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縱觀天下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在網際網路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已經被科技改變,這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說汽車、飛機和輪船的出現是縮小了地球的話,那麼手機的出現則相當於進一步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編輯
在手機出現之前,人們的通訊方式很單一,只能靠互相寫信保持聯繫,手機出現後,大家可以直接打電話,這非常方便,而自從網際網路時代到來以後,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再次刷新了人們的認知。因為除了打電話和發簡訊,大家通過APP就能實現通訊,這是大家以前不敢想像的事。
而上述的app其實指的就是當下最火的兩款社交軟體,QQ和微信。很巧的一點是,這兩個軟體均是騰訊旗下的。
編輯
對於80、90後而言,QQ這款軟體具有劃時代意義,因為這款軟體是一個創新,只要行動裝置能夠聯網,就可以通過這款軟體跟好友通訊。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另一款軟體微信出現了。由於微信跟人們的電話號碼相聯繫,所以它一經推出就飽受好評。現在它已經有了10多億的忠實粉絲,是當之無愧的社交之王。
任何一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發展軌道,在微信發展初期,它的功能十分簡單,而且非常實用。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微信的功能更加強大,由於微信的用戶群體太過於強大,所以能抓住微信用戶,就能實現盈利。正因如此,微信才成了一些商家眼中的肥肉。
編輯
微信自帶流量池,如果能把廣告分發給用戶,將會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這是好事,但對於用戶來說也可能是一件壞事。以前微信朋友圈就是一片淨土,但現在朋友圈甚至成了各種商家打廣告的寶地。利用微信朋友圈打廣告的行為更加普遍。
更讓人反感的是,這種出現在朋友圈的廣告,竟然不能直接關閉。不少用戶反映,自己的行為可能被人監視了,自己明明在其他頻道搜索商品,然而在下一秒,微信朋友圈中可能就會出現與之相關的廣告!換句話說,你的一舉一動都被微信「監視」著,或者至少你的數據被記錄下來了。
編輯
《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評估報告(2020年)》揭示了APP廣告「不可關閉」、「不可選擇」的亂象。如今各大平臺為了賺取廣告費,經常會接各種各樣的廣告。但超過70%的應用,用戶是無法手動關閉這些廣告推送的!這其中就包括微信,對於微信來說,如果用戶想屏蔽個性化推薦廣告的話,則需要11個關卡。
數據顯示,去年國內網際網路廣告總收入達到4300億元,年增長率為18.2%。換句話說,「賣廣告」是實現網際網路公司流量最直接的方式。同時,APP也成為發布網絡廣告的主要渠道。
編輯
各大軟體的運營方也需要運營成本,他們靠分發廣告來賺取收益的舉動無可厚非。但網友們也有一個要求:我們應該有自行選擇關閉個性化廣告推送的權利。在大數據技術如此發達、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用戶隱私洩露的情況不是少數。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們第一次打開某種軟體的時候,系統都會暗示我們打開各種功能,這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操作。簡單地說,用戶的隱私也受到了侵犯。
接下來,我們再回到之前的問題:對於微信的個性化推薦廣告,其實想關掉也不是沒有辦法。只不過操作方法比較繁瑣,具體操作步驟就是,我-設置-關於微信-隱私保護-其他-騰訊隱私政策-廣告-關於廣告-管理-登錄-個性化推薦廣告」,相當於一共需要點擊11次,才能找到「關閉鍵」在哪。如此繁瑣的操作步驟,別說中老年用戶能知道了,恐怕連年輕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操作。
更過分的是,即便用戶主動關閉廣告推薦,也只能維持半年的時間,時間一過,該功能則會再次打開。此外,在關閉個性化推薦廣告的這段時間中,用戶的朋友圈也未必是一片淨土,依舊會有廣告彈出……如果不是因為「賣廣告」帶來的極高利潤,相信騰訊也不會這麼做。
官方媒體則把這種植入式廣告為「牛皮癬」。商業的本質是雙贏的,接廣告可以,但起碼要給用戶一個自行選擇的機會,為廣告設置重重關卡,讓用戶不能自行選擇,這顯然是「霸王條款」,這種行為顯然是欠妥的。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