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蓮峰是陽朔縣城的主峰
碧蓮峰是陽朔縣城的主峰,位於灕江邊上,從遠處看去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當微風吹來,江中的蓮花倒影,仿佛徐徐綻開,於是「蓮峰倒映」便成了陽朔的一大名勝。碧蓮峰下原是濱江公園,後來改為灕江山水園。古往今來,從唐代佛門大師鑑真一直到大詩人曹鄴、大旅遊徐霞客等上百位名人雅士曾經到此一遊,留下了眾多詩詞墨寶。周總理、陳毅、鄧小平等數十位國家領導人也都曾到山水園瀏覽。
從西街的東盡頭右拐來到山水園大門, 從西街的東盡頭右拐來到山水園大門
從西街的東盡頭右拐來到山水園大門,山腳下有一保存完好的古城牆,當地人叫水東門,門上頭是南燻亭。這裡原來是碧蓮峰上的一條古道,一邊是崖壁,一邊臨江,許多參天古樹盤根錯節在山崖之上,在陽朔你見的到江河處處都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美景。迎面是迎江閣,其實更像一座亭子,閣上是欣賞麗江美景的絕佳之處,曾任陽朔縣令晚唐詩人沈彬有詩讚道:「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嶽河陽一縣花。兩處怎如陽朔好,碧蓮峰裡住人家。」沈彬所提的四句詩有這麼個典故。詩中的陶潛就是陶淵明,當他任彭澤縣令時,在居室門前親手種下五株柳樹,人稱「五柳先生」,他的故居在避暑勝地廬山腳下,雲遮霧繞,如飄渺仙境;詩中提到的另一位潘越,也是晉代人。他在河陽走馬上任當縣令後,下令全縣男女老少每人種三棵桃樹,成活則賞,不種則罰。幾年之後,河陽境內處處桃花盛開,一派繁花似錦的景觀!可是,這兩個地方怎麼能同陽朔媲美呢?在沈彬眼裡,「碧蓮峰裡住人家」的陽朔,較之彭澤五株柳、河陽一縣花更富詩情畫意。
迎江閣,因其依山臨水,日夜迎送灕江故名
迎江閣,因其依山臨水,日夜迎送灕江故名,就這座閣,包括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等正要都自此留影。特色是閣二層八面開窗,一窗一景,景景奇特,美稱「畫窗」,依次為:朔城佳境、雙峰鎖江、古榕藏貓、東嶺朝霞、白沙漁火、南厄古道、碧蓮疊翠、鑑寺遺蹤,建築和山水的巧妙融合,的確算得上是神來之筆。碧蓮峰的精華景點都集中在這臨江邊的風景道上,遊人稀少,清幽寧靜,正好觀賞美景。過鑑山禪寺,一座山門上書「南山厄」,厄字是另一種寫法,不知是否讀對。山門內外左側崖壁上有摩崖石刻,上面的照片上右側一塊是沈彬的「蓮花峰裡有人家」一詩的石刻,左邊較大的一塊刻有描寫陽朔的有名絕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當年小平同志也曾來到這裡,一張老照片反映著當年老鄧來時的情景。進南山厄門,崖壁刻有「山高水長」、「江山鎖鑰」的榜書。
小平同志也來到這裡
一筆寫成的「帶」字長寬3米多
看到一張周總理夫婦和陳毅元帥夫婦一起在碧蓮峰下笑談的相片,喜歡尋根問底的性格不由得逼著你去探尋當年的歷史。原來在1960年5月周總理與陳毅副總理出訪了東南亞回到南寧時拐到桂林,從桂林解放橋順灕江而下,和先期到達桂林的鄧穎超一起去探望40多年前和他們並肩戰鬥過的朋友鄭秀清。山水園景區山壁上的一個大榜書「帶」字應當是這個景區的點睛之筆,以筆走龍蛇的氣勢和飄逸灑脫的神韻吸引著前來遊覽的客人們,字中藏字,字裡藏詩,一筆寫成的「帶」字長寬3米多,字傍題款「大清道光甲午仲春山陰充仁書」。古人這著意的一筆,一說此字含有「一帶山河,少年努力」的寓意,一說應是「一帶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舉世才」之內涵。站在這裡的觀景臺向東望去,雨後的灕江帶著一些陰霾,看上去十分悽漓,仿佛透露出一種久違的憂鬱,對岸墨綠色的竹林在淡淡的晨霧中若隱若現,但這種憂鬱不同於書中故事,這種憂鬱骨子裡卻存在著一種歡快,對,這雨後的灕江,帶著一種令人愉悅的憂傷,美美的,娓娓地道著自己的故事。
也是一處釣魚臺
據說晚唐詩人曹鄴棄官隱居故裡陽朔後,常在此石上釣魚為樂
出南山厄門即拾級而下,臨江邊有一渡口。渡口旁有一天然大石臺,題刻有「釣臺」二字。據說晚唐詩人曹鄴棄官隱居故裡陽朔後,常在此石上釣魚為樂。現在石上留有其詩一首: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閒無夢夜窗虛。只因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光戀釣魚?類似有點謫官心態,說明詩人是很想為國為民大幹一番事業的,可惜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自己的遠大抱負難以施展,只好做個閒雲野鶴式的垂釣翁了。嚴光是東漢初會稽餘姚人,字子陵,曾與漢武帝劉秀同學。劉秀即位後他隱居於富春山,常垂釣於富春江。
從這裡走出便是碧蓮江景大酒店後花園了,酒店應當是陽朔最好的了吧。在這裡看去,灕江的山,碧綠青翠;灕江的風,清涼甘甜,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名不虛傳啊。
飯點到了,找吃的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