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大連市普蘭店地區8所中小學校的多名學生,中午在學校進食統一配餐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記者隨即前往普蘭店了解情況。
大連普蘭店區部分中小學生腹瀉
張女士的孩子今年11歲,就讀於大連市普蘭店區實驗小學上五年級。3日下午,孩子放學回家後,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
「孩子一回家就說肚子疼,剛開始我以為他是著涼了,沒有特別在意。」張女士稱,直到9月4日,學校老師打來電話,她才知道孩子在學校裡再次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她前往學校後發現,校內還有多名學生出現相同症狀。
張女士孩子所在班級的微信群統計名單顯示,全班62名學生,其中43名學生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李女士的兒子在大連市普蘭店區實驗小學上四年級,情況與張女士孩子基本相同。李女士表示,孩子經過輸液治療後,情況才得以好轉。班級微信群裡的上報情況顯示,3日晚間,同班級有超過一半學生出現相關症狀。
多名家長反映學校午餐有異味
9月4日,有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今日她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告知孩子可能是食物中毒,並按照食物中毒進行治療,且醫院急診大廳裡都是不同學校的學生。
李女士提到,孩子們在學校食堂午餐。9月1日中午,孩子在學校吃的是米飯、魚香肉絲和燉雞等,孩子回家後曾告訴她,魚香肉絲中的肉和雞肉發臭。
多位家長懷疑,此次學生出現腹瀉、腹痛症狀與學校午餐有關,自家孩子曾提及,當天中午在學校吃的午餐有異味。
記者在中國政府採購網上查詢到,大連市普蘭店區教育局曾針對當地中小學學生集體用餐的事情公開招標。今年8月,大連雁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連海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連鴻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每位學生每頓午餐10元錢的價格中標。
半個班學生請假就診,家長群爆出學生集體疑似食物中毒
據一名就診學生家長稱:9月4日,學生家長們在微信群裡互通信息得知,這名學生所在的班級有近一半的學生,都出現了腹瀉等情況,並且半個班級學生都請了假,有的是去醫院打針,有的是在家休養。由此,這些家長們懷疑孩子們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希望有關部門認真調查原因,還孩子們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
因腹瀉,就診學生擠滿醫院急診中心
根據讀者反映的情況,記者於9月4日上午9點趕到普蘭店區中心醫院,現場看到該院急診中心已經擠滿穿著不同顏色校服的中小學生,而且還在陸續增加。當時,這些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正急切地等待治療。記者在現場了解了多名就診的學生和家長,他們稱,孩子們基本都出現了嚴重腹瀉等不適症狀,並伴隨著嘔吐和低燒等情況。
通過採訪進一步了解到,這些就診的中小學生來自於普蘭店區內的不同學校內,有的是實驗小學,有的是八一路小學,有的是李店小學。經初步調查統計,這些就診的學生基本覆蓋了普蘭店市內大約8所中小學校。
開工3天遇大麻煩,配餐公司成事件焦點
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多學生集體腹瀉呢?在醫院就診的學生家長們告訴記者,孩子們都是吃了9月3日中午學校的配餐後,相繼出現了這一症狀。
通過調查了解到,就診的這些學生所在的學校配餐,均由大連雁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提供。這家公司於今年8月13日註冊成立,配餐第3天就出現了這一現象。據知情人士透露,8月21日,普蘭店區教育局委託第三方招標配餐企業,通過競標,該區只留下兩家公司配送,而區內的八、九所學校全部由新成立的大連雁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配送,這些學校正是出現學生腹瀉症狀的學校。
暫停涉事公司配餐,遞增另兩家公司提供配餐服務
9月5日晚間,大連市普蘭店區教育局通過區委宣傳部公眾號平臺「普蘭店發布」通報調查結果,表示為保障配餐學校師生的飲食安全,根據《大連市普蘭店區教育局2020-2021學年度中小學生集體用餐供餐公司採購項目競爭性磋商文件》有關規定和相關應急管理預案,經區教育局報請區政府同意,暫停大連雁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及其蓮山分公司的供餐服務,遞增另兩家餐飲公司提供配餐服務。
圖為通報原文
通報表示,在繼續選用大連海盛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大連鴻亮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按照招標評分排名,遞增大連增鑫餐飲有限公司、大連水木年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提供配餐服務。以上配餐公司服務質量接受全社會監督。
此前,根據2019年8月5日,普蘭店區教育局發布的《普蘭店區關於選用2019—2020學年度中小學生集體用餐供餐公司的公告》,明確「供餐公司與用餐學校籤訂合同期限為一年。凡是供餐期間發生學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將依法追究供餐公司法人責任,並將該公司列入黑名單,區教育局和學校將終身不與該公司合作。」
根據企業網絡查詢系統查詢,大連雁泰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2020年8月13日,註冊資本100萬元,股東分別是同雁餐飲管理(大連)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法定代表人趙琳)、大連市普泰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法定代表人何維斌);其蓮山分公司成立於次日,負責人是趙琳。
目前普蘭店區委、區政府牽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局以及衛生健康等部門成立了聯合調查組,調查人員已對涉事食品進行取樣並送檢。截至發稿前,檢測結果尚未通報。
來源:央視總臺、中國食品安全報、新京報、二三裡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