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在太平洋島嶼叢林中,美日兩軍的狙擊手,誰更勝一籌?

2020-12-25 吊蘭書苑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軍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造成美軍3000餘人的重大傷亡,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

太平洋戰爭歷時三年零八個月,其間,美日雙方在太平洋上進行了極為殘酷、血腥的廝殺,這其中既有海軍、空軍和坦克的鋼鐵對壘,更有普通士兵的短距離搏擊,尤以狙擊手的較量最為恐怖和神秘。

在爭奪太平洋島嶼的戰鬥中,由於熱帶叢林遮天蔽日,溝渠水草縱橫交錯,在海軍、空軍和坦克部隊無能為力時,攜帶輕武器的地面步兵就成為奪島戰的一線力量。這時,敵我雙方,誰的槍法準,誰的野外生存能力強,誰隱藏偽裝得巧妙等等,誰就成為最後的贏家。

於是,雙方的狙擊手部隊都相繼投入了叢林作戰。

其實,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美海軍海軍陸戰隊年年都舉行遠程射擊比賽,因之培養出了一批優秀射手。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海軍陸戰隊的狙擊訓練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基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在其本土空曠地帶建立了多個偵察、狙擊手訓練基地。

狙擊手的訓練科目比較龐雜,主要包括射擊、測算距離、糾風偏、閱讀地圖、偽裝、偵察及野外生存技能等。當時訓練的最長射擊距離為923米,接近兩裡路。這是訓練射程的最大要求。

當然,狙擊手投入戰場後,並不意味著超過這個距離就不能射擊,或就無法射準。戰場上的情況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超過狙擊訓練距離,美軍狙擊手照樣可以一彈斃敵。

比如在衝繩戰役中,美軍狙擊手丹尼爾卡斯就在 1100米的距離上幹掉了日軍的機槍手。

美軍狙擊手在叢林作戰中的任務不僅僅是狙擊,或進攻性狙擊,其很大的一個任務是偵察,發現敵人,然後向空軍、海軍或炮兵發信號。

美軍實施狙擊作戰,往往是三人組成一個行動小組,即一個狙擊手、一個觀察員和一個後備隊員。當然,在奪島戰中,美軍地面部隊不是全靠狙擊手。其實,當時美海軍陸戰隊每連只配備一個偵查狙擊小組。畢竟狙擊手是寶貴的。就是這樣,在實際行動中,由於傷病和死亡,陸戰隊狙擊小組最後經常只有一個人在前,由步兵在後面實施支援。

與美軍相比,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日軍狙擊手的實戰經驗稍好。因為,早在20世紀30年代,日軍狙擊手已開始了殘酷訓練。訓練往往在遠離陸地的荒島上進行,狙擊手們隨身只帶少許的水和大米,即可潛伏偽裝訓練達一周甚至更長時間。這種堅韌和耐力,美軍狙擊手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的。但是與美軍狙擊手相比,日本狙擊手搜集情報的能力較差。

日軍狙擊手訓練課程與美軍大致相同,但射程距離訓練稍短,在553米以上。當時日軍狙擊步槍許多都沒有安裝可調節式瞄準鏡,還大量使用金屬瞄準具。所以,日軍狙擊手很少在較遠的距離上進行狙擊。

相比之下,美軍海軍陸戰隊從1941年3月始,就用8倍Unertl瞄準鏡的「春田」M1903作為標準狙擊步槍。其後,製造商又根據陸戰隊員使用後的情況反饋進行了改進。幾經改進後的步槍稱之為M1903-A4狙擊步槍。該狙擊步槍安裝了專門生產的高精度槍管、雷德菲爾德小型瞄準鏡座、韋弗M73B1瞄準鏡,同時槍託也大有改善。總體上看,具有體積小、質量輕、可靠性好等特點,頗受戰士喜愛。

與美軍的狙擊步槍和瞄準具相比,日軍的狙擊步槍相對落後。儘管日軍對狙擊步槍進行了多次改進,生產出了99式狙擊步槍,但日軍很多狙擊手仍喜歡使用老式的6.5mm口徑的97式步槍。

97式步槍是日本於1937年(昭和12年、皇紀2597年)設計製造並裝配日軍的。它是在38大蓋的基礎上研發的。而38大蓋則是於1905年日俄戰爭這一年研發的。因為1905年是明治38年,所以,該槍又叫38式步槍。

需要說明的是,與美軍狙擊步槍相比,日軍喜歡使用的97式狙擊步槍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子彈射出槍膛後既無火焰也無煙霧。因此,日軍狙擊手可以貓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很長時間,甚至多天都不用變換偽裝地點。

在近距離狙擊中,美軍M1903-A4狙擊步槍因為安裝了高倍率的Unertl瞄準鏡,在近距射擊時,反而很吃力,不如有金屬瞄準具的日軍狙擊步槍。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狙擊手堅忍、狡猾,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善於偽裝,特別喜歡隱蔽在樹上狙擊美軍。這種居高臨下,眼觀八方的狙擊方式,給美軍造成了極大殺傷。

但美軍知道日軍狙擊手常在樹上偽裝時,便會利用其「鋼鐵」多的優勢,用輕機槍掃射日軍狙擊手藏身的樹冠,或者用37mm口徑的反坦克炮發射葡萄彈,直接把樹冠剃個精光,日軍狙擊手自然也被打成碎片。

對付樹上的日軍狙擊手,有時美軍也使用非正統武器,以殺牛刀宰小雞的方式,把日軍狙擊手打落。

當然,雙方狙擊手的對抗,只是太平洋戰場上的一個很小戰鬥群體。這個群體決定不了整個戰局的態勢,卻又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時甚至關乎全局。應該說,美日雙方的狙擊手都表現得超乎尋常。相比較而言,美軍狙擊手裝備精良,技術先進。日軍狙擊手裝備較差,但人更有耐性,對狙擊步槍的使用更加熟練。

相關焦點

  • 中途島之戰後,美日的又一次激烈較量,日本有備而來但卻無力回天
    瓜島大戰是美日你死我活的大爭奪,是「二戰」中太平洋上最大的遭遇戰。美國海軍從1898年以來,在太平洋上第一次成功的兩棲登陸作戰,也是一場很有意義的戰爭。為此,早在1942年5月,大本營陸軍部組建了第17軍,該軍由天皇侍從武官長的弟弟百武晴吉中將任軍長,軍部設在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至8月初,該軍已轄有南海支隊、一木支隊、青葉支隊等部,總兵力約13個大隊,集結於紐幾內亞東部和俾斯麥群島,擔負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任務。
  • 被遺忘在叢林中的日本兵!野外求生27年,自己織衣服捕鼠捕魚為生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去太平洋熱帶島嶼旅遊的人越來越多,比如關島、塞班、塔西提等島嶼,在這裡不但能體驗到潛水衝浪的刺激,也能享受到沙灘葉椰林的浪漫風情。可是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太平洋地區還有「日軍殘留兵」的身影。 1972年1月24日傍晚,有兩個關島獵人在叢林中聽到一個山洞有動靜,起初他們以為是遇到了野獸,就趕緊進洞查看,不禁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什麼獵物,這是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東亞人。而被發現的這個人以為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就直接向兩位獵人發起了攻擊,但雙拳難敵四手,最終他被獵人押回了村子。
  • 二戰對手,戰後同盟——衝繩是美日同盟關鍵?相互利用的美日關係
    二戰美國老兵談日本「不想再經歷這樣惡魔般的戰爭」,卻不知兩者的盟友共識戰爭永遠是殘酷的,國家利益永遠是不可捉摸的。二戰的太平洋戰場,美國與日軍主力進行了多次較量。參加相關戰爭的美國士兵說道,自己再也不想再經歷這樣惡魔般的戰爭。
  • 論軍隊戰鬥力,二戰中的日本,跟德國比誰更強?
    日本則兼併東亞,與美國進行殊死大戰,且一度打的美國毫無展架之力,稱霸整個西太平洋,差點就將整個東亞歸入自己版圖。綜上可見德國、日本論戰鬥力在二戰之中堪稱彪悍,與此同時由於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保持盟友關係,並沒有直接對戰的記錄,因而很多軍迷開始好奇,假如將二者放在一起打一架會怎樣。
  • 二戰空戰廝殺最慘烈的美日,竟然都沒有空軍!太不科學?
    反而在太平洋戰爭中空戰廝殺最慘烈的兩個空軍大國,日本和美國卻都沒有名正言順的、獨立成建制的、可以稱之為「空軍」的軍種。二戰日軍飛行員我們現在習慣認為是陸海空三軍,作為二戰軍事強國的美日,他們為什麼偏偏少一個呢?
  • 美日聯軍完成集結,5000名士兵開始登陸,準備強行攻佔爭議島嶼?
    12月7日,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開始在熊本縣、群馬縣舉行聯合演習,其中在熊本縣舉行的「山櫻」演習,是日本陸上自衛隊與美軍最大規模的演習,日本出動4000名陸上自衛隊士兵、美軍出動1000名士兵,目前兩支部隊已經完成集結,演習將持續到12月15日。
  • 二戰美日的戰場:如今兩國卻不停援助,親日到說日語用日貨
    帛琉,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位於西太平洋的群島國家,2016年人口普查為2.1萬人,人均GDP約為中國的兩倍。然而,帛琉卻依舊享受著世界各國的援助,雖然美國與日本曾經在帛琉發生過貝裡琉登陸戰,慘烈到被稱為太平洋四大血戰之一。可如今美日兩國卻對帛琉不停的援助,尤其是日本,幾乎可以說缺什麼給什麼。
  • 太平洋上的奪島戰爭有多殘酷,日軍自相殘殺,陣亡超過50萬人
    1940年日軍發動了對珍珠港的偷襲,太平洋戰爭爆發,雖然日軍相對於中國軍隊而言十分先進,但對於西方國家來看,日軍的實力遠遠不夠看,特別是相對於美軍的體量,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很明顯的差距,因此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已經逐漸捉襟見肘,艦艇也折損大半,美日雙方陷入到逐島爭奪之中
  • 《決戰中途島》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關鍵一戰!電影硬核不狗血!
    這部電影真的太刺激了,真實還原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役,空中的美日空軍大戰,美國轟炸機對決日軍航母。電影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經此一役,日本海軍受到「降維打擊」,美日海上實力反轉,從而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勢。
  • 二戰遺骸 太平洋海底全球最大船舶墓地
    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4日報導,地位於太平洋中部,看似熱帶天堂的美麗瀉湖下掩蓋著一個不為人知的重大秘密:這片清澈碧藍的特魯克瀉湖就是當年二戰時美日相戰的戰鬥現場,而被美軍擊毀的日本軍艦遺骸使得這裡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墓地」。
  • 太平洋孤兒?琉球群島缺失主權歸屬背後,隱含衝繩人的血淚與未來
    衝繩島是東海明珠琉球群島(衝繩縣)最大島嶼,琉球群島東起日本九洲島,西至我國臺灣島,遷延1000公裡,宛如一條項鍊,將東海與太平洋隔離,堪稱日本防禦本土南部的國門,其戰略軍事價值不可估量。二戰後,衝繩因其戰略地理位置,一直在美日手中流轉,卻鮮有存在感,並時常遭遇惡性事件。
  • 太平洋5大必看島嶼
    許多人想到美麗而原始的海灘時會想到加勒比海地區,但是太平洋無疑是世界上尋找各種各樣美麗島嶼的最佳地方。無論您是在尋找白色的沙灘,優美的風景,還是僅是帶有遠足選擇的熱帶綠洲,太平洋都能滿足您的所有需求。庫克群島如果水不是您的特長,但您仍然想享受太平洋群島的絕佳戶外環境。然後,也許在庫克群島徒步旅行是適合您的,在拉羅湯加(Rarotonga)的「針」的頂部,要到達目的地,您必須爬413 m。不用擔心,在頂部您會發現瀉湖的努力是值得的。直接從金銀島或魯濱遜漂流記中出來,暢遊一番,溫暖的海水只是緩解疲憊的肌肉緊張所需要的東西。
  • 二戰經典PK!被蘇聯狙擊手射殺前 他在狙擊鏡中看到絕望一幕
    作為狙擊手執行狙擊戰術的重要幫助,軍用狙擊瞄準鏡普遍可以將目標放大10倍以上,足以看清目標的面部表情和細節動作。事實上,每一個狙擊手都十分害怕在射擊時透過狙擊鏡看到一個恐怖的畫面:敵軍狙擊手同樣通過狙擊鏡瞄準了自己。一旦出現狙擊手之間的對決,生死就在一瞬間。說起狙擊手之間的經典對決,不得不提及二戰時期的史達林格勒戰役。
  • 地圖看世界;太平洋的戰略要地珍珠港
    珍珠港位於瓦胡島,瓦胡島是美國唯一的群島州夏威夷州132個島嶼中的一個。夏威夷州位居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亞、美和大洋洲間海、空運輸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20世紀30年代之後,美日在太平洋爭霸,珍珠港被視為美國在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得到重視和建設。
  • 蛟龍水上飛機首滑成功,美日海軍二戰時期就曾經大量使用水上飛機
    在這方面,美國和日本在二戰時期都曾經大量裝備和使用大型水上飛機,在廣闊的太平洋上執行遠程偵察、巡邏搜救、反潛反艦、島礁運輸等作戰任務。圖片:美國二戰時期著名的PBY-2「卡特琳娜」水上飛機,是有史以來裝備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水上飛機,曾經在太平洋上將無數飛行員救起。
  • 二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衝繩島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爆發出了各種慘絕人寰的戰役,例如死亡人數最多的戰役,規模最大的空戰等等,今天兵哥要說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這就是著名的衝繩島戰役。
  • 二戰時期,最偉大的5名狙擊手,對一個國家來講是相當重要的
    特殊的存在,因為狙擊手在某些程度上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的,所以我們大家對狙擊手一直報以崇敬的心態。現在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在二戰期間最著名的五大狙擊手。可以這樣講,二戰期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狙擊手的,並且狙擊手在二戰時期的待遇,或者說他們的行動力及他們所完成的任務都是相當艱巨的,因此在二戰時期,狙擊手也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
  • 大批美日士兵圍堵東海島礁,下令擊沉靠近軍艦,接下來俄也行動了
    隨著中國崛起,美國把矛頭對向中國,在國際上屢次針對,任何一點動向都有可能被美國政客放大,甚至是扭曲事實,在經濟上限制中企發展,在軍事上調遣軍艦在亞太地區挑釁中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不會讓美國的陰謀得逞。
  • 「賭徒之國」VS「咖喱之國」:二戰懟遍世界的日本為何放過了印度
    二戰最瘋狂的國家是誰?日本要是稱第二的話,恐怕沒有國家敢稱第一!彈丸小國以一己之力挑戰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四國,但是有一個國家日本卻選擇性放棄了,這個國家究竟是誰呢?答案是印度,難道印軍的實力已經比美蘇更讓日軍忌憚了嗎?
  • 美日大搞聯合演習
    美國海軍在聲明中宣稱:「我們有能力在重要海域採取行動並迅速佔領關鍵地點,以確保我們履行對日本的義務並維持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自由和開放」。  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透露,自衛隊和美軍在鹿兒島縣十島村的無人島臥蛇島共同實施「離島防衛訓練」。演習設想釣魚島出現「突發事態」時,日美如何聯合向被佔島嶼投送兵力「牽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