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關於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的訓言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盛傳已久,而近日哈佛大學圖書館一位管理員表示哈佛任何牆壁上都沒有所謂的校訓。其實,不止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借著世界名校的光環被廣為傳播,卻基本都是贗品的偽名校訓言在中國比比皆是。
除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世界三十三大名校訓言、國外名校校訓集錦、35句名校校訓名言等形形色色的訓言借著世界名校的光環在網絡大行其道,卻基本都是贗品。「世界三十三大名校訓言」一攬子給出了耶魯大學、牛津大學、京都大學、雪梨大學等三十三所世界著名大學的校訓,而一一驗證後發現,除了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貨真價實,其餘三十二所名校的訓言皆是編造的山寨品。所謂的「西點軍校22條軍規」也只在國內風靡,其實純屬子虛烏有。
而網傳這些世界名校校訓贗品,並不是止於對原校訓的附會,而是與其風馬牛不相及。流傳的首爾大學校訓「人生是一種實驗,越多的實驗,讓你變成更好的入」,真身是「Veritas lux mea(真理是我的光明)」;「哪一個登上成功頂峰的人心中沒有傲視群雄?」高大上,可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為我的明燈)才是牛津大學的校訓;網傳的西點軍校22條軍規繁瑣冗長,而真正的西點軍校校訓Duty,Honor,Country(職責,榮譽,國家)簡潔有力。
以「哈佛校訓」為例,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中文原文: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將主語「你」變成了「此刻」(軟體不能悟出打盹"者是個人"你", 而不是個時間 「此刻」),還將"Interpret a dream" 由解夢理解為圓夢;「Studies this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中文原文: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的無主語、 "is lacks"謂語兩個動詞連用、副詞diligently作賓語,則讓人哭笑不得;「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中文原文: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濫用Chinglish更是到了不只英語人士看不懂, 連中國人也一頭霧水了。
除了比比皆是的語法錯誤,在中國泛濫的世界名校「偽」訓言既不符合校訓精簡、凝練、有特色等規範,也與大學的文化底蘊不相稱。人們卻不僅深信不疑,還廣泛加以引用。這與中國當下濃厚的「勵志文化」關係密切。不管是學生為激勵枯燥學習和積累作文素材而狂背的各類名言警句,還是關於告訴上班族如何「升職加薪」的「發人深省」的小故事加「言簡意豐」的語錄,成才與成功等勵志類的心靈雞湯書籍在中國已經經歷了十餘年的暢銷,目前仍是熱力不減,常常出現在各類暢銷書排行榜。有媒體報導,中關村圖書大廈2008年12月29日至2009年1月4日排行榜中,社科類書籍《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銷售排名第七。
「偽」訓言打著世界名校的招牌在網絡流傳,卻往往只見中文譯文。其實,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國外名校校訓集錦等最初就是在網絡上一些交流外語翻譯的論壇上的出現的。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最早是於2008年3月,在一個名叫「雨巷尋香」的交流英語翻譯論壇上出現,一名網友發帖討論「《哈佛大學圖書館警句》的比較正式的翻譯」(在原始帖子中的中英文警句共20句),該帖很快引起熱烈討論,根據該帖論壇管理員的批註,一些英文警句是通過相關軟體從中文逐字逐詞「翻譯」過來的。
在網絡上有了輪廓,傳統書刊為其成型加碼。2008年3月,《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登上了「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的《讀者》雜誌。同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作者丹尼·馮是20世紀90年代畢業於北京某高校的華人,就職於美國密西根州的某公司。2010年,即使丹尼·馮承認所謂的「訓言」乃無中生有,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為把關不嚴致歉。「哈佛校訓」已成金玉良言,不僅被網友奉為圭臬,廣為傳誦,更常常出現在各學校的雙語展板上。
有的出版社對網絡內容把關不嚴,有的出版社卻是有意造假,並演化成網絡上的偽「訓言」。由中央一級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所出的《世界著名學府給孩子的成長訓言》,號稱「收錄了58所世界著名學府63條最能代表名校精神內核的人生訓言…影響了眾多總統和諾貝爾獎得主,成就了無數世界名人、偉人…」,而「不要抱怨不公平,一切只因努力還不夠」、「在我的平凡世界裡,我就是不平凡」等中國式勵志「偽」訓言俯拾即是,更被演化成「世界三十三大名校訓言」「35句名校校訓名言」等在網絡流傳。
而媒體的託偽,更是為「這些名校訓言」的傳播加足馬力。以「哈佛校訓」為例,2008年第7期《新湘評論》刊載含有該內容的理論文章,2008年11月至12月《三晉都市報》對《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進行了連載,2009年1月30日,《解放日報》春節特刊以大半個版面刊載了這20條「訓言」以及書中部分內容,進而造成了更大範圍的謬傳。此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財富星空」節目也曾播出過這些「訓言」。
其實,與大多數心靈雞湯一樣,哈佛校訓、世界三十三大名校訓言等偽名校訓言也是針對國人的心理訴求的商品,背後是挖空心思從受眾身上牟利的心靈雞湯販子。2013年11月8日,騰訊CEO馬化騰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互訪TCL站「道農沙龍」的演講中,談及網絡上泛濫的心靈雞湯說到「你很感動的傳來傳去那些東西都有人運營,他知道怎麼樣打動你,講講教育、家庭……由寫手專門寫作,然後我們篩選出好的內容放出去,接著由營銷公司運營,最後的PV、轉發、跟帖就可以賣了,這個東西只是錢。」(文/海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