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浙江溫州,一顆璀璨的醫學明珠正綻放出新的光芒,這就是溫州醫科大學。儘管不在省城、不掛省牌,但辦學60多年來,溫醫大以培養臨床醫師和醫學相關人才為主,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堅持特色發展,為中國地方醫學高校異軍突起提供了成功樣板。
一、百年文脈,譜寫辦學嶄新篇章
追本溯源,溫醫大的前身可上溯至創辦於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學校「仁肅勤樸」的校訓成為溫醫大文化的源頭。
1958年,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醫學人才的需求,浙江省委、省政府籌建了浙江第二醫學院,由浙江醫學院分遷到溫州辦學,後以校址所在地更名為「溫州醫學院」,2013年更名為「溫州醫科大學」。
60多位浙江醫學院骨幹教師從風景旖旎的西子湖畔,一路顛簸來到東海之濱的溫州。他們滿懷激情,與溫州的創業者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在「一張白紙」上繪出了美麗的畫卷。王維松教授的彩色《人體解剖圖譜》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研究空白,繆天榮教授發明的對數視力表作為強制標準在全國實施,錢禮教授的《腹部外科學》影響了一代外科醫生,黃達樞教授在國內首次提出了小兒「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命名並擬訂防治方案……教師們的嚴謹治學精神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學生利用一切時間刻苦學習,並取得優異成績,在當時全國醫學本科院校統考中,溫醫大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前三。
從1958年即招收5年制本科醫學生,到1978年成為首批碩士授予單位,再到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如今的溫醫大,已經是浙江省政府、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已經進入我國地方醫科大學的第一方陣。在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度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溫醫大位居國內71位,全國僅4所醫科大學進入該榜單。在「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溫醫大位居全球501-600區間,位列全國醫科類大學第5名;在2020年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溫醫大進入全國百強。
二、特色引領 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根植於溫州這片充滿生機的熱土,敢為人先的溫州精神深入溫醫人的骨子裡。溫醫大對標世界領先水平,聚焦生命健康領域,找準特色精準發力,走出了一條以眼視光學、藥學為突破口打造優勢特色學科,再以特色學科輻射和反哺其他學科的發展之路,學校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溫醫大眼視光學在國際上首創眼視光醫學教育模式,拓展了視覺健康的人才培養理念,被國際學術界譽為眼視光教育的「中國模式」,目前國內已有近50所大學建立了眼視光學專業,成為新醫科建設的成功典範,是國內眼科領域唯一同時擁有三大國家級科技平臺的單位,科技產出和學術影響力指標分列眼科全國第一。在《IOVS》(眼科最權威研究雜誌)上發表的科研論文數位居全球第7。學校作為教育部近視防控牽頭單位開展近視防控工作,現正向縱深發展。
溫醫大藥學搶佔新的學科生長點與制高點,圍繞「生長因子」基礎理論研究和科研成果轉化,在國際上率先解析了生長因子FGF23等結構,發現了衰老「密碼」,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榮譽,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家族開發為臨床藥物的國家。圍繞FGF的新適應症或新劑型,獲三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和一個三類植入性醫療器械證書。FGF新藥已應用於超5500家醫院,累計治療患者超過6500萬人次,被列入國防戰備用藥,國家醫保目錄和臨床用藥指南。
眼視光和藥學這兩個特色優勢學科的發展,輻射和反哺其他學科建設,醫學檢驗及臨床醫學細分學科兒科、骨科、精神醫學等快速成長。學校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列浙江省省屬高校第一位,在全國獨立設置醫科大學裡排名並列第五。近年來溫醫大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保持在每年120項左右,位居省屬高校前二。
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溫醫大針對社會對兒科醫療、精神健康、全科醫生的人才需求缺口,推進「兒科振興」計劃,培養高質量兒科人才。與上市企業康寧醫院合作辦學,建設了浙江省內高校第一個精神醫學專業。開創「國標、省統、縣管、鄉用」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溫州模式」,受邀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2020年1月,溫醫大承辦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委託的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10周年工作會議,獲得教育部、衛健委領導的高度評價。
三、立德樹人,培養優秀醫學人才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溫醫大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百姓滿意為宗旨,培養「有情懷、有自信,能做事、能創新」的「兩有兩能」醫學人才,將敬畏與關愛生命作為人才培養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培養腳踏實地、實實在在掌握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優秀學生,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科研能力和國際視野,讓優秀學生在未來成長為在全國甚至全球造成影響力的人才。
在衡量醫學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誌——國家臨床醫學類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中,溫醫大畢業生的平均分和通過率連續19年位於全國醫學院校前10%。根據浙江教育評估院數據,溫醫大畢業生畢業三年後就業競爭力等13個核心指標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一。在被譽為中國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奧林匹克」的全國「挑戰杯」競賽中,溫醫大學子4次捧得「優勝杯」,在第五屆 「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金獎數列全國獨立設置醫學院校第一。
建校60餘載,溫醫大為社會培養了20餘萬醫療衛生人才,其中既有像發明宮頸癌疫苗的周健、胚胎幹細胞研究有重大影響的國際專家張素春、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院長孫錕這樣享譽海內外的頂尖科學家,也有現任海南省省長沈曉明這樣的政府官員,更有許多紮根臨床一線、服務廣大百姓的業務骨幹。據統計,浙江省70%的醫生,浙江縣級以上醫院的科主任和院長70%也都是溫醫大畢業生。
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獲得了社會的認可。近年來,溫醫大生源質量屢創新高,在今年高考錄取中,學校7個專業投檔線位列省1萬名內,投檔線省內第一的專業數量由16個增加至24個。首屆招生的阿爾伯塔學院錄取線在省內及北上廣地區均遠超一段線。省內生源質量穩居省屬高校第一。
高質量的育人體系離不開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近年來,溫醫大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成立高等研究院作為先行先試的「引才特區」和「試驗區」,下大力氣引進和培育領軍人才與團隊。2019年溫醫大在院士、國家「傑青」等領軍人才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新增「傑青」1人,並全職引進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1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居地方性醫學院校和省屬高校前列。
四、永葆初心,守護百姓生命健康
在全力推進雙一流建設、走內涵發展道路的徵程中,溫醫大緊緊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堅持醫教研一體化發展,以「大區域」理念創建區域疑難危重病診治高地、醫藥新技術研發基地和高層次醫學人才集聚地,在構建區域醫療服務體系、服務地方百姓健康中發揮了龍頭作用。
溫醫大有5家直管附屬醫院,其中4家為三甲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眼視光醫院入圍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綜合排名百強,附屬眼視光醫院居全國眼科專科醫院首位。5家直管附屬醫院總計開放床位6500餘張,2019年各附屬醫院門急診量1046.87萬人次、手術量31.83萬例次,醫療服務覆蓋浙南閩北3000萬老百姓。學校同時在浙江省還設有24所非直管附屬醫院(臨床學院)。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學校及附屬醫院在區域醫療救治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近2000名醫務人員投身救治一線,附一醫承擔溫州危重症患者收治定點醫院重任,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受表彰;附二醫甌江口院區僅用7天建成溫州「火神山」醫院,患者治癒率名列全國前茅。溫醫大還分兩批組建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主要領導擔任市醫療專家組組長,統籌建立溫州醫療三大戰場,科研人員緊急科技公關研發出新冠肺炎檢測試劑盒。溫醫大還積極在國際抗疫協同中發聲作為,視頻指導義大利、印尼、蒙古等國10餘次,捐贈海外防疫物資16批次。
五、學城聯動,服務區域地方發展
進入新世紀以來,溫醫大緊密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等重大生產力布局,傾力打造了一批高水平創新平臺,不斷加大產學研深度融合力度,初步形成了眼谷先行、藥谷緊追,「兩谷」雙輪驅動、共促發展的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
今年6月,中國眼谷已經正式開園,超級眼視光醫院同步開診,76個項目已註冊落地,落地科技型企業58家(含上市企業4家),籤約世界500強、上市企業10家;與21家投資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意向,中信醫療產業引導基金籤約入駐;先後獲評浙江省眼視光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獲省科技廳資助2000萬元)、浙江省中國眼谷產教融合示範基地(獲省發改委系列政策支持)、國家「百城百園」建設項目(獲200萬元先導資金)等支持。2020全年預計全年新增落地企業50家,年產值將首次突破1億元。目標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眼視光科技研發和轉化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學術交流平臺、高端醫療中心和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
中國基因藥谷由溫州市甌海區負責投資建設,我校李校堃院士團隊領銜研發與生產,目前基因藥谷(一期)項目總計33000㎡即將完成,2020年7月已經完成藥谷公司註冊成立,成功引進了浙江醫鼎、上海騰瑞、南海朗肽、安科生物、嘉一三維、溫州國藥、武漢醫佳寶、哈爾濱沛奇隆等10家重點醫藥企業入駐。計劃未來5年完成產值收入超10億元,上繳稅收超1億元。目標是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特色蛋白藥物創新新高地與產業化基地、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形成生物醫藥百家企業、千億產值的產業新平臺。
此外,溫醫大還在上海設立了國際眼視光眼科醫學中心,與上海中醫藥大學開展戰略合作成立上海臨床研究與協同創新中心,並承建諸暨研究院、慈谿生物醫藥研究院等產業合作轉化平臺。與溫州市政府、國內知名高校共建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復旦大學-溫州生命科學創新中心」「甌江實驗室」等重大科創及成果轉化平臺也在持續推進。
六、開放辦學,教育國際化走在前列
溫醫大是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設單位,是全國最早舉辦博士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的單位之一、全國首批招收成建制臨床醫學留學生單位之一,也是全省第一個舉辦海外孔子學院的省屬院校、浙江省最早獲得聘請外國專家資格的單位之一,國際化工作在浙江省高校國際化綜合水平排名中穩居前列。
學校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145所友好院校與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係,加入9個國際學術聯盟,現有海外孔子學院2所,境外辦學項目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5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所, 2019榮獲泰晤士「亞洲大學國際戰略」提名獎。學校目前在校留學生總數900餘人,生源遍及5大洲,迄今已培養出千餘名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專業留學生,2009屆畢業生生查爾斯成為加納共和國駐華副大使。
今年4月,溫醫大與世界百強名校——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聯合成立溫州醫科大學阿爾伯塔學院,這是目前我國醫學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層次最全面的項目,也是全國首個聚焦臨床醫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教育部對學院建設寄予厚望,希望成為高層次中外合作辦學的典範和模板,推動中國醫學教育走向世界。時任省長袁家軍也為學院成立作出「勇於創新、辦出特色、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批示。溫醫大阿爾伯塔學院今年啟動了首批招生,成績喜人,在浙江省省錄取線為622分,超省一段線28分。
溫醫大與韓國全南大學開展的聯合培養博士項目,是全國首個藥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博士學位教育項目。與泰國東方大學合作舉辦碩士教育項目已經順利開展,開始招收首屆學生。一系列國際科研平臺建設也進展順利,與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成立了 「中澳生物醫學聯合研究院」,與瑞典隆德大學成立了「中瑞生命科學研究院」,與阿爾伯塔大學合作共建了「中加精神健康高等研究院」等。
七、公益慈善,大愛精神引領社會風尚
近年來,溫醫大利用附屬醫院豐富的醫療衛生資源,鼓勵、引導師生積極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並通過舉行醫學生宣誓、護士授帽、遺體捐獻追思等儀式等文化活動,形成了十大醫療慈善育人品牌,不斷培育師生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推動師生從「學醫術」「悟醫德」到「行大愛」。
早在本世紀初,學校就成為全球第一個特殊奧林匹克健康中心,至今參與「特奧」服務的師生近萬人次;「明眸工程」共有1500餘名師生志願者參與其中,獲第七屆中華慈善獎「最具影響力項目」;「川藏青光明行」 「大拇指工程」「微笑聯盟」慈善工程聯合社會各界公益組織從2012年起每年在海拔4000米的川藏高原開展「光明行」,走出了一條高校實施、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的公益扶貧之路,讓更廣大的少數民族同胞獲得更先進的視覺健康醫療服務。「膚生工程」在海拔近5000米的嘉黎縣開展創面修復、角膜手術等公益醫療活動,並將創面修復救助基地等八個合作幫扶基地落戶嘉黎縣,造福高原地區百姓。
溫醫大學生自己開展的「生命相髓」志願服務入選教育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至今已有4000多人加入造血幹細胞捐獻隊伍, 17名溫醫大學子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數量佔溫州捐獻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留學生開展的「醫帶醫路」國際志願服務活動自2015年啟動以來已走進24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獲得加納總統、賴索托首相、尼泊爾前總統秘書等多國元首及官員肯定……
通過一個個公益項目的接力和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溫醫大學生在幫助他人、奉獻社會同時,體驗自我成長和生命價值。百姓和社會從中表現出來的對醫療專業人員的需求和期待,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自豪感和使命感,「敬生命、有情懷」的文化滲透到溫醫大各個方面,在他人出現危難時,溫醫大的師生總會挺身而出,生動詮釋了溫醫大人的擔當和大愛精神,也為塑造溫州「大愛城市、誠信社會、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貢獻了溫醫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