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清早6點半,貴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已經起床,這是她回到貴陽的第二天。走到窗邊,看著貴陽晴朗的天氣,熊希慈又不禁想起了自己身在鄂州的日子。她拿起手機,想要發信息問問還在鄂州的同事們的情況,卻又擔心打擾他們,最終,熊希慈還是放下了手機。
1月27日,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徵湖北;2月11日,貴州省第四批援助鄂州醫療隊馳援鄂州;2月22日,貴州省第九批援助鄂州醫療隊再次奔向鄂州。在過去的50多天時間裡,來自貴陽市衛建系統的醫務工作者們走上前線,與鄂州風雨同舟,抗擊疫情。對他們而言,鄂州是用生命去守護過的地方,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3月21日,在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433名隊員返程回到貴陽後的第二天,記者再次連線貴州醫療隊隊員,聽他們回憶在鄂州抗疫的日子。
「我們和每個患者都是生死之交」
1月27日晚上,貴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阮德麗作為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貴陽龍洞堡機場出發,出徵湖北省。1月28日凌晨3點左右,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抵達鄂州。深夜的鄂州,天氣寒冷。冷清,是鄂州留給阮德麗的第一個印象。「街上沒有車、也沒有人,空空蕩蕩,感覺很蒼涼」,阮德麗說。
抵達鄂州後,阮德麗被安排至鄂鋼醫院進行援助。阮德麗說,在鄂州,她見過太多的感動,即便只是簡單地陪患者聊聊天,患者們都會對醫護人員感激不盡。「在那個時候,我們腦子裡根本就不會再去想如何適應當地,而是在想怎麼去儘可能地幫助患者。」
阮德麗管床的其中一名患者是一位60多歲的老伯,老伯因為佩戴著無創呼吸機,所以吃飯很麻煩。阮德麗看見後,每天都會陪老伯吃飯。吃飯前,先幫老伯把無創呼吸機摘下,待老伯吃幾口,又趕緊幫老伯戴上呼吸機面罩,一頓飯要花上近一個小時的時間。
阮德麗在鄂州居住的酒店陽臺上有一個鳥窩。阮德麗說,她剛到時,鳥窩裡面什麼動靜都沒有,後來,隨著鄂州患者治癒率漸漸提高,市區裡的車、人也慢慢多了起來,鳥窩裡的小鳥還會飛出來鳴叫,這讓阮德麗對戰勝疫情更加充滿了信心。
同樣是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在鄂州援助期間,一直在重症醫學科工作,她所接觸的患者均為重症患者及危重症患者,所面臨的感染風險也就更大。「因為這一類患者需要上呼吸機,所以我們在給患者打開氣管插管時,患者體內的痰液就很有可能飛濺到防護服上。」林鳳說,讓她感動的是,她看見貴州醫療隊的每一個隊員都很勇敢,沒有任何人退縮,大家都在齊心幫助患者進行治療。
「面臨著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和每個患者都是生死之交,大家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抗擊疫情。」林鳳告訴記者,她曾收到一份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信,信裡說:「雖然我不曾見過你摘下口罩的模樣,再次相遇時,我也不一定能認得出你,但是我知道你為我的母親付出了許多,謝謝你。」這封信令林鳳感動落淚。
「感覺背負了更大的責任」
3月20日,貴州援助鄂州醫療隊433名隊員回到貴陽。走下飛機時,金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蒲德利拄著拐杖,如今他的腿依然在隱隱作痛。
蒲德利是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之前在鄂州中心醫院進行援助。蒲德利說,在醫院裡,他看見了不少一家人感染新冠肺炎的例子。有一對夫婦,丈夫在一樓住院、妻子在二樓住院。後來,丈夫因為病重不幸離世,醫護人員擔心影響其妻子的病情,一直都沒敢告訴其妻子。
「就是因為看見了太多生命的脆弱,所以我更加了解自己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所背負的責任」,在鄂州,忙碌緊張的工作讓蒲德利的身體素質降低。一次,在穿戴防護服的過程中,蒲德利抬腿時不慎將髖關節扭傷,同事趕緊送他去治療,之後連續幾日,他都無法下床,在離開鄂州時,也只能依靠拐杖行走。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感染科護士鄭燕與蒲德利有著同樣的感受。鄭燕告訴記者,她在鄂州時,有一次聽到一名女性患者向當地護士求助,「這名患者遇到了生理期,她想請護士幫她買一些衛生棉,但是當時已經是晚上了,加上護士本身也處於隔離期,所以就沒法幫忙。」
就在此時,鄭燕忽然想起貴州寄給醫療隊的溫暖包裡有衛生棉,於是第二天,她把衛生棉拿給了這名患者。「其實當時就是舉手之勞,但是這名患者拉著我的手哭了好久,一直在說『謝謝』,我能感受到她的謝意,也能感受到人在那種情況下的脆弱。」
鄭燕說,在最初抵達鄂州時,由於對當地情況不了解,所以她心裡也還是會有一些緊張。但就是因為看見了不少這樣的病人,所以她也逐漸放下了心裡的擔心,與患者們一起戰鬥。
貴州醫療隊的付出得到了鄂州當地醫護人員、患者的認可。貴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說,在得知貴州醫療隊將返程的消息後,曾與她一起戰鬥過的鄂鋼醫院五官科醫生們在下夜班後,特意來到酒店和她們留影紀念,還給她們帶來了新鮮草莓、當地特產,大家互相擁抱,哭個不停。當貴州醫療隊踏上大巴後,熊希慈還收到了不少鄂州患者發來的簡訊,患者在簡訊裡說:「你們一定要保重,有空就回來看看。」
「期待隔離結束,與家人團聚」
「回到貴陽,我一定要好好吃一頓」,3月20日中午,坐在返程大巴上,貴州省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許下了自己的願望。當天下午,這個願望就得到了滿足。
辣子雞、魚香茄子、木耳炒山藥、鹽菜洋芋湯……醫療隊隊員在抵達貴陽後,住進定點酒店,開始進入14天的隔離期。酒店為隊員們精心準備了家鄉菜,「每個菜都是我喜歡的,回家吃飯真的是太香了。」林鳳說。
家鄉的溫暖不僅於此。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護士長熊希慈告訴記者,在她進入酒店後,一打開房門,她就看見床上放了一支玫瑰花,旁邊有一個「溫暖包」,裡面不僅有內衣等貼身用品,還特意為醫療隊隊員多準備了一個枕頭。旁邊的桌子上,還放著貴州醫療隊隊員們久違的「老乾媽」辣椒。
回憶起自己走下飛機的場景,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感染科護士鄭燕心裡既感覺溫暖,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家鄉真的給了我們很大支持,一路上,大家都在給我們揮手、豎大拇指,這種場景就和我原來在電視上看到的一樣。」鄭燕說,這樣的迎接,讓她感覺「受之有愧」,「我不是什麼英雄,我只是在做一名醫護人員該做的事。」
在經歷了多日的分別後,如今,每一位貴州醫療隊隊員最大的願望都是期待隔離期結束,趕緊與家人團聚。「我想趕快回去陪陪我的父母」、「我想把娃娃趕緊接回家,抱抱他」、「我要看看兩個孩子作業做得怎麼樣了」……
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林鳳家中父母已經80多歲,從春節至今,林鳳都沒能好好陪上老人一天;金陽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蒲德利在抵達貴陽時,妻子特意去機場看他,結果坐在大巴上的蒲德利卻未能見到妻子一面;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王梅因為在鄂州援助,無法陪兒子過生日,她只能給孩子寫信「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媽媽不能陪在你身邊,很對不起。但是面對疫情,需要醫務工作者站出來,如果每一個有孩子的醫務人員都不能站出來,那麼會有更多的父母失去他們的孩子,或是會有更多的孩子失去他們的父母。」
「等我回來娶你!」貴州援助湖北醫療隊首批隊員、金陽醫院重症醫學科護理護士趙文坤在出徵前,給未婚妻許下了諾言。趙文坤回到貴陽後,期待隔離期結束,然後趕緊舉辦婚禮。趙文坤說,「這一次出徵,讓我更加明白要好好珍惜身邊人,等隔離期結束,我就會趕緊和她商量婚禮的事情。」(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慧超)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導
(責編:羅彬月、陳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