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 STEAM教育解決方案提供商Makeblock宣布完成C輪3億元人民幣融資。本次融資由中金甲子領投,越秀產業基金、光信資本、朗瑪峰創投跟投。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到25億元。
Makeblock品牌成立於2011年,是一個DIY機器人搭建和STEAM教育學習平臺,產品主要包含 STEAM 教育套件、科技玩具套件、DIY 機器人套件,金屬積木搭建平臺,以及配套的圖形化編程軟體與線上線下教程資源。目前,Makeblock的客戶群體主要來自創客,DIY愛好者以及STEAM教育的學生和教育者。
Makeblock CEO王建軍表示,本次融資將重點投入三個方面,即研發、市場和本地化運營,公司計劃在未來繼續推出門檻更低、更適合C端家庭和教培機構的產品,並且進一步提升本地用戶的產品和服務體驗,切實落地本地化運營。
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設計專業的王建軍,在校時就是一位資深的機器人DIY愛好者。2011年,他曾在淘寶上買了一套德國生產的四驅車套件來組裝,但拼裝過程十分不順利,甚至還弄壞了幾個零件。嘗試失敗的王建軍倒不懷疑自己的動手能力,而是對產品的用戶體驗提出了質疑。
市面上精細套件的缺乏,讓王建軍萌生了為機器人創客做出一套更完善的產品的創業想法。
在2012到2013年期間,做硬體機器人的很少,和機器人相關的鋁合金材也沒有多少人了解。在這個相對冷門的市場,Makeblock的初期融資也曾有過碰壁的時候。然而,王建軍卻認為創業初期最困難的事情不在於缺錢,而在於團隊組建和管理。尤其是在公司加速擴張的2016年至2017年,公司員工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理工科出身的王建軍對團隊管理著實有些頭疼。
「做硬體的公司和做網際網路不一樣,比如說我做一個app鏈條就相對短一些,但是我想要做硬體的話,不僅要考慮到機械電子這方面的東西,還要考慮生產、發貨、物流、售後。環節非常多,也就意味著這裡面的角色也很多,管理這樣一個團隊挑戰其實很大。」王建軍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除此之外,王建軍和他的團隊在創業初期就確立了「軟硬結合」的產品模式,不僅要做硬體機器人,同時也要研發相關的編程教學軟體。這就要求公司同時搭建軟硬體兩個團隊。在早期,Makeblock的軟體團隊會質疑自己在這家以硬體為主的公司的位置,擔憂自己是配角,也因此導致軟體團隊人才吸引力不足。但王建軍表示,現在公司投入了將近一半的人在做研發,軟硬體團隊的人數是一樣的,這是做得比較好的一點。
「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現在我們軟硬體團隊的人數是一樣的,我們目前我覺得這是我們做的比較好的一個點,這個方向對了。」他表示。
王建軍清楚地記得,他在寫關於公司的商業計劃書時畫了三個圈,一個比一個大一點,裡面分別寫著創客、教育市場和大眾消費市場。在創客市場不久後就看到天花板的Makeblock,很快地把用戶群體擴展至6歲以上的青少年,也就是進入STEAM教育市場。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源於STEM理念,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旨在鍛鍊孩子打破學科界限,鼓勵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後期加入了近期加入了藝術(Arts),變得更加全面。
在國內,STEAM教育也風頭正勁。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建議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嘗試STEM教育。站在政策的風口,STEAM近幾年發展如火如荼。
然而,由於此前教育機器人在C端市場發展尚未成熟, Makeblock最主要的市場還是在B端的中小學。目前,Makeblock的產品已進入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多所學校,在Makeblock營業額的佔比達到60%-70%。在法國,Makeblock的產品已被寫入法國學校教科書中,在香港和墨西哥等地也受到教育部門的重視。
王建軍介紹道:「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你可以去自由組裝和拼接我們的機器人產品,但你不能光會組裝就夠了,你還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它不是一個那麼有娛樂性的東西,但會引起孩子探索的興趣。」 目前公司最新的硬體產品是機器人「程小奔」,用戶可以對其自由組裝和拼接,也可以通過手機編程讓其實現一些動作與功能。為了方便兒童使用,手機操作界面也很容易理解。
在近兩年少兒編程軟體大潮的威脅下,「軟硬結合」的模式也讓Makeblock有了一定應對的把握。 不過,王建軍坦言少兒編程軟體走的模式非常輕,成本也相對低一些,在資本的推動下也引起了許多家長和孩子的注意。對軟體產品線尚有不小成長空間的的Makeblock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挑戰。
如今,正是Makeblock邁入第三個圈的時候。王建軍認為,想要做好C端市場一方面需要自身提供價格和使用體驗都足夠親民的產品,另一方面則需要社會認知程度的提高。
沒有升學考試的帶動,Makeblock產品在國內的使用率並不高。為了激發孩子對機器人的興趣、提高大眾市場對機器人的認知,Makeblock舉辦了面向全國青少年的「MakeX機器人挑戰賽」。在2017年的賽場上,MakeX的賽場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支隊伍競相角逐。截至目前,MakeX2018賽季足跡已經遍布國內34個省市自治區及港臺等地,預計今年共有3000餘支隊伍參加2018賽季選拔賽。
王建軍坦言自己創辦比賽的想法來源於自己大學時期參加比賽的經歷,他在那時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培養了團隊協作的能力。
他現在的設想是,這個挑戰賽不僅僅能夠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更要加強機器人在大眾空間的影響力,所以他把賽場放在商場、體育館等地供人觀賞,希望家長和孩子與機器人更近距離接觸。「我相信一個好的機器人比賽能夠像體育賽事一樣去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比如說英國的足球產業是因為有英超這樣的一個非常頂尖的比賽,我希望把我們的機器人比賽往體育賽事方面去運營。」
過去的一年裡,Makeblock除了加速青少年機器人賽事全球化的步伐,也開始搭建STEAM教育的內容生態。據王建軍透露,目前Makeblock已經培養起一批內容團隊,但團隊目前的工作重心不在於自身開發課程內容,而是希望在行業內搭建起一個內容合作的平臺,支持合作夥伴去設置新的課程內容。
2017年,Makeblock營業額達2.03億元。據報導,王建軍預計公司營收2018年增長率將達60-70%,國內收入佔比也將達到40%。
如今Makeblock在教育機器人行業名氣不小,但王建軍並不滿足於此。他說,Makeblock絕不僅僅是一家教育機器人的公司,「我們能夠通過降低門檻去激發更多的人去創造,希望創造能夠成為人們會主動選擇的一種業餘消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