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鏡初老人想盡辦法省錢助人,他騎的自行車都是從二手市場淘來的。
「霍校長,又去理髮了!」10日上午,一位身穿上世紀80年代樸素的藍色中山裝老人,騎著一輛很舊的自行車,匆匆走在南沙珠江街路上,碰上的熟人紛紛跟他打呼。這位老人叫霍鏡初,今年已有85歲的高齡,大家習慣稱他為「霍校長」。
霍老退休以來從未歇息過,為了能走進群眾家中進行思想宣傳教育,他幹過「閹雞」的活計,從1990年起他半義務的為群眾閹雞累計8萬多隻;霍老還學習了一手剃頭的手藝,如果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霍老都會定期帶著工具上門服務。
文:本報記者李立志 通訊南宣攝影報導
免費為貧困戶閹雞
霍老介紹,他出身貧苦,小時候在家鄉讀書時就開始為革命工作,參加「抗日兒童團」,一生對黨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霍老退休之前是學校老師,因此很多人都稱他為「霍校長」。霍老的兒女都挺好,大家都以為霍老退休之後會享清福,誰知道霍老卻幹了一件讓兒女都不解的事情:去學「閹雞」。
「主要是為能方便進群眾的家門呀!沒事別人是不會讓你進家門的。」霍老對別人的驚訝不以為然。當時的珠江還是珠江華僑農場,大部分群眾都以農業為生,養雞有「閹雞」的習俗。
霍老先後花了180多天,到廣州和東莞等地自費學習了閹雞、閹貓和閹狗的本領,回到農場為職工群眾服務。從1990年6月至2009年5月,他走村穿巷,半義務地(貧困戶免費)為廣大職工群眾閹雞累計8萬多隻,貓、狗近3000隻,大大方便了群眾,還替他們節省了不少開支。每次去群眾家閹雞,霍老都會帶一大堆宣傳資料,一邊幹活一邊給群眾宣傳各種政策。
上門為老年人理髮
霍老後來又學習了剃頭的手藝。10多年來,霍老為珠江街附近行動不便的老人們,免費提供上門剪髮服務。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騎著自行車,帶著工具,挨個去給他們理髮。為最遠的一位癱瘓的老人理髮,霍老要騎行5公裡多的路程。每次他的到來,總能給這些老人帶來無以言表的歡樂,「不僅要給他們理髮,還要給他們送開心,這才最重要。」
餘錢全部用於助人
霍老每月有2000多元的退休工資和補貼,不過生活得非常節儉。記者採訪時霍老剛吃過中飯,非常簡單:一碗飯,一份青菜,還有不多的煮花生。「老人家吃不了多少東西的。」
霍老的工資主要用於兩大部分。每次去看望生活不便的退休老人時,他總是慷慨地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資,給他們買生活用品。如果發現哪個孩子條件不好時,他又會二話不說,用自己的退休工資給孩子買齊學習用品。「每個月自己的生活費就四五百元吧,其餘的都幫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