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葉到了預產期,家人就安排她住進了醫院待產,可是肚子裡的寶寶遲遲沒有動靜,看著臨床的產婦打了催產針當天就生了寶寶,於是她也要求醫生給她打一針,不過醫生當場就拒絕了,還表示這不是隨便打的。那麼,分娩時,產婦什麼情況下需要打「催產針」?醫生說了答案,別大意。
可能不少產婦們對這種針還不太了解,醫生介紹,它其實是一種促進分娩的激素,大部分的產婦都是不需要打針的,通過自身分泌的的催產素就可以促進收縮,幫助寶寶順利生產,只有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產婦才需要藉助這種外部注射的激素,增強子宮收縮,完成分娩。
第一種情況就是孕婦的羊水已經破了,但卻沒有生產的跡象。有一半的產婦會在羊水破了以後12小時之內有發動的跡象,大約兩成的產婦會在,24小時之內發動,甚至還有的,產婦在三天之內才有反應,如果這時候產婦的孕周已經超過35周,羊水破了之後還沒有任何的生產跡象,這時候非常容易造成寶寶缺氧而危及的生命,這時候醫生為了寶寶的安全考慮,就會採用掛催產針的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這必須是確認了宮頸成熟度之後才能實施的方案。
第二種情況就是產婦的宮縮強度不夠。很多產婦在分娩的過程中,因為胎兒的頭部遲遲不不進入產道,生產的時間過長,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因素之外,為了讓確保胎寶寶的順利分娩,醫生同樣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子宮收縮。這時候如果產婦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比較差的話,導致子宮收縮異常,醫生經過排查,通常也會用這種方式刺激子宮,讓寶寶可以順利出生。
第三種情況就是過期妊娠。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其實非常的小,但是也不排除有發生的可能性,如果產婦發現已經超過了孕產期很久,比如到了41周或42周,自己還沒有任何生產的跡象,為了及時讓孩子出生,以免對孩子造成的生育發育的影響,產婦應該及時到醫院去找醫生檢查。
產婦們生寶寶是真的非常的不容易,但催產針不可以隨便使用,不過如果在預產期間發生上面幾種情況,那意味著寶寶和自己都面臨著各種的危險,這時候必須要及時找醫生進行檢查,採用注射的方式,讓寶寶可以健康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