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臺媒和臺政客又自嗨了。起因是一位「友臺」的美國議員聲稱,他即將提出一項「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用他們的話說,當臺灣受到大陸「武力入侵」時,該法案將授權美國總統出兵「協助臺灣」。
這是美國政客給臺省和菜菜子的又一顆糖豆?
畢竟,似乎有這麼一張紙和口頭承諾,那些「臺獨」勢力和臺省政客似乎有了很大政績。但是,一旦解放軍啟動「武統」進程,那就是一張廢紙。因為解放軍決心收復臺灣之時,美國人只會面臨兩個尷尬的局面。
01
17日,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事務小組主席遊賀(Ted Yoho)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採訪時宣稱,他將在本周提出一項「防止臺灣被侵略法案」。當臺灣受到大陸「武力入侵」時,該法案將授權美國總統出兵「協助臺灣」。
在採訪中,遊賀還批評了自基辛格擔任美國國務卿之後,美在臺灣問題上長期實行的「戰略模糊」政策。他聲稱,這導致美國對臺「做得不夠」,至今還停留在裡根總統時期,也就是僅僅向臺灣出售武器的程度。
這番極端言論其實在美國沒激起幾個水花,但這兩天卻被臺灣媒體包裝成了大新聞。
於是乎,無論臺「斷交部」還是「綠委」都忙不迭地跑出來感謝。
「斷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將這稱作「友臺」行為,還說美國參、眾兩院國會議員近年多次「以具體行動展現對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視」。
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立委」羅致政就更離譜了,直接把這八字都沒一撇的法案拔升到「對臺重要承諾」的高度。
不用說,這個號稱要提議案的共和黨議員自然被臺媒塑造成了「抗陸護臺」的「友臺人士」。
的確,遊賀曾在不同場合鼓動美國承認臺灣所謂「主權」地位,也多次與民進黨高層會面、合影,其率領的眾議院外委會亞太事務小組還是「臺灣旅行法」的主要推手。
去年3月,這個「友臺」議員與蔡英文通了視頻電話。好笑的是,一見著蔡英文的臉,遊賀竟然用韓語打了聲招呼:安寧哈撒呦。場面一度尷尬思密達了。
儘管綠媒事後拼命找補稱,遊賀是因為知道蔡英文愛看韓劇才這麼說的。但是此事過後,明白人都應該清楚,臺灣在這位美國政客心中到底是個什麼角色了。
實際上,遊賀的共和黨同僚近期也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頻:
6月,共和黨參議員霍利提出「臺灣防衛法」草案,要求美國維持足夠軍事能力,遏制大陸「武力攻臺」。
緊接著7月1日,共和黨眾議員蓋拉格又提出了該法案的眾議院版本,確保美國能夠持續履行其在「與臺灣關係法」下的義務,阻止大陸對臺灣採取造成「既成事實」的策略。
而這些政客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友臺」,還是「反華」,想必也無需多說了。
02
「我將為臺灣與美國的全面關係而努力。」
20日,臺灣新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宣誓就職。穿著一身大紅外套,她顯得頗有些喜氣洋洋。
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她表示不會局限在傳統政治外交,而是要推動全面的臺美關係。
她在專訪中洋洋灑灑,談了很多。
比如,她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也談到5G和科技安全,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在「印太戰略」上,臺灣「有必要確保自己是可被信賴的夥伴」。
總之是,美國人愛聽什麼,她就說什麼。
這也是民進黨當局對美態度的一幅速寫,它如今已經遠遠不能用眉目傳情來形容了。
美國呢,也不時賞顆糖吃。
9日剛批准向臺灣出售「愛國者-3」型飛彈重新認證的設備與技術,總價值約為6.2億美元,15日又宣布要幫臺灣拉朋友——今年晚些時候美日臺要共同在瓜地馬拉舉行《全球合作及訓練架構》會議,據說這「有助於臺灣強化與地區邦交國的關係」。
畢竟,蔡省長的最大「外交」成績就是連丟7個「邦交國」。
此外,美國國會最近幾年還炮製了不少挺臺法案。比如2018年3 月的「與臺灣交往法」,提出要加強雙方防務等敏感部門高官的互訪;同年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鼓吹包括軍方在內的美高層訪臺;2019年的「臺灣保證法」要求美對臺軍售「常態化」,派現役將級軍官出任美駐臺武官等等。
加上最近幾年的「國防授權法」,可以看出,美國在涉臺軍事關係內容上層層加碼,不斷試探大陸底線,而雙方過去在敏感軍事領域那些偷雞摸狗的「合作」,現在也越來越公開化。
這些是美國賞給臺灣的糖,雖然沒什麼營養,但叼在嘴裡還是甜滋滋的。
不過對美國來說,與其說它對臺當局「投桃報李」,不如說它實際期待的是中國被刺激、被「壓制」住的樣子——如果有的話。
而一旦關起來門來,事情就不一樣了。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新書《白宮回憶錄》中爆料,川普曾經指著鋼筆筆尖說,這是臺灣,隨後又指著他那張橢圓形辦公桌說,那是中國。
博爾頓還寫道,川普政府拋棄了敘利亞庫德人,大家猜下一個會拋棄誰?
「臺灣正好是最接近名單上的第一位。」
03
我們的國防部發言人和國臺辦發言人多次表態,「以武拒統,死路一條」。
那麼,美國國會的「友臺」議員即便真的搞出所謂 「出兵保護臺灣」的議案,能給我們統一臺灣帶來多大的麻煩?
先來看看臺軍目前自身的實力和表現吧,畢竟解放軍如果發起對臺灣的軍事行動,臺軍能支撐多久直接決定著美國人的判斷——還有沒有必要派兵,馳援隨時可能投降的一幫人。
今年的臺軍「漢光36號」軍演經過五天四夜,草草收場。
對於本次演習,有媒體吐槽說,外界似乎對這次「漢光36號」軍演希望展示的新型作戰能力一點都沒有影響,反而從預演到結束一直命案不斷,讓人們看到臺軍戰備情況很糟糕。
近年來,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這是有目共睹的。
無論是從殲-20隱形戰鬥機到東風-17飛彈等新武器的湧現,還是海軍075級兩棲攻擊艦、055級萬噸大驅等主力水面戰艦的「下餃子」,臺軍在2020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
說白了,兩岸軍事力量的天平已經決定性的傾斜。
過去如果解放軍對臺島實施武力統一,可能軍事行動要以天來計算。而現在,奪佔臺島可能只需要小時來計算。
所以,根據臺媒的分析,臺軍內部雖然頭頭腦腦對外表態有信心抵禦,但底下的士氣一片低迷。
正因如此,蔡英文急需在新任期的第一年,指揮一場與以往不同的「漢光」演習,穩定軍心,為新一輪為期四年的「以武拒統」軍事建設開一個「好頭」。
結果,沒想到,先是在預先演習的特種兵兩棲演習中發生橡皮艇傾覆,最終3人死亡。
之後,該部隊的訓練主管也畏罪自殺。
在7月16日,漢光演習重頭戲「灘頭殲敵」階段,臺軍陸航特601旅616號OH-58D偵察直升機在新竹基地配起飛後墜機,兩名飛行員又喪命。兩起重大安全事故,給今年的「漢光」演習打下了一個烙印。
再看看外部軍事環境,一旦臺軍根本不具備有效的抵抗能力,那就帶來兩種結局。
第一,美軍還沒有來得及「馳援」,臺軍就已經被解放軍的閃電戰擊敗投降。接下來,美軍必須面對兩難選擇,如果派兵,可能就必須面對與解放軍進行一場真正的較量,但是地點距離解放軍的中近程飛彈太近。這意味著,先不說能不能登陸臺島,美軍都會遭受重大損失。
第二,即便美軍依靠在周邊部署的艦艇或者航母,迅速做出了反應。但是,美軍面臨的代價是,有可能航母被擊沉,但是臺島還是被解放軍「武統」。賠了夫人又折兵,這種事情美國人能幹嘛?
對於統一臺灣,這關係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我們沒有選擇。一旦開啟武統選項,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只能成功。
但是,對美國來說不一樣。臺灣既不是美國本土,也沒有大量美軍部署的美軍基地。美國政客們嘴上高喊「軍事保衛」,身體上擺擺樣子,一見戰事不可逆轉,就迅速撤退的可能性非常高。
因為美國本土之外的衝突,讓美軍付出重大人員傷亡,從現在的趨勢看,美國總統大概率會下臺。所以,美國的政治精英才不會真正兌現「保衛臺灣」的承諾。
綜合來看,那些「友臺」的美國議員一方面想多掙點臺灣有關方面給他們的「遊說經費」,另一方面也是想像徵性地給中國的統一大業製造一些麻煩和障礙。
但是,在解放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堅強決心面前,這只能是一層窗戶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