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鄂州「抗疫」的日子

2020-12-19 人民網貴州頻道

3月21日清早6點半,貴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已經起床,這是她回到貴陽的第二天。走到窗邊,看著貴陽晴朗的天氣,熊希慈又不禁想起了自己身在鄂州的日子。她拿起手機,想要發信息問問還在鄂州的同事們的情況,卻又擔心打擾他們,最終,熊希慈還是放下了手機。

1月27日,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湖北;2月11日,貴州省第四批援助鄂州醫療隊馳援鄂州;2月22日,貴州省第九批援助鄂州醫療隊再次奔向鄂州。在過去的50多天時間裡,來自貴陽市衛建系統的醫務工作者們走上前線,與鄂州風雨同舟,抗擊疫情。對他們而言,鄂州是用生命去守護過的地方,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3月21日,在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433名隊員返程回到貴陽後的第二天,記者再次連線貴州醫療隊隊員,聽他們回憶在鄂州抗疫的日子。

「我們和每個患者都是生死之交」

1月27日晚上,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阮德麗作為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貴陽龍洞堡機場出發,出徵湖北省。1月28日凌晨3點左右,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鄂州。深夜的鄂州,天氣寒冷。冷清,是鄂州留給阮德麗的第一個印象。「街上沒有車、也沒有人,空空蕩蕩,感覺很蒼涼」,阮德麗說。

抵達鄂州後,阮德麗被安排至鄂鋼醫院進行援助。阮德麗說,在鄂州,她見過太多的感動,即便只是簡單地陪患者聊聊天,患者們都會對醫護人員感激不盡。「在那個時候,我們腦子裡根本就不會再去想如何適應當地,而是在想怎麼去儘可能地幫助患者。」

阮德麗管床的其中一名患者是一位60多歲的老伯,老伯因為佩戴著無創呼吸機,所以吃飯很麻煩。阮德麗看見後,每天都會陪老伯吃飯。吃飯前,先幫老伯把無創呼吸機摘下,待老伯吃幾口,又趕緊幫老伯戴上呼吸機面罩,一頓飯要花上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阮德麗在鄂州居住的酒店陽臺上有一個鳥窩。阮德麗說,她剛到時,鳥窩裡面什麼動靜都沒有,後來,隨著鄂州患者治癒率漸漸提高,市區裡的車、人也慢慢多了起來,鳥窩裡的小鳥還會飛出來鳴叫,這讓阮德麗對戰勝疫情更加充滿了信心。

同樣是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在鄂州援助期間,一直在重症醫學科工作,她所接觸的患者均為重症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所面臨的感染風險也就更大。「因為這一類患者需要上呼吸機,所以我們在給患者打開氣管插管時,患者體內的痰液就很有可能飛濺到防護服上。」林鳳說,讓她感動的是,她看見貴州醫療隊的每一個隊員都很勇敢,沒有任何人退縮,大家都在齊心幫助患者進行治療。

「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和每個患者都是生死之交,大家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抗擊疫情。」林鳳告訴記者,她曾收到一份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信,信裡說:「雖然我不曾見過你摘下口罩的模樣,再次相遇時,我也不一定能認得出你,但是我知道你為我的母親付出了許多,謝謝你。」這封信令林鳳感動落淚。

「感覺背負了更大的責任」

3月20日,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433名隊員回到貴陽。走下飛機時,金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蒲德利拄著拐杖,如今他的腿依然在隱隱作痛。

蒲德利是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之前在鄂州中心醫院進行援助。蒲德利說,在醫院裡,他看見了不少一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例子。有一對夫婦,丈夫在一樓住院、妻子在二樓住院。後來,丈夫因為病重不幸離世,醫護人員擔心影響其妻子的病情,一直都沒敢告訴其妻子。

「就是因為看見了太多生命的脆弱,所以我更加了解自己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所背負的責任」,在鄂州,忙碌緊張的工作讓蒲德利的身體素質降低。一次,在穿戴防護服的過程中,蒲德利抬腿時不慎將髖關節扭傷,同事趕緊送他去治療,之後連續幾日,他都無法下床,在離開鄂州時,也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感染科護士鄭燕與蒲德利有著同樣的感受。鄭燕告訴記者,她在鄂州時,有一次聽到一名女性患者向當地護士求助,「這名患者遇到了生理期,她想請護士幫她買一些衛生棉,但是當時已經是晚上了,加上護士本身也處於隔離期,所以就沒法幫忙。」

就在此時,鄭燕忽然想起貴州寄給醫療隊的溫暖包裡有衛生棉,於是第二天,她把衛生棉拿給了這名患者。「其實當時就是舉手之勞,但是這名患者拉著我的手哭了好久,一直在說『謝謝』,我能感受到她的謝意,也能感受到人在那種情況下的脆弱。」

鄭燕說,在最初抵達鄂州時,由於對當地情況不了解,所以她心裡也還是會有一些緊張。但就是因為看見了不少這樣的病人,所以她也逐漸放下了心裡的擔心,與患者們一起戰鬥。

貴州醫療隊的付出得到了鄂州當地醫護人員、患者的認可。貴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說,在得知貴州醫療隊將返程的消息後,曾與她一起戰鬥過的鄂鋼醫院五官科醫生們在下夜班後,特意來到酒店和她們留影紀念,還給她們帶來了新鮮草莓、當地特產,大家互相擁抱,哭個不停。當貴州醫療隊踏上大巴後,熊希慈還收到了不少鄂州患者發來的簡訊,患者在簡訊裡說:「你們一定要保重,有空就回來看看。」

「期待隔離結束,與家人團聚」

「回到貴陽,我一定要好好吃一頓」,3月20日中午,坐在返程大巴上,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許下了自己的願望。當天下午,這個願望就得到了滿足。

辣子雞、魚香茄子、木耳炒山藥、鹽菜洋芋湯……醫療隊隊員在抵達貴陽後,住進定點酒店,開始進入14天的隔離期。酒店為隊員們精心準備了家鄉菜,「每個菜都是我喜歡的,回家吃飯真的是太香了。」林鳳說。

家鄉的溫暖不僅於此。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告訴記者,在她進入酒店後,一打開房門,她就看見床上放了一支玫瑰花,旁邊有一個「溫暖包」,裡面不僅有內衣等貼身用品,還特意為醫療隊隊員多準備了一個枕頭。旁邊的桌子上,還放著貴州醫療隊隊員們久違的「老乾媽」辣椒。

回憶起自己走下飛機的場景,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感染科護士鄭燕心裡既感覺溫暖,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家鄉真的給了我們很大支持,一路上,大家都在給我們揮手、豎大拇指,這種場景就和我原來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鄭燕說,這樣的迎接,讓她感覺「受之有愧」,「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在做一名醫護人員該做的事。」

在經歷了多日的分別後,如今,每一位貴州醫療隊隊員最大的願望都是期待隔離期結束,趕緊與家人團聚。「我想趕快回去陪陪我的父母」、「我想把娃娃趕緊接回家,抱抱他」、「我要看看兩個孩子作業做得怎麼樣了」……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家中父母已經80多歲,從春節至今,林鳳都沒能好好陪上老人一天;金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蒲德利在抵達貴陽時,妻子特意去機場看他,結果坐在大巴上的蒲德利卻未能見到妻子一面;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王梅因為在鄂州援助,無法陪兒子過生日,她只能給孩子寫信「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媽媽不能陪在你身邊,很對不起。但是面對疫情,需要醫務工作者站出來,如果每一個有孩子的醫務人員都不能站出來,那麼會有更多的父母失去他們的孩子,或是會有更多的孩子失去他們的父母。」

「等我回來娶你!」貴州援助湖北醫療隊首批隊員、金陽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護士趙文坤在出徵前,給未婚妻許下了諾言。趙文坤回到貴陽後,期待隔離期結束,然後趕緊舉辦婚禮。趙文坤說,「這一次出徵,讓我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身邊人,等隔離期結束,我就會趕緊和她商量婚禮的事情。」(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慧超)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導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

相關焦點

  • 抗「疫」故事:善意的謊言 共同的堅守
    他,作為一名醫生,逆向而行,從北京挺進湖北鄂州支援醫療一線。她,作為一名記者,守好小家,不忘新聞採訪工作,第一時間向讀者傳遞檢察機關「依法防控」正能量。3月4日,檢察日報社全媒體採編中心記者戴佳與其醫生丈夫查鵬共同抗疫的消息在網絡上不脛而走,而這一切卻要從一個「善意的謊言」開始。
  • 我在美國的抗「疫」日記
    輔導員羅忻老師多次詢問我的安全健康狀態和學業進度,傳遞學院領導的關心和叮囑,及時推送相關報導和就業信息公告,讓我多了一份感動與安心。我也在努力調適自己,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有序開展居家抗「疫」行動。嘗試學做幾道以前沒做過的美食,偶爾會拍照片發動態與好友分享美好瞬間,觀看綜藝節目讓自己捧腹大笑,睡前閱讀喜歡的文章,心靜神寧。
  • 貴州援鄂醫療隊講述:我在鄂州抗疫的日子
    3月21日,在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433名隊員返程回到貴陽後的第二天,記者再次連線貴州醫療隊隊員,聽他們回憶在鄂州抗疫的日子。「就是因為看見了太多生命的脆弱,所以我更加了解自己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所背負的責任」,在鄂州,忙碌緊張的工作讓蒲德利的身體素質降低。一次,在穿戴防護服的過程中,蒲德利抬腿時不慎將髖關節扭傷,同事趕緊送他去治療,之後連續幾日,他都無法下床,在離開鄂州時,也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 「疫」往無前!航空工業通用醫療三O二醫院第五批馳援醫療隊出徵鄂州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2月22日8時,航空工業通用醫療三0 二醫院第三批馳援鄂州醫療隊6名醫護人員集結再出發,啟程趕赴湖北鄂州支援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三0二醫院醫療隊帶著同胞之情與鄂州人民一起共克時艱。截至目前,醫院共派出五批醫療隊共20人奮戰在抗疫一線。
  • 湖北這些郵戳,全程記錄抗「疫」歷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從突然爆發、艱苦奮戰到吃勁防控、決戰決勝的過程中,湖北各地郵政先後啟用一批宣傳戳和紀念戳,彰顯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堅強決心,堪稱郵政和集郵文化角度下的中國抗「疫」歷程之「『鄂』戰篇」。湖北是全國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和決勝之地,這些郵戳在眾多收藏愛好者和廣大民眾心目中的地位無可替代,已成為不可多得的歷史珍藏。
  • 勞動者抗疫先鋒|堅守「疫」線護一方平安——記鄂州市「最美一線...
    在疫情防控緊要關頭,方聯明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夜以繼日奮戰在「疫」線,實時掌控塗家堖鎮疫情防控情況。集中醫學留觀點有多少留觀對象,每天身體狀況如何,分別住在哪裡……這些問題他都能對答如流。自1月21日以來,方聯明一直在發熱門診與隔離病房之間來回奔波。
  • 少年有為 抗疫有我
    北京市昌平區昌盛園小學四2班「校園抗疫篇」四4班「校園抗疫 有你有我」    四5班「少年有為 抗疫有我」 五1班來之不「疫」四6班「少年有為 抗疫有我」「少年有為 抗疫有我」校園防疫項目研究萬眾一心抗疫校園抗疫篇少年有為 抗疫有我
  • 譚哲抗疫兒童詩選
    譚哲抗疫兒童詩選一:小童詩:1、 立春,種下一粒種子文|譚哲頭也不回衝去武漢參加戰「疫」穿上白大褂時只留給我一個背影我,想了想給她打雙百分——她是我心中的英雄我的神兵從天降,請戰抗疫第一線,我的神兵多威武,趕走病魔露笑臉。
  • 鄂州農行國貿支行發放全市首筆「醫護e貸」
    本報訊(通訊員蘇衛東、田園)5月1日,鄂州農行國貿支行成功發放全市首筆「醫護e貸」。「醫護e貸」是農業銀行針對二級甲等(含)以上醫院正式在編醫生、護士、行政人員及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創新推出的一款專屬消費貸款。
  • 鄂州全城「為老師亮燈」營造尊師重教氛圍
    隨著教師節的到來,鄂州城區各種戶外電子顯示屏上9日晚滾動播放著這樣溫暖的祝福,表達著對教師的敬意。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9月8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鄂州市委書記王立先後來到鄂州高中
  • 重點推薦丨戰「疫」微電影《我要抗「疫」》:滿滿的歡笑和眼淚
    這是一部溫情滿滿的微電影心中有愛並付出真情所以收穫理解,收穫感動日照市公安局出品的戰疫微電影《我要抗「疫」》歡笑之餘,還有淚水……我要抗「疫」最後又是如何從抗議到抗「疫」轉變的呢?劉科學的抗「疫」過程令人捧腹、啼笑皆非從抗議到抗「疫」小鎮青年劉科學如何因愛網購慘遭騙從口服到心服且看一線抗「疫」
  • 不忘初心 不負韶華:鄂州市中醫醫院眼耳鼻喉科奔赴抗疫第一線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隨著這個爆炸性的新聞驚響神州大地時,毗鄰武漢的鄂州震驚了,「估計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在武漢相當嚴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鄂州市中醫醫院領導緊急召開防控疫情會議,要求開設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等,指示眼耳鼻喉科騰出病房、改造作為生活休息區
  • 平度交警抗「疫」一線暖心調崗 領導幹部替換奮鬥在「抗疫」一線的...
    半島記者 尹彥鑫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肺炎疫情命令以來,平度交警大隊群策群力迅速投入到抗「疫」的行動中來,全體幹警放棄休假全員在崗在位。2月8日恰逢傳統節日元宵節,為了在狠抓一線勤務不放鬆的同時給一線交警一個特殊的禮物,平度交警大隊進行了一次暖心的調崗。
  • ​【抗「疫」故事】我的好爸爸
    ​【抗「疫」故事】我的好爸爸 2020-0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關關員何雲松:我在綏芬河抗疫一線
    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劇增,人口只有7萬的邊境小城綏芬河成為戰「疫」要地。在綏芬河抗疫阻擊戰中,海關關員肩負著防住國門第一道防線的艱巨任務。抗擊疫情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來看看一名普通的土生土長的綏芬河海關關員何雲松的抗疫故事。
  • 新聞觀察:抗疫的階段性勝利
    新聞觀察:抗疫的階段性勝利   隨著武漢以及湖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到當地援助的醫療隊員們開始分批有序撤離。今天(31日)中午,廈門支援湖北醫療隊的275名隊員分別搭乘兩架廈航專機,從武漢飛抵廈門。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昌升,市長莊稼漢前往機場迎接。
  • 寫抗疫「家書」鼓勵媽媽
    就像這次,媽媽在抗疫一線戰鬥了50多天,回家後一家人還沒好好聚聚,她就又下部隊去了。 劉奕良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理解,為什麼別人經常有媽媽陪在身邊,自己的媽媽卻經常見不著人? 就在剛剛過去的那些日子裡,一行行寫在深夜的抗疫「家書」,讓他真正讀懂了母親。
  • 貴州:把最好的留給鄂州;鄂州:這份深厚感情,百萬鄂州人民會永遠銘記
    對於貴州:不講任何條件,把最好的留給鄂州;鄂州回應:這份深厚感情,百萬鄂州人民會永遠銘記!「雖然貴州也不富裕,但要把最好的留給鄂州。」「開門見山」,是貴州地區的一大特點,而貴州人,同樣如此。「把最好的給你」,沒有什麼言語比這更給力,更感人。
  • 李娟:「抗疫」中美麗的醫院物業人
    李娟:「抗疫」中美麗的醫院物業人 2020-10-10 14:32:15   來源:蕪湖新聞網
  • 「好人故事「匯」」貴州鄂州,風雨同舟,77歲老人用這樣的方式...
    今天帶大家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熊廷順老人為鄂州捐贈60噸大米的故事。1一方有難,八方支援。2月19日上午,60噸用於支援湖北鄂州抗擊疫情的大米,從畢節市水泥廠出發駛向湖北鄂州,貨車隊載著大米、也載著一位77歲老人和子女們的抗「疫」心願開往湖北,直接運往鄂州戰「疫」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