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中年人的暮氣埋葬了年輕人的朝氣

2020-12-20 職場風聞

又到了畢業季,職場新人們很快就會面臨這樣一種甜蜜和苦惱,有一群職場老人在熱心的指導你如何工作,如何應對職場爭鬥乃至如何最終成為一個職場老人。

可是年輕人們,千萬小心,別被中年危機的大叔們的暮氣埋葬了你們的朝氣。

中年危機是很多職場人都要面對的現實。通常表現在有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工作經驗;上有老,下有小,擔當了一個中高層的職務;上不能做戰略,下不能做執行,更多的是做一個協調者;再創業,沒有激情和資本,再打工,沒有激情和動力,再充電,沒有時間和精力;每日準時上下班或者被迫加班,然後感嘆虛度光陰。

中年人表現出來的狀態大多是成熟、穩重、有資歷、重風險,這種四平八穩的狀態其實就是暮氣。並且這種暮氣還易傳播,因為作為年輕人的上司,無論是工作的分配、考核還是部門文化的宣導,做主導的多是中年人。

面對中年人的諄諄教導,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初入職場千萬別被中年人的思維同化,不要讓中年人的那些經驗影響了自己的嘗試和判斷,千萬別剛入職場就畏手畏腳變成了一個隨波逐流的小白兔。

年輕人應該具備的是激情、衝動而不是成熟、穩重。

中年人因為有了經歷所以成熟,有了牽掛所以穩重。可年輕人不同,你必須要不斷去經歷、去嘗試,去拼搏才會獲得自己的經驗進而變得成熟和穩重,在這經驗沉澱的過程中,有些錯誤必須自己要犯過才深有體會。哪怕中年人將他的經驗講得再清楚,都比不過自己的嘗試。而且,時代在進步,過去不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很有可能實現,怎麼可能因為中年人的勸告而讓你失去了嘗試的勇氣呢?

年輕人需要積累的是能力而不是資歷。

人到中年本身就是資歷,這種資歷是時間的積累,但何嘗不是能力的積累。從執行走向管理,考慮的層面和問題不斷在發生變化。年輕人不可能指望通過工作時間的延長來獲取到這份資歷,而應是通過能力的不斷培養來獲取進步的空間進而得到這份資歷。在年輕的時候不去培養能力,人到中年又哪來的時間和精力呢?

很多人工作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只是在某一個崗位上做重複性的工作而已,這種只是經歷而沒有持續增長能力,倒不如趁著年輕多嘗試一下各種公司和崗位,這樣才能真正累積各種能力。中年人可能幾年甚至十年時間都在一家公司工作,而年輕人就應該多嘗試,一兩年換一家公司是正常情況,何必將自己綁死在一棵樹上。

年輕人應該看重的是機會而不是風險。

中年人關注風險是正常狀態,他們要保證自己的工作穩定才能支撐到家庭和諧,他們的角色已經轉換為幫助下一代成長。可年輕人沒有這種負擔,在職場上更應該看重機會。年輕時不嘗試,老來更沒有魄力。30歲前一定要嘗試創業,30歲後創業成功的機率更低。至少年輕人可以承受失敗的風險,中年人失敗不起。

年輕人可以理解中年人,但千萬別過早成為中年人。

中年人一定踩過很多坑,走過很多的冤枉路,所以他們希望將這些經歷分享給年輕人。年輕人要感恩這份心思,但千萬別被裝進中年人的套子裡。畢竟中年人有時也會挖個坑給年輕人來跳,他們也不希望年輕人的快速成長影響了自己的既得利益。年輕人可以聽取中年人的意見,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必要時試一下錯又如何?

從初出校門到進入職場,最後不斷成為一個職場老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如何在這條山路上走得更快爬得更高就要看自己的能力、魄力和堅持。年輕人朝氣蓬勃,不要太快地被職場人同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在任何時候年輕人總比中年人擁有更多的機會,珍惜它,把握它,戰勝它,未來終究還是年輕人的。

相關焦點

  • 年輕人的朝氣是:學出水平,玩出能力
    細細想來,一個年輕人能夠做到」學出水平,玩出能力「,此生也就不虛度了。年輕人的特點是什麼?就是富有朝氣,富有激情,勇於前行。沒有朝氣就不算年輕人了,但什麼是年輕人的朝氣呢?不是成天是嘰嘰喳喳,也不是吵吵鬧鬧,更不是成天的嘣嘣跳跳,吃喝玩樂,顯然這些是算不了是朝氣。
  • 正視年輕人壓力「爆棚」的危險
    儘管新聞背後的原因各有不同,也很難準確概括,但或多或少都反映出年輕人的壓力問題。「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今天讀來,這句「雞湯文」依然正確,依然給人以力量,然而不能成為忽視當代年輕人壓力的藉口,更不能成為批評年輕人「怕吃苦」的理由。毋庸置疑,每代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這種壓力有來自社會的、有來自家庭的,還有來自自身的。俗話說:「人無壓力輕飄飄。」
  • 「創二代」簡單婚禮,炫出年輕人該有的朝氣
    這場婚禮值得我們點讚,它向我們展示了婚禮的另一種「炫」——炫的不是富,而是精神富足和人格獨立,而它們正是新時代年輕人該去追求和實現的。「創二代」簡單婚禮,炫出年輕人該有的朝氣據浙江日報報導,日前,寧波一位身家上千萬的90後「創二代」簡辦婚禮,贏得了廣泛讚譽。這場婚禮全程不到1小時,來賓僅30多人,全程沒有花海、沒有水晶燈,沒有五層蛋糕、沒有伴娘…新娘穿著租來的婚紗,新郎的西裝半舊不新,接新娘的是輛普通轎車。
  • 這五款中型車特別適合中年人開,什麼都很好,年輕人不要買錯了
    現在很多車都出運動款的車型,來滿足一些年輕的消費者,也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中型車。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五款倍有面的中型車,但是不是特別適合年輕人開,只是適合三十歲以後的人開,年輕人千萬別買錯了。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 中年人發朋友圈,最好別炫耀這三件事,容易讓人反感
    導語:如今,微信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越來越多的中年人對微信越來越精通。從一開始只會發信息,到現在很多中年人也十分熱衷於曬朋友圈。可是你知道嗎?尤其是我們中年人發朋友圈,最好別炫耀這三件事,容易讓人反感。1.曬自己和達官貴人的合照有些中年人的交際圈很廣,曬和朋友的合影其實也很平常。但如果你經常曬和一些名人或者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包括什麼院長,校長,警察等一些有職權的朋友的合影,還非要在文案裡介紹一下這些人物的背景。
  • 失業潮下:年輕人「兜兜轉轉」不苟活,中年人「從一而終」不可得
    職場掉隊的中年人,每條路都是一個大寫的「難」。又有誰能知道危機和明天,哪一個會來的更早?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其實也在這個遊戲之下,不同的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很少有年輕人會承認其實遊戲的規則和決定權其實並不在自己的手中這個事實。他們在與社會的磨合期裡兜兜轉轉,可以這山望著那山高,也可以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跳個槽並不是一個很難做出的決定。
  • 用力過猛但不失為年輕人的朝氣
    李一桐在這裡面飾演的是一個年輕貌美的女設計師,雖然生活水平不高,但是有著高大上的理想與信念,在她的身上有著年輕人不服輸、不吃虧的朝氣與活力。而李洪海就不一樣了,因為自己太有錢了,談的女朋友都惦記自己的財產,遇見了一個又一個拜金女後喪失了對愛情的信任,好不容易遇上特別的夏可可,結果還讓前女友給誤導了。
  • 劉備,年輕人眼中的偽君子,中年人眼中的仁君
    在很多年輕人眼中,劉備是個偽君子,一切的事跡都想是裝出來的。而曹操才是直爽的真小人。而在很多的中年人眼中,劉備卻是自強不息的代名詞,是一個仁德之君。其得人心如此)那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的年輕人認為劉備是偽君子呢,那是因為年輕人的閱歷不夠深,感受不出劉備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劉備四十歲之前的成就並不大,但他不會放棄,甚至還會感嘆髀肉復生。
  •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畢業囑咐:擺脫冷氣,不沾染暮氣、市儈氣
    今年,你們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有知識、有力量、有朝氣、有活力;國科大已建校40年,正在向全球一流研究型大學邁進;今年,新中國即將迎來70華誕,正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再過30年,也就是2049年,你們大約是我今天的年齡,國科大邁入了當下共和國的年齡,而新中國將迎來誕辰100周年。
  • 泡泡瑪特:做年輕人的茅臺,割中年人的韭菜
    正如年輕人不理解一瓶售價3000元+的茅臺白酒還供不應求,中年人也難以相信竟然有人「傻」到為這麼個小玩意兒去花錢。不確定的刺激疊加「限量款」的稀有性,驅動了盲盒愛好者重複消費心理,「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也使泡泡瑪特成為了一家評價兩極分化的公司。2019年,泡泡瑪特靠著Molly一個IP,狂賣了4.56億的營收。
  • 年輕人穿衣服別太土,多學習小仙女們的時尚搭配,走向潮流的浪尖
    網上根據這一現象,也出現了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段子,大意就是「在公司,領導生氣的時候,哪些年輕人千萬不能罵,因為他們會辭職的;可以罵哪些中年人,因為他們有車子、有房子還有孩子要養,不敢隨便辭職」。暫且不說中年人的那些壓力方面的事情,來說一說這一幫子年輕人,說明她們是非常的有個性的。
  • 五十歲的中年人還能創業嗎?做什麼較好?
    通常來説,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是創業的最佳年齡。因為,五十歲的人與年輕人相比,社會經驗豐富,而且人脈關係也較廣,更適合於創業。而與體力和腦力都在衰退期的老年人相比,五十歲的人年紀輕、精力好、身體狀態還不錯。所以,五十歲是一個比較適合創業的年齡。
  • 『小別勝新婚』這句話,現如今也就只適用於年輕人了,尤其大學生
    中國有句俗話叫,小別勝新婚,放在現如今年輕人(注意,是年輕人,甚至僅局限於大學生)身上尤為合適,至於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經歷見識少,對愛情本身還很是相信期待和忠誠啊,兩個人相互吸引,然後克服種種困難走到一起,哇塞,簡直就是童話故事翻版有木有!就算是被迫異地又怎樣,只要還有愛,沒什麼不可以。
  • 「找準自己的定位,別飄」:看清這四句話,少走點彎路
    人啊,千萬不能飄起來,也不要輕易相信,你身邊那些,經常對你說好話的人,他們可能在捧殺你。 所以,年輕人,千萬別飄起來。 所以,年輕人挨罵要聽話,挨打要站好,到了中年以後,你一定受益無窮的。
  • 別用老眼光看年輕人「閃辭」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職場競爭雖說有壓力山大,但年輕人還是遵循自己的個性。也許,在父母和外人眼裡孩子選擇了一個不錯的工作單位,可沒幹多久,他們還是「閃辭」,原因有時也很簡單。就如同年輕人找對象,工作不對光,自己沒興趣。  但是,從某種角度上說,這樣人才頻繁流動,何嘗又不是經濟與社會充滿活力的重要表現呢?在就業不斷雙向選擇上,社會人力資源也會得到很好的有效配置。
  • 年輕人在哪裡 曾經流行的保齡球成中年人運動
    昨天參賽的基本都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年輕人的身影幾乎沒有。  從臺灣來到大陸教了20年保齡球的吳教練也很感慨:「如今有網球、有高爾夫、有各種運動方式,保齡球熱潮逐漸褪去,但我相信還是會捲土重來的,臺灣當時的保齡球熱也是經歷過三起三落,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靠協會、球館、媒體等各個方面共同去推廣。」
  • 馬上評|手握保溫杯的中年人,怎麼就成了被鄙視的對象?
    馬上評|手握保溫杯的中年人,怎麼就成了被鄙視的對象?在「保溫杯與中年人」話題刷屏的同時,我的大學老師,一位在985高校執教多年的學術大牛私下發出感慨:看到活躍在學術圈的年輕人,再想到自己的年齡,感覺「後背冷嗖嗖」的。沒錯,殘酷的事實就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被「年齡」這條惡狗追趕著,氣喘籲籲慌不擇路。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條惡狗更加兇猛,簡直可以一招奪命。
  • 四十歲後的中年人:從這四點提升自己,才不被社會所「淘汰」
    前言很多時候,人生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有些人就感覺暮氣沉沉了。就像是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寫自己。「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所以我覺得,年過四十的中年人,人生並沒有到暮年,沒必要過得如此灰暗。當然了,你也要想著,如何提升自己,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畢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也不再年輕了,要防止被淘汰才行。
  • 年輕人讓粵菜有了朝氣
    朱強明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這個行業,讓他覺得廚房更有朝氣,帶動了鄉村振興。現在,大家不僅要解決溫飽,也要講究養生。潘志敏是一名地道的廣式燒臘師傅,16歲離開老家廣東新豐縣前往珠三角打工。2014年,他返鄉創業創立了自己的餐飲品牌,同時經營著線上農產品商城。
  • 多少歲才算是中年人?
    在我們的一般認知中,都是會按照年齡區分來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輕人。當然,對於中年人的年齡劃分也存在一些疑問和困惑。對於中年年齡,說法不一,又年輕的中年人,也有不服歲月的中年年輕群體。無論年齡幾何,我們應該更加的關注中年群體,因為他們是現在社會上負擔最重的群體,幾乎每個中年人每天都在為生活和家庭生計發愁。一、中年人是指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