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名杯」唐山十大名山評選結果揭曉
經過大眾網絡評選和專家綜合評審,12月15日,「金名杯」唐山十大名山評選活動結果正式出爐,唐山十大名山分別是大城山、景忠山、八面峰、鳳凰山(市區)、鷲峰山、青龍山、昌瑞山、腰帶山、掛雲山、玉泉山。
此次「金名杯」唐山十大名山評選活動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唐山勞動日報社承辦,唐山金名學校(衡水一中唐山分校)冠名協辦。活動進一步挖掘唐山的自然文化資源,多角度展現唐山市生態風貌和文化底蘊,提升「唐山周末」旅遊品牌。此次活動網絡評選階段在12月10日至12月14日展開,由公眾及網民對推薦的名山通過「唐山+」客戶端、唐山晚報微信公眾號進行網絡投票。
5天的網絡評選,網民參與熱情高漲。經唐山勞動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後臺數據統計,根據得票數多少順序,從26座山初選出20座,分別是:八面峰、大城山、牛山、鳳凰山(市區)、鳳凰山(遷西)、五峰山、石門山、玉泉山、成山、靈山、雞冠山、青龍山、臥龍山、昌瑞山、掛雲山、將軍山、麻山、景忠山、腰帶山、鷲峰山。
12月15日,評選活動進入綜合評審階段,由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公眾投票評選的候選名山進行綜合評審投票,從20座山中選出大城山、景忠山、八面峰、鳳凰山(市區)、鷲峰山、青龍山、昌瑞山、腰帶山、掛雲山、玉泉山為「唐山十大名山」。
專家組認為,所評選的「十大名山」各具特色。有的名山具有獨特的歷史淵源,大城山原名「唐山」,素有唐山古文化發祥地之譽,這裡孕育了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這是唐山人的本源;有的名山對唐山人有著獨特的意義,許多唐山人對鳳凰山有特殊的情懷,地震後山腳下的鳳凰山公園復建,成為我市建園最早、功能設施完備的公園,登上鳳凰山,新唐山一覽無餘,唐山也稱鳳凰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大地震中形成的唐山抗震精神激勵世代唐山人;有的名山有濃厚的文化氣息,景忠山是京東第一名岫,以秀美旖旎的自然景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和蔚為壯觀的人文古建被清康熙皇帝封為「天下名山」,並御題「名山初步」「靈山秀色」;有的名山具有重要的紅色印記,腰帶山作為冀東抗日根據地,1938年的20萬人冀東抗日大暴動,其舉義地點之一的巖口村就在腰帶山東麓腳下,而山上則留下了節振國帶領抗日工人大隊在此訓練休整的足跡;有的名山人傑地靈,昌瑞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清東陵的後靠山……專家組希望通過此次名山評選為契機,進一步挖掘唐山「山」文化價值,擦亮唐山「山」文化符號,講好唐山「山」文化故事,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專家組表示,這次評選活動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久遠的歷史意義。在我市綠色生態發展的進程中,這既是對我市轉型升級的一個掠影,同時也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生態保護意識。這是我市全力打造旅遊品牌、加大旅遊宣傳推介的重大舉措,多角度展現唐山市生態風貌和文化底蘊,使唐山名山的生態、歷史和人文更加為社會各界及廣大中外遊客所熟知,推進唐山文旅融合,助力唐山高質量發展。
▼▼▼
唐山十大名山簡介
大城山
大城山原名唐山,素有唐山古文化發祥地之譽。
1955年春,人們陸續在大城山中發現古代文化遺存,獲陶、石、骨、蚌、銅器568件,專家鑑定後,確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址被命名為「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
山上,有遺址數處——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唐代興國寺遺址、後唐姜將軍墓和神慶廟遺址、元代洞貞觀遺址及明代的雹神廟、窯神廟遺址。其中大城山東峰的龍山文化遺址最為著名,被河北省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末喬屯鎮稱唐山鎮,為區別唐山(地名)與唐山(山名),於20世紀30年代唐山(山名)改稱大城山。
大城山在路北區東南部,陡河西岸。據《灤縣誌》記載:「後唐李嗣源曾屯兵於此,建石城二百餘丈」。又相傳,「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死後葬於此,後人建廟祠之。山以唐名,實由於此」。
景忠山
景忠山現為國家AAAA級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河北最美30景、唐山八景。景忠山因山中建有「三忠祠」,人們取景仰忠義之意而得名,海拔610米,沿著1872級臺階拾級而上直達峰頂,以秀美旖旎的自然景觀、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和蔚為壯觀的人文古建被清康熙皇帝封為「天下名山」,並御題「名山初步」「靈山秀色」。
早在宋代山上就有古建廟宇,明末清初達到鼎盛,形成了山腳、山中、峰頂三個完整的宗教建築群。清順治和康熙皇帝曾六次登臨,御賜的金娘娘及《大藏經》成為了鎮山之寶,皇家的垂青和信眾的推崇,景忠山因此聲名鵲起,名馳天下。
由於歷史的變遷流傳下來許多傳奇故事,至今還保有的「仙人棋盤」據傳就是張果老點化戚繼光「和為貴」對弈的地方、順治與性在禪師的「帝僧智對」……都留下了千古佳話。
八面峰
八面峰位於國家AAAA級景區——青山關內,因山體呈八稜八面狀而得名,海拔842米,山體呈東西走向,由太古界片麻巖構成,表面土壤多為草棕壤和褐土性土。八面峰不僅風景優美,特產也極其豐富。山間植被密布,生有松樹、橡樹、慄樹、桃樹及多種喬木。有遠志、元胡、黃芹、丹參等多種野生中草藥及慄蘑、揪子、靈芝草等山珍。
這裡以山勢險峻、危巖崢嶸而著稱,丹崖千仞,樹木隱天蔽日,百鳥婉轉歡唱。陰晴之日,或而霧截山腰,或而雲纏峰頭;時而山嵐似紗,時而霞光萬道,確屬探幽尋險,登臨攀援的好去處,尤其是山頂上觀日出別有一種奇特的景象。
鳳凰山(市區)
鳳凰山原名雙鳳山,位於唐山市中心,主峰海拔88米,山勢挺撥、秀麗蒼松翠柏密布,因前山如鳳凰展翅故名。
早在唐代以前,鳳凰山上就有朝陽寺等古建築,後內供鐵菩薩一尊,方賀百裡香客不絕,尤其到廟會的時候,熱門程度甚至可同「天橋」相比。後歷經日寇侵佔,地震破壞,山上建築大部分被毀。
震後唐山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新圖強,一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日新月異。鳳凰山公園復建,成為我市建園最早、功能設施完備的公園,翼亭、遊廊、小橋、石徑、清池、畫航,相映成趣,震後倖存下來古僕典雅的八角重簷鳳凰亭依然矗立在山巔,登二樓平臺瞭望,新唐山一覽無餘。
鳳凰山以及山腳下的鳳凰雕像對唐山人來說有特別的意義。唐山也稱鳳凰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大地震中形成的唐山抗震精神激勵世代唐山人。
鷲峰山
鷲峰山自然風景區位於遵化市北部的候家寨鄉境內,萬裡長城雄踞群巒之顛,棲雲古寺建於雲霧山中。
戚繼光曾在此修築長城,並留下《捨身歌》流傳至今。鷲峰山的自然生態可以用石奇、水美、林幽來概括。鷲峰山海拔889米,山高路險。沿山路而上,奇峰異石隨處可見,諸如石猴拜壽、靈龜出動、鱷魚探頭、雲天佛國等等,無不惟妙惟肖。景區中心有飛瀑、飲馬兩眼山泉。更為稱奇的是棲雲寺東側有一古井,水深保持在5米左右,澇不深,旱不淺,水質純正,清涼爽口。
景區「鷲峰挺秀」「三臺拱翠」「古剎棲雲」「松猴拜佛」「靈龜探頭」「清潭遊魚」「斷欲長城」「別有洞天」「仙頂飛石」「晚秋紅葉」等十大景觀引人入勝,是周末全家旅遊的好去處。
青龍山
青龍山景區位於唐山市灤州市西部王店子鎮,2010年5月對外開放,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青龍山景區古稱清涼山,因群山環繞,遍生松柏,清風徐來,盛夏清涼而得名,為避暑勝地。屬燕山餘脈,海拔439.5米,東西連綿9公裡,南北縱深8公裡,其山南北走向,山中套山,山外迭山,群峰布列,山勢環繞,有「萬派朝宗」之勢。
青龍山紅色傳承歷史久遠,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曾經是冀東抗日政府所在地。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延古寺始建於公元66年,寺內有一棵雌性銀杏樹,是唐貞觀年間栽植,至今已1300餘年。樹高25米、胸徑1.83米,需四五個人才能合圍過來,人稱九龍朝聖樹又稱九龍神樹。人文歷史燦爛,自然風光優美獨特,植有松柏一萬餘畝,松濤如海,再加上山中的怪石、古洞、幽谷、峭壁,形成了絕佳的自然風光。
昌瑞山
昌瑞山在遵化市東陵滿族鄉,是世界文化遺產地清東陵的後靠山。順治八年(1652年)十二月,14歲的少年天子愛新覺羅·福臨至京東一帶巡幸,他登臨昌瑞山,見山川壯美,景物天成。遂宣諭曰:「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言罷,取佩鞢擲出,將鞢落處定為吉穴。
後來,這裡建立了清東陵的第一座陵寢,即順治帝的孝陵,康熙、乾隆、鹹豐、同治四位皇帝相繼在昌瑞山腳下選中上吉佳壤,形成了規模宏大、體系完整、布局得體的帝后妃陵墓群。
昌瑞山中間主峰高聳,兩側山峰逐次低下,宛然一道天然屏風與群山環繞,這裡特殊的地貌形成了其得天獨厚的微型氣候,所以年年風調雨順,當地有「七十二場澆陵雨」之說。昌瑞山物種多樣,富含金、銀、鐵等多種礦藏,所產的蘋果、葡萄、板慄等乾鮮果品味道甜美、營養豐富,有很高的知名度。
腰帶山
腰帶山位於豐潤區北部,風景秀美,山頂原有亭為"望海亭",亭中有碑記"望海亭記",為清道光年間制,現斷存山頂。
腰帶山主峰海拔648米。為豐潤第一高峰。全山可謂碧林幽幽,滿山盡林,現在6500畝鬱閉成林。這裡奇峰峻岭,洞穴幽深,地貌景觀奇特,動植物分布廣泛。腰帶山又稱御帶山,玉帶山,相傳唐王李世民東徵,遇雨解玉帶遺落至此。此山盛夏常有一條白色霧帶,盤旋於山腰間,宛如一條玉帶,稱「腰帶橫雲」,為舊時豐潤八景之一。
腰帶山還是冀東抗日根據地。1938年的20萬人冀東抗日大暴動,其舉義地點之一的巖口村就在腰帶山東麓腳下,而山上則留下了節振國帶領抗日工人大隊在此訓練修整的足跡。西麓聚仙谷中有一媽媽洞,是抗日政府區長張國漢和冀東地委《救國報》編輯付惠軒等12名幹部戰士犧牲地。
掛雲山
掛雲山是遷安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雲頂海拔639米,是遷安最高峰。
五彩礫石凝鑄成巨大的山體,巖石形成於18億年前至14億年前,更為久遠的巖層大致形成於38億年前。
掛雲山所在景區是國家級3A景區,「國家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野生近緣植物保護點」。內有保存完好的溫帶森林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到95%以上。其中野生大豆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名錄第一批物種,軟棗獼猴桃、東北天南星、穿龍薯蕷、羊耳蒜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物種第二批名錄。內有生長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有千年人參之稱的野生葛根。
玉泉山
玉泉山位於玉田縣唐自頭鎮高家團城村,交通便利,距北京、天津、唐山車程均在一小時以內。
山谷中散落著4000株樹齡超百年的古安梨樹,最大的達800多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就是這裡四月美景的寫照。這裡利用先進的果樹籬壁形立架栽培模式,與山區梯田相結合,建設「可覽、可摘、可遊、可居」和集「自然—生產—休閒」於一體的的花果山。開盤山路基53公裡,開挖梯田4000畝,修建梯田擋土牆、客土、架設果樹支架,增施有機肥、挖樹坑、鋪設滴灌等工作;栽植果樹4000畝,引進梨品種276個,建設世界梨園、梨種質資源圃。
2015年這裡被評為唐山市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016年玉泉山現代農業園區被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被國家旅發委認定為全國旅遊備選項目,2018年被評為唐山市首批十佳現代農業園區和十佳田園綜合體,2019年被評為省級精品園區。
嚴正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