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訊,說起樂器考級,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鋼琴、小提琴、長笛、古箏等古典樂器或民族樂器,而像電吉他、電貝斯、爵士鼓這樣的現代樂器,儘管早已在各大演唱會、音樂節和電視節目上屢見不鮮,卻從未有一套系統的考試體系和教學標準。
吃這隻螃蟹的是北京迷笛音樂學校。去年3月,迷笛拿到了由北京市文化局印引發的「社會藝術水平考級資格證書」,專業類別標註為「電吉他、電貝斯、爵士鼓」,迷笛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家全國性的現代音樂考級認證機構,考級將從明年3月正式開啟。
迷笛為什麼要搞現代音樂考級?這一套考級標準又是如何制定的?北京晚報記者就此獨家採訪了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校長、迷笛考級負責人張帆。
成立於1993年的迷笛音樂學校是中國第一所現代音樂學校,為中國的現代音樂產業輸送了大量人才。迷笛辦考級的計劃是從2007年開始的,當時張帆認為,建國這麼多年來,我國的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的考級制度已經逐步建立、健全,而現代音樂的聲樂、器樂考級制度在中國還近乎為零,現代音樂也需要建立一套「標準化」。
「標準化」的建立從教材編纂開始,2007年,迷笛成立了由50餘位中外音樂人組成的迷笛全國考級編委會,專家們選取現代音樂中最常見的吉他、貝斯、爵士鼓三種樂器,將它們的難度、風格等因素全部揉碎了重新整理,給每一級制定相應的標準,並把知識點由易到難地植入進去。歷時7年時間創作、譜曲、演奏並錄音,迷笛製作了三種樂器各九級,共27本的《迷笛全國音樂考級有聲曲譜》。
張帆介紹,這是國內第一套與國際接軌的現代音樂有聲教材,也將成為迷笛考級的培訓與考試依據。教材中的考級曲譜包含音樂理論、技巧練習、視奏視唱、節奏訓練、聽力練習、即興演奏、樂隊合奏、綜合素質等不同學習環節,充分滿足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使用。
「古典音樂的考級曲目基本是大師們的經典,沒有原創。而迷笛考級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考級曲目中的幾百首曲子全是我們組織專家寫的,並經過我們的編曲並在我們的棚裡錄音。」張帆向記者展示一份剛印製好的吉他4級考級教材,教材上標有一個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即可收聽全部曲目並下載伴奏。
「一個孩子拿到這本書,再參照著我們的音頻視頻,即使沒有老師教也可以自學。」張帆在手機中隨機播放了一首吉他一級的曲子,對記者說:「你看,曲式非常簡單,四五歲的孩子就完全能掌握了。到了小學畢業都能達到五級水平。」
有了教材,迷笛學校還在同步推行「迷笛先生」講師資質。就在上周,首批「迷笛先生」培訓班結課,20位學員拿到了「迷笛先生」證書。迷笛規定凡通過迷笛全國考級6級以上都可以報考「迷笛先生」,他們的資質和授課信息將在網上公示,各地教學機構都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迷笛先生」擔任教學主管及專業講師,方能加盟迷笛考級教育認證計劃。
為什麼學吉他、貝斯、鼓要辦考級?張帆認為,考試是教育標準制定的一種有效方式。目前現代樂器的考級沒有與任何升學掛鈎,這樣的考級對學習音樂的孩子來說將不是一種功利和負擔,而是一種鼓勵。「一個五歲的小孩子拿吉他一級的證書,他會很高興,能夠激勵他繼續學習。」張帆說道。他此前調研時就曾發現,各地方琴行裡,學習現代樂器的孩子流失的總是特別快,蓋因現代樂器沒有被納入考級系統之內,孩子學習沒有動力,家長也不是特別支持。
如今,迷笛考級教育認證計劃讓迷笛既即成為現代樂器教育體系的規劃者,又成為考試體系的建立者,用張帆的話形容就是「既做託福,又辦新東方」。從明年3月開始,在所有考級教材完善之後,迷笛將組織第一次吉他、貝斯、鼓的專業考級。考級初步定為一年四次,不僅針對幼兒園、中小學的青少年,喜愛現代樂器的大學生和社會人士也可以報名考試。
對於音樂考級,社會上一直爭議不斷,張帆也認識到了這些問題。他表示,迷笛考級既然制定的是國家標準,在考試上將做到嚴格和公平。「有些古典音樂的考級,考官既不嚴肅,也不專業,給家長一種印象是只要交費就能通過,然後教學機構和考級機構來分考級費。我們不會這樣,我這次就說,標準一定要嚴,哪怕明年3月只有一個考生通過一級就是勝利。」
雖然培訓了「迷笛先生」到各地進行考級培訓,但張帆表示,迷笛會將考試權牢牢掌握,每一場考試都由迷笛總部派考官去相應城市,考官的資質均由文化部進行判定並頒發考官證。「我覺得中國考級建立標準應該從迷笛開始,絕對不允許那種交了錢就能過。」張帆認為當考級成熟之後,還可以靈活運用網際網路進行線上考試,甚至通過網絡邀請外國專家通過視頻進行考評打分,讓考級更具備權威性。
記者翻開一本迷笛考級的吉他教材,發現其中有些曲目出現了四小節到八小節的空白。張帆表示,這正是他們有意為之,這也正是現代音樂考級與古典音樂考級最大的不同之處——鼓勵創作。
張帆講述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有一個朋友的孩子,鋼琴過了十級。有一次來到他家中,他讓孩子在鋼琴上隨便編個小曲子,孩子說不會。他給他寫了幾個和聲讓他發揮,孩子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創作。原來他只會彈他參加考級的那幾首大師的曲目。
張帆認為,如果古典音樂教育是How——怎樣演奏,現代音樂教育就是What——演奏什麼。「現代音樂教育最核心的是創作,提倡把自己的音樂、自己的審美,融入生活中,創作自己的作品。我們迷笛考級的副標題就是『大家一起玩音樂;,希望提升孩子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在教材中,迷笛考級的編委們有意留出了一些空白,鼓勵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發揮,而非簡單的模仿。在教材的四、六、九級中,吉他、貝斯、鼓三種樂器的曲目都是同樣的,也就是說學習這三種樂器的三名學生在學習和考試之餘,已經可以組成簡單的樂隊進行排練和演出了。「彈鋼琴彈到十級還是一個人,學吉他貝斯鼓則可以讓孩子們組樂隊享受合作的快樂。」
迷笛的教育模式已經開始走進小學校園。今年8月,迷笛在深圳市龍崗區平安裡學校選拔了48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組成了迷笛音樂實驗班,「迷笛先生」為他們教授吉他、貝斯、鼓,已納入音樂課的課時之中。學校專門為他們騰出了八個教室進行排練,張帆希望在一年以後,他們之中可以組成小樂隊登上迷笛音樂節的舞臺。
「迷笛音樂節的『孩子舞臺』已經辦了六年了,孩子都是人來瘋,有了觀眾的認可,孩子會更有動力學音樂。古典音樂考級讓許多孩子如噩夢一般,家長恨不能拿個小棍在孩子屁股後面催著學琴,迷笛考級提倡的是讓孩子們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張帆說。