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四年減半」?
比特幣作為虛擬數字貨幣的開創者,大約每10分鐘會產出一定數量的新比特幣,直到總數達到2100萬個。
那麼每次產出來的數量是多少呢?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產量協議時,遵循了以下兩個規則:
1、最開始每10分鐘生成50個比特幣(每次10分鐘的間隔由算法來保證穩定不變);
2、每21萬次後,比特幣的單次產量減半,從50、25、12.5……依此類推,直至總量達到2100萬。
根據減半規則,每4年的總產量也會減半,這一衰減非常快速。事實上比特幣誕生十年以來,已經產出了1700餘萬個比特幣,達到了總量2100萬的83%。
02為什麼要設計四年減半的規則?
根本原因是出於供需關係的考慮。試想一種極端情況:如果在短時間內不加限制地產出了大量比特幣,那比特幣必然會因為流通量過多而變得毫無價值。
03減半和比特幣的價格有什麼關係?
已經有無數人試圖論證過兩者之間的關係,本文開頭所說的「減半可能會帶來價格上漲」也是其中的一種觀點。實際情況如何呢?不妨回顧下歷史上2次減半時的情況。
2012年比特幣產量首次減半,由原來的每次50個比特幣減為25個比特幣,2016年年中,比特幣產量再次減半,由每次25個比特幣減為12.5個比特幣,減半一周前比特幣價格是650美元,一周後價格是675美元,減半時間點前後BTC的價格也沒有發生特別的變化。
也有人堅持比特幣價格和減半強相關,認為價格會上漲,並且上漲會發生在減半前的3個月到1年期間,按這一結論來觀察2016年減半的情況,會發現的確如此。但如果你放寬視野,還會看到在2016年減半前也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比如監管、重量級媒體的關注、資本機構的參與等等,這些也都可能是價格變化的重要原因。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