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體溫多少度算是正常

2022-01-16 嘉宇兒童康復

        

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一般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時,可認為發熱。其中,低熱是指體溫波動於38℃左右,高熱時體溫在39℃以上。連續發熱兩個星期以上稱為長期發熱。上述基礎體溫是指的直腸溫度,即從肛門所測得,一般口腔溫度較其低0.3℃~0.5℃,腋下溫度又較口腔溫度低0.3℃~0.5℃。  37度5若是直接量的直腸溫度,則完全正常,若是從腋下或頸部測得,則直腸溫度在38.1度~38.5間,有點低燒。   我的原則就是38度5以下不吃藥,多給寶寶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後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一歲以下小寶寶體溫多少度算正常,三十七度一二算發燒嗎?

嬰兒的體溫,36.5—37.5之間都是正常。37.6—38.5之間算是低燒,多喝水,衣服別穿太多,別捂著,吃一點清熱解毒的中藥也行,像板藍根一類的。千萬別吃退燒藥,退燒藥吃得太早,會影響孩子身生免疫力的形成。孩子一般從5、6個月開始,從母體那裡的來的免疫力開始減少,自身的免疫力開始形成。這時發一次燒,處理得當的話,就能增強一次免疫力,沒關係的。
 

要是到了38.6以上,就屬於高燒了,可以給他藥物退燒,我寶寶小的時候,用的是小兒退熱栓,從肛門裡推進直腸的那種,屬局部用藥,刺激小,效果很好藥店裡有賣的,按說明用就行了。

另外,凡是給孩子用的藥,一定要注意看上面的說明,一條也不能漏哦!孩子過了三周歲以後,發燒的次數會慢慢減少。

         

本文章來源於網絡:只為用於知識分享,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2012-09-28 09:31:3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嬰兒體溫多少度正常呢很多家長都不了解,所以盲目地幫寶寶測體溫,也盲目的擔心寶寶發燒。其實寶寶的正常體溫是處於一個波動狀態,只要在合理範圍內都算是正常的。  如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寶寶的體溫也會升高一些。
  • 15天寶寶體溫多少正常
    新生寶寶的各方面都是比較脆弱的,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需要家長及時和認真地觀察。平常需要多關注寶寶的體溫和大便以及進食習慣等是否發生改變,很多問題都可從這些方面發現跡象。
  • 寶寶夏天體溫多少度是正常 夏季寶寶體溫稍偏高不一定是發燒
    夏天,寶寶的體溫也會有所升高。再說,本身寶寶的體溫就稍高於成人。很多媽媽看到寶寶體溫的一點點升高都很著急,其實沒必要。那麼,寶寶夏天體溫多少度是正常?‍寶寶夏天體溫多少度是正常其實,新生兒體溫本身就稍高於成人,尤其是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系統還未發育完善,體溫調節功能較差,所以體溫易受環境溫度影響而發生變化。
  •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到多少度 體溫範圍在多少度才算正常  正常體溫不是一個具體的溫度點,而是一個溫度範圍。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稱表層溫度。臨床上所指的體溫是指平均深部溫度。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其中直腸體溫最接近深部體溫。
  • 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發燒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體溫情況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嬰兒,父母也會為他們測量體溫。那麼,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多少度算發燒呢?嬰兒發燒應該怎麼辦?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嬰兒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一般來說,我們測量體溫常用三個部分,是口腔,腋窩和肛門。正常的體溫在肛門處是36.5℃~37.5℃之間,口腔是6.2℃~37.3℃之間,腋窩是35.9℃~37.2℃之間。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還有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就越強的說法,又是否真實?關於體溫的一些知識,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
  • 一個半月的嬰兒體溫37度正常嗎 一個月嬰兒體溫多少正常
    三歲小孩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嬰兒發燒是最讓寶媽們擔心的,因為在嬰幼兒時期的寶寶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如果出現發燒的情況,很容易引起腦炎等症狀,給寶寶的生長發育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3周歲小孩37.9度算發燒嗎?
  • 11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多少
    所以是需要及時注意的,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時期,很多青少年兒童對於體溫的不太了解,在出現體溫偏高的時候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11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多少?11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多少?  11歲兒童體溫正常範圍是在36度5到37度7是屬於正常的,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38度是屬於發燒的情況,一定要每天給孩子進行測量體溫,如果孩子出現發燒,能夠選擇退燒藥物來進行治療,有可能是因為室內的溫度比較高的環境所引起的體溫升高,多注意身體的保暖。
  • 正常體溫是多少?37度算發燒?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每天測量體溫是我們的日常操作,現在也有不少人復工了,進單位前或回家時或都需要測體溫。很多細心的人就發現了測量額頭、手腕和耳後,得到的溫度有所差別,那麼人的正常溫度到底是多少?測量哪裡更為準確呢?超過多少度才算是發燒?
  • 寶寶耳朵體溫多少度算正常值
    許多有小寶寶的家中,都是提前準備一個專用型的耳溫槍,便於隨時隨地可以精確測量小寶寶的人體體溫,防止小寶寶出現體溫異常後不可以及時處理。一般 用耳溫槍檢測的小寶寶的耳溫,所獲得的檢測結果全是較為精確的。那麼,寶寶耳體溫多少算一切正常?
  • 寶寶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寶寶體溫多少算正常?寶寶體溫高於37℃不一定是發燒!寶寶的體溫受很多因素影響,想要得到準確的體溫值,應在寶寶吃奶半個小時以後且安靜的狀態下測量。如果寶寶持續哭鬧、剛吃完奶,或者包在小被子裡剛剛睡醒,這些情況下測得的體溫有可能會比37℃稍高。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是「發燒」?原來不是37度,這些很多父母不了解
    如今已經進入了立冬,天氣也開始變得涼快了,有寶寶的家庭,父母們要開始操心了。因為寶寶們的身體抵抗能力比較弱,所以稍微不留心就會讓寶寶發燒感冒,不過有的媽媽覺得自己寶寶體溫超過了37度就是發燒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判斷方法。因為新生寶寶的正常體溫要比我們大人高一些,通常是在37度左右,所以媽媽們要是給寶寶測體溫測出在37度的話,可別急著給寶寶吃藥看病。那麼,寶寶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燒?
  •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35.5正常嗎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多少正常
    兩個月的嬰兒體溫35.5正常嗎耳溫槍主要是方便,一兩秒就可以測好體溫,寶寶比較容易接受,少哭鬧,大人小孩都能用。跟水銀體溫計相比,耳溫槍最大的好處是方便不肯配合的小寶寶使用,使用的時候只需要拉一下寶寶的耳朵測量,就能迅速知道寶寶的體溫。
  • 寶寶體溫多少度,才能算發燒?出現哪種情況需要馬上送醫?
    家長平時需多留意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由於寶寶跟成年人相比抗力相對薄弱一些,更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幹擾導致疾病發生。在某些疾病發展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發燒,如果留意到寶寶體溫不正常,有發燒的趨勢,最好馬上到醫院就診。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正常體溫範圍
    一個健康的人的體溫是趨於比較穩定的,一旦超過或者低於那個穩定的值,那麼體溫就不正常,可能與身體某些健康因素有關,那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正常體溫範圍是什麼呢?  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 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導讀:嬰兒正常體溫是多少呢?一般來說,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
  • 寶寶體溫多少才算正常?
    無論是從口腔,還是從腋下,甚至是從肛門測量出來的嬰兒體溫,如果溫度計上顯示的上38度,說明寶寶已經發燒了。那麼,寶寶發燒後,家長該如何護理呢?,讓寶寶更好地散熱。否則,將寶寶包裹太嚴實,容易導致體溫越來越高。
  • 體溫到底在多少度為正常?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
    新冠病毒爆發後,可能很多人每天最關心的事情,除了口罩,就是自己的體溫和免疫力了,只要體溫稍微有點升高,就開始自我懷疑了。即便現在有的人已經開始復工了,在進單位前還是要測量一下體溫的。那麼,體溫與免疫力之間有什麼關係呢?體溫保持在哪個範圍,說明免疫力還比較不錯?
  • 成年人體溫為多少度,算發燒?體溫一直是37度,正不正常?
    到底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不是正常體溫?關於這個問題,不妨一起來了解下。成年人體溫超過多少度,算發燒?37度是正常體溫嗎?我們測量體溫,一般都是測量腋下體溫,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度,腋下體溫超過37.3度,就算是發燒了。
  • 體溫多少度正常?哪種方式測更準確?如何正確測量?
    相信很多人每天出門還是必戴口罩,上班之前還是會被測體溫,體溫稍微高點就非常擔心,懷疑自己。但你知道人體的體溫多少度算正常嗎?是不是很多人以為的37度?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每個人選擇測量的部位也不盡相同,到底哪種方式測得更為準確呢?多了解一些體溫的知識,擔心就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