酮裡,都是沒有用的。
臨床上也不乏有這樣的案例,懷孕出血,檢查血結果孕酮低得可憐,可是HCG值卻是很正常。再次抽血檢查孕酮,複查的結果經常是正常的。
孕酮,它是妊娠黃體分泌的一種孕激素。它能夠促使子宮內膜蛻膜化,以供胚胎良好著床條件,並誘導免疫保護機制,避免胚胎被母體「排斥」;還能降低子宮平滑肌的敏感性,起到「安胎」的作用。
既往的研究證明,孕酮對於生育的生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孕酮可以維持懷孕早期八周以內的胚胎發育。正因如此,不少醫生特別喜歡檢查孕酮。
很明確的告訴你,不一定。
懷孕期間孕酮值是不斷變化的。孕早期孕酮的分泌呈脈衝性,水平波動很大,有時低至5ng/ml。孕酮在孕6-10周的範圍中基本處於一個平臺期,在孕7-9周時還會出現生理性下降,然後再回升。所以即使測到孕酮值低,也並不說明胚胎發育異常。
相對於孕早期孕酮,我更相信HCG翻倍或胎心。
妊娠活性好不好,剛開始只要看HCG翻倍好不好就行了。等胎心出現以後,孕酮就可以靠邊站了。心跳都DuangDuang的,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更何況,HCG才真正是屬於胚胎的產物,孕酮根本不是。HCG翻倍好,才能體現胚胎的活性,跟孕酮水平沒半毛錢關係。
所以當HCG只有幾十、幾百、幾千的時候,咱們看翻倍才有意義,但HCG並不會一直翻倍,要是都上萬了,還持續翻倍,這不就是逆天的節奏。
但說了這麼多,如果真的發現孕酮低了,置之不理吧,好像心裡也不踏實。
說到底,孕媽們如此關注孕酮,還不是因為擔心自己可能出現先兆流產。這就說明大家對先兆流產的認識太淺了,如何識別先兆流產的問題,一般從幾個方面:
1、HCG增長緩慢、停止增長、減少。
2、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
3、下腹部疼痛。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那麼再考慮是否保胎的問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用藥。
每每看到網上一些批判濫用黃體酮的文章出來時,總有孕媽站出來:「我就是用了黃體酮,流血才止住了的」、「胡說八道,你才是真正的磚家!」……
小橄欖此刻似乎已經感受到孕媽們的磚頭可能扔過來了,不過,對於使用黃體酮保胎「成功」的媽媽們,我想告訴大家:
一、絕大多數黃體酮保胎都是無效的,真正成功的不足5%;
二、保胎成功的,很多都是因為胎兒本身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