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首次集中授予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這是一種怎樣的榮譽?首次集中授予,又具有怎樣的特殊意義和重大影響?我們來看一下特約評論員楊禹的解讀。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共和國用這種至高的榮譽去褒獎那些功勳模範人物,我想這是向全社會發出了關心英雄、珍愛英雄、尊崇英雄的強烈信號。中華民族歷來就尊崇英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功勳榮譽表彰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了重要指示。在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也頒布了國家功勳和國家榮譽稱號這樣的法律;在2017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又進一步頒發了國家功勳榮譽表彰的條例。
從憲法的規定到這一系列最新的動作,我想這都是為今天我們首次集中授予這樣的國家榮譽和國家功勳這樣的稱號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遵循。所有這些動作也體現了這兩年我們大家經常講到的一句話: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於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於祖國的人。今天我們看到首次授予這樣的功勳模範人物、這些光榮的稱號,也體現出偉大的功勳是植根於民族復興的徵途之上。新中國70年就是英雄輩出的70年,在這個歷程當中,有多少功勳模範人物跟我們一起、在我們身邊引領著我們共同前進的腳步。今天我們看到獲得這一些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人們,他們每一個人,他的功勳都不是在真空裡誕生的,都是在民族復興的徵途之上、在奮鬥當中誕生的。
新中國這70年之所以英雄輩出,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在黨的領導之下,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徵途之上。也正因為有這些英雄輩出,我們的人民共和國才能不斷地跋涉前進,不斷地向著民族復興的目標去靠近。在這些榮譽稱號和這些勳章的獲得者當中,我們能看到很多生動的故事,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本豐厚的奮鬥的書。在他們的事跡當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今天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新中國前進的歷程當中所展現出來的這種精神的力量。今天我們來見賢思齊,我們在這樣的「追星」的過程當中也要來一起爭做先鋒。
前天我們看到袁隆平院士去參加一個大學的開學典禮,上萬學子在校園裡夾道歡迎,這樣的「追星」是多麼具有時代感。「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黃旭華,他早年本來不叫這個名字,它是在民族危亡之際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旭華,它的含義就是中華民族一定會像東方的旭日那樣去升起!獲得了人民教育家稱號的於漪老師多次講過一句話,他說,我經常反思我這輩子教過的課有多少寫在了黑板上,有多少教到了孩子們、教到了學生們的心裡。這次「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袁隆平和屠呦呦今年都快90歲了,但是他們仍然奮鬥在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向著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學成果不斷奮進。我想我們去「追星」是因為我們距離民族復興的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接近,同時我們也冷靜地能看到,民族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夠實現的。我們在「追星」的過程當中要見賢思齊、崇德向上,和這些國家勳章的獲得者、和這些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一起去繼續奮鬥。我想,把這種奮鬥書寫在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歷程上,那我們就能夠把這些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這些精神不斷地傳承下去,我們就能夠共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