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眼查數據研究實驗室
作者: 認真工作的鯨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高考後千萬考生將面臨志願填報及專業選擇,我們既要考得好,也要選得好。
據中國高等教育數據權威公司麥可思研究院數據統計,全國本科畢業生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比例在2017年後已穩定在71%。專業的選擇關係著未來的職業前景,如何選對專業、找準職業方向,顯得尤為重要。
天眼查數據新聞實驗室綜合天眼查專業版、前瞻產業研究院、艾媒諮詢調研等數據,嘗試分析高考熱門專業及其對應的產業發展現狀。
兩個衡量因素:就業率及薪酬
據麥可思研究院數據,近年來,本科就業情況最好的學科門類是工學,其次是管理學,排名最後的是法學;從專業類收入情況來看,本科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中,信息安全、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起薪較高。
從未來薪資發展看,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收入仍保持領先。在畢業三年後,「軟體工程」成為月收入最高的專業,除此之外,「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平均月收入都超過1萬元。「金融學」、「建築學」後來居上,躋身畢業三年後薪酬前十榜單。
此外,2020年,中國高考關注者在志願填報意向上也呈現出了相關特點。
據艾媒諮詢調研,文科方面,金融學專業位列文科熱門專業選擇榜首,佔比達到30.7%,其次是工商管理、財務管理,佔比分別為30.0%和28.6%。國際經濟與貿易、新聞與傳播學分列第四、第五位;理科方面,人工智慧專業成為中國理科高考關注者熱門首選專業,佔比達37.2%,其次是金融學和計算機類,佔比分別為36.8%、36.3%,醫學類、自動化類分列第四、第五位。
金融學:文理皆熱門
可以看出,不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金融學專業都備受關注。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學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集中於金融機構,且集中在北上廣深這四大一線城市。具體來看,上海為金融業畢業生就業區域一位城市,佔全國比例達到22%。而北上廣深四大城市的比例之和高達67%。此外,廣州、武漢、杭州、成都、西安、鄭州、南京幾個城市也排在金融學類專業就業分布前十大地區。
吸引我國大多數金融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十大城市,到底有多廣的金融行業產業鏈?天眼查數據新聞實驗室選取了這十座城市金融行業企業的數量,發現深圳的企業數遠超其他城市,達到9.5萬家,佔全國16.5%。上海、北京、廣州三個城市的金融行業企業數均佔全國4%以下。
具體來看金融類專業的就業熱門去向,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銀行是我國經濟學類、金融學類、管理科學類專業本科生熱門就業去向之一,證券行業次之,保險公司也同樣熱門。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
「我國企業名稱含「銀行」的現有相關企業超20萬家,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江蘇三地;
企業名稱含「證券」的現有相關企業超1.3萬家,主要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三地;
企業名稱含「保險」的現有相關企業超13萬家,主要分布在山東、廣東、河南三地。」
金融學為什麼熱門?薪酬因素或許是原因之一。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從上市公司情況來看,不區分地域的情況下,金融業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排名第一。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員工平均年薪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14萬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35萬元),金融業(13.14萬元),其薪酬水平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8倍、1.47倍和1.45倍。業內人士分析稱,從薪酬的絕對值角度來講,高科技產業、金融行業收入是相對較高的。
人工智慧:我國經濟新增長點
而提到高科技產業,就不得不提人工智慧,這是理科類首選專業,也是今年大熱門的行業。
眾所周知,隨著我國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廣泛運用,與此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大幅增長。
2019年,人社部等3部門聯合發布13個新職業,並隨後陸續發布各職業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對新職業未來市場需求做出預測。有關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的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測算,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目前缺口超過500萬,國內供求比例為1:10,供求比例嚴重失衡。如果不加強人才培養,到2025年人才缺口將突破1000萬。
但值得注意的是,據南方都市報報導,人工智慧專業在2019年才首次獲批,其中,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等35所院校首度嘗鮮。
而對應到相關行業,表現如何呢?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經營範圍含「人工智慧、機器人、數據處理、雲計算、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以下簡稱「人工智慧相關企業」)超80萬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和北京市是我國人工智慧相關企業最為集中的兩個地區,企業數量相加超28萬,佔全國相關企業總量的3成以上。此外,在我國現存的人工智慧相關企業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佔比達40.45%,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佔比達29.96%。
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社會發展帶來了行業的結構性調整,這種調整不僅涉及到產業行業,也深度影響就業的結構性調整。2019年,人社部等3部門聯合發布13個新職業,包括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電子競技運營師、無人機駕駛員、農業經理人、物聯網安裝調試員、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相應的新職業,人才需求規模也異常龐大,這也成了部分考生選擇專業的參考之一。
填報志願時,能結合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自然要更好,只要有實力、肯鑽研,每個專業都可能有很好的發展。相信無論是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還是未來的就業方向,一定會讓你堅信當初的那一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