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怎樣鼓勵產生更多優質內容是公眾平臺下一步要面臨特別大的問題,對於內容的形式可能大家也會做一些嘗試,比如說視頻化展現等等。」
——張小龍於2019年微信公開課PRO
前陣子,公眾號直播功能內測的消息像一顆石子被投入水中,驚起一灘鷗鷺。
眾號直播的呼聲喊了很多年,千聊、荔枝、小鵝通這些第三方直播服務商也一直做的風生水起,說明需求一直很旺盛。
這一次,難道正如張小龍所說,微信要嘗試為公眾號增添直播這種新的內容形式?
但又為何有很多運營者並不看好,認為這個功能與公眾號有些「格格不入」,至少還得「3、4年之後」才能實現?
讓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APp+小程序
公號主的福音
首先要強調,公眾號直播功能內測確有其事,但並非微信團隊推出。
3月8日,公眾號「騰訊直播Tencent Live」發布文章《「騰訊直播」內測,基於小程序開放能力提供直播服務》,表示最近熱議的「騰訊直播」是騰訊直播團隊針對公眾號提供的一套直播解決方案,形式分為語音直播和視頻直播兩種,現在正面向少量公號主進行測試。
從具體的使用流程來看:
公號主→在「騰訊直播APP」端創建直播並生成小程序碼。
粉絲→根據小程序碼海報,跳入「騰訊直播」小程序進行預約、觀看、互動。
可以說相比於第三方直播服務,「騰訊直播」的接入方式上比較簡便,公號主使用門檻較低。對粉絲而言,整場直播的都在微信生態內進行,體驗也很自然流暢。
但更詳細的規則還沒有公布,大家仍有許多疑問,比如,如果只是在公號裡粘貼小程序碼,粉絲掃碼預約觀看,那非公號粉絲一樣可以直接掃碼預約,直播帶來的新用戶無法直接轉化為公號粉絲,二者關聯度很低。
當然,「騰訊直播」畢竟是官方出品,未來跟公眾號的結合深度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1. 在已有的公號裡,由運營者提交申請直播功能接口;
2. 在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之外,再開闢一個「直播號」。
那時我們判斷,第一種更有想像空間,因為實現難度更低,另外,以微信一貫謹慎的作風,每次直播有可能也要算作一次推送機會。
多年後一語成讖,只不過最終以APP加小程序的模式出現,並非是推送。
標瞄準了公號的兩個痛點
那麼,「騰訊直播」這套直播解決方案的推出,到底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直播:審美疲勞的新思路
首先要想,為什麼是直播?
前文提到,張小龍曾說要嘗試更多內容形式,反過來理解,也說明公眾號現有的內容展現形式略顯單薄。
大多數公號每年的推文都以圖文為主,也偶有「局部氣候調查組」這樣一圖到底的模式,還有部分公號會每天推送視頻、音頻,但長此以往,粉絲未免審美疲勞。
許多公號運營者也反饋,囿於公號規則所限,對話題討論的互動性不夠。比如粉絲想跟作者多次交流,只能每次重新留言,而粉絲之間也不過是「點讚之交」,無法回復別人的評論。
內容形式有限,粉絲互動性差是公號運營者一直頭疼的地方。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大都會將粉絲引導至微信群,每天將文章轉發到群,然後在群裡激發大家的討論。
也有另外一些新形式,比如以公號內容為基礎,建立起一個社區小程序,像筆記俠團隊出品的「更新一下」,就將「筆記俠」公號長期積累的內容轉移至小程序,變成一間龐大的「內容倉庫」,粉絲可以按照分類對過往文章進行檢索以及討論。
但這些形式的問題在於,內容互動與討論都是粉絲自發的,因為太過分散,很難在短時間內引起廣泛而集中的討論。
而一場直播活動,就可以通過音視頻的方式,對一個話題進行深入的描述,再加上跟觀眾的即時互動,溝通,能夠很好地彌補公眾號對於內容深度挖掘不夠,粉絲互動性差的缺點。
2.第三方直播繁瑣且貴
如此,由第三方開展的公眾號直播業務也有了些年頭
曾舉辦過多次直播活動的公號運營者對我們說,市面上現有的公眾號直播玩法有很多,基本上以語音和視頻為主。
語音直播經常運用於知識付費領域,一般直播活動會提前在公號發文,由客服把粉絲拉入社群,再將直播連結發送至社群中,整條鏈路比較長。
直播形式如下圖,上方是PPT滾動播放,下方是直播者的語音介紹,單獨劃一塊區域作為粉絲討論的地方。
另外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視頻直播,但視頻直播在人員素質,直播軟硬體,內容質量等方面要求都更嚴格,舉辦成本更高,因此多以擴大影響力為主,經常是將連結生成二維碼,直接插入公號推文中。
另外,視頻直播價格不低,有的公號選擇第三方提供的直播服務,一場線下大型活動可能需要上萬元。還有一種是利用代碼,將直播模塊嵌入公眾號,這樣一套直播源碼價格也在千元以上,還不包括模塊搭建的費用。
所以,這次的「騰訊直播」同時提供了語音及視頻兩種直播形式,還是讓大家特別期待,加上官方的背書,相信會對現有的直播市場產生較大的衝擊。
誰將收益?
我們再來看看,公眾號直播功能推出後,誰將受益?
前文提到的知識付費產業首當其衝,既可以借用現有的社群以及粉絲習慣,又免去了第三方產品的支出,無疑對公眾號內容變現是一大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