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在今天(11月12日)審查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劑的美國進口豬肉與牛肉課題,衛生部門官員陳時中表示,依目前規定能禁止美國豬肉含有瘦肉精,但不能禁止美國牛肉含有瘦肉精。至於衛生安全,他強調將持續與美方討論赴美檢查廠家的可行性,如果不符合標準將不允許進口。
聯合報專題文章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8月28日無預警召開記者會,宣布自2021年1月1日起,將開放進口美國含有萊克多巴胺劑(Ractopamine)的美國豬肉和30個月齡的美國牛肉,該項行政預告期僅7天,遭到臺灣民眾質疑是「突襲式開放」。
萊克多巴胺為瘦肉精中最常見的一種,是一種β促效劑(β-agonist)藥物,原先用於治療氣喘,但發現使用在人身上,會有心悸,心律不整、心肌缺血等副作用,後發現使用在豬隻與牛隻上,能增加動物的肌肉,減少體脂肪,簡而言之,豬牛吃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飼料添加物,能夠長肉不長胖。
全球目前有75個國家,包含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國家,如澳洲、紐西蘭、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香港、越南,及日本、南韓等,都已經開放萊豬進口,但只有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26個國家登記核准,可以合法添加萊克多巴胺在豬隻的飼料中使用。
聯合報也指出,臺灣期盼在開放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和牛肉後,能換取和美國籤署雙邊貿易協定(BTA)。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認為,這將會是美國與臺灣談判的絕佳起點。但前美國在臺協會(AIT)理事主席Richard Bush卻分析說,臺灣與美國在安全與外交領域有進一步的發展,但美國目前主張貿易保護主義,在自由貿易領域難有進展。
中央社報導,臺灣早在2012年就已經開放進口美國含有瘦肉精的牛肉,當時在臺灣社會就出現爭議。在豬肉和牛肉施打萊克多巴胺劑的風險一致下,陳時中認為允許開放進口美國豬肉是有必要性的。他說道:「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起就是承諾自由貿易市場,大家都在這帽子底下協商,也都害怕被指責製造貿易障礙。」
他補充道:「臺灣以前認為施打萊克多巴胺劑不安全,進而禁止其進入臺灣市場。但臺灣已經允許開放美國牛肉施打萊克多巴胺劑,每天能攝取的安全劑量為1微克。自此美國的貿易報告都會提到,臺灣接受牛肉1微克,而在其與豬肉擁有相同風險的條件下,臺灣憑什麼不允許開放呢?」
面對臺灣普遍民眾質疑放寬後的食品把關將會變得困難,會出現稽查商品產地標示造假的人力不足,陳時中也做出回應:「過去稽查的美國牛肉違規事件有4至6件,確實會出現造假的情況,但重點是臺灣要落實相關政策來應對問題,我們已經提供126名稽查人員給各地方,如何補足將視情況再做出決定。」
中央社報導,國民黨近期公布20秒豬不斷顫抖的視頻,嘗試引導出豬情緒躁動是萊克多巴胺劑所引起的副作用。陳時中指出,化學物質超過劑量都會出現不良反應,但這主要與劑量有關,人吃的容許量與豬的飼料用量差距甚大。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民進黨不提出質疑,反而不允許臺灣民眾提出質疑,就是想要利用握有的權利來剝奪人民說話的權利。他也指出,豬不斷顫抖的視頻在媒體與網絡都播報過,但重點是民進黨不願意出來解釋民眾的疑惑,包括為何承諾要開放美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還有萊克多巴胺究竟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到哪種地步,以及如果承諾美國是否真的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江啟臣說道:「就把我們通通給關起來,臺灣人民就能夠健康了嗎?面對臺灣民眾的質疑,這難道是民進黨當局的態度嗎?」
陳時中則回應道:「動物殘留用藥就有1500多種,農藥殘留有7000多種,如果劑量不管制,每種都可能會導致中毒,但每種肯定都有安全劑量,只要符合標準都是安全的。特別選出萊克多巴胺劑來展示,難道它會比其他的用藥具備更多毒性嗎?並沒有,這明顯是劑量多少的問題。」
另外針對臺灣高雄市通過食品安全條例,明定販售肉品及產製品不得檢測出瘦肉精,陳時中則強調,如果是針對美國豬肉,現況依然會視情況而定,但如果是針對牛肉,那可能就已經違反臺灣現行的規定,表示高雄市的做法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