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2020-07-28 翰林冷知識

1937年11月1日,為了躲避戰亂,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這三所中國頂級大學,在長沙組建了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後來輾轉到昆明,並改名為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是我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儘管只存續了八年零八個月,卻培養出8位兩彈一星元勳、2位諾貝爾獎得主、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00多位人文大師和170多位兩院院士。不過,這都是後話。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西南聯大正門


國立西南聯合成立後,遇到了第一個大問題:誰當校長?

當時南開大學校長是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是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是蔣夢麟,三所學校合併,校長肯定是三人之一。

三人都是享譽海內外的大教育家。論名氣,張伯苓最大,被稱為教育泰鬥;論官職,蔣夢麟最高,曾作過南京第一任教育部長;論精力,梅貽琦最年輕,是難得的教育界後起之秀。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三位校長


國民政府也不知道應該讓誰當校長,於是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張伯苓、蔣夢麟和梅貽琦三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共同管理學校。誰說了算,三位大神自己角逐。

年齡最大的張伯苓知道,如果三個人共同管理,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於是主動退出,前往重慶,將管理職權全部交給蔣、梅二人。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下課了


在走之前,張伯苓將自己戴的一塊表給了蔣夢麟,意思是蔣夢麟全權代表他。並告訴自己的學生梅貽琦,梅最年輕,可以多出些力。

其實,張伯苓這麼安排已經很明顯,自己讓權,助蔣夢麟成為實際上的校長。

不過,蔣夢麟覺得梅貽琦年輕有為,自己也學著張伯苓,離開昆明,當起了甩手掌柜。所以,在辦學期間,主要是梅貽琦在主持校務管理工作。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梅貽琦


梅貽琦沒讓另兩位前輩失望。當時正值抗戰期間,不但物資極度匱乏,而且還經常有空襲侵擾,條件之惡劣難以想像。

首先梅貽琦需要解決的就是吃住問題。他親自到各級管理部門申請撥款,搞關係,打感情牌,只要能給學校資金,怎麼都行。在當時的條件下,全校師生都能有安身之所,有教學場地,絕對是一個奇蹟。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聯大學生在做實驗


當時的物價飛漲,貨幣貶值,通脹嚴重。於是,梅校長建議給教師的工資以實物形式支付,還派遣專人到周邊採購大米,保證教授們的溫飽。

同時,梅校長還帶領師生自主生產,增加收入。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梁思成設計的茅草房宿舍


梅貽琦的辦學理念非常超前,他認為大學的核心在於教授,所以西南聯大與原來他管理的清華大學一樣,實施&34;制度,而且教授們的工資都非常高。

所以,當時國內學術界諸多頂級學者,紛紛投奔梅貽琦。陳寅恪、傅斯年、聞一多、朱自清、葉企孫、吳大猷、馮友蘭、金嶽霖等大家,都加入了西南聯大。


一所大學,同時有三個校長,看民國時最牛高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西南聯大圖書館


後來的西南聯大,創造了我國教育界的諸多紀錄,被稱為&34;。

其實梅貽琦的&34;理念,張伯苓、蔣夢麟兩位並不完全贊同,但也正是因為他們充分相信與放權,才能讓西南聯大,載入史冊,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峰。

相關焦點

  • 你可能沒想到,民國時中國最牛的大學不是北大也不是清華!
    說起北大清華可以說在中國是家喻戶曉,隨著這幾年高校的建設這兩所高校在世界排名上也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然而在民國時期中國最牛的大學可不是這兩所,而是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是民國五大名校之首,在1948年時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實力已經超過日本的東京大學位列亞洲第一,即使抗戰期間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臨時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也與國立中央大學有一定的差距,說到這裡不知道有沒有網友很驚訝,這可沒有吹牛哈,下面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國立中央大學當時為啥這麼牛。
  • 民國時期就很牛的高校!國立大學14所,省立9所,私立大學19所!
    一個知名高校的發展快慢、好壞,也是如此,得益於早些年的起步及後續的積累,牛掰的高校更是如此,從早期就是很牛地啦,有著一般院校所不具備的資源及區位優勢。一、民國政府時期,全國14所國立大學名單1、國立大學名單有:中央大學、北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
  • 網友曬民國最牛高中畢業證 蓋8所大學印章(圖)
    網友曬民國最牛高中畢業證 蓋8所大學印章(圖)   高中畢業證蓋8所大學印  網友圍觀「民國最牛文憑」   長江網i新聞記者
  • 校長風光無限?中央大學校長堪稱民國最難當的「官」
    導讀:《中央日報》報導沒提名的這位「任校長」,指的是任鴻雋,是我國著名學者、科學家、教育家和思想家。從劉光華的表述來看,任鴻雋被任命為校長後,似乎是有意推託,遲遲不肯上任。其實,任鴻雋的拒絕就任,有著複雜的時代背景。以今天的眼光看,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最重要的高等學府之一,校長一定風光無限。
  • 陳平原:「民國」或「民國大學」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美好
    民國年間的大學校長,一做就是10年、20年、30年。蔣夢麟做了15年北大校長,張伯苓幾乎是南開「永遠的校長」。好的大學校長,確實跟這所大學的精神、氣質、歷史、傳統等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今天沒有了。
  • 貴州目前只有一所211,歷史上卻有三所國立大學,高教實力雄厚
    貴州歷史上,曾經有三所國立大學,從數量上講,超過了中國絕大多數省份,比如當年湖北就一個國立武漢大學。河南就一個國立河南大學,江蘇呢就一個國立中央大學,山東就一個國立山東大學,安徽就一個國立安徽大學。但是貴州卻有三所國立大學: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陽師範學院,國立貴陽醫學院。貴州大學創建於1902年,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國立貴州大學等時期,和河南大學基本上同時被列為國立大學,所以貴州大學也是一所老資格名校。
  • 廣東省最牛4所大學:一所讓美國忌憚,一所建校8年擠進全國前十!
    中山大學 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帶你認識下廣東省「最牛」的三所大學 一、南方科技大學 南方科技大學,2012年建校,首任校長是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現任校長是原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南方科技大學的起點之高,可想而知。
  • 中國大學愛改名?有高校改名18次「換個校長換個名」
    其中,794所高校在1981年後至少改過一次名字,改了兩次、三次名的學校也不在少數,而剩下的學校裡,還有324所是在1981年後才成立的。這意味著,從1981年到2017年,僅有125所大學的校名傳承至今。42所雙一流高校沒改過名的僅三所。教育資源大省江蘇,自1981年後沒改過名的,只有南京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和南京體育學院3所院校,其餘70多所高校全都改過名字。
  • 你所不知道的民國四大名校!其中有所當時亞洲第一!
    民國四大名校是指中華民國時期中國的四所著名高校。分別為:國立中央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這四所高校代表著當時中國教育的頂峰。這些學校學術水平極高,其中國立中央大學在1948年的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雄踞亞洲第一!
  • 「中央」開頭的高校個個大名鼎鼎,其中有一所不招本科生
    中國的大學都喜歡好名字,喜歡大名字,以前大學改名的時候,不少大學校長都說:誰家大學不想有個好名字,人家大學都叫:龍啊,風啊,我們的大學叫:狗蛋,翠花,這能行?但是後來教育部不允許農林院校摘帽子,所以很多高校名字仍然比較低調。在大學名字裡面,最霸氣的就是「國字頭」,「央字頭」高校,「央字頭」高校顯得更霸氣,更牛。
  • 上海新高考怎麼看之三:高校選才有了更多自主設置權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謝應平說出長久思考的問題。推而廣之,在過去知識水平普遍較低的時代,我們通過考試的一個總分,來選拔知識掌握得足夠好的人,以達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而在信息足夠豐富的當下,依然「一考定終身」,甚至「一分定終身」,是否還能滿足選拔人才的需求?  方案明確,到2017年,當高中生的綜合素質、各方面的信息比較完整的時候,這個信息將會成為高校自主招生中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 民國時期的這三所大學位列世界前茅,現如今卻一所都沒能保留下來
    近代最早的大學是京師大學堂,戊戌變法的時候整出來的,到了民國,就叫了北京大學,那時候,北京有兩個北京大學,一個是京師大學堂的北京大學,另一所,就是燕京大學。中華民國剛成立那時候,西方人來中國傳教,幾個洋人合夥開了個北京大學,可是北京原本已經有北京大學了啊,為了不弄混,到了1919年五四運動,時任北京大學的美國人校長司徒雷登把北京大學改名為燕京大學。
  • 民國五大高校,與牛津耶魯相提並論,到現在都怎麼樣了?
    民國年間有五大名校的說法,這五所知名高校分別是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前身)、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武漢大學和國立浙江大學。很令人意外的是,之所以演變成了人們所說的「民國四大高校」主要原因是抗日戰爭時期,北大清華和南開三所學校在雲南昆明重建,叫做西南聯大。
  • 民國大學教授收入有多高?
    民國時期,不僅不同歷史時期的高校教師待遇相差巨大,即使同一時期,不同職級的高校教師以及各地區高校教師的待遇也有相當的差異。高校教師的待遇與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有密切的關係,而造成這種差異最直接的原因還在於有關教師待遇的政策法令的執行。民國初期高校教師待遇差異巨大民國政府對教育比較重視。
  • 民國5所國立中山大學如今怎麼樣了?四所985,一所慘不忍睹
    一、民國時期建立的5所國立中山大學這五所分別是:1、國立第一中山大學(中山大學)985工程院校>省重點大學這5所國立中山大學歷經時代的發展,除了廣東的國立第一中山大學保留了中山大學四個字,其它學校均已經改名。
  • 民國時期前十大學排名,復旦沒上榜,這所大學的排名卻高得驚人
    大學的排名沒有最公正與最權威,雖然排名飽受爭議,但是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它對於大部分高校來說確實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我們知道如今的大學綜合排名中,清華,浙大與北大位列前三,上交,復旦與南京大學緊隨其後,但是在民國時期復旦大學的排名並沒有進入前十,而且有一所大學的前身排名位列第一,並且是當時亞洲的第一學府,那麼民國時期的具體排名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4所最牛「科技大學」,均是985高校,考上就有鐵飯碗
    近年來很多高校熱衷於改校名,因為一個校名也可以看出學校的實力。據統計,我國名叫「科技大學」的高校有數十所。那麼在這些科技大學中,中國最牛的科技大學是哪四所?今天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實力超強,考上就是鐵飯碗的大學。
  • 部分牛掰高校的前世今生!國立大學14所、省立大學9所、私立大學19所
    一個知名高校的發展快慢、好壞,也是如此,得益於早些年的起步及後續的積累,牛掰的高校更是如此,從早期就是很牛地啦,有著一般院校所不具備的資源及區位優勢。 一、民國政府時期,全國14所國立大學名單 1、國立大學名單有:中央大學、北平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
  • 如何評價湖南大學原校長趙躍宇轉任為211高校廣西大學校長?
    如果有人將湖南大學和廣西大學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那麼少不了會被人扣上一頂「無聊」的帽子。原因在於這兩所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的確不在同一水準之上。湖南大學作為我國知名高校,曾入選985工程,是世界一流大學B類建設高校,且近些年來發展勢態迅速,大有重返A類之勢。
  • 民國時的大學老師怎麼上課?
    [摘要]近日,《遼寧日報》刊發了一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文中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時隨意抹黑現實,甚至醜化歷史的現象。那民國時期的大學老師是怎麼上課的呢?近日,《遼寧日報》頭版公告並在4版整版刊發了一封公開信《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文中披露了一些高校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時隨意抹黑現實,甚至醜化歷史的現象。他們總結了三類問題:缺乏理論認同;缺乏政治認同;缺乏感情認同。此文一經登出,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議論紛紛。那麼問題來了,民國時期的大學老師是怎麼上課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